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采集

七成中国消费者曾在线订旅游(国内旅游消费)

采集 2023年02月16日 10:45:39 1

本文目录一览:

网购上瘾的心理分析

心理专家:网购须理性适时调整生活模式

“今天你网购了吗?”这几乎已经成了写字楼里的女白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话题。对于相当一部分女白领而言,就算没有购物需要,浏览网购页面也已经成了每日例行之事。抢购时的刺激,收货时的愉悦都成了大家对网购“情有独钟”的原因。但收到货后发现是无用之物的抱怨也高频率出现。

普华永道在今年初的时候,做过一项题为《顾客主导市场》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中国人网购热情颇高,在接受调查的中国消费者中,约七成每周至少网购一次,是欧洲消费者的近四倍、美国和英国消费者的近两倍。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丽琴刚刚在杭州某大学自己任教的班级里做过调查,发现9成学生都有网购习惯。

记者采访多位心理专家后发现,绝大多数网购成瘾者,尚未意识到这是一种心理疾病。所以此类求医的案例还很鲜见,但这一新兴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心理学界的重视。

“网购已成为目前生活的一个常态,但一旦过度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心理疾病。”李丽琴说,网购成瘾其实和购物癖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强迫倾向。

李丽琴分析,容易出现网购成瘾的人群往往有几个特征:女性、30岁以下、性格内向、社会功能受损、生活空虚、爱好少,同时比较焦虑。“她们享受的往往是网购时精神的亢奋和愉悦,但一旦过了这个劲头,发现买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而且信用卡也刷爆了,又会有强烈的失落感。”李丽琴建议,有网购成瘾倾向的市民,尽量少宅在家里,多去人多的地方,并且多运动,加强和大自然的接触。

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秘书长傅素芬则把这种行为定义为冲动控制障碍。“成年人应该有自我控制能力,而网购成瘾的人,往往就是缺乏这种控制能力。”傅素芬说,如果市民发现自己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没钱时也控制不住购物欲望或者几天不买不看就难受,就很可能有网购成瘾的倾向。“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在生活中训练自己的控制力。例如计划好一个月的消费额度,并严格执行或者把物品在购物车里放一放,自己冷静几天后,仍然发现有买的必要的话再购买。若是情况还是没有缓解,则需要寻求心理治疗的介入

那些被憋坏的时髦精,终于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如何在这个夏天一击制胜?COCO这就明目张胆帮你“作弊”。

入伏第一天,和气温同样躁动的,是疫情趋于稳定后,一颗颗按捺不住想要原地放飞的心。旅行聚会买基金,还有时髦精们被迫停业半年之久的 时尚 野心。

好在,熟悉的生活渐渐回归重启。餐厅酒吧KTV终于营业,影院的爆米花香也要再次害你长胖。看完宋妍霏打卡迪士尼的美照,时髦精们终于坐不住了。

去哪里打卡,穿什么出镜,配什么妆容……暂停营业六个月的你,业务是不是有些生疏?重出江湖的你,又要如何首战告捷?看过你的百爪挠心,忍不了的COCO决定出手。

今年, 时尚 COSMO邀请黄明昊、宋妍霏、周雨彤担任趋势星推官,同时还有业内专家卜柯文、程晓玥、吉良先生、江南BoyNam、李晨nic和韦来组成的趋势 探索 团,共同揭秘和探讨三大 时尚 趋势,祝你在今夏的 时尚 名利场首秀中,一击制胜(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来来来,这份聚焦“有型未来”潮流趋势的2020 时尚 COSMO“LOOKSTYLE视界大赏”,拿走不谢。

时髦一发技

绿色未来

俗话说:想要时髦有新意,还得身上有点绿。不过,今夏潮流趋势中的“绿色未来”,不止颜色而已。

关于“可持续 时尚 (Sustainable Fashion)”的探讨持续了近60年,要感谢快 时尚 的流行,让它喜提 时尚 圈当下的话题C位。

《中国可持续消费研究报告》显示,超七成中国消费者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消费意识,绿色、低碳的极简生活方式成为Z世代的“时髦标签”。循环利用、禁用皮草、包装改造等环保措施愈发普遍,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与品牌在此过程中,融合了 时尚 产品的审美和功能性,让可持续与 时尚 产业碰撞,擦出令人瞩目的火花。

绿色引领 时尚 , 时尚 引领生活。 时尚 COSMO翻牌“绿色”将成为 时尚 界将来长时期内的主趋势, 时尚 产业正在迈进可持续的未来。趋势星推官宋妍霏及趋势 探索 团成员,也有一波有关“绿色·未来”的 时尚 重点和亲身演示,作为你今夏的“时髦考点”。

“绿色·未来”趋势之选单品推荐

Converse-Tri-Panel Renew Chuck 70

今夏,Converse将废旧棉料回收再造和纯棉混合,以经典Chuck 70为蓝本,带来全新Tri-Panel Renew系列。鞋面和鞋带均由部分回收棉和聚酯纤维制成,马卡龙色系的配色,将环保材质与经典鞋型进行融合。

Gucci-Off The Grid Collection

ECCO-EXOHIKE W 攀越女鞋系列

突破传统工艺,不断挑战现有技术,通过DRITAN™节水技术,利用皮革本身自有的水分实现节约用水,每制作一张皮革可节省约20公升水,ECCO相信节水制革工艺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

时髦一发技

国潮未来

曾经的你,有没有抱着手机蹲过Yeezy,或是通宵排队只为一件Supreme?想要今夏一击制胜,是时候和这些“套路”说再见了。

脚踩百元飞跃,全身中国李宁,“国潮(China Chic)”是COCO解锁的第二个关键词。尼尔森2019年发布的《中国消费趋势指数报告》显示,68%的中国消费者偏向于购买本土品牌,62%的消费者表示会购买国外品牌,但中国品牌仍是他们的首选。

“国潮”的致命吸引力,不止这些品牌陪伴我们成长过程中带来的温暖和亲切,设计上中国文化符号和街头元素的融合,让中国传统美学在当今重生。对于“国潮”的考古和崇拜,同样是人们对传统文化复兴的渴望,以及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获得自我认同的方式。

问题来了:如何玩转“国潮·未来”?趋势星推官黄明昊以及6位趋势 探索 团成员,早就帮你备好这一趴的重点。

“国潮·未来”趋势之选单品推荐

TWOEX2-Tx坐标印花经典短袖

作为TWOEX2品牌首发夏季单品担当,这款经典款T恤的设计以街头简约风为主导,符合当代年轻潮流趋势。作为店内的经典设计,也将成为基础延续,展示敢想敢做敢创造的品牌理念,表达勇于挑战、追寻未知的人生态度。

NPC-Boom For Lonely系列 皇冠涂鸦鸭舌帽

NPC注重设计的新颖与创意,表达对生活的积极追求和热爱。此系列运用冰淇淋色及涂鸦王冠等元素,希望传递爱自己做自己的人生态度,不要害怕自己和别人的不同,人生多姿多彩,勇敢面对,无畏无惧。

YVMIN尤目-电子女孩涟漪液化宝石项链

YVMIN尤目充满艺术气质,在闪光的灵感中捕捉出众而精致的创意,电子女孩珠宝系列融合传统文化元素,用活力的紫色宝石与速度感的液化金属形态,表达情绪化珠宝, 探索 设计的无限可能。

时髦一发技

科技 未来

1968年,当《2001太空漫游》公映时,便携电视和掌上电脑还只是科幻片中的想象,如今却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日常。有了想象的空间,才能拥有创意的可能, 时尚 也没缺席。

时髦精身上的高 科技 ,有些连她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蓝牙耳机·跑鞋的新技术能够还原脚型、监测心率、矫正跑姿;高度贴合人体的无缝纺织,能够显著提高人们的运动表现;相比于动物毛皮和人造织物, 科技 面料被评价为“人道又环保”的材料——环境污染低,并且能够节约成本。

智能可穿戴产品自诞生起,就像开了挂一样飞速革新。从普通人的智能手表、戒指等,到军事、工业、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甚至连宇航服也融入了可穿戴技术。秀场上,智能可穿戴早就成为 时尚 弄潮儿的宠儿。有了技术buff的加持,万物皆可 时尚 还是梦想吗?

“ 科技 ·未来”趋势之选单品推荐

万宝龙-无线智能耳机浅灰款

万宝龙品牌首款无线智能耳机,具备主动降噪技术,实现高品质音效的先进技术,使穿戴更加舒适的人体工程学设计,搭载谷歌智能助理,实现更加个性化的即时体验,具有语音激活控制和命令功能,以追求理想舒适度、强大功能和高品质音效为设计要旨。

泰格豪雅-Connected智能腕表

Connected智能腕表是以适应多重生活场景和运动表现为导向的泰格豪雅全方位数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产品的交互设计大幅改进,使其不论是在日常生活还是运动过程中都直观易用,以崭新的方式诠释出泰格豪雅的品牌精髓,为未来创新开创了无限可能。”

COVEN GARDEN-钉珠小礼服裙

其采用环保特种粘胶纤维,同时绣花线在染色过程中,特意加入具有吸收紫外线功能的色母粒吸收紫外线,紫外线越强,礼服裙的颜色就会变得越深,用 科技 创造美丽。

在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品牌大国转变的过程中,绿色、国潮、 科技 正是 时尚 行业必须抓住的新机遇。 时尚 COSMO相信,更多的创意创新,都将带来对未来的更多想象,塑造更美好的 时尚 生活。

时尚 COSMO / 新浪微博 / 豆瓣 / Giphy / 东方IC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络我们获取版权

北京消协:网购、在线旅游、外卖遇大数据“杀熟”最多,为何会出现这现象?

不同用户享有的打折优惠幅度不同、新老用户“同物不同价”是消费者常遇到的问题。 七成多受访者认为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

在线旅游平台的市场容量究竟有多大?

在线旅游在2020年受到疫情七成中国消费者曾在线订旅游的冲击,客流量减少,市场规模下降。但是我国疫情的控制较好,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目前在线旅游行业以携程派系为主,行业集中度高。

疫情对在线旅游市场冲击较大

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在线旅游产业遭受巨大冲击。景区闭园,航班停飞,餐馆暂停营业,酒店闭店等,最重要的是人们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消费等,对于在线旅游企业来说,客源大量减少。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73亿,较2019年底减少3705万,占网民整体的41.3%。

在线旅游的市场规模因疫情的原因大福下降。2019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全年交易规模达到10866.5亿元人民币,线上渗透率预计达到16.7%,成功突破万亿级规模,同比增长11.4%,增幅较2018年提升2.1个百分点,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0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首次岀现负増长。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预测,2020全年市场交易规模约为7950亿元,同比下降26.84%。

携程高位领先其他平台,美团线上旅游业务快速增长

目前,在线旅游网站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携程,去哪儿,飞猪,继续保持哦高位运行;第二梯队为同程旅游,艺龙,美团,途牛,驴妈妈等现在旅游组成。第三梯队为其他在线旅游平台。

从竞争格局来看,无论是酒店、机票,还是周边游、出境游,携程双管旗下,一方面布局自身业务,同时也通过资本收获盟友。另一方面,美团在中低端酒店咄咄逼人,2019年美团点评全年交易额6821亿元,同比2018年增长323%。

七成中国消费者曾在线订旅游:在线旅游厂商交易规模指数由个在现场旅游厂商季度公开财报中应收数据,营收入同比增长,环比增长,供应商征资数据支持核算而来。

在集中度方面,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以携程、去哪儿为主体的携程系共占69.47%的市场份额,从TOP3份额来看,携程、去哪儿和同程旅行共占80.55%的交易份额。

未来在线旅游行业仍然是增长趋势

疫情对在线旅游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1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另一方面,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七成中国消费者曾在线订旅游了人们出游的消费模式:无人酒店、电子机票、AI机器人服务等减少接触的旅游服务更被消费者所看重。消费需求升级叠加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在线旅游将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预计未来,我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也将持续放缓,到2026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22000亿元。

更多数据可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数据显示,八成多(82.44%)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但是却鲜有人去进行真正的维权。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1

据北京市消费者协会3月1日发布的《北京市消协发布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飞猪旅行和饿了么因存在“新老用户同时购买相同商品(服务)的标价不同,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记者注意到,此前飞猪旅行曾因“大数据杀熟”多次被点名。

据悉,本次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和消费体验两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9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82.37%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普遍存在,92.33%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的原因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差异化营销。

而在对16个消费者常用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的32个模拟消费体验样本中,有14个样本新老用户账户的价格不一致。其中,大多数样本是因为打折或优惠力度不同导致最后成交价格不同,但飞猪旅行和饿了么的体验样本显示,新老用户同时购买相同商品(服务)的标价不同,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10月,飞猪旅行曾因“大数据杀熟”被知名博主在新浪微博曝光;2019年3月27日,北京消协发布报告称去哪儿网、飞猪等网站存在新老用户价格不一致的现象;2020年10月19日,浙江省消保委通报了第三季度手里投诉情况分析,飞猪旅行因涉及“大数据杀熟”被点名。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飞猪旅行涉及“大数据杀熟”的投诉共计36条。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2

3月1日,北京市消协在官网公布了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调查活动的最新结果——86.91%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82.37%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消费大数据“杀熟”问题普遍存在,92.33%的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的'原因是利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差异化营销。

网络购物、在线旅游、外卖和网约车则是大数据“杀熟”最为集中的四个领域。

数据显示,八成多(82.44%)受访者表示在网络购物过程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七成多(76.85%)受访者在在线旅游消费中遭遇过大数据“杀熟”,反映在网络外卖(66.96%)和网络打车(63.00%)消费过程中遭遇大数据“杀熟”的受访者均达到六成多。此外,还有部分受访者表示在电影消费和视频消费时遭遇过大数据“杀熟”问题。

据了解,此次问题调查主要采用网络问卷和消费体验两种方式。其中,问卷调查自2021年11月1日启动,截止至2021年11月11日,通过“北京消协”微信、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网以及消费者网等渠道,共计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186份;而消费体验调查则选取了16个消费者常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共完成32个模拟消费体验调查样本。

消费者眼中的“杀熟”标签

3月1日,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下称《规定》)正式施行。虽然《规定》并未直接界定大数据“杀熟”行为,但却对算法推荐管理划定了行为边界: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不得设置诱导用户沉迷、过度消费等违反法律法规或者违背伦理道德的算法模型;不得根据消费者的偏好、交易习惯等特征,利用算法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施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等违法行为。

那么,消费者眼中的大数据“杀熟”行为又有着怎样的特征标签?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八成多(85.38%)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为同一时间不同用户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近八成(79.98%)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七成多(75.80%)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不同用户享有不同打折优惠形式,近七成(69.37%)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隐藏或不送老用户优惠券,六成多(62.26%)受访者认为主要体现为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还有部分受访者认为体现为手机配置不同价格不同、默认勾选之前购买过的服务、不买时送优惠券买时却没有等形式。

消费体验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存在新、老用户账号同时购买同一商品或服务实际成交价不同现象。例如,体验人员分别通过新、老用户两个账号同时在某平台订购同一饭店的同样饭菜,老用户账号不仅比新用户账号少了7元“双重补贴”红包,而且配送费也比新用户少优惠0.4元。

北京市消协表示,上述数据说明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主要体现在同一时间不同用户购买相同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不同、多次浏览后价格自动上涨、不同用户享有不同打折优惠形式、隐藏或不送老用户优惠券以及根据用户特点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等方面。

沉默的被侵权者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但是却鲜有人去进行真正的维权。数据显示,仅有0.43%受访者选择通过司法诉讼方式维权,另有有一半多受访者选择不再去该商家消费,有三成多受访者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梳理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在侵犯权益的认知上,超八成(80.65%)受访者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六成多(66.13%)受访者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超过一半(51.51%)受访者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还有三成多(37.82%)受访者认为侵犯了消费者的隐私权。

在侵权危害的认知上,九成多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会扰乱市场秩序,八成多受访者认为会透支消费者信任,近四成(37.70%)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还会降低用户忠诚度。

清醒的被“杀熟”认知与极少的维权行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此,北京市消协表示,这说明消费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需要进一步提升。

大数据“杀熟”维权是否还有其他拦路虎?

有近九成(88.01%)受访者认为是监管手段跟不上,认为是隐蔽性太强(85.95%)、相关法规不健全(82.32%)的受访者也均达到了八成多,此外还有近八成(79.53%)受访者认为是不容易取证。

就此,北京市消协提出了四点建议: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为规范和治理大数据“杀熟”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创新监管方式方法,积极运用大数据监管技术,对违法违规经营者进一步加大监管和处罚力度;企业应诚信守法经营,合理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主动接受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企业应诚信守法经营,合理采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主动接受监管,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北京市消协点名大数据“杀熟”问题3

全面遏制大数据杀熟迎来新动作。随着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3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一众线上平台依托“算法”对消费者实施价格差别化对待的土壤亦将荡然无存,由此带动遏制大数据杀熟正式进入约束“算法”的新阶段。

3月1日起,《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根据《规定》要求,具有舆论属性或者社会动员能力的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在提供服务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通过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填报服务提供者的名称、服务形式、应用领域、算法类型、算法自评估报告、拟公示内容等信息,履行备案手续。

这意味着,以往被各大互联网平台视为“机密”的算法服务将走向透明。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将成为各平台算法服务提供者向全社会公开展示其服务提供“算法”的“曝光台”,由此带来的影响或将让各大平台屡试不爽的大数据杀熟现象彻底无处遁形。

显然,《规定》也必将坚定贯彻其上位法——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对“应当保证决策的透明度和结果公平、公正,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的要求,准确甄别披上“数字外衣”的传统商业“杀熟”行为,守护民众合法权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李顺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将个人信息保护提升到法律层面,无疑将让行政部门的监管有了更明确的法律依据,而部门出台实施的具体规定,将让一系列监管要求真正落地。

“只有在监督和约束的前提下,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合理合法地善用个人信息,才能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李顺德说,在数字经济时代,大数据杀熟的存在,背后是对整个市场营商环境的挑战。因此,确保个人信息和个人合法权益得以保护,也将对国家经济发展和良好的市场营商环境带来积极正面影响。

众所周知,“杀熟”原本的意思,是指向老顾客提供更高价格牟利的行为,这在传统商业领域早已有之,只不过在大数据算法快速商用的今天,数字技术正在成为一把“双刃剑”,原本受益于数字技术带来诸多便利的消费者,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商家或平台“待宰的羔羊”。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汪浩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数据算法让需求和供给能够更高效对接,对市场发展形成天然引导。这对要素的高效匹配而言有着积极作用。而通过约束算法遏制大数据杀熟,也有助于约束资本无序逐利的行为。

汪浩说,“不断完善法律约束,精准对数字经济运用个人信息加以监管和规范,清晰化数字经济发展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基本关系和边界,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中国经济时报)

中国在线旅游的现状如何?有何缺陷?

网上给你找的资料:

上周看到了一篇关于美国在线旅游市场用户满意度下滑的文章《在线旅游业的用户满意度持续下跌》七成中国消费者曾在线订旅游,似乎美国的在线旅游市场出现了问题。尽管在电子商务的流程体验方面的满意度在上升,但产品差异化的问题将会成为一个很大的困扰,最终有可能会带来在线旅游市场的混乱和萎缩。当然,美国方面的总结来自于三大在线旅游产品分销平台EXPEDIA、TRAVELOCITY和ORBITZ的数据,我依然对这些在线旅游企业在旅游产品设计和策划方面的能力持有一定的怀疑态度,毕竟产品的基础来自于线下企业的整合,而不是对线下产品的再次利用。

然而在今天,一篇关于欧洲在线旅游市场的分析文章又出炉了。文章所阐述的内容和美国在线旅游市场的情况刚好相反。《2007年欧洲在线旅游销售量激增》一文中指出了这么几点:

第一,2007年欧洲在线旅游市场整体销售量激增七成中国消费者曾在线订旅游

第二,传统的欧洲在线旅游市场中的主力,如英国、法国和北欧市场所占份额率在缩小。

第三,南欧的在线旅游市场在巨幅增长。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三点背后的信息。从第二点来看,作为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在2007年之前他们的在线旅游市场迅猛增长并在整个欧洲市场中占据主要份额是可以理解的。但随着市场的发展,他们也可能遭遇了和美国市场一样的问题。因此在短期内,以上几个区域的在线旅游工作重点应该是放在产品的策划和设计方面。

而南欧的几个国家——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希腊,一直处于欧洲第二流的经济区域,从2007年开始出现的这种巨幅增长,很可能是受到经济发展和网络应用普及化的影响所带来效果。所以从2007年开始,在未来的2-3年内,欧洲的在线旅游市场依然可能会保持这种迅猛的发展势头。

那么从美国和欧洲的变化来看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我也做出一些大胆的预测——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将在未来的几年内出现高速增长甚至井喷的状况。原因有几点:

第一,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第二,中国的网络用户数量已经超过2亿,仅次于美国;

第三,中国的在线用户的网络应用水平在提高,电子商务企业收益普遍增长;

第四,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刚刚起步,发展情况良好;

第五,中国的旅游企业对旅游电子商务的关注度日益趋热;

第六,在未来几年内,中国作为旅游客源国和目的地国的排名将进入全球前三的位置。

……………

综合以上众多原因,我认为中国的在线旅游市场前景非常良好。但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后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吸取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在线旅游市场的发展经验,尽量避免遭遇同样的瓶颈问题。其实,这样的瓶颈问题已经在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中初露端倪了。不久前,在携程网的一次市场调查中显示,有高达72%的网友认为目前的自由行产品可以部分满足需求,而大多数旅游者期望可以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内容。从这点看来,中国在线旅游在产品内容的设计上,服务的整合上以及在线宣传上还需要做很多的完善。

————————————————————————————————

近日,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了《Netguide2008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报告中指出,2007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规模为22.5亿元,较2006年增长65.4%。受奥运因素强有力推动,中国与更多国家之家旅游市场开放因素的推动,以及中国本地商旅、私人旅行市场发展影响,预计2008年该市场规模将达38.4亿元,增长率达70.7%。预计2009年将达73.2亿元。

而从竞争格局上讲,目前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竞争格局可分为四大阵营:

–携程依然处于领先者地位。

–芒果网、E龙和傲游网为市场的第二阵营,市场挑战者。芒果网以强大的旅游资源整合优势、资金优势、品牌优势以及国资委支持的优势,作为强大的挑战者进入市场,已经形成仅次于携程网的市场地位。

–以旅游搜索引擎为创新运作模式的“去哪儿”比较搜索网站仍处于盈利模式的探索期,处于市场的参与者阵营。

–订房为主或是订票为主的旅游预订网站,以差异化产品为特点存在于旅游预订市场,为市场的补缺者。

此外,报告认为2008年,中国在线旅游预订市场发展将呈现以下六大趋向:

趋向1:旅游消费观念不断转变,散客自助游市场迅速扩大。

旅游观念从传统满足观光游览需要的“到达型旅游”,转变为对“舒适、自由”有较高要求的“个性化旅游”,“自助游”迅速成为旅游市场上的主导形式。网络旅游服务商提供的网上在线自主选择和订购服务形式最适合此类消费需求。

趋向2:资源整合者将是未来在线旅行预订行业的赢家。

以携程为代表的在线旅行预订服务商会逐渐渗透入传统旅行市场,甚至成立旅行社以拓展业务;而传统旅行社也不甘示弱,拓展在线旅行预订服务为其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芒果网的成功探索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未来2-3年,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为客户提供服务,将更有可能成市场的领导者。

趋向3:同质化竞争困境将有所改善,差异化竞争逐渐形成。

目前在线旅行预订网站的致命问题是同质化竞争。但随着各家旅游预订网站对资源把握力度的差异化,旅游预订市场差异化竞争将逐步形成。如一些旅游预订网站已经推出邮轮度假服务等特色服务,将更好的吸引消费者。不成熟的在线旅行预订网站的业务将被收购兼并或排出在市场之外,因此中国在线旅行预订网站数量增长将有所放缓。

趋向4:度假产品将成为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

订房市场收入份额逐步降低,度假产品将成为在线旅行预订市场增长最快的业务。

趋向5:全网络旅游需求与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方向。

消费者将不仅仅通过网络进行交通、住宿的预订和景点信息查询,全网络旅游需求与服务模式将成为未来旅游的发展方向,以休闲游为主导的旅游群体将逐渐把“吃、住、行、游、购、娱”几大旅游环节需求的服务需求转移到网络上来实现。

趋向6:旅游搜索引擎将成为衔接终端消费者与旅游供应商的需求的重要途径。

旅游产品的在线分销新模式,以高效率和高品质的优势,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方便和有价值的服务。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传统旅游供应商认识到了旅游搜索引擎的商业服务价值,从而开始多方寻求机会合作。用户的品牌注意力和品牌忠诚度的培养也在不段加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