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采集

旅游消费亮点(旅游消费亮点分析)

采集 2023年02月23日 13:12:15 1

本文目录一览:

中消协披露五一消费舆情,其中都有哪些亮点呢?

中消协披露五一消费舆情

中国消费者协会于2021年4月30日至2021年5月7日对相关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发布《“五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那么在这报告中都有哪些亮点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旅游满意程度较高

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以旅游、文化消费为代表的国内消费强势回升,民众消费势头持续火爆。

根据文化旅游部数据,2021年“五一”假期,国内旅游人次2.3亿,同比增长119.7%,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103.2%;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恢复到疫情前同期的77.0%。假日游客满意度达到84.8,处于“满意”水平。

人们更加注重精神享受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初步统计,“五一”假期,全国演出约14000场;演出票房收入8.6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3%;观看演出的人数超过600万,其中40%以上是游客表演艺术,12%是音乐节和音乐会。

消费维权呈现“两头高中间低”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报告显示,在4月30日至5月7日的8天监测期内,共收集到与5月1日相关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信息1042.3615条,日均信息量约130万条,同比增长136%。监测期内,“消费者维权”信息呈曲线波动趋势,假期开始和结束时有大量舆情信息。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综合分析典型案例呈现的舆情数据和热评,数据“两头高中间低”,主要是因为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行为数据从假期开始到结束的自然变化;二是相关主体的缓释效应,完善纠纷解决机制,及时“止损”;第三,有关部门和消费者保护组织的积极干预和积极行动突出。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所要分享的内容了。

国庆国内游收入多少 国庆旅游热门城市有哪些

收入 热门景点

国庆假期有很多小伙伴大部分都有去旅游吧旅游消费亮点,国庆旅游花费了多少钱呢?目前关于国庆旅游的收入已经统计出来了旅游消费亮点,并且这个目前还只是国内旅游费用旅游消费亮点,大家随着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收入

近14亿人口,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购买力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可靠保障。今年国庆假期,旅游消费再创新高,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强劲亮眼的消费数据,展示了我国强大的内生动力,消费成为经济增长主引擎。

国庆假期,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1日至7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1.52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5%。其中,老字号餐饮、特色网红餐厅人气火爆,北京部分老字号餐厅销售额比平日增长1倍左右。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和旅游部调查表明,假日期间,66.4%的游客参观了人文旅游景点,59.45%的游客参观了历史文化街区。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国庆档档期满意度88.6分,创造了此项调查开始以来的档期满意度最高分。

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应急管理部数据显示,截至7日18时,国庆假期全国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与近5年同期均值相比,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49.3%和58.9%。

热门景点

华中十大热门景区湖北占一半

华中十大热门景区湖北占一半,分别是荆州方特东方神画、武汉欢乐谷、黄鹤楼公园、武汉园博园、武汉海昌极地海洋公园。从湖北接待游客来看,武汉、恩施、宜昌、襄阳、荆州等五城市,相关产品预订人气最高。其中,长线跟团及周边游主要集中在恩施、武汉、宜昌、神农架、十堰等。此外,武汉知音号等夜游产品,相比去年同期预订人次增幅30%,宜昌相关长江游轮增幅接近35%。

驴妈妈旅游网发布的《2019年国庆出游报告》显示,武汉由传统的热门“出发地”转变为热门“目的地”,武汉成为全国周边游十大热门目的地。10月1日至7日,武汉市共接待游客2262.24万人次,同比增长10.89%。其中,市外来汉游客1159万人次,市民在汉游110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99亿元,同比增长15.43%。据抽样调查分析显示,游客对武汉旅游总体印象的满意率为99.41%。

携程旅游的大数据显示,从国庆前夕起,武汉在全国推广的周末游对国庆旅游消费整体拉动明显,国庆期间武汉成为新的热门旅游网红城市。其中,湖北省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14万,同比增长超过40%。汉口、武昌、汉阳江滩日均接待游客50万人次,峰值达70万人次。

景区门票降价利好

人们持续高涨的旅游热情,与国家政策紧密相连。在2018年下调景区价格后,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强调,要持续深入推进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工作。

在湖北省惠民卡成为主菜单。湖北省部分景区通过门票减免、打折等方式,推出“文化和旅游惠民季”。假日期间,全省文艺院团“送戏进景区”“送戏下乡”等惠民演出,观众超万人。武汉东湖各景区提供10万张免费门票,让群众尽享实惠。随州炎帝故里景区实行的国庆生日优惠、姓名中含“国庆”作用的游客,以及省级以上劳模和道德模范均可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入园的政策。十堰武当山景区实行“一票管三天”政策,吸引了大批游客。受门票降价利好等多重因素拉动,全省各大重点景区均迎来大量游客。

千亿体量的市场,让旅游产业成为社会公认的优势产业。天眼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旅游社数量高速增长,2015年、2016年新增旅行社超过1万家,2017年、2018年新增旅行社超过2万家,2019年至今新增旅行社已经超过2万5千家。目前,我国旅行社总量已超过15万家。

各地中秋假期消费数据出炉,今年的中秋消费亮点在哪里?

随着2022年中秋节假期的结束,根据文旅部门数据中心的测算国内旅游成为当今中秋假期的一大亮点。特别是在本地旅游胜地旅游景点进行夜游非常亮眼和重大的举措,这一点引发了众人的关注。

疫情原因导致大家现在都无法去更远的地方旅行,而随着广大青年对古代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逐,各大旅行地景区开启了夜游模式。在杭州,西湖,广州,珠江,南京,秦淮河等著名城市都开启了夜景观光,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吸引广大游客前来游玩。并且当地文旅部门通将中秋赏月的主题融入特色文化,吸引了广大广大游客的兴趣, 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大家都选择了在本地旅游,本地旅游成为了成为了中秋节秋的主基调。假日期间探访亲友,户外休闲,乡村旅游,野外探险等都是游客出行的选择的主题,特色的农庄,民宿,博物馆,网红打卡地等都是广大网友出行的好去处。各地文旅部门结合中秋赏月的补贴,迎合中秋赏月的主题,根据当地特色这创造了不同的旅游线路,供广大游客选择,邀请广大网广大旅客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不少地区还相继推出赏花灯谜,赏烟花等活动,提升了当地的旅游形象。

如此举措不仅交流与文化积结合起来,带动了市场的新活力,更为群众的业余生活提供丰富的色彩。另外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多数人不能走出家门走出当地,市场的创新也让消费者们度过了不一样的中秋。小编在这里也劝诫大家尽管疫情控制住我们依旧不能掉以轻心,能选择就地过节,尽量不到处乱窜。同时也提前希望大家能够做好十一小长假的出游有准备,中秋小长假刚结束,我们就快要迎来七天小长假,想想就很期待!

为什么旅游消费市场越来越大,旅行社的生意却越来越差?

中国的旅游业一直在高速发展旅游消费亮点,但是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同行却在考虑是不是应该转行了。当前,旅游市场前景广阔,旅行社业务却快速下滑,为什么旅行社越来越没生意了呢旅游消费亮点?旅行社真的日落西山,无可救药?看看今年的国庆假期,消费者热情爆棚,消费市场兴旺红火。购物、餐饮等传统消费亮点纷呈,旅游、文化等新兴消费蓬勃发展,夜间经济大放异彩,彰显消费升级的强劲动力。

项消费数据再创新高。

再看看重庆的各大网红打卡地,人山人海、交通拥堵。甚至市公安局还群发短信,提醒市民尽量错峰出行。

种种迹象表明,不是没人旅游,而是没人找旅游消费亮点你去旅游了。

这是为什么呢?供与求匹配效率低旅行社拿着产品到处找客人,客人想旅行但没有好产品。前面提到,旅游市场消费动力强劲,一到节假日各种目的地旅游、自由行、自驾游,造成拥堵,而旅行社却门可罗雀。

问题一,您的旅行社产品体系能否满足需求各异的消费者?

问题二,消费者有需求时如何快速找到你?如何解决?胖白菜通过系统架构为用户搭建的一个B2B2C的交易体系,了解一下!

01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央产品库”

胖白菜以“中央产品库”为核心,打造全品类旅游产品体系,高效配置资源,产品一经如云、全网共享、全网销售。不仅能丰富和完善自身产品体系,从而满足需求各异的消费者,还能通过“中央产品库”让自己的产品行销全国。

02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线上线下渠道全面融合

以旅行社用户为中心,建设管家服务中心+旅游管家+合伙人的零售角色分配体系。可以做到将渠道下沉到社群,并实现角色行为自主定义和收益分配自主定义功能。销售角色可以将自己的店铺和产品在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上与朋友分享,使系统变为每一个角色的自媒体。系统还集成了强大的签单、支付、签订合同、购买保险和结算功能,随时随地为全渠道服务做好角色安排。

当然,这只是“胖白菜”智能旅行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它还有更多优点和特色,等待您来发掘旅游消费亮点!面对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胖白菜将以信息化、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互联网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不断为旅行社用户赋能,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新消费”如何引领消费升级?

无人零售、智能物流、移动支付……消费领域出现的一系列新业态,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也让人们看到了被“新零售”改变的“新消费”。经济转型升级、收入水涨船高、科技创新给力,“新消费”惠及每一位消费者,也在助力消费升级。

2017年被业内称为“新零售”元年,从阿里的盒马鲜生、永辉超市的超级物种,到美团点评的掌鱼生鲜,再到京东打造的7Fresh,一年内,“新零售”的种种试验正逐步打破线上线下的界限,以便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消费升级在餐饮、住宿、出行、购物、旅游、娱乐等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通过手机扫码骑共享单车,来到现代化的购物中心,在影院门口输入代码,自助取出早就订好的电影票。看完电影在手机上自助点餐、扫码自助买单。如果准备去外地,还可以通过手机订酒店、民宿……“新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

京东数据研究院院长刘晖以今年“双十一”中的京东用户数据解读了如下几个消费升级趋势:从“囤货”到“挑好货”——消费者会关注价格,但更重视品牌品质;从“生活”到“享受”——国际品牌、提升品质的高端品备受青睐;农村消费者同样呈现出巨大的消费升级需求。

旅游消费也是今年消费市场的亮点之一。同程旅游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品质游和深度游已成为我国消费者出境游、国内游的共同趋势。出境游消费者的关注热点正逐渐从“大路货”的热门景点和知名购物中心,向一些相对小众的景点和当地购物消费场所转移,以尽可能深度体验当地风土人情。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