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采集

中英街深港旅游消费合作区建设项目规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

采集 2023年02月11日 02:33:01 1

本文目录一览:

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城市群,相关地区都有哪些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将有4个中心。 该图片由注册用户"温暖·生活家"提供,版权声明反馈 粤港澳大湾区是珠三角的升级版,包含11座城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惠州、中山、江门、肇庆。 四个中心,根据各个城市所长。 规划各有侧重。最明显的特点是,香港、澳门主外,广州主内,深圳内外兼顾。 香港主要是巩固和提升作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的地位,推动金融、商贸、物流、专业服务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

深圳经济特区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条例(2020修订)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促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以下简称前海合作区)开发建设,深化与香港的紧密合作,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开放型、创新型产业体系,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前海合作区的范围包括国务院批复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前海规划》)确定的区域和经国务院批准的扩展区域。第三条 前海合作区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创新发展金融、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设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发挥更大作用。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前海规划》实施的领导,按照《前海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制定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前海规划》的全面实施。第五条 前海合作区应当积极探索与香港合作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途径。

前海合作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应当借鉴吸收香港等地区和国际的先进经验,探索与国际通行规则和国际惯例接轨。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条例建立健全适合前海合作区发展需要的体制机制。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辖区人民政府和前海合作区管理机构应当完善前海合作区体制机制,在前海合作区开发建设、产业发展、投资促进、市场监管、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推进制度集成创新。第二章 治理结构第七条 设立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

管理局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依照本条例履行前海合作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产业发展、法治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等相关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但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经国务院批准的前海合作区扩展区域的事权划分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管理局应当编制年度工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第八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前海合作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实际情况,具体规定和调整管理局的行政管理职责、公共服务范围以及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辖区人民政府在前海合作区履行职责的范围。

管理局的权责清单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清单范围外的职责分别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辖区人民政府承担,管理局负责协调。第九条 管理局设局长一名,副局长若干名,管理局正副局长按照管理权限和程序,由市人民政府任命。

管理局可以从境外专业人士中选聘管理人员。

管理局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咨询机构。第十条 在非金融类产业项目的审批管理领域,管理局根据国家授权行使计划单列市的管理权限。第十一条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前海合作区战略定位和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前海合作区建设发展的稳定可预期的财政保障体制。第十二条 管理局可以根据前海合作区发展情况和实际需要,按照确定的限额或者标准,自主决定机构设置、人员聘用和内部薪酬制度。第十三条 管理局可以自行依法组织政府采购,市财政部门依法实施监督和管理。第十四条 管理局可以依法设立企业,由其负责前海合作区土地一级开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运营等。

管理局对所设立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委派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出资人权利。第十五条 管理局应当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创新公共管理体制机制,在前海合作区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第十六条 设立前海合作区廉政监督机构,对前海合作区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活动等履行监督职责。

前海合作区廉政监督机构根据深圳市监察委员会的授权,行使相应的职权,其工作经费由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第十七条 深圳市前海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在前海合作区行使市级地方金融监督管理职权,履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检查等相应职责,负责前海合作区地方金融管理领域的统筹、协调、统计、调查工作,可以制定相关先行先试的监管制度。

深圳市前海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可以开展以合作监管与协调监管为支撑的金融综合监管试点,探索建设跨境金融创新监管区。第十八条 鼓励企业依法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维护行业合法权益。

管理局制定涉及行业管理和发展的规则、指引,应当与各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等充分协商,在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

深圳市前海合作区属于哪个区

前海地区位于深圳南山半岛西部,伶仃洋东侧,珠江口东岸,包括南头半岛西部、宝安中心区,是“珠三角大湾区”穗—深—港发展主轴上的重要节点。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简称:前海合作区),总面积120.56平方公里。

开发建设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是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粤港澳合作水平、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增强香港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具有重要意义。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明确把前海建设成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

前海深港合作区扩容7倍,哪些是新施工图的关键点?

随着前海合作区面积大扩容,多项更有力政策落地,深港合作的平台再获升级。

9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对外发布,前海合作区将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

《方案》明确,进一步扩展前海合作区发展空间,合作区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前海合作区是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设立的,目前累计注册港资企业1.15万家,注册资本1.28万亿元人民币,实际利用港资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合作区产业布局以金融、现代物流、信息、科技等为主,充分发挥了香港金融、法律等专业服务业和基础科研优势与深圳市场、人才和体制机制优势。

扩容早有谋划

前海合作区获批设立不久,便一直有“扩容”的呼声。2019年初,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前海合作区扩区。同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也提到,适时修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研究进一步扩展前海发展空间,并在新增范围内实施前海有关支持政策。

2019年10月,前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成果发布会在前海合作区举行,会上宣布,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双扩区”已上报国务院。

2020年6月,《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 年)》提出,以粤港澳深度合作为主题,推动前海合作区实现连片扩区,将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机场及周边地区、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整合纳入,并在新扩区域实施前海有关支持政策,叠加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政策。

而根据《方案》,合作区扩展至以下区域:南侧毗邻的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区〔东至后海大道、近海路、爱榕路、招商路、水湾路,南至深圳湾,西至月亮湾大道、珠江口,北至东滨路,包含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蛇口区块〕22.89平方公里;北侧毗邻的会展新城及海洋新城片区(东至松福大道,南至福永河,西至海岸线,北至东宝河、沙井北环路)29.36平方公里,机场及周边片区(东至宝安大道,南至金湾大道、宝源路、碧湾路,西至海岸线,北至福永河、松福大道、福洲大道)30.07平方公里,宝安中心区及大铲湾片区(东至宝安大道,南至双界河,西至海岸线,北至金湾大道、宝源路、碧湾路,另包括大小铲岛、孖洲岛)23.32平方公里。总面积由14.92平方公里扩展至120.56平方公里。

“前海大幅扩容是前海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效应进一步放大的需求,(新前海)也是当前‘双区’建设的重要政策支点。”深圳市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熊义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新扩片区的产业尤其是制造业基础雄厚,为未来深港合作从服务业向多业态、多领域拓展奠定了更为扎实的现实基础、打开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深圳大学经济学教授钟坚也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前海扩容后,有利于深圳原特区内外一体化发展,增强深圳的整体实力;有利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和大湾区国际一流中央商务区,带动整个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深化粤港澳合作以及前海合作区的规划与建设。

多项利好政策全区域覆盖

前海扩容后,《方案》要求,各有关部门要加大业务指导和支持力度,按程序将合作区既有相关支持政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除外)覆盖到本方案明确的全部区域。

在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方面,《方案》明确,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创新合作区治理模式等。

在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方面,《方案》也明确了四大方面政策措施,包括前海合作区将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提升法律事务对外开放水平、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等。

“片区扩大,相应的政策随之完善,利好力度更大是必然的。”熊义刚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些年来,前海日新月异,片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面临不小的挑战。此次党中央、国务院出台《方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是对挑战的及时战略应对。而我们也应留意“大门开了、小门不开”的问题,加快中央的部署在深圳落地。

扩容后如何实现新目标

《方案》还提出了前海合作区的阶段性目标,到2025年,建立健全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高端要素集聚、辐射作用突出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多轮驱动的创新体系成效突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

到2035年,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立健全与港澳产业协同联动、市场互联互通、创新驱动支撑的发展模式,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同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改革创新经验得到广泛推广。

前海扩容纳入了宝安区的大片区域,如何推动区内多板块协同发展?钟坚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涉及到跨行政区的管理问题,城市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宜以行政统筹为主,产业布局和发展还是以市场化运作为好。

熊义刚则提醒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如何与河套、光明科学城等平台协同;二是如何全方位调动港澳积极性;三是如何与宝安区原有产业规划、社会发展基础对接;四是如何实施好综合授权改革,将中央赋予的政策红利一项项落到细处。

熊义刚表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一直注重通过港澳学习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做法,未来40年仍然要重视对外学习,但也要开始创建一些更进步的制度机制,这也是深圳先行示范的使命担当。

深圳2021改革工作路线图出炉,都有哪些新规划?

2月20日召开的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1年工作要点》。

《工作要点》提出,今年深圳的主要改革任务分为“全面深化改革任务”和“综合改革试点任务”两部分。

一是实施战略战役性改革。包括推动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构建重大战略平台改革推进新机制、打造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推动实施经济特区立法变通等项目。

二是推动重大战略平台改革。包括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体制机制改革、开展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机制改革、创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科技体制机制等项目。

三是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开展“科创中国”改革试点、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模式、实施产业园区直供电改革试点、深化党政机关内部办事服务“一次了”改革、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改革、探索深港口岸经济带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改革、探索九龙山数字城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机制等项目。

四是深化民主法治领域改革。包括开展立法协商机制创新、创建法治中国示范城市、深化环境资源案件专业化审判机制改革、建立健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机制等项目。

五是深化文化领域改革。包括开展报业集团、广电集团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改革、构建公共文化服务新机制等项目。

六是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包括创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开展互联网电子处方试点、深化住房供应和保障制度改革、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革等项目。

七是深化生态领域改革。包括实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改革、探索建立海洋碳汇核算地方标准、打造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创新智慧水务建设体制机制等项目。

八是深化党建领域改革。包括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改革、开展“知事识人、序事辨材”选人用人改革、构建模范机关创建新机制等项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