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近几年我国出境游消费数据表
一、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趋势
(一)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概况及特点
中国出境游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3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9,819万人次1,同比增长18.0%。
图1中国出境游人数变化2
消费规模再创新高。2013年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1,287亿美元,同比提升26.8%3,特别在奢侈品采购方面偏向境外地区,除港澳地区(26%)外,欧洲和美国是中国境外旅游消费的重心,分别达到23%和10%4。境内外消费价差的存在,是刺激大部分普通消费者选择境外消费的主要原因。
图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消费变化5
(二)中国出境旅游发展趋势
旅游服务进入数字网络时代。随着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的持续增长,网络预订和在线服务开始进入主流,2013年中国在线旅游总收入28,500亿元,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约为7.7%6,旅游消费交易加速从线下向线上转移。旅游经营者纷纷加大在线旅游市场中的投入力度,不断完善自己的各项功能和服务,使在线旅游市场增速超蜗牛旅行1过旅游总收入增速,且比重逐年增长。
旅游方式更加多样化。从出行方式看,出境自由行快速发展,所占比例逐渐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散客化、一地深度游、高端化等突出趋势,正在从走马观花式的观光团体游向自由行和深度游转变。
境外旅游条件不断放宽。目前中国公民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达140个,正式实施开放的旅游目的地达110个。2013年以来,更多目的地国家为了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不断简化中国游客签证手续,便利的签证措施将更有利于吸引更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
二、中国出境旅游消费者群体特征
随着签证国别的扩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及日益开放的政策,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他们来自哪里
2013-2014年期间,中国出境游客主要来源于华南、华北和华东区域;其中以上海、广东、北京等省市为主,其次为江苏、浙江和山东等沿海省份。此外,东北地区的辽宁、华中地区的湖北、西南地区的四川也为较大的出境游客输出省份。
他们具有哪些人文特征
80后已成为中国出境游客的主体,在中国出境游客中的比例超过一半。鉴于其所处家庭生命周期的特征,以及独生子女的现状,中国家庭的重心集中在孩子身上,带领未成年孩子出境旅游以开拓视野已成为中国出境旅游的显著特征。
中国出境游客仍为目前拥有较高收入的人群。个人月收入平均约为11,512元,是2013年中国主要大中城市个人月收入(3,798元7)的3倍,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每月可支配收入(2,246元8)的5倍。家庭月收入平均约为20,767元。
中国出境游支出世界第一,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2017年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的一份报告,中国游客出境游支出费2577亿美元,在世界出境游消费占据第一。为什么中国出境游支出会是世界第一呢,主要有以下方面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的原因。
第一、外国产品质量好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是加工者的角色,外国产品代表的是更好的产品质量。长此以往,给国人造成了一种中国的产品质量低,质量差的思维,而外国的产品质量好,耐用。所以就造成了出境游消费高的原因之一。
第二、国外产品,价格低
由于受到关税的影响外国产品,在国内销售的价格都比较高,而出国旅游之后,在外国购买外国产品,价格会比在中国购买的产品低很多,所以当国人出境旅游之后,就会大量购买国外的产品造成了中国人出境支出高的原因之一。
第三、消费观念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兜里面变得有钱了,国人更想购买,质量好,安全性更高的产品。所以出境游之后,很多人都会大量的购买国外的产品
第四、国外产品安全性高
在许多人看来国外的产品,安全性比国产的要强很多,一方面是国外生产方面严格管控,另一方面,国外对食品具有严格的检测标准。
这些就是中国人出境游支出第一的原因,出境游中国人喜欢购买的外国产品,主要包括马桶盖,电饭煲,奢侈品衣服等等,所以,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你出境旅游会购买外国的产品吗?
旅游市场主体包括哪些?
旅游市场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的构成要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说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旅游市场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即市场主体、市场客体和市场中介。其中,旅游市场主体是指参与旅游产品交换的买者和卖者,即旅游产品的消费者和旅游产品的供应者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旅游市场客体是指可供交换的旅游产品;旅游市场中介是指介于旅游产品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各种有形的和无形的媒介和桥梁,如旅游中间商和其他中介机构以及旅游价格、旅游竞争、旅游网站、旅游信息与旅游问询中心等。
二、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构成
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是指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我国境外的客源市场,它由外国人市场、华侨市场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市场三部分组成。
2.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1)我国的入境旅游人数一直在上升,自1980年在世界排名第18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4位。
(2)在入境游客人数中,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的游客仍占绝大多数,如1978年占86%,2016年仍占79.7%,主体地位仍然稳固。
(3)我国的外国人旅游市场基本稳定,除美国一直是我国旅游的主要客源国外,其他主要集中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地区,其中排名前十的旅华客源国分别为韩国、日本、美国、俄罗斯、蒙古、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泰国。
(4)入境游客的主要目的以了解中国特色文化和游览观光为主,即集中在山水风光、文化艺术和美食烹调等方面。持这种目的的游客2016年占入境总人数的33.4%。
(5)随着我国入境游客人数的增多,我国的旅游外汇收入也在稳步增加,在世界各国的排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6年的第4位。
三、中国国内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范围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是指大陆范围内的旅游市场,即境内旅游市场。
2.中国国内旅游市场的主要特点
(1)国内旅游市场规模大,发展潜力足。无论是出游人数还是旅游消费总额都远远超过了入境旅游市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旅游人数一直在增加,从1984年的2亿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50亿人次,我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2)旅游形式以散客为主。在国内旅游中,绝大多数游客都采取的是自助游,旅行社组织的只占很小一部分,如2016年只占出游人数的35%
(3)旅游消费增长快,但消费水平仍较低。1985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总额为80亿元,2016年增至3.94万亿元,年均增长12.19%。然而、在人均消费额上,2016年我国国内旅游游客的支出折合美元约为133.6美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而同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则人均支出为869.56美元。
四、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及其特点
1.中国出境旅游市场
出境旅游是指中国公民到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它是我国公民境内旅游需求向境外的延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公民的出境旅游包括出国旅游、边境旅游和港澳台地区旅游。2016年,我国公民出境旅游人均消费为900美元,比同年境外来华游客人均消费高30.44美元。
2.中国出境旅游的主要特点
(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发展速度快,消费水平高。出境旅游人数由1987年的32.8万人次增至2016年的1.22亿人次,年均增长12.26%;出境旅游消费由1991年的4.17亿美元增至2016年的1098亿美元,年均增长12.49%。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和第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
(2)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以自助游为主,但跟团游的比重在提高。2016年的出境旅游总人数中,自助游的游客为6472.9万人次,跟团游的游客为5727.1万人次,前者占53.1%,后者占46.9%。但是与2012年跟团游游客数量占当年出境旅游总人数34%相比,有显著提高。
(3)出境旅游目的地以亚洲国家和地区为主DP。2016年,被列为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首站的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中,除美国外其余9个均位于亚洲和周边地区,占当年出境全部人数的31.24%。
(4)在出境消费行为上,中国游客的消费方式正在实现从“走走走”“买买买”到“慢慢慢”“游游游”的理性转变。虽然近年来游客在境外购物仍然为花费最高的项目,但购物所占比重在收缩。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游客境外旅游不再只是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和热衷于购物,随着出境次数的增加和旅游意识的提高,中国游客境外旅游逐渐回归旅游的本源更加注重对目的地特有的自然和人文的深度体验。另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发布的《2016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屮国游客对旅游服务项目的关注度分别为交通33.7%、景点20.9%、美食15.4%、购物6.5%、出入境5.1%、天气3.5%、外汇兑换2.9%。
简述我国近十年来公民出境旅游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中国出境旅游业继续高速发展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的客源国和世界旅游最为活跃、发展速度最快中国出境旅游人均消费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梳理,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中国出境游市场现状分析
1.出境游市场需求旺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212.31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数为694.54万人次。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的总人数上升到2885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的人数为2298万人次,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7.98%和230.87%。2001年,因私出境的人数占出境总人数的比重为57.29%,2004年,这一比重上升为79.65%,增长了22.3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发展潜力。
出境游的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迅速。2001-2004年,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三大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8%、29.3%和7.3%。其中,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均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出境旅游市场仍保持了21.80%的增长率。由此可见,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成为增长势头最猛的旅游市场。
我国的出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地区。2004年,来自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等5个省市的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当年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总人数的72.16%。其中,北京市是我国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地,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全国当年出境旅游总人数的29.93%,其次是广东省,占21.9%。位居第三、四、五位的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分别占11.70%、4.31%和4.25%。
另外,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开发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刺激了当地居民出境旅游的动机,从而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境旅游客源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 .亚太地区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按出境的首站目的地统计,2005年上半年我国公民赴亚洲旅行的人数为1310.4万人次,赴美洲旅行的人数为36.27万人次,赴欧洲旅行的人数为82.04万人次,赴大洋洲旅行的人次为21.55万人次。从接待的人数上看,亚洲显然是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主要目的地,占全部出境人数的90.4%。
另外,在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前10个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中,有8个是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情况均反映出我国公民出境旅行主要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
从增长率的角度分析,距离我国较远的大洋洲和美洲成为我国公民出访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而欧洲和亚洲的增长速度较低。一方面,作为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亚洲接待我国出境旅游者的基数巨大,导致其增长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余暇时间的延长,更多的旅游者能够进行远程的洲际旅行,从而使美洲、大洋洲等距离我国较远的地区成为更多旅游者出游的首选目的地。
购物消费是境外的主要消费项目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前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等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进行了消费项目的抽样统计和分析。本次抽样统计的样本数为128人。从中发现,我国的出境旅游者在境外的人均消费为8879元人民币(不包括飞机票、酒店和参加旅游团所包含的其他费用)。其中购物消费占71.2%,娱乐消费占12.9%,参观游览占11.6%,餐饮消费占1.2%,其它消费占3.1%。在支付方式上,使用现金消费的游客占76%,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游客占24%。
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旅游者的境外自主消费中,购物是最重要的消费项目。这种现象既显示出我国出境旅游者的强大购买力,也反映出当地导游人员对我国出境旅游者的自主消费具有较大的诱导作用。
另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出境旅游者往往需要购买礼品或纪念品以馈赠其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亦是其购物消费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3.团体旅游为主要出游方式
我们在对前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澳大利亚的128位旅游者进行的问卷抽样调查中发现,在出境旅游者中,选择团体旅游方式出游的人占59.4%,选择自助游方式的人占26.6%。这表明目前大多数旅游者在出境旅游时选择团体旅游的方式,即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到境外进行旅游活动。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旅行社主要经营团体出境旅游产品,而自助游产品相对较少。另外,我国的多数出境旅游者对境外情况不熟悉,旅行经验少、外语水平低等也是导致我国出境旅游以团体旅游为主要出游方式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以及人们旅行经验的丰富和外语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旅游者通过互联网选择境外旅行社的全套旅游服务或直接预订境外单项旅游服务。
出境旅行社业的业态分析
1.出国组团社的数量有较大增长
近年来,我国的出国组团社数量有较大的增长。2002年,全国共有528家出国组团社。2005年,国家旅游局再次对出国游组团社进行了调整,取消了5家组团社资格,并批准新增143家,出国组团社的总数达到672家,比调整前增长了25.84%。
截至2005年8月,出国组团社已占全国国际旅行社总数的43.75%,占全国旅行社总数的4.37%。出国组团社数量的较大增长,既反映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对更多从事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的迫切需求,也说明了我国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队伍在不断壮大。
2.批发零售体系正在形成
我国的旅行社行业采取水平式分工体系,按照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没有像欧美国家的旅行社那样,采用垂直式分工体系,将旅行社划分为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然而,由于各地的旅行社业发展水平和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不一,导致我国许多地方存在着旅行社经营地域的局限性和客源分散性之间的矛盾。由于单体旅行社独立完成销售、组团、操作全部业务程序的运营成本很高,而我国出境旅游的业务资源(如航线、签证、信息等)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口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口岸城市的旅行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业务资源以及境外畅通的接待服务体系,以有竞争力的出境旅游产品批发价向客源地旅行社进行推广,形成客流数量的规模效应,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批发商。
与此同时,内地许多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组团社实际上已成为这些批发商的代理商或零售商。从利润和成本两项指标来评价,对许多出境旅游线路产品,内地旅行社独立操作出境旅游团所获得的实际收益还低于作为代理商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受旅游市场内在经济规律的影响,我国的出境旅行社行业已经自发地形成了批发零售营销体系,出现了一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专业批发商。但是,这种批发零售体系仍处在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3.市场营销方式趋向差异化
我国的旅行社在进行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时,一直沿用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传统营销方式,即由单体旅行社独立开展和完成全部的市场营销任务。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的作业人员,导致旅行社的营销效果差强人意,规模化运用的程度较低。随着我国出境市场的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重新审视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方法问题。
近来,我国的一些出国组团社开始尝试在线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根据我出境旅游市场中存在着因私出境旅游市场和公务出境旅行市场的现实,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直接营销、企业对企业(B-to-B)在线营销、人脉关系营销等营销方式,使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方式朝着差异化方向转变。
目前,在因私出境旅游市场上,大型旅行社多采取直营为主,充分利用企业品牌的营销策略,专业批发上则利用产品的品牌,通过拥有地方性企业品牌和人脉关系的代理商进行营销。在公务旅行市场上,旅行社主要采取人脉关系营销方法。
出境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1.出游人数继续增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出境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通过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出境旅游人数增长相关关系的分析预测,在今后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保持10-15%的年增长率。200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突破3200万人次,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突破5600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超过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周边国家(地区)为主要目的地
自从中国公民出境游市场以来,中近程的出境游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国组团社经营的主要产品。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旅游者受支付能力、余暇时间、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仍将选择中近程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作为出游的主要目的地。
3.远程目的地最受欢迎
近年来,前往美洲、大洋洲等远程目的地国家的中国旅游者的增长率高于中近程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另外,前往欧洲的旅游者人数占全部远程旅游者人数的59%。这些情况说明,远程目的地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出境旅游者的青睐。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出境旅游者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人们余暇时间的延长和对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国家了解的加深,远程目的地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4.分销渠道竞争将逐步代替产品竞争
出国组团社之间的竞争将从目前的产品竞争逐步向分销渠道竞争过渡。由于多数出境旅游者尚不成熟,对旅行社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旅行社仍将是出境旅游的主要运营渠道。但是,随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顾客(B-to-C)、在线营销等新的出境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逐步形成对传统的以旅行社为主的出境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的威胁和挑战,并将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分销渠道形式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