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采集

旅游消费效用均衡的决策(旅游消费效用均衡的决策方法)

采集 2023年02月22日 03:58:52 1

本文目录一览:

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实现利益的均衡分配?

利益相关者理论

1、利益相关者理论在1960年代前后长期奉行外部控制公司治理模式的美国、英国等国家逐渐发展起来。利益相关者理论不仅不同于只考虑供应商和消费者的生产理念,也不同于只关注所有者、员工、供应商和消费者的传统管理理念。相反,它包括政府、社区、相关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甚至自然生态环境等非人为因素,将企业社会责任与管理紧密联系起来,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

2、该理论所追求的核心思想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要全面平衡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方的投入或参与。企业追求的是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某一主体的利益。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经营决策中妥善处理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平衡其合法权益,抵制其非特定要求,争取利益相关者的最大合作,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

3、旅游目的地(景区)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企业,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多,问题多,需要关注、协调和整合,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长远和整体利益。由于旅游目的地依赖于其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任何一方的自愿退出或投机取巧的行为都可能给对方的利益造成损失,甚至危及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要求旅游目的地关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协调利益冲突,承担超出经济目标的更广泛的社会义务和责任。

拓展资料:

1、在实践中,利益相关者理论有利于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旅游目的地旅游业的发展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和影响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处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地的发展。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这些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将会是一个巨大的竞争优势。

2、因此,我们可以探索和寻求科学的相关理论。例如,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我们可以建立一种新的利益整合机制,通过协调、交易、利益转移、责任分担等可行方式,保障旅游目的地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应有利益,从而成功整合。分散旅游目的地所有参与者的力量,形成协同效应,增强旅游目的地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3、同时,随着国际国内旅游竞争的加剧,区域间旅游合作与合作问题突出。如何建立有效的区域合作与合作机制,是区域合作与合作面临的问题。这两个方面的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问题将成为旅游目的地可持续规划和管理中一个新出现的问题,值得旅游研究者和管理者研究和思考。

4、在管理上,弥补了传统旅游目的地管理的缺陷。利益相关者管理强调从企业社会责任和长远利益的角度,系统地考虑企业行为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强化对传统管理方法和技术的道德内涵。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传统的旅游目的地管理中,我们往往只关注旅游目的地的日常事务管理,忽视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关注旅游目的地的经济利益,忽视旅游目的地的社会责任,关注投资者和政府等主要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5、目前,许多旅游目的地的利益分配严重失衡,东道主社区和当地居民被排除在外或无关紧要。由此产生的当地居民与当地政府、开发商和游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对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利益相关者管理要求在追求旅游目的地经济利益的同时,还要关注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法律和道德利益。

什么是旅游消费偏好?旅游消费偏好是如何影响旅游决策的?

影响旅游者购买行为旅游消费效用均衡的决策的因素有旅游消费效用均衡的决策

1、旅游者个人收入水平。购买力是旅游购物需求产生的前提条件之一旅游消费效用均衡的决策,它直接影响着消费者购物过程的购买决策。旅游消费者经济基础越高,产生购买行为频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2、旅游者性别差异因素。在旅游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理、心理特征及社会角色等因素不同,表现出价值观和购买偏好不同。

3、旅游者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旅游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年轻人精力旺盛,性格也比较活泼,对于一些现代高科技产品或有刺激性的产品兴趣浓厚;中老年人则对产品质量、舒适度、档次及实用度要求较高,消费频率和概率相对较低。

4、旅游者文化教育程度。不同文化教育层次,在产生购买行为时的需求表现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别在于旅游消费者文化教育水平越高,选择旅游产品时所体现的欣赏品味也越高。

促进旅游者购买行为的对策:

1、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提供多样化产品。具体为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稳定物价,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研发多样性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需求。

2、提高旅游产品吸引力,提供高性价产品。具体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产品知名度;研究具有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加强行政监督,优化旅游市场。

3、完善旅游企业环境,提供高品质服务。具体为完善旅游企业硬件设施,提供舒适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企业软件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简述序数效用论的消费者均衡的决定理论

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无法计量,也不能加总求和,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进行。

消费者均衡条件为

MUX/MNY=Px/Py

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2)

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究竟是按照女士的偏好还是依从男士的看法来决定花费呢?这是在旅游前购物决策中常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在旅游决策过程中,如旅游目的地、交通工具以及住宿条件的选择等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都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利用无差异曲线来分析旅游消费行为。

    一、序数效用理论与无差异曲线

    旅游决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的消费行为归结为旅游者对各种选择的效用分析与比较。效用是旅游消费行为理论的基础,西方经济学家认为“效用”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而不是商品本身存在的有用性。效用与有用性或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不同的含义,前者是主观感受,而后者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消费者对商品使用价值的主观评价不同,消费者从商品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也就是效用不同。不同的人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效用不同,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从同一个商品中得到的.满足程度亦不同。因此,用来体现消费满意度的无差效用就产生了,无差异曲线也就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重要工具。

    利用无差异曲线研究旅游消费的前提是序数效用论,即商品的效用是无法具体衡量的,只能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因此,用消费者偏好的概念,取代基数效用论的关于效用的大小可以用“效用单位”表示的说法。消费者对于各种不同的商品组合的偏好程度是有差别的,这种偏好程度的差别决定了不同商品组合的效用的大小顺序。

    无差异曲线是消费者感受满足程度相等的商品组合点的轨迹,是消费者主观嗜好的几何表现。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凸向原点且斜率为负的线,因此,为实现同样的满足程度,一个旅游产品消费的增加,必然是另外一种旅游产品消费的减少。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了曲线的凸性。同一个平面上可以有无数条不相交的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旅游产品组合量越大,满足程度越高。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这由边际替代率递减决定的。这种曲线表示消费者在一定的偏好、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条件下选择商品时,对不同组合商品的满足程度是没有区别的。这时消费者对商品消费的选择,只有先后次序间题,没有大小问题。

    二、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作用

    社会越发达,人们就越注重消费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消费者一旦受到了“心理伤害”,是很难靠金钱等物质赔偿手段来进行弥补的。因此,消费心理决定了消费行为,为了能更加有效地满足自身的消费心理,旅游者的消费行为通常是由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来决定的,其中,无差异曲线是由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偏好、性格、家庭角色等一系列自然的和社会的属性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例如,对于黄山和泰山两种类似的休闲观光旅游产品的不同组合而言,科学考察和休闲度假两种类型的旅游者就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心理,休闲度假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比科考型旅游者的无差异曲线要更远离原点,效用更大,满意度更高。进而,在同等条件下,度假型旅游者选择此组合的可能性就更大。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曲线相切时,商品的组合是消费者在既定支出水平上所能实现的最大化效用。如果两条曲线相割则是以较多的钱实现较低的满足程度;如果不相切不相割则是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实现不了既定的满足程度,没有意义。因此,在研究旅游消费者行为时,要在消费可能的前提下,即找到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相切点。

    三、无差异曲线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的运用

    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是一种不可改变的规律,因此,在人们的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如何使用有限的收人获得最大效用就成为消费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序数效用论将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相结合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消费者的偏好决定了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一个消费者关于任何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了消费者的预算线,在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一个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的预算线只有一条。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其中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切点,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的斜率相等。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预算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即两种商品价格之比。

    如图所示,既定的预算线I与无差异曲线U相切于E点,E点是消费者均衡点。在均衡点E上,消费者关于商品1和商品2的最优购买数量的组合为()。

    在旅游消费行为决策中,消费者均衡可以指导旅游经营者认识到潜在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从而有利于其积极地做出相应促销和准备工作。

    假定某旅游者的假期只有7天,可供选择的目的地是上海或杭州,上海、杭州的旅游消费各为80元/天、50元/天,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总额为500元。以时间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时间限制线X十Y=7来表示,如下图所示JK线;以费用为限制条件的旅游消费可以用预算线50X十80Y=500来表示,如图所示的CD线。

    预算线和时间限制线相交的区域,如下图所示OCEK,双重限制线为CEK , CEK与坐标轴之间的区域OCEK表示既满足收入和价格的限制,又满足时间的要求和消费组合。而区域JCE表示只满足时间限制并不满足价格、收人限制;区域EKD只满足价格、收入限制,但不满足时间限制。

    旅游者最大满足的选择:E点为均衡点,表示在杭州旅游2天,上海旅游5天,用尽500元收入和7天假期,该旅游者获得最大消费满足。图中无差异曲线I与双重限制线CEK相切于E点,消费者在E点表示的组合进行旅游并获得的效益为最大。

    可见,无差异曲线是旅游者进行旅游决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收入、旅游偏好、时间以及两种旅游产品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要获取效用最大化,对两种旅游产品的选择点应该是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它运用在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决策中,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