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生态旅游开发有哪些商机?
促进生态旅游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具体表现在旅游地居民个体层和旅游地社会、经济、文化整体层次两个层次上。旅游地居民是旅游地社会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拥有维护自身良好发展的权利,因此,开展生态旅游必须让当地居民直接参与到管理和服务中去。从经济方面,这样的参与使得他们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能有效的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方面,旅游业在当地的发展与渗透使得当地居民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可以更快的融入现代文明;从环境方面,当地居民对自然环境的维护与影响比旅游者更为直接
拉动旅游消费的策略有哪些
1.减低消费
通过在门票、住宿、娱乐项目等方面进行优惠打折或者免费的手段降低景区游玩的最低消费,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比如推出一些家庭游或朋友游等组团套餐,既保证了游玩人数,也能吸引消费者们的前往。
2.加强宣传
加大景区的广告宣传力度,将景区的风景、特色和服务等宣传出去,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让他们知晓并且愿意前往景区游玩。
3.挖掘临近的潜在消费者
如今疫情期间,的确不便于出远门游玩,那么临近地区游玩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景区可以将消费人群的重心放在景区所在地临近的市、县(区)和乡镇等,除了加大宣传力度外,还可以通过转发朋友圈多少天就可免费领门票或者免费领小奖品这样的方式增加前来观光的游客。
4.加强合作
可以与一些旅行社合作,保证游客的数量,比如马上就要来临的毕业季,旅行社就可以针对高校毕业生推出相应的活动。
露营风火热出圈,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
露营风火热出圈,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
露营风火热出圈,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城市公园以及乡村中旅游消费迎新商机的露营帐篷正变多,并成为一道有趣的城市“风景线”。露营风火热出圈,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
露营风火热出圈,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1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无论是家庭出行还是朋友小聚,贴近自然、空间私密、氛围轻松的露营正成为更多人的心头好,露营经济也乘势而起。
带动相关消费快速发展
本地休闲旅游成为各地常态,而露营野餐则成为人们休闲消费的新热点。马蜂窝近期发布的《2022露营品质研究报告》分析指出,露营可分为传统露营、便携式露营和精致露营三种,其中,精致露营是更符合现代人休闲娱乐的方式,备齐露营“家当”,自驾出发,城市的中心公园、周边的农场草坪或市郊山野,甚至西北沙漠都可以是目的地。
露营体验越来越丰富的同时,精致露营也越来越卷,烧烤、烟花、篝火、旅拍、电音狂欢逐渐成为标配。也因此,露营不仅带动旅游消费迎新商机了旅游领域的资源开发,还带动旅游消费迎新商机了配套装备的蓬勃发展,帐篷、天幕、桌椅、睡眠、做饭装备等露营产品品类越来越丰富,各个垂直品类的设备、品牌逐渐高端化。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追赶露营风潮,露营相关设备产品销售量大增。
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3月,大型帐篷、天幕、折叠桌椅、睡袋等露营装备成交额同比增幅超两倍。据天眼查数据,我国目前拥有3.3万余家帐篷相关企业、1100余家天幕相关企业、5000余家睡袋相关企业、1200余家折叠椅相关企业。
消费者对露营产生巨大热情的背后是可观的消费潜力和新商机。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国内露营营地市场规模从77.1亿元猛增至299亿元,预计2022年增速达到18.6%,市场规模达到354.6亿元。
目前来看,获得融资的营地商家、露营产品商家并不太多,行业还处于初级阶段,行业规模有望逐渐扩大。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近4.6万家露营相关企业, 近三年国内露营相关企业注册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21年新增注册露营相关企业更是同比增长144%。从注册时间来看,48%的露营相关企业成立于1年内,成立于5年内的企业占比达八成。
报告分析认为,2020年可以被视为“露营风格元年”,受疫情影响,露营成为不少人新的出游方式,与露营相关的美食、攻略在社交平台持续扩散,也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加入其中。
2021年,春季露营迅猛发展,春夏秋三季都成为露营旺季,其中“最美四月天”和“金秋九月”的热度最高;此外,尽管冬季并不适宜野外露营,但12月和1月也出现了颇具热度的冰山露营新玩法。2022年以来,露营玩法更加多样成熟,随着春季回暖,3月就出现了新一轮露营热潮。
解锁更多休闲方式
目前,露营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特点,营地+景区、营地+田园、营地+研学、营地+社交娱乐等多种融合方式涌现。春夏秋季都是露营旺季,露营+踏青赏花、海边露营+水上项目、星空露营+篝火舞会等诸多“露营+”玩法为其赋予了无限生机。如今,潮流青年又用冰上露营、“露营+温泉”等限定体验打开了冬季露营新世界的大门。
哪些人群是露营的主力军?报告显示,74%的露营爱好者来自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其中,北京、成都、上海、广州包揽露营客源地前四,对露营总游客量的贡献超过三成。
与此同时,90后、00后的年轻游客与80后亲子游主力是露营圈的两大“支柱”,两者共占比87%。前者彰显了追赶潮流、热衷社交的年轻人喜欢呼朋唤友一起露营,在烧烤或游戏中享受露营的乐趣;后者则是年轻父母在亲子露营中觅得了健康遛娃和放松身心的平衡。
作为时下最潮的旅行方式,露营真正做到了短途、长线“两开花”。马蜂窝调研结果显示,以周末出行为主的“微度假”是露营最主要的场景,数据显示,81%的游客选择用1~3天来体验露营。露营地的选择也不仅局限于所在城市,很多消费者喜欢到周边城市体验更新鲜的环境。比如广州和深圳的消费者会选择自驾1~2小时到惠州、佛山、中山等地露营。
除短线之外,部分游客会选择远赴青海、甘肃来一场包含露营的长途旅行,花上6~8天甚至更久时间用露营的方式探索小众秘境。
拥抱自然是露营的第一属性,也因此,火山露营、自驾露营、星空露营等小众玩法成为露营圈的新热门,目前马蜂窝站内自驾露营的内容量比2020年同期增长了177%,“火山露营”的搜索热度更是暴涨661%。报告中,具有强烈的星际电影既视感、能够进行亲子研学体验的青海茫崖火星营地在2021热门营地中排名第一。
露营风火热出圈,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2
“朋友圈三分之二的人在露营,剩下三分之一的人在看别人露营。”“身边一半的人在露营,另一半的人在去露营路上。”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户外露营在佛山火了。恰逢晴好天气,市民在做好防疫工作前提下,纷纷拎上帐篷、折叠桌椅以及美食等,前往“家门口”的河岸、绿地,尽情享受难得的春日野趣。
城市公园以及乡村中的露营帐篷正变多,并成为一道有趣的城市“风景线”。伴随佛山“露营风”劲吹,当地的乡村经济业态更丰富,公园城市建设也迎新“风口”。而如何在满足市民不断提升的品质生活需求之上推动城市公园建设,也将考验城市规划及设计者的能力。
“小长假很难得,出门逛一逛,露营一下。”在清明假期,家住佛山禅城的市民熊先生,就决定“远离”一下大城市,带上爱人,约上三五好友,还捎上了自己心爱的小狗,到乡下一起体验一下露营。
说走就走。熊先生收拾好露营用的帐篷、工具,以及买好食品补给,立刻踏上了出行之路。“之前也喜欢在城市公园、河岸边露营,这一次能出远门感受一下户外露营,内心还是很兴奋的。”熊先生说,现在,露营已经成为自己在工作忙碌之余放松自己的一个重要生活方式。
家住佛山顺德的蓝小姐,也选择在清明假期到“家门口”的陈村三字经文化公园内搭建帐篷,感受露营快乐。
带上娃,约上好友,配合春天时令,准备一些精致水果、点心,蓝小姐的户外露营显得十分优雅。“因为是放假,也要显得有仪式感一点。”蓝小姐告诉记者。
“孩子的同学们都喜欢露营,这种方式很轻松,大人也可以玩到一起,有时候中午可以点外卖,有时候我们会自带炊具,烧烤、火锅等,一起来一次野炊,大人、孩子都可以玩得很开心。”同样,家住佛山南海的陈先生说,在忙碌工作之余为生活“找一点乐趣”。“露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陈先生说。
“露营风”正在佛山“劲吹”,而佛山一批河岸、公园因在社交网络上的高曝光率而成为“网红”。
这个清明假期,顺德大良市民蒋女士来到顺峰山公园体验一下户外露营的乐趣。据悉,顺峰山公园是顺德中心城区最重要的一个城市公园,而得益于晴好天气、公园环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之下,一些市民选择在这一公园体验露营乐趣。
“或许,每一个向往远方的顺德人,归宿都是顺峰山公园。”切身感受到公园环境之后,市民蒋女士发了一个朋友圈,得到了不少市民“感同身受”的“点赞”。
除了顺峰山公园,顺德人朋友圈中高频出现的还有佛山新城河岸公园、北滘君兰河岸、陈村三字经文化公园、均安南沙河岸等,这些成为假期的“网红河岸”“网红公园”。
在佛山南海,陈先生一家和好友一起来到文翰湖露营。文翰湖是佛山南海桂城继千灯湖之后重点打造的.第二个蓄水湖。该公园地处橹尾撬水道两岸,形似折纸的“水月凤凰”景观台是文翰湖的标志性景观。在清明假期,此地成功吸引了一批市民在这里“安营扎寨”,或静观白鹭齐飞,或开心休息娱乐,成为市民朋友圈出现的高频地。
依托露营风潮“袭来”,佛山的“乡村经济”也似乎吹来“新风”。通过整合户外露营、乡村体验等资源,让市民更愿意“掏腰包”感受城市之外的乡村生活品质。
在高明更合镇的一个名为“FREECAMP自由营地”的营区,其营位在清明假期前一天就被市民预订完毕。据悉,这是一家由当地一乡村文旅体验项目升级改造而来的营地,园区内还设蘑菇农场等体验项目,吸引一些市民远道而来“打卡”。
露营风火热出圈,市场规模达354.6亿元3
随着户外露营风潮“出圈”,相关用品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不过,伴随消费热度的攀升,不少露营地暴露出基础设施不全、功能区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游客体验,影响了户外露营产业的健康发展。
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4.6万家露营相关企业。其中,近半数企业在2021年露营热兴起后成立。相较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露营市场,我国的露营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
起步晚,规划建设经验不足,导致不少露营地经营者抱有“走一步算一步”的心态,缺乏详细露营指导和风险控制服务。露营地管理经验不足,还体现在缺乏特色产品、娱乐服务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营地停留在以赏景为主的服务上,却忽略了与游客的互动,不能激发游客的参与热情,对这样的露营服务肯定不能奢望有啥消费黏性。
露营热的背后,还遭遇了“一篷难求”“一地狼藉”等成长中的烦恼,这对未来如何更好地发展露营经济算是提了一个醒。露营涉及户外运动、休闲娱乐、环境保护和城市管理等诸多方面,行业关联性与带动性极强。为让露营真正成为老少皆宜的假日休闲好方式,还需要从露营主题、商品租赁、帐篷搭建和服务设施等方面持续打磨,不断拉长露营产业链条。
一方面,完整的配套基础设施是留住消费者的硬性条件。为此,要以旺季人流为标准,规划好设施数量和种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另一方面,打造具有吸引力的产品,对露营产业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要以特立品,充分利用营地自然禀赋、民俗文化等资源,迎合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深入挖掘创新,推动露营旅游与生态、文化、体育等融合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延展,避免项目运营泛泛停留在吃、喝、玩上。
露营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从消费需求出发,从细节入手,一点一滴改进,这个新兴的旅游消费市场就能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赢得更多消费者喜爱。
为什么说旅游是世界第一大商机?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第一旅游消费迎新商机,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经历了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在1950年,全世界旅游人数仅有2520万人,旅游收入约21亿美元。此后,世界旅游产业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例如,1992年美国旅游业增值为3300亿美元,远远高于农业的900亿美元、汽车工业的550亿美元以及金属工业的400亿美元。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其他发达国家也与美国的情况类似。世界旅游组织提供的资料表明,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旅游收入在世界出口收入中所占比重达到8.25%,超过石油出口收入的6.5%、汽车出口收入的5.6%和机电出口收入的4.6%。自此,旅游产业正式确立了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并保持至今。
第二,国际金融危机没有改变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旅游产业具有抗冲击、易恢复的产业韧性,对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扩大内需具有特殊作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报告,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欧美等成熟旅游市场部分行业、领域造成了严重影响,但新兴经济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旅游产业依然保持了总体增长。旅游产业成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率先恢复增长的产业之一,在减缓危机消极影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作出了新的贡献。从长远来看,旅游产业在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等方面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据世界旅游业理事会(WTTC)预计,2010年旅游产业将吸引1.8万亿美元的资本投资,占全球总投资的12%旅游消费迎新商机;到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消费收入将达到2万亿美元。另据世界旅游协会预测,从2010年到2020年,全球旅游经济预期年增长率可达到4.4%,国际旅游业人数和国际旅游收入将分别以年均4.3%、6.7%的速度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财富年均3%的增长率;到2020年,旅游产业收入将增至16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10%;提供3亿个工作岗位,占全球就业总量的9.2%,从而进一步巩固其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第三,旅游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基本特征
一是旅游产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2009年旅游产业收入占全球GDP总量的9.3%;与旅游产业相关的就业人数约有2亿人,占全球就业总量的8%。旅游产业还是世界各国税收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球旅游产业直接和间接产生税收总额达1.3万亿美元,占全球总税收的11%。无论是总收入、就业,还是投资、纳税,旅游产业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是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基本生活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进一步上升。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又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使人们有更加充裕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旅游成为人们使用闲暇时间的最佳选择之一。近年来,国际旅游在许多国家广泛开展,并迅速形成一股新的时代潮流。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人们每年参与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达到40多亿人次, 据预测, 2010年、2015年、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人次将分别达到10亿、12亿、16亿人次。国际旅游人口将占世界总人口的3.5%,其中德国、日本、英国、法国、荷兰、加拿大、俄罗斯、意大利等十大客源国出游总人数将占全球出游人数的49.2%。
三是国际旅游区域的重心正向东方转移。上世纪80年代以前,西方发达国家几乎垄断了国际旅游市场,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占到世界总量的90%左右。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世界上出现了由欧洲、美洲、亚太地区、非洲、中东、南亚组成的六大国际旅游市场格局体系,这一市场格局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旅游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国际旅游增长率年均达到7.5%,远高于世界其他地区。随着旅游重心由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转移速度的加快,欧美地区国际旅游市场份额不断缩小,亚太地区成为国际旅游的热点区域。
四是旅游消费需求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旅游消费需求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受到社会形态、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政治、科学、文化等一系列因素以及个人所处阶层、教育、经历、职业、性格、性别、兴趣等的影响和制约。纵观世界旅游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消费需求模式经历了一个从单一观光型––观光、度假型––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过程。随着旅游方式朝个性化、自由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商务旅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各种内容丰富、新颖独特的旅游方式和旅游项目应运而生、层出不穷。目前,国际旅游消费需求的基本态势是:从人们出游的组织方式来看,在追求个性化的浪潮下,散客旅游特别是家庭旅游成为全球流行趋势;从旅游动机和目的来看,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奖励旅游、探险旅游、科考旅游、潜海旅游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主题旅游,构成了人们外出旅游的主旋律。
五是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与合作并存。国际旅游市场蕴藏着无限商机,也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增强旅游竞争力,与邻国结成密切协作关系,相互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共同的客源市场开展联合促销,对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轮训,旅游区域合作、地区旅游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同时,鉴于旅游产业的敏感性,世界各国与国际旅游组织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合作和发展机制,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疾病疫情以及经济危机等各种突发事件对旅游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