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包含黄氏攻略必去的地方的词条

KTV免费预定 2023年02月20日 21:11:01 1

本文目录一览:

黄氏家族主要聚集在那里?

在金华黄氏大裂变的同时,作为金华所自出的新安黄氏也经历了同样的裂变和分析。据追远堂《陡妥黄氏宗族》和其他族谱的记载,在宋元以来近千年历史演化的过程中,新安黄墩黄氏宗族,由隋唐时期的一个江夏分支,竟成为一个拥大小40余个各级分支氏族的黄姓大宗族,散布在东南,主要是江西、安徽、浙江三省各地。兹将各支始祖及其派份、来源开列如下,若你是黄姓子孙,或许会从中发现你们家族血缘之根:

新安黄氏 始迁祖黄寻,江夏九世黄积之子,自江夏始迁新安黄墩。

黄屯黄氏 始迁祖黄章,江夏二十世、新安十一世黄德之子,自黄墩始迁歙县黄屯。

潭渡黄氏 始迁祖黄芮,江夏二十三世、黄屯三世黄光之子,自黄屯迁歙县潭底。

下市黄氏 始迁祖黄孝思,江夏三十六世、潭渡十三世黄大之子,自潭渡始迁歙县下市。

潭东黄氏 始迁祖黄裕,江夏四十七世、潭渡二十七世黄义之子,自下市迁潭东。

小路,黄氏 始迁祖黄享寿,江夏三十九世、潭渡十六世黄佛之子,自潭渡迁歙县小路口。

扬州宿松黄氏 始迁祖黄舟,江夏四十世、潭渡十七世黄永韶之子,自潭渡迁安徽宿松县。

古关黄氏 始迁祖黄贵一,江夏四十世、黄屯二十世黄X之子,自黄屯迁古关。

左曰黄氏 始迁祖黄仪,江夏二十六世、新安十七世黄士尧之子,自黄墩迁安徽祁门县左田。

盱眙黄氏 始迁祖黄思道,江夏二十八世左田二世黄逊之子,自左田迁江苏盱眙县。

古城黄氏 始迁祖黄修,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黄叔宏之子,自左田始迁安徽黟县古城。

西城黄氏 始迁祖黄继雄,江夏三十三世、古城一世黄修之子,自古城塘迁歙西城。

石山黄氏 始迁祖黄志芳,江夏四十五世、左田十九世黄胜之子,自西城塘迁石山。

横冈黄氏 始迁祖黄志宏,同为黄胜之子, 自西城塘迁歙县横冈。

鲍汀黄氏 始迁祖黄叔仲,江夏三十一世、左田五世黄瑰之子,自左田迁安徽婺源县鲍汀源。

横槎黄氏 始迁祖黄立初,江夏三十二世、左田六世黄叔仲之子,自鲍汀源迁歙县横槎。

石门黄氏 始迁祖黄昱初,同为黄叔仲之子, 自鲍汀源迁歙县石门坳。

茗园黄氏 始迁祖黄希升,江夏三十六世、横搓四世黄明同之子,自横搓迁江西饶州德兴县茗园。

资兴黄氏 始迁祖玉公,字仙琚,后唐同光3年(925)自桂林官楚郴资兴县令,任满择居城治之西。十一世文嵩公再迁清江,文宪公迁汝城楼江,文权公迁乐昌樟村。至1949年,已传47代,共75200人,仍以资兴居住最多,其他分布于湖南汝城、宜章、桂阳、酃县及广东仁化、乐昌、曲江,江西遂川、上犹等地。族谱创修于宋嘉泰3年(1203),元至正8年(1348)续修,明嘉靖2年(1523)三修,天启5年(1625)四修,清时又修五次,1947年十修。

永兴长富坊黄氏 始祖日新公,元进士,湖南潭州路达鲁花赤总管。生子二:华甫、兴甫,兴甫籍湘潭;华甫迁永兴县右厢长富坊。至1906年,已传23代。

桂阳桥市黄氏 明万历间由耒阳布美村迁此。族人分布于本乡大富口、陈家边、黄家图三村。

桂阳泗洲黄氏 始迁祖无銮公,清康熙53年(1714)由江西吉安府龙泉县迁泗洲寨欧菜园定居。

宜章白沙乡浆水黄氏 始祖鼎公,字时举,原居衡山,唐大历3年(768)进士,初任广东南海县县令,旋升连州刺史,任满后择连州松柏山居之。生子二:起顺、起宋,长子起顺,字大化,唐元和3年(808)由松柏山迁居宜章县西南五十里浆水,子孙分布于浆水村附近,少数居湘潭、宁远、蓝山、桂阳等县。至1948年,已传41代,共约2万余人。宗祠、家庙、族立学校俱设浆水村。1941年十五修族谱。

宜章白沙乡龟爻黄氏 始迁祖星玉公,唐季由广西桂林宦游郴,后卜居宜章招募堡。至二十六世子琛公,元武宗至大3年(1310)以贡士任宜章教谕,任满后卜居于白沙乡龟爻。族人分布白沙数十里之锁石村、泗湾、黄家湾等处,杂居于郴县、临澧、嘉禾各县。至1949年,已传32代,居宜章者约2400人。1935年十修族谱。

宜章白沙乡梅溪黄氏 始迁祖子琼公,字朝琚,因助文天祥起义,勤王兵败,自江西沇江始迁郴州北湖塘,旋迁宜章县白沙乡梅溪。族人分布于梅溪纵横十余里及蓝山、新田、宁远、桂东、衡阳、沅江、湘潭等地。至1949年,已传28代,男女丁口26000余人。宗祠设梅溪。族谱始修于明正统13年(1448),1932年九修。

宜章中塘黄氏 明成化时自福建莆田县徙宜章中塘。

宜章五甲黄氏 宋时自江西泰和县徙宜章五甲。

宜章八甲黄氏 宋时自江西泰和县徙宜章八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时代,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有14,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

郡望:

1、零陵郡:西汉时置郡。此支黄氏为三国黄盖之族所在。

2、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

3、西 郡:在今甘肃永昌一带,为酒泉黄衍之后。

4、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

堂号: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江夏堂:后汉黄香,小时死了母亲,他对父亲最孝,夏天用扇子把父亲的席子扇凉,冬天把父亲的被褥暖热。人夸他的孝:“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的发源地应在金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黄国灭于楚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四方。有地北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被迫内迁到楚国腹地(今河北境),今黄冈、黄陂、黄安、黄梅等地,据说均因黄人迁此而得名。其中有一支内迁到楚都郢(今江陵、荆州),又有一支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一带)。秦汉之时,黄姓已称盛于长江中游及以北河南、安徽等地。黄姓大举南迁始于西晋末年,因中原士族大举南迁,使黄姓在南方的分布更广泛。

张家界旅游必去景点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如人如兽、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气势壮观,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那么张家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张家界有哪些旅游景点。下面一起来看看张家界旅游必去的景点推荐吧!

龙王洞

龙王洞在石门县城西北28公里处,正在1829省道干线边。距龙王洞8公里有热水溪温泉疗养中心。从龙王洞往西北5公里进入张家界市境内,可不经慈利县城,去索溪峪80公里。洞中有水,洞中有洞,洞上叠洞,洞环水绕,景点密布,景观奇特,可谓步步有景,处处藏珍,十里曲洞,十里迷宫,十里玉琢,十里彩屏。而洞前有湖,洞口有河,则是其独特之处。游人泛舟徐进,由湖山一色渐入洞水一色之佳境。穹顶洞壁的钟乳石投影水面,与水中晶莹玲珑的奇石浑然一体,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愈显绚丽多姿,使人恍若步入龙宫仙境。泛舟进洞四百米许,舍舟登岸,但见钟乳石千奇百怪,倒悬洞顶,石笋石柱错落:“朝龙殿”、“瑶池”、“灵芝宝菌”、“龙王宝座”等五十多处景观,今人目不暇接。更兼头顶滴水如琴,脚下清泉如瑟,冬暖夏凉,使人游兴愈浓,流连忘返。

袁家界

位于杉刀沟北麓,是以石英岩为主构成的一座巨大而较平缓的山岳。是张家界公园又一处风景集中地。自金鞭溪紫草潭左入杉刀沟可上袁家界;顺袁家界台地边沿,绕荒径小道亦可下至金鞭溪千里相会处;亦可从袁家界去天子山、杨家寨。 袁家界景区虽然在地域上隶属于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但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却被众星捧月般地位居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与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金鞭溪一衣带水,东接索溪峪,南眺鹞子寨,西望黄石寨,北靠天子山,总面积约1200公顷,平均海拔1074米。 站在袁家界景区的观景台上,三千奇峰尽收眼底,雄险秀野,神态各异。峡谷深处,千百根石峰石柱奇伟突立。峻峭之石,如英武将帅;嵯峨之峰,似勇猛壮士。有声有色,若静若动,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天悬白练:砂刀沟尽头,有一抹泉水从200多米高的悬崖顶端飘然而下,游人站在对面的观景台上望去,只见一匹白色长练从九天飘落,溅玉飞花,蒸岚生雾,冲漱谷涧。若遇大雨,更是气象万千,胜似雨后的黄山九龙瀑。

宝峰湖

宝峰湖位于武陵源区城南1.5公里处,是武陵源风景名胜中的精品景点,和鹰窝寨两大块组成。其中宝峰湖、宝峰飞瀑、鹰窝寨、一线天被称为武陵源“四绝”。它是一座罕见的高峡平湖,四面青山,一泓碧水,风光旖旎,是山水风景杰作。 宝峰湖水深72米,长2.5米公里,以其秀丽的湖光水色与幽野的洞天情趣成为武陵源水景风光的代表之作,电视剧《西游记》中花果山水帘洞外景就拍摄于“奇峰飞瀑”。 湖中有两座叠翠小岛,近岸奇峰屹立,峰回水转。泛舟漫游,只见一湖绿水半湖倒影,充满诗情画意。群峰拥抱的宝峰湖,长约2.,5公里,湖犹如一面宝镜,四面青山,一泓碧水,荡桨温游,格外惬意。著名的.鹰窝寨位于宝峰湖西南一绝壁之上。早年是著名的土匪寨子,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就拍摄于此。

金鞭岩

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全长5700米,穿行於绝壁奇峰之间,溪谷有繁茂的植被,溪水四季清澈,被称为“山水画廊”、“人间仙境”。有诗赞曰:“清清 流水青青山,山如画屏人如仙,仙人若在画中走,一步一望一重天”。金鞭溪沿线是武陵源风景最美的地界,从张家界森林公园门口进入后,往前步行300米左右就是金鞭溪的入口,全溪长5.7公里,穿行在峰峦幽谷云间,溪水明净,跌宕多姿,小鱼游弋其中,溪畔花草鲜美,鸟鸣莺啼,人沿清溪行,胜似画中游。 花果山:位于金鞭溪入口处,这里溪水平缓,河床相对开阔,一挂瀑布从高山上倾斜而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就是以此处为花果山外景地的。

黄石寨

亦名黄狮寨,原名黄氏寨、黄丝寨。相传汉留侯张良隐居此地受难被其师黄石公打救,故名黄石寨。黄石寨位于森林公园中部,为一方山台地,海拔1080米,是雄伟高旷的观景台。寨顶面积16.5公顷,西南稍高,东北略低。周围则悬崖绝壁,绿树从生,伸出许多淩空观景台。阴雨天气,寨台四周云烟弥漫,千峰攒聚; 晴晨日出,薄雾飘飞,群峰或明或暗,变幻神奇;静夜月明,星空辽阔,峰群淡雅端正,背景幽深缥缈;寒冬冰雪覆盖,冰柱下悬,千峰万壑堆银砌玉;沿寨环行, 群峰皆立足下,远近诸般奇景尽收眼底。黄石寨海拔1200米,占地面积250亩,为张家界森林公园最大、 最集中的观景台,主要观景点有20余处,故有“不上黄石寨,枉到张家界”之说。有南北两条步行登寨游道,还有后山车道自老磨湾通通寨后卡门,系砂石路面; 从南面登寨,沿途有天书宝匣、定海神针、南天一柱、摘星台、天桥遗墩、六奇阁等绝佳景点。

湖南张家界旅游必去景点路线攻略

张家界是湖南省辖地级市,原名大庸市,位于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属武陵山区腹地。张家界因旅游建市,是中国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也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和中心区域。1982年9月,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成为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8年8月,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列入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2年,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等三大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被列为中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被列入中国首批5A级景区。其著名景点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宝峰湖、黄龙洞、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今天我带给大家的是湖南张家界 旅游攻略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张家界景点介绍

张家界景区

张家界景区共分为四大块,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杨家界自然保护区,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四大景区,统称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杨家界

杨家界地处张家界市以西,北邻天子山,西抵袁家界,离张家界森林公园只有十公里。海拔1000多米,属张家界四大核心旅游景点之一,其中乌龙寨、空中走廊、三道鬼门关、土匪窝等景点已列入张家界经典游览线路。

八大公山

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距桑植县城85公里,雄踞武陵山脉北端,澧水源头,其主峰斗篷山海拔1890米,为武陵山之巅,景区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五大林区组成,总面积4.49万公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长江南部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原始森林。

袁家界

袁家界位于杉刀沟北麓,地处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的核心,海拔1000余米,四周陡壁悬崖,矗立在武陵山区之中,恰似乎地突起高台。是以石英岩为主构成的一座巨大而较平缓的山岳。

黄石寨

黄石寨亦名黄狮寨,原名黄丝寨,黄氏寨。因古有一道人名叫黄石公在此隐居而得名,是张家界旅游区的精华,向来有"不登黄狮寨,枉到张家界"之说。海拔1200多米,由诸多的悬崖峭壁共同托起而形成的一块南高北低的台地,面积16.5公顷。其主要景点有:天书宝匣、定海神针、南天一柱、金海探龟等,是张家界美景最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张家界最大的凌空观景台。

金鞭溪

金鞭溪是天然形成的一条美丽的溪流,因金鞭岩而得名。溪水弯曲自西向东流去,即使久旱,也不会断流。

鹞子寨

鹞子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东北方向,与黄石寨,杨家界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海拔1500米,以险著称,原名腰子寨,因形似腰子(肾脏)而得名。它与黄石寨遥遥相对,沟深峰削,山势很险,但寨顶却有一个开阔的平地,是绝妙的天然观景台,面积约60000平方米,四周悬崖深谷,非常险要。

五雷山

五雷山是湖南省首批确定的重点宗教场所,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风景名胜区,它位于慈利县城东,距常张高速慈利东出口20公里处,北临石门,东依临澧,南接桃源,是东入张家界市的必经之地。

九天洞

九天洞号称“亚洲第一大洞”,因有九个天窗与地 面相 通而得名。洞分上中下三层,总面积250万平方米。九天洞因有九个天窗与洞顶地面相通而得名。1987年山溶洞探险勇士王海然发现,1988年正式对游人开放,被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九天洞作为国际溶洞组织成员单位是国际溶洞探险基地。

黄龙洞

黄龙洞是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中著名的溶洞景点,享有“世界溶洞奇观”“世界溶洞全能冠军”“中国最美旅游溶洞”等荣誉。已探明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洞体共分四层,洞中有洞、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经中外地质专家考察认为:黄龙洞规模之大、内容之全、景色之美,包含了溶洞学的所有内容。

龙王洞

龙王洞是张家界旅游核心景点之一,被溶洞专家称赞为“世界溶洞奇葩”,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龙王洞总长约30公里,平均高度50米,宽80米,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湖泊2个、水花池45处,洞中石笋、石钟乳、石幔、石花遍布,更有“天下第一柱”之称的龙王宝柱。

普光禅寺

普光禅寺是张家界景区一部分。普光禅寺建于公元1413年,迄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寺院占地8000平方米,是佛教与道教 文化 相结合的古老人文建筑,院内有着普光寺、武庙、文昌祠等景点。

张家界风俗文化传统

哭嫁

张家界风光土家姑娘的结婚喜庆之日是用哭声迎来的。新娘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还把能够唱哭嫁歌,作为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有“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离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等。少许的苗族也是哭嫁的。不过哭嫁仅是一种仪式罢了。

同姓婚规

土家族在同姓为婚的问题上十分谨慎,仅限于同姓不同宗或五服以外的通婚,五服以内通婚为大逆。事实上,即使是符合土家婚规的同姓婚姻,也还是不能为大多数土家人认同。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男女双方经过自由恋爱,征得双方父母同意,即可结为夫妻。在恩施石窑、大山顶等地,有“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自由恋爱,结为终身伴侣。改土归流后,土家族被迫实行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清乾隆《鹤峰县志》载:“至于选婿,由祖父母、父母主持,不必问女子愿否。如女子无耻,口称不愿,不妨依法决罚,一与聘定,终身莫改。”

赶年

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腊月小则二十八过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

命字

命字俗称取号,男子多用朱漆金字木匾迎亲,迎亲前一日,亲友鸣鼓奏乐将木匾送至新郎家中。父亲率新郎拜领,谓之拜号匾,拜毕将匾悬挂于堂壁,谓升号匾。升号匾要三吹三打,鸣炮奏乐。鸣炮后,设筵堂中,挑童子九人加新郎共十人,叫做“陪十兄弟”,并且称十人中新郎为“状元郎”。

九子鞭

九子鞭又叫“天神鞭”,流行于汉、白、土家各族民间,尤以白族人民最为喜爱,他们把幸福、吉祥寄托于神灵,为取悦神佑,伐深山紫竹,竹顶开孔,内置九枚铜钱,鞭长约1米到1.5米左右,大小以本人手握为适,饰以花穗赤绸,紫里带红,十分醒目。打九子鞭既可独舞,又可群舞,少则一人,多则上百。表演者手握鞭杆,伴着唢呐不停舞动。 方法 有单手拍,双手舞花,盘绕。时而在脚外侧或内侧拍打,时而又在肩上臂上轻敲,动作优美而粗犷。鞭杆舞动,古钱相擦,发出的响音富有韵律节奏,颇为动听。动作有“天女散花”、“姊妹相会”、“雪花盖顶”、“拦门左右”、“螃蟹夹草”等。

土家祭祀

土家人祭土地神,是为了祈求作为一方之主的土地神保佑五谷丰登和六畜兴旺,也保佑一村人平安、驱邪护村。土家人对土地神十分虔敬,凡土家族地区每村每寨都有一个或多个土地庙,随处可见。土地庙形式多种,有用大理石精心搭建的,也有用四块粗毛板搭建的简易庙或依山洞岩屋而建的土地庙。

高花灯

高花灯是流行于永定沅古坪一带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表演时,十二人至十四人不等。配有锣、钹、唢呐、鼓等乐器。每人手中拿一盏纸扎灯笼,内点蜡烛两根,顶扎一木偶像,用五色纸剪成戏文 故事 如“八仙” 、“瓦岗寨”,“梁山英雄 ”之类。高花灯表演有一套程式,要求东起西落,进一个“半边月”,出一“月团圆”,舞个“太极图”。亦可进民房表演,叫“愿灯”,多为祝福、还愿或为某家喜事凑趣。打吆喝、打口哨则只能到户外表演,叫“众灯”,是让大家看的。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舞蹈,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摆手舞又名“社巴”,整个活动以祭典舞蹈、 唱歌 等为表演形式,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 事迹 为内容。祭礼仪式毕,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土人作战前跳此舞以助长士气。摆手舞分单摆、双摆、大摆手、小摆手数种。跳摆手舞击大鼓、鸣大锣,气势宏浑壮阔,动人心魄。舞蹈时双手呈同边摆动,踢脚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意境生动。摆手舞不仅是民间一种娱乐和健身性质的体育活动,亦是舞台上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正是“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呓嗬。”

三棒鼓

三棒鼓,唐代称三仗鼓,约于明代传入本境,并逐渐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每年 春节 ,艺人们结伴走村串寨拜年,表演对象不分贫富,户户必到。如遇贫寒之家,表演者将别家赠送的礼品相送,意在人人过节欢喜。充分体现出土家人热情好客,心地善良的民族性格。对加强民族间团结有一定的作用。三棒鼓通常由三至五人组成,一人击鼓唱词,一人锣鼓配乐,一人耍花棒。花棒三根,长一尺,舞者左右各执一根,将另一根抛在空中,左右开弓,击打空中花棒使之不落地。

黄姓姓氏的发源地在哪里?

远古时期,在今燕山之南一带,为黄姓发源地之一,族人后跟随大廉迁移至潢川并建立黄国。公元前648年,潢川黄国被楚国灭亡后,黄姓族人有少数逃到河南中部,大批则内迁到楚国腹地,定居在湖北等地。

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姓已经大批播迁到湖北地区,逐渐形成江陵、江夏等八个黄氏郡望,以此为基地向江南发展,“浮诸江南,以实海滨”,黄姓的足迹已经西达陕西和四川,东临东海,南入湖南和江西。东晋末,中原的林、黄、陈、郑四大姓率先进入了福建。

由于黄姓主力在秦汉时期已迁离了北方,所以受中国北方几次战乱的伤害较轻。黄姓在中国南方得到稳定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宋、元、明时期,在赣浙闽粤四省繁衍最盛,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大姓。

黄姓名人

1、黄歇(前314年-前238年)

楚国人,楚国大臣,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楚考烈王元年(公元前262年),以黄歇为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封为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黄歇奔丧时,李园令人埋伏于棘门之内,杀死春申君及其全家。又据《越绝书》则称黄歇是在楚幽王之时为楚幽王所杀。

2、黄忠(?-220年)

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谥为刚侯。

3、黄庭坚(1045年6月12日—1105年9月30日)

字鲁直,乳名绳权,号清风阁、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摩围老人、黔安居士、八桂老人,世称黄山谷、黄太史、黄文节、豫章先生。宋江南西路洪州府分宁人(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祖籍浙江省金华市。北宋诗人黄庶之子,南宋中奉大夫黄相之父。北宋大孝子,《二十四孝》中“涤亲溺器”故事的主角。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黄姓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