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 2、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8亿元,总额高低代表的是什么?
- 3、国家统计局:2022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如何解读?
- 4、中国 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5%,预估为 7%,前值为 8.5%」,这是什么概念?
- 5、中国2018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多少?
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这是受哪些因素所影响?
2022年5月16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的关于4月份的消费品数据信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旅游,根据数据显示的内容来看,我国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83亿元 ,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6916亿元。多方面呈下降趋势。我认为4月份的社会消费总额同比下降有如下几个原因:
第一,因为疫情导致的各地封,控措施。2022年3到4月,吉林疫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加上感染人数爆发过快,一些学校不能开学,小区内不能出行,造成很多人只能在家里做隔离措施,不能够外出,因此,除了必须的生活用品,很多人都选择宅在家里等待解封。因为当地的经济是需要人员的流动来保持增长,人员不流动,导致许多的物品以及消费品难以销售出去,造成了消费总额的下降。
第二,因为疫情的影响,很多网上的店铺因为在封,控去或者管控区,不能够将商品通过快递运输出去,消费减少等。
第三,尤其是百货业、餐饮业、旅游业等多种行业需要人员到场消费,因为疫情政策的原因,部分超市或者餐饮店不得不关掉门面,选择歇业,一些旅游景点因为疫情的原因,也停止了营业,这个时候人们不再追求精致的生活,优先考虑的是最基本的吃喝。
第四,因为疫情的反复性和经济的不稳定,一些人选择将钱存起来,除了必要的消费,坚决不再买跟生活无关的东西。比如前几年比较流行的奢侈品,现在除了水电煤气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保障必须花费,基本上不再消费。而且一些公司因为疫情倒闭,或者减薪裁员,所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因为多种原因更加雪上加霜。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258亿元,总额高低代表的是什么?
代表着我国的经济并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也代表着社会的经济正在稳定流通,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没有下跌。
国家统计局:2022年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4%,如何解读?
首先是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593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84295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2414亿元,增长5.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6%;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食品、服装和消费品分别增长16.5%和4.0%。
其次是城乡居民总收入与其消费支出呈正相关。因此这一因素也可以归结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从商品的角度来看,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购买数量的增加,二是购买水平的提高。此外,城乡居民对消费品的购买还可能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如新设立的旅游黄金周、气候突变、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国内外环境变化等。
再者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同比增长11.0%,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0%,增速比上月加快0.2个百分点。1-10月,名义增速10.6%,增速比前三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10.6%,增速比前三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以下均为名义增长)。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8%,增速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z点。
要知道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企业(单位)通过交易方式向个人和社会团体销售的非生产性。非经营性实物商品的金额,以及通过提供餐饮服务获得的收入金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实物商品零售额为统计对象,不包括各项服务消费和生产经营批发额;以卖家为统计口径,以商户零售额衡量社会消费规模;包括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不包括非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
中国 8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2.5%,预估为 7%,前值为 8.5%」,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消费增长不如预期的多,人们没有钱花或者不愿意花钱,一方面收疫情和灾情的影响,减少了消费,另一方面确实不太愿意花钱,把钱就留手里有个保障。
中国2018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多少?
国家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8月2日指出,2018年上半年,我国消费运行总体平稳,消费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国家发改委2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扩大消费有关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发改委综合司巡视员刘宇南,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和价格司司长岳修虎出席。
刘宇南指出,今年以来居民消费有几个特点:一是消费结构持续优化。随着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和有效供给不断增加,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逐步加快,例如,上半年一些消费升级类的商品增速加快。限额以上单位通讯器材、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了10.6%和14.2%,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整体增速。服务消费升级势头也很明显,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旅馆住宿支出分别增长了39.3%和37.8%,运动型多用途汽车销售同比增长了9.7%,增速比基本型的乘用车(轿车)高了4.2个百分点。
二是服务消费需求持续旺盛。今年以来,随着旅游市场消费环境日趋改善和旅游产品多样性不断提高,旅游市场持续升温。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数据,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28.26亿人次,同比增长了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增长12.5%,文化娱乐市场十分火爆。上半年,全国电影票房320.3亿元,观影人次达到9.01亿,分别增长17.8%和15.3%。马拉松等体育消费势头非常强劲,经常性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不断增加。
三是网上零售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随着“互联网+”向更多传统消费领域持续渗透融合,网购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全国网上零售额4.1万亿,增长了30.1%。其中,实物商品零售额3.1万亿元,增长29.8%,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了20.4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17.4%,比上年提高了3.6个百分点。
四是农村居民消费的潜力持续释放。随着农村地区交通、物流、通信等消费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和电子商务不断向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增长很快,乡村市场比重逐步提高,上半年乡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比上年增长了10.5%,增速高出城镇1.3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占比达到14.4%,比上年提高了0.1个百分点。
他指出,在看到消费平稳运行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消费领域的问题还不少,特别是制约消费扩大和升级的一些体制机制障碍仍是比较突出。比如,在重点消费领域市场还不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监管体制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的迅速发展,质量和标准体系仍然滞后于消费提质扩容需要。信用体系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还未能有效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消费政策体系尚难以有效支撑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和预期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