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旅游消费总体趋势(旅游消费总体趋势图)

KTV免费预定 2022年10月11日 06:46:42 6

本文目录一览:

“五一”假期国内出游1.6亿人次,此次消费呈现了哪些特征?

通过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五一假期五一的数据显示,今年的五一的出游消费呈现了三大特征: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地区,乡村旅行备受青睐。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大众出行的空间距离缩短。三线下消费往线上消费转移,云演艺、云展览、云蹦迪、云消费等备受喜爱。

一、旅游景点由城市走向周边。受疫情影响,人群的聚集往往带来了疫情大范围传播和被感染的风险。2022年五一出行人次1.6亿,二出行的主要客源地从城市景点往周边的乡村的转移。乡村的空间范围更大,减少了人群的聚集,人们在出行上更愿意选择相对疫情风险较低的乡村旅游。露营、徒步、野外踏青更受喜爱。

二、大众出行的时间变短、空间距离变小。由于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省市之间的通行往往都需要48小时或者24小时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为了不给国家添乱、不影响其它城市,害怕隔离带来的工作影响。大众旅游出行往往选择了距离居住城市更近的周边乡村,时间上也缩短了,据携程相关数据显示,本地游的订单超40%。涌现出一波“微旅游”的热潮。

三、在旅游消费上呈现出由线下转线上消费的趋势。为了减少人群的聚集,大型演艺、演唱会、大型展览都逐渐转到线上,即可让大众在五一假期间观看演艺、演唱会、展览,又不会人群聚集导致疫情传播。

其实今年开年以来,疫情一直持续,今年的五一假期旅游人次同比下降了42.9%,很多景点也无人光顾,大量门面关门闭市。和旅游业相关的住宿业、餐饮等行业备受打击。这次的五一出行的趋势也在预料之中,想一想还有很多人因为封控居家2个有余,能够在城市周边走走的人已经非常幸福了。

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三)现代旅游业旅游消费总体趋势的发展趋势

从全球经济和政治发展旅游消费总体趋势的趋势来看旅游消费总体趋势,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和平环境也日益稳定,现代旅游业也相继得到了发展。随着现代旅游理念的转变,人们对之前的大众旅游进行了而深刻反思,倡导可持续旅游并且从“人类中心论”转变为“生态中心论”,在新的理念的指导下,消费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消费总体趋势:参与型专项旅游受到推崇,团队旅游向散客旅游转变,背包游和自驾车游兴起等等。这些理念与消费模式的转变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发展。

1、旅游多样化、大众化趋势

旅游目的的不同,使目前占统治性地位的观光型旅游向多样化发展,如商务会展旅游、文化宗教旅游、专项旅游和新兴高端旅游。再者,旅游不再是高消费活动而是作为日常生活进入了千家万户。旅游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人们的工作、生活都可能是远距离的长途旅行方式,形成空前广泛而庞大的人群交流和迁移,传统的地域观念、民族观念被进一步打破,旅游的淡旺季已不再明显。

旅游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旅游景区损失超50%

新冠疫情对旅游景区的经营提出巨大挑战。根据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初步统计,2020年春节期间,全国各地景区收入损失额度达到2019年同期水平的90%以上。在降价营销、入境游大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全国景区企业的收入损失程度会达到2019年同期收入水平的40%-50%以上。景区行业整体收入损失程度将会显著高于旅游行业整体平均水平。

疫情后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1-2千元

根据中国旅游院和马蜂窝数据,2021年,旅游消费主要集中在1000-2000元之间,占比为48.5%。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疫情过后,景区企业应打造新场景、新活动、新体验,从而提升二次消费,全面推动景区创新发展,合作共赢,实现内容升级、业态升级、产品开发、业务复苏、收入结构转型等一体化升级。

推广微信营销

截至2021年6月,微信月活跃用户达12.51亿人,在庞大的用户群体支撑下,微信可作为游客游园的APP,为游客提供便利,为景区降低运营成本,助力景区进行产业升级。

发展智慧旅游

疫情过后,国家发布一系列政策助力旅游行业发展,其中,发展智慧旅游为主旋律,具体内容如下:

综上所述,后疫情时代,旅游行业内企业应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智慧旅游。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旅行社数量持续增长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旅游消费总体趋势,尽管2020年以来疫情对于旅游行业产生了较大旅游消费总体趋势的负面影响,但是中国旅行社数量从2019年的不到3.9万家,持续增长至2021年的4.24万家,较2020年增长4.3%。

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持续下降

和旅行社数量不断增长不同,2019-2021年中国旅行社从业人员数量不断下降,从2019年的41.59万人下降至2021年的27.88万人,2021年较2020年下降13.55%。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同比增长12.8%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但是依然远低于疫情前2019年的59.01亿,仅恢复至2019年的54.0%。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居民国内旅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增长31%

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消费收入为2.9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0%,但是远低于2019年的5.73万亿元。2021年,城镇居民国内旅游总消费2.36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总消费0.55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28.4%。

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交易额达1.47万亿元

根据Fastdata极数数据,2021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开始复苏,2021年全年交易额为1.47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34.9%,但是依然没有恢复至2019年的水平。

综上所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旅行社数量不降反增,但是旅行社从业人员持续下降。从202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消费等数据看,行业出现复苏迹象。2021年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为32.46亿,同比增长12.8%;旅游总消费达到2.92万亿,同比增长31.0%;在线旅游交易额达到1.47万亿,同比增长34.9%。

——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在国庆假期,在旅游和消费方面出现了哪些趋势?又有哪些新特点?

公园或者是说那些古城了,因为大家都是比较欣赏那里的生态环境的。

红色旅游热情度高涨 

在国庆期间,太多人外出旅游,你来我的城市旅游,我来你的城市旅游,在这八天的假期里,很多人都安排得满满的,这真的是一个非常难得的节日,众所周知,除了春节,只有国庆节是一年中最长的节日,但春节是回家的日子,所以只有国庆日才是旅行的最佳时间,所以中国国庆期间的消费水平确实很高。2022年,国庆节旅游人数已达到4.22亿,国庆节假日期间可旅游的地方更多。

经济复苏更上一个发展台阶 

其中,红色旅游、夜文化活动、住宿酒店等新的旅游方式受到游客的欢迎。从市场反馈数据来看,这些新的黑马项目确实带来了大量收入。由此可见,随着国庆假期的到来,不同方式的旅游已经成为中国人消费的新时尚,也将在疫情下对旅游业带来一波冲击,让旅游从业人员看到春天。此外,全国黄金周期间的机票价格也达到了过去五年来的最低水平,国内航线的旅客人数超过320万。

微旅游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的旅客人数比上一个中秋节假期增加了约15%。乘客人数急剧增加的原因也是由于机票价格下跌。随着机票价格的下降,乘客们继续探索新的度假需求,短途旅行产品也越来越受欢迎。在此期间,短途旅行,特别是露营,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新的消费趋势上,国庆节给懒人的家用电器带来了提振。国庆节是消费时间。根据京东的数据,整个黄金周的家庭消费份额已经从详细的场景分割转变为改进的趋势整合。

疫情过后,未来旅游的十大趋势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地,并在全球范围迅速蔓延,这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疫情过后,国民的心态、观念、行为和习惯将发生微妙的变化。受疫情影响,中国 旅游 业未来发展将呈现哪些趋势呢?

疫情也催生了人们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比如疫情过后,人们外出 旅游 会更加注重以安全为要素的旅行方式,更加倾向于选择卫生环境和以更安全为要素的 旅游 产品体验为 旅游 的首选地。

受时间因素制约,目前国民在出游时间选择方面主要集中于双休日、节假日(占70%以上),小长假、黄金周更是出游的高峰,到处人山人海。造成的后果是不仅出游成本高,而且 旅游 体验度低, 旅游 隐患高。

经过本次疫情的“洗礼”,“不扎堆”、“少扎堆”将成为国民出游的一种心态。这将促进中国休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进而优化休假安排,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等。休假制度的改革将让错峰出游成为一种趋势,也促进中国“优质 旅游 时代”的真正到来。

汲取本次疫情防控的经验,很多 旅游 区、 旅游 目的地等将对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 社会 心理容量、安全指数等进行重新评估,并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预约制,将成为 旅游 消费的一种趋势和常态。

包括景区门票预约、客房预约、餐位预约、车辆预约、导游预约等。预约制的实施,有利于提高中国 旅游 管理水平。

“不能出门的日子,带着家人来趟‘云上 旅游 ’。” 疫情期间,个别 旅游 区、 旅游 省市、 旅游 机构推出的“云游”产品体系广受关注和获得一致好评,线上 旅游 正式纳入公众视野。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在 旅游 业崭露头角,主要应用为“线下 线上” 旅游 展销平台,以及沉浸式体验 旅游 产品等。随着VR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突破,虚拟 旅游 将成为一种广受欢迎的 旅游 新业态,为 旅游 业插上“梦的翅膀”。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市场。在疫情中和疫情后,以互联网为平台,而嫁接衍生出许多新产品,产生了非常棒的市场吸引力和经济效益。如以云 旅游 ,云消费和互联网互动的消费模式带动了花样繁多的消费产品。

健康 旅游 、生态休闲游、 养生 旅游 和 体育 旅游 会成为新时代 旅游 新的消费方式。比如以康养、疗养、度假相结合的 旅游 目的地会吸引大量中产阶级闲暇体验,还会受到中老年人的青睐;

以禅修、太极、武术, 体育 养生 为吸引物的 旅游 地会兴起;以自然的森林、草原、高原、湿地等生态环境良好的 旅游 产品地会受到更多的人追捧和喜爱;以良好的温泉水资源,森林科普教育研学,乡村田园美景 旅游 会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

云 旅游 会随着互联网和5G的使用而兴起并产生具大的消费市场。比如在疫情期间,人们利用云平台组织了许多互助群,推荐新的 旅游 线路, 旅游 产品和有创意的 旅游 伴手礼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广大的乡村 旅游 工作者和乡村政府通过云平台促销包装了很有地方特色和地方色彩的农产品,形成了许多各领风骚的网络直播间和网络代言人,产生了巨大的”疫情消费”效益,并衍生了许多“云消费网红人”。

乡村 旅游 将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人群所接受。随着我们国家美丽乡村建设,扶贫乡村的改造所形成乡村道路,乡村环境,特色卫生间及厕所改善,乡村风光旖旎、特色民居、少数民族风情,奇特的山川地貌等形成了许多广受人们喜爱的“打卡地”。

特色小镇的不断完备,味道十足的民宿,夜生活丰富,服务特色鲜明,自然环境清丽的特色小镇将会吸引更多的 旅游 者进入。

疫情过后,各级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区域 旅游 促销券和电子消费券,吸引大量的受疫情影响的人们离开“宅”,离开“院”,离开城市,走到更热闹的自然氛围里,走到向往的 旅游 环境中去体验去消费。

各地同时推出了极富地域色彩的 旅游 文化产品,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体验观光。

当人们看到新冠病毒肺炎的死亡率统计,免疫力较差的老人、基础性疾病患者成为主流时,“加强自身免疫力”是每个人都浮现在心头的想法。

免疫力从何而来?一是外部环境、二是自我调适、三是医疗养护。

因此,与加强免疫力相关的 健康 产业、运动产业、康养产业,被视为是下一批的产业热点。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国家政策支持和我国老龄化趋势、亚 健康 问题等因素,促使 健康 旅游 发展迎来新机会。据公开数据,近5年全球 健康 旅游 增长率为9.9%。预计到2022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919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5%,潜在的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2015年我国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 健康 旅游 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医药 健康 旅游 人数达到 旅游 总人数的5%,中医药 健康 旅游 收入达5000亿元。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