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滨海旅游消费数据(滨海旅游网)

KTV免费预定 2023年02月24日 15:57:31 1

本文目录一览:

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滨海旅游消费数据,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滨海旅游消费数据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滨海旅游消费数据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

2022年春节假期国内出游2.51亿人次 冰雪游、本地游受青睐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2年春节假期国内 旅游 出游人次同比微降2%,但多个 旅游 平台数据显示,受冬奥会及寒冷天气影响,春季期间与冰雪有关的游玩需求同比大增。

冰雪游热度提升

2月6日,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测算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 旅游 出游2.51亿人次,同比减少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73.9%。2022年春节假期实现国内 旅游 收入2891.98亿元,同比减少3.9%,恢复至2019年春节假日同期的56.3%。

另外,随着冬奥会的举行,以及2022年春节为最冷春节,多地迎来暴雪,多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与冰雪相关的游玩需求大增。

携程数据显示,2月4日,以“冬奥”为关键词的搜索热度增长200%,春节前三天的滑雪门票订单与去年相比增长33%。飞猪数据显示,虎年春节冰雪 旅游 相关商品订单量同比去年春节增长超30%。冰雪 旅游 消费呈现显著的本地化、小半径特征,3小时路程的“家门口”滑雪备受青睐。北京、广州、吉林、重庆、哈尔滨、成都、湖州、阿坝、白山、长春成为冰雪 旅游 热门目的地城市前十名。

其中,Z世代正成为冰雪 旅游 的新生力量。飞猪数据显示,00后春节冰雪 旅游 预订量同比增长超80%,远超其他年龄段。冰雪 旅游 呈现出“她力量”的新特征,春节冰雪 旅游 订单的预订人群中,女性占比达六成。

2月6日,同程旅行也发布《2022春节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冰雪类型景区订单量较去年春节同期上涨68%。

本地游、周边游居多

另外,受疫情及寒冷天气影响,2022年春节 旅游 还呈现本地游、周边游居多的特点。

同程旅行发布的《2022长三角春节旅行报告》显示,春节期间,长三角地区的消费主要集中在省内部分城市,城市周边游人群有了显著的增长,春节期间人文相关景区订单量同比增长200%。

途牛 旅游 网出游数据也显示,春节假期,近六成游客将出游“距离”调整为本地游、周边游,即使不出远门,也要在“家门口”过出满满的新年仪式感。来自上海、南京、广州、北京、哈尔滨、合肥、武汉、苏州、成都、无锡等地的游客领跑春节假期出游客源地城市热榜。

携程研究院行业分析师方泽茜表示,今年春节近程本地游趋势明显,虎年春节超八成游客选择在本地逛景区,本省景区门票占比高达82%。从年龄来看,80后人群最多,占比近五成,90后占比约三成。

分地区来看,北京市文旅局2月6日发布消息显示,1月31日-2月6日,全市重点监测的147家 旅游 景区(地区)共累计接待游客758.3万人次(不包括环球影城人数),与2021年同比减少2.9%,比2020年增长3.6倍,恢复2019年同期的81.4%;营业收入5.82亿元(不包括环球影城收入),与2021年同比减少5%,比2020年增长8.5倍,比2019年增长1.8倍。与此同时,1月31日-2月6日,乡村游累计接待游客86.9万人次,与2021年同比增长2.2倍,比2020年增长19.7倍(增长82.7万人)。

另据上海 旅游 大数据监测,春节假期本市共接待游客1098.36万人次,实现 旅游 收入177.21亿元。其中,春节期间,上海市公园共接待游客386.7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11.46%。

求象山的旅游经济数据,最好附图标。谢了

象山旅游和城市发展的现状与概况

一,象山城市发展概况

(一)城市区位与规模:象山县居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处宁波市域东南,三面环海,县境北枕象山港,南控三门湾,东濒东海,西连宁海县,一路穿陆,由象山半岛及沿海608个岛礁组成,陆域1175平方公里,海域535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800公里,占全省海岸线的六分之一.辖10个镇,5个乡,3个街道,712个行政村.2002年末总人口532388,有回,蒙,壮等14个少数民族50人.

(二)资源种类及特色:滨海风光优美,拥有华东地区少见的大批陆岸沙滩,是全市唯一拥有山,海,岛,崖,滩等特点的滨海资源地区.空气品质良好,大气负氧离子浓度每立方米高达14700个,达国家一级度假区标准.广阔的滩涂资源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可广泛开展泥浴泥疗项目.海洋人文景观众多,有渔港,渔村,大桥,灯塔等.象山海产资源丰饶,海鲜产品闻名遐迩,以象山海鲜为代表的甬菜成为全国新八大菜系之一.早在6000多年前的塔山先民就开始耕海牧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底蕴深厚的渔文化.作为东海前哨的象山,还有众多的海疆海防遗址可供开发.

(三)经济特色和水平:特色效益农业蓬勃发展,形成了"三水一菜"(水产,水果,水禽,蔬菜)主导产业,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7.5亿元;工业经济快速增长,4000余家工业企业中,形成了以华翔,天安,巨鹰,甬南等大企业为龙头,以针纺织,机械电子,水产品加工等为主体的门类较为齐全的体系,其中针纺织业是象山的传统优势行业;建筑产业特色优势明显,驰誉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多次获全国建筑"鲁班奖",被省政府授予"建筑之乡"称号,全县有建筑企业54家,其中国家一级资质企业5家,拥有宏润,龙元,中达等著名建筑企业,连续7年包揽外省市进沪施工企业综合考评冠亚军.曾被评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渔业生产先进县,科技先进县,小康县等.

二,象山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接待规模和发展速度,旅游的经济地位:

象山县旅游业自1997年开发以来,旅游产业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全县上下合力兴旅的氛围已经形成.在政府的主导开发下,旅游总投入达12亿元,先后建成了松兰山度假区,中国渔村,红岩长廊,花岙石林,金沙湾度假村等景区,成功举办了中国开渔节,象山海鲜节,三月三海鲜旅游周等节庆活动,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有较大提高.石浦渔港开发,老街包装等项目正在建设过程中,,并于2003年年初注册了"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的新旅游品牌.

经过六年来一系列的促销活动,以松兰山为龙头的象山海洋旅游业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来象山观光旅游度假的客源增长势头较猛,目前客源市场已遍及华东地区,并呈现出较猛的增长势头.2002年,全县旅游业收入达45600万元,比1997年的5000万元翻了9倍;2002年接待海内外游客总计100万人次(其中县外游客90余人次,县内游客10余万人次,外国人100余人次)比1997年25万人次翻了4倍.2000年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业确定为全县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表1:象山县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统计表(1997—2002)

年度 年旅游人数 年增,减百分比 经济收入

1997 19.37万 0.5亿

1998 23.12万 19.36% 0.67亿

1999 28.90万 25% 0.93亿

2000 36.80万 27.34% 1.29亿

2001 65.00万 76.63% 2.74亿

2002 100万 53.85% 4亿

数据来源:象山县旅游局

(二)旅游接待质量和水平:

相比国内,省内以及宁波市旅游大县,象山目前的旅游接待设施容量小,服务质量一般,附加值低,如旅行社规模小,经营单一,服务功能不全,组织客源的主渠道作用没有发挥.

旅游局数字显示来象山旅游的游客人均消费额达380元,我们在此次问卷调查中,64.10%的旅游者表示在象山的消费在400元以上,而且重游率较高,三次及三次以上的游客占到了52.11%.

(三)总结象山旅游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目前象山的旅游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尚未形成规模效应.2002年全县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4%,还未形成支柱产业.

表2:全县游客接待量预测

年 份 接待游客 (万人次) 相当于GDP(%) 旅游收入(亿元)

2002 100 4.5 4

2003 140 5.2 7

2004 170 6 9

2005 200 7.3 12

2006 230 8.5 16

2007 250 10 20

2008 300 12 30

2009 350 14 42

2010 380 16 50

数据来源;象山县旅游局

《浙江省旅游规划》将象山确定为全省海洋旅游开发重点地区之一,《宁波市旅游业"十五"规划和2020远景目标纲要》把象山确定为宁波市旅游总体规划"一区四带"中的滨海旅游带,明确象山作为宁波旅游发展的主要阵地.象山城市发展的进一步方向是:以海洋经济,旅游为主体的宁波南部副中心城市,生态型的滨海旅游城市.象山旅游发展的进一步方向是以长三角滨海度假胜地为目标,整合资源,营造特色,着力构筑百里黄金海岸旅游带,提炼和丰满"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的旅游形象,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全面提升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努力把旅游产业培育成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目前在建的旅游生产力布局主要是两区一带六个产品.

象山旅游业分析

一,自身优势(Strengths)

(一)象山县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1.象山县社会经济基础雄厚,城市综合经济实力正在迅速增强,已经具备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2.象山县城市基础设施正在加快,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增加,城市旅游环境已具备一定水平.

3.象山县旅游行业的基础格局已经形成,产业规模在不断壮大,吃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综合生产力体系正在完善,旅游行业正在具备内求质量,外求规模的双向张力之中.

4.县委,县政府领导已经高度重视旅游业全面发展的决策公识,政府主导型的全县各行业"合力兴旅"的社会氛围已经开始形成,旅游业的联动功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

(二)旅游资源优势

类型丰富

象山旅游资源数量丰富,类型多样,拥有全国78%的景系和景类,67%的景型.丰富多样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为象山县开发系列性旅游项目和产品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

特色鲜明性

以岛屿山脉为骨,以海湾沙滩为魂,以"不老"文化为脉,地文,水文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象山地文,水文旅游资源单体数量占总普查单体数量的70.69%.旅游资源的主体是:大海,岛屿,阳光,沙滩,清新的空气和异彩纷呈的地质奇观.

形态多样

基本类型占全国全部类型的54%,海岸线和岛屿地带植被覆盖率较高,动植物类型丰富.而且由于开发迟缓和保护有序,众多岛屿上的植物群落仍然保存原始状态.清新的空气,漫野的花草,原始的植被,珍奇的物种,为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

局域垄断性

象山县位于浙东,东海大陆架西岸,低海拔区,火山岩地貌,气候温和,植被覆盖率高,特别是800千米的海岸线,600多个岛屿和负氧离子达15000/cm3 清新空气.这里人口平均寿命2000年已达到80岁,提早50年达到国家人口平均寿命指标(全国2050年人口平均寿命达到80岁),可谓"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因此,象山的旅游资源拥有一定的区域优势和局域的垄断性.

旅游资源类型组合的协调性

象山县旅游资源类型组合的协调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海洋自然景观和象山县独特的历史文化要素组合的协调性,二是区域旅游资源类型的多样性与和谐性,最为典型的是象山县集中了海,山,崖,岛,滩,湖(水库),泉,洞,地质奇观,森林,历史文化古迹等多项旅游资源类型.

二,象山县与周边区域优势比较

象山县上述优势与周边区域比较各有所长,宁海旅游资源优势是秀丽的中低山脉和水质优异的温泉;奉化旅游资源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历史文化;余姚旅游资源的优势是山,林和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慈溪旅游资源的优势是在建的杭州湾大桥;宁波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资源分布于四周区县,市区是游客的集散地.因此,具有丰富的海洋,海岛,阳光,沙滩和清新空气的旅游资源组合优势地非象山县莫属.但是,资源总体相象的临近区域是舟山,因此象山县必须进一步找出与舟山旅游资源的不同点,在地貌类型上舟山是岛屿型地貌,而象山县是半岛,而且海岸优质泥源丰富为开发康体养生,保健泥疗奠定了优势基础,同时半岛交通优越于舟山岛屿,旅游交通设施和景区景点的可达性远不能与象山县相比,资源综合特色明显逊色.

象山县旅游资源的劣势也比较明显.主要的是资源开发层次较低,人文内涵挖掘不够;历史遗迹保存完好性差,缺乏观赏性;服务旅游资源明显不足,使旅游业整体形象受到影响.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过程中必须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尽快将象山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自身劣势(Weakness)

旅游资源开发的配套深度不足,系列主打产品有待建设,策划运作能力有所欠缺.

象山县复合型旅游资源的显著特点是资源类型多,个体资源虽有一定的旅游价值,但单纯就个体资源或某一类型资源进行开发,则缺乏知名度.象山的自然景观在国内缺乏独特性和影响力,缺少在国内国际上叫得响的名山大川;象山的人文资源则比较分散,绝大部分尚缺乏具有较强历史震撼力的景观载体.象山目前的旅游资源开发,表现有点多面广,不成规模的缺憾.系列主打产品有待建设重构.日常的具体工作中,对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认识不足.因为策划力的欠缺,多数景点的旅游开发仅限于资源简单利用和大众化思路的开发,缺乏对文化的深度挖掘,特色挖掘,缺乏独到的创意力量,造成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单薄,生命力不强的形象.

旅游业管理体制尚未理顺,旅游企业条块分割,小,散,乱的竞争劣势明显存在,行业整合度差.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象山的旅游资源被文化,城建,水利,林业,旅游等部门分割,旅游项目难以组织,旅游主管部门对全县旅游行业管理难度较大,资源挖掘,产品开发与发展要求有很大差距.

象山旅游业法制建设有所滞后.目前政府虽已颁布了许多管理办法,但许多内容尚未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旅游企业条块分割,缺少集团化,规模化企业,抗风险能力差.旅游项目开发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缺少品位高,在周边和国内市场一枝独秀的大型旅游项目.

四,外界机遇(Opportunity)

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以及加入WTO,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杭州湾大桥等对于宁波市以及象山县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

根据国家已将旅游业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许多地区已将旅游业作为当地经济新的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的总体形势,根据我国旅游发展所拥有的资源条件,生产力条件和新世纪开局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和前景的分析,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中,提出了一个二十年持续倍增计划,明确了综合性指标——旅游业总收入二十年翻三番,最终达到8倍的增长这样一个宏伟的目标,体现了国家旅游局对今后长远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在新世纪扩大对外开放的一大战略举措,不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也会为我国旅游产业的突破性发展创造重要机遇.中国需要开放的世界,世界需要开放的中国.作为对外开放的产物和对外开放促进要素的我国旅游业,我国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深入都推动了旅游业跳跃性的发展.

以上海为中心,浙江,江苏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将成为中国21世纪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同时也是21世纪中国旅游业极具活力的增长极.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富裕,城市密集,是国内最大的旅游客源地,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600多万人次,占全国的16.53%,旅游创汇40亿美元,占全国的19.68%;接待国内旅游者2.4亿多人次,占全国的27.66%.长三角地区接待海外游客数是京津唐三角洲的1.8倍,接待国内游客数是珠江三角洲的1.6倍.长三角地区旅游合作有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有历史文化上的同源性,有旅游资源上的互补性.长三角地区将成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也必将发展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经济圈.

宁波是全省旅游副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南翼重要旅游城市之一,全国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城市形象鲜明,区域合作活跃,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两地交往与联系历来密切.2002年宁波接待游客1620万人次,旅游经济收入达151亿元.目前,全市已构成"一圈四带"旅游框架(象山为其中的滨海旅游带),并努力向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迈进.

沿海大道的贯通和杭州湾大桥,象山港大桥的建设将极大地改变象山县目前的交通区位,倍增象山的要素市场.

象山现状的交通网络虽已十分方便,但"东海前哨"的位置使象山历来有"网路角落"的感觉.而正在施工中的"同三"线沿海大通道的贯通和"十五"期末"京——甬"运河的全线通航以及2006年完工的杭州湾大桥将大大改观现状格局;同时杭州湾大桥,舟山跨海大桥和修建中的甬——金(象山——金华)高速桥等工程的完成,将全面构架出象山县作为"浙东窗口"的有利地位.交通割据的改变将极大地改变象山县的经济区位.随着北仑港辐射腹地的扩大,象山县的要素市场将获得跳跃性发育,从而极大地促进象山海滨旅游,会展旅游和购物旅游等多种形式的旅游市场的发育.

五,挑战和威胁(Threat)

周边同行的竞争关系

旅游业的全局性发展必然带来旅游业的全方位竞争.在象山县的周边,海洋,海滨,海岛有舟山市强有力的竞争;山地森林有宁海茶山余姚四明山比秀;佛教胜地有天台国清寺,舟山普陀与宁波天童寺,雪窦寺的共存;历史文化名城,名人故里有杭州,绍兴的比翼争辉,因而象山旅游业面临激烈的同行竞争.

集聚效应对象山人才体系的屏蔽效应

杭州湾大桥通架后象山将有可能作为上海经济圈特色海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这种关系对象山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显,但同时对象山人才体系的屏蔽效应亦较为显著,人才体系既是任何一个地方和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所在,同时凡大规模的中心城市生产要素的集聚,必须形成周围中小城市人才引力的劣势地位,使文化科技也因之自然形成特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辐射,中心城市对特大城市的依赖.这个现象的发生和存在将是象山县在自身人才体系建设中必须要有战略应对的挑战性问题

区域宏观环境和亮色不足

区域宏观环境是决定资源配置能力的最重要因素,集中体现在政治环境,政策环境,战略环境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象山区域宏观环境在相对突出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随着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新的经济时代的来临以及区域发展竞争的展开,缺乏内涵的深化和新亮色的体现:一是区域发展的取向尚未走向争取全国性及国际性的独特标志.二是港口发展相对独立.三是象山具备的政策优势逐步弱化.四是政治环境因素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坚定性,倾向性尚未完全落实到各贯彻系统和具体的行动和工作中.

第三节 象山旅游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旅游核心要素中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即传统的旅游六要素的发展:景点,旅游交通,住宿,旅游购物,餐饮,娱乐.

景点

由于本次调研我们涉及的景点主要在松兰山海滨度假区,所以下面主要以该景点为例.

松兰山海滨度假区是国家首批AAA级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目前正在创国家AAAA级景区.度假区总面积40.1平方公里,海岸线6公里,有南沙滩,东沙滩等六处大沙滩,小沙滩若干,庞大的沙滩群华东称雄.度假区内还有民族英雄戚继光塑像,"赵五娘千里寻夫"的弥陀寺等景点,与海岸线平行的海滨观光公路,将各个景点融会贯通,形成绝妙的海山风景.度假区内还建有两家四星级饭店及小宾馆若干.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

1.基础设施:松兰山是象山最早开发的旅游景区,是象山旅游业的先锋,景区知名度相对较高.但在访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游客在晚上前来的途中找不到路,景区外的交通指示牌还不够明显,景区内的宣传牌设计得不够显眼,缺乏标志性的建筑.在海滩附近,垃圾捅等卫生设施不够.由于夏季游客量大(平均每天可达上万人次),景区内存在停车难,调度难的问题,经常会出现堵车现象.

2.景区管理:景区目前由县旅游局直辖的管理处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接待,安全,基础设施,商务等工作.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其中还有一些欠缺的地方,比如管理处对一线服务人员管理力度不够,缺乏统一的管理,服务人员服务不规范,没有一定的衡量标准,没有统一规范的服装.还有部分游客反映收费价格不一,服务态度不好.这就暴露出管理处和一线服务人员在沟通和协调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旅游交通

客源地与旅游城市之间的可及性,是旅游发展的必备前提.象山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处在舟山与温州(台州)的中间,对辐射南北两地的客源市场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象山是半岛,与大陆相连,交通可进入性比舟山具有天然优势.但象山目前至上海海上航班已停航,这和舟山等地的海上客运条件相差甚远;从空运来看,宁波栎社机场目前开通的航班少,部分主要城市的航线尚未开通:同时也缺乏环岛游必备的码头,油轮等设施;县内至今只开通丹城至松兰山八辆中巴旅游车,丹城至石浦,丹城至红岩等地尚未开通旅游班车.城区内无规范服务的观光巴士,且目前的旅游专线车还不能完全满足游客的需求.在本次问卷中,旅游者使用最多的交通方式是自驾车,占到了53.60%,超过了半数,另外有7.56%的旅游者表示对象山内部的交通条件不是很满意.

住宿餐饮

中国滨海旅游业的发展空间怎样?发展现状如何?

滨海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沿海地区,它又是海洋产业构成中的一个很大部分。滨海旅游业是指以海岸带、海岛及海洋各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经营、服务活动。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104km的大陆海岸线,1.4×104km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可管辖的海域南北延伸近40个纬度,面积达300多万km2,有中温带、暖温带的海上景致,更有热带、亚热带的海洋风光,拥有丰富多样的滨海旅游资源。近年来,中国滨海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05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增长态势强劲,沿海地区积极开发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的国内旅游市场,提升滨海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全年滨海旅游收入5052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9.7%;增加值2031亿元,比2004年增长32.4%。全年滨海国内旅游收入3887亿元,比2004年增加1391亿元。

2006年,滨海旅游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旅游市场持续扩大,旅游消费稳步增长,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滨海旅游收入4706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25.6%,增加值2400亿元,比2005年增长17.6%。

2007年,滨海旅游消费需求继续呈现扩张趋势,滨海旅游业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全年滨海旅游收入7748亿元,占全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31.08%,增加值3242亿元,比2006年增长19.9%。

中国滨海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少年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游业发展阶段等影响,中国滨海旅游业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这从另一方面说明,中国滨海旅游业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中国越来越重视海洋产业的开发,为大力推进中国滨海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一些沿海城市也积极大力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制定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根据中国总体经济持续增长发展态势预测,中国未来旅游业发展同样会持续增长,而滨海旅游未来无论是资源利用深度或是品味等级层次都必然进一步得到拓展。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中国将会涌现出更多更好的海滨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滨海旅游业有着光明而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投顾问2008-2010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青岛、大连和厦门旅游数据对比,谁是最受游客欢迎的海滨城市?

随着 社会 的发展,生产效率的提高,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和时间大幅度增加,我国 旅游 人数和 旅游 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旅游 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在逐年提升,目前 旅游 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在旅行的选择上,许多游客对大海都有一种痴迷的喜欢,暂时放下生活中的烦恼和工作中的压力,享受松软的海滩和空气中夹带着湿咸的海风,十分惬意。我国的青岛、大连和厦门都是深受国内游客喜爱的海滨城市,也都是计划单列市,今天笔者就通过对三个城市的 旅游 总人次, 旅游 收入和人均 旅游 消费等数据对比,让大家对三个城市的 旅游 产业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青岛 :

青岛是被誉为“东方瑞士”的欧韵之都,由于异域建筑种类繁多,也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曾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承办帆船比赛,是我国重要的滨海度假 旅游 城市之一。数据显示,去年全年青岛共接待游客人数8816.5万人次,实现 旅游 消费总额1640.1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44.4万人次,占游客总量的1.64%,入境游客消费总额为10.2亿美元,人均消费706.37美元。接待国内游客8672.1万人次,占游客总量的98.36%;国内游客消费总额为1468.1亿元,人均消费1692.9元人民币。初步核算,青岛市 旅游 收入占当年全市生产总值的14.86%。目前,青岛拥有A级以上 旅游 景区123处,其中,5A级 旅游 景区1处。拥有星级酒店104个,其中5星级酒店9个。

大连 :

浪漫之都大连是我国第一批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验收城市,具有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和金石滩国家 旅游 度假区两家5A级景区。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大连共接待游客8516.4万人次, 旅游 总收入1280.1亿元,人均消费1503.10元,其中国内游客8410万人次,占 旅游 总人数的98.75%;接待海外过夜游客106.4万人次,占 旅游 总人数的1.25%。经统计,去年大连市 旅游 收入占全市当年生产总值的17.38%。目前大连市拥有 旅游 星级饭店和宾馆141家,旅行社450家,国家A级以上 旅游 景点57个。

厦门:

厦门是一座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 旅游 城市,最著名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首批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鼓浪屿。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厦门共接待国内外游客7830.52万人次, 旅游 总收入1168.52亿元,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86.32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4.93%,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占64.94%,入境 旅游 创汇32.21亿美元,人均消费833.76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444.20万人次,占游客总数的95.07%,国内游客中过夜游客占44.52%,国内 旅游 收入951.09亿元,人均消费1277.63元人民币。经统计,去年厦门市 旅游 收入占全市当年生产总值的26.86%。目前厦门全市共有星级酒店64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8家。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海滨城市在游客规模上总体相差不大,青岛略占优势,且在青岛 旅游 的游客人均消费高于大连和厦门。而厦门在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上要强于青岛和大连,且厦门国民经济对 旅游 产业的依赖度上要高于青岛和大连。大连的游客规模、游客人均消费处于青岛和厦门之间。总之,三个海滨城市都是我国优秀的 旅游 城市,你最喜欢哪一座呢?

国庆假期出游4.22亿人次,收入2872亿,大众的假期体验感如何?

整体应该还是挺不错的,因为毕竟在近三年时间,大家能够出去旅行已经是一种奢侈了。能有这样的一个收入,从这个数据来看,还是比较可观的,因为毕竟现在我们都在经历着全球经济危机,还有反反复复的疫情,这些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影响,所以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在我们现在的生活空间还是有很多城市能够做到让普通群众恢复到正常生活的状态。

普通群众普遍对于能够出行都已经感觉到非常幸福了,因为毕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大家都因为各种原因是不能够出门旅行的,有这样的一个体验,从这个消费数据来看,大家还是非常享受这个黄金周给大家带来的旅盛况!能够出行的人应该是感觉到幸福的。毕竟这样长时间的休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少见的。

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国庆节假期7天,全国国内旅游出游4.22亿人次,同比减少18.2%,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72.1亿元,同比减少26.2%,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44.2%。全国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场总体安全平稳有序。在落实好疫情防控要求前提下,国庆节假期,全国各级文化馆组织活动13940场,参与人次5927.48万,共有10801家A级旅游景区正常开放,占A级景区总数的75%。

在这样的数据支持下,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普通人出行还是有些问题。但是相较于其他人,能出去旅行的人还是比较具有幸福感的,在这个七天的国庆假期中,能够举家团聚,欣赏一下美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所以我相信对于这个数据而言,也见证了很多家庭幸福的瞬间。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