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靠创意圈粉 旅游商品彰显综合带动作用
走进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的“一大文创”商店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口罩、冰箱贴、笔记本、立体书等百余款以“一大元素”为主的红色文创吸引不少游客购买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走进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万达小镇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苗绣、侗族刺绣、苗族银饰等非遗商品不仅传承了非遗技艺,也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 旅游 商品在丰富 旅游 市场供给、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7月,文化和 旅游 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 旅游 商品创意提升工作的通知》提出,坚持文化为魂、市场导向、品牌引领、示范带动等,切实提升 旅游 商品开发水平,更好地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近期,文化和 旅游 部推动相关工作落实,聚焦 旅游 商品综合带动、扩大消费的优势作用,多措并举,在全国实施 旅游 商品创意提升行动。
红色文创“出圈”
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印有《新青年》字样的帆布袋、帽子、T恤和讲述《新青年》发展历程的笔记本等吸引大量年轻游客购买。该博物馆相关工作人员说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我们以《新青年》曾发表过的重要文章为设计元素,如《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衍生出很多服饰类文创产品,很多年轻人专门来这里购买。希望通过创新 旅游 商品的方式,让红色文化融入年轻人的生活,激励他们争做新时代奋发有为的新青年。”
“我们围绕红船精神设计上新了100多款文创产品,努力将红色文化与实用性、艺术性的商品设计相结合,不断推动红色文化‘触手可及’、广泛传播。”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名胜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徐宝介绍,未来将进一步丰富“烟雨楼前”等系列文创产品,并结合年轻人消费需求,计划推出具有南湖“红色味道”的咖啡、冰激凌等。
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江西省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围绕“军旅”主题,推出小军军、红色传旗等系列文创产品,如摆件、行李牌、笔记本、签字笔、笔筒等。“创新文创产品让纪念馆的 社会 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19年,文创产品营业收入累计达170万元。该纪念馆营销科科长郝仕强介绍。
带动村民增收
小小土特产,托起致富大梦想。在发展 旅游 过程中,各地通过售卖土特产、非遗商品等,持续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是远近闻名的甜樱桃之乡。每年5月至7月,到此采摘甜樱桃的游客络绎不绝。汶川县文化 体育 和 旅游 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君介绍,今年甜樱桃采摘节期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92.88万人次,实现 旅游 综合收入超过7.4亿元。“下一步,汶川县将通过 旅游 、 体育 、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提高汶川甜樱桃的知名度,同时深度挖掘以甜樱桃为代表的花果资源,吸引更多游客到此采摘购买,持续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在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骆驼湾村,软枣猕猴桃、大枣、核桃、板栗、香菇、羊肚菌等土特产深受游客喜爱。骆驼湾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华格介绍,目前,该村在200亩荒山上建起香菇冷棚75栋,直接包棚户32户,带动本村务工100余人。“我从北京回来返乡创业,承包了4个香菇大棚,年收入12万元左右,日子比以前外出打工舒心多了。”村民唐虎说。
“我们的苗绣首饰、蜡染服饰及家居用品等苗族手工艺品,都很受游客欢迎。”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侗族姑娘石贤创办的从江县卧松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非遗文创设计、非遗体验、非遗传承于一体的企业。“公司带动近300人靠手艺在家门口增收,大家在兼顾农活、照顾家庭的同时,每天拿出两三个小时手工制作非遗产品,年收入也能达万元以上。”石贤说,接下来,企业将与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共同打造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同时,推动非遗产品趣味化,让兼具设计感和实用性的非遗产品走出深山、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民族传统工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让文物活起来
各地博物馆不断创新 旅游 商品,不仅让沉睡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活起来,也让游客把文化“带回家”,拉近大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
“除了文物创意,我们还以‘秦半两’货币为原型,设计了‘赢天下秦半两茶’,选用陕西省非遗泾阳茯砖茶,将陕西地域文化与秦文化相融合,延伸了产品的附加属性。”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化产业总公司总经理张锦涛介绍。
“从城市精神、风貌、文化习俗等方面入手,将特色馆藏资源与城市 历史 文化特质相结合,着手塑造文创品牌,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IP,是文创产品开发 探索 的路径之一。”成都博物馆馆长任舸介绍,为提升 旅游 商品创意,成都博物馆每年举办一次“这礼是成都”文创设计大赛,对秦汉石犀、汉代微笑陶俑、天府汉碑、经穴漆人、唐代蜀锦等特色馆藏资源进行创意研发,建构成都博物馆IP形象和文创IP体系。
2022年“十项任务”| 推进旅游为民,发挥旅游带动作用
推进 旅游 为民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发挥 旅游 带动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成都市文化广电 旅游 局一级巡视员多央娜姆认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深化 旅游 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释放内需、提振消费、复苏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产业迭代、场景创新、设施完善成为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而 旅游 景区一直都是 旅游 产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体现,是“诗与远方”深度融合的主要载体。随着首批国家级 旅游 休闲街区、国家级滑雪 旅游 度假地、国家康养 旅游 示范基地等名单的推出,国家5A级 旅游 景区、国家级 旅游 度假区、国家生态 旅游 示范区的建设, 旅游 产品供给正在逐步丰富,也在引导市场的消费风向。
自北京参与申办冬奥会开始,国家对冰雪运动的重视与日俱增,截至去年10月,我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达3.46亿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建议,充分利用北京冬奥会、2025全运会带来的 体育 热潮,在粤港澳大湾区进一步普及发展冰雪运动,形成“北冰南展”的大湾区样板。粤港澳大湾区人口众多, 体育 消费力旺盛,但目前冰雪运动产品的供给明显存在不足,可以借着冬奥的东风,开展多种“冰雪+”活动,进一步挖掘冰雪运动的体验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等。比如,大湾区可以与北方城市如哈尔滨、张家口联动举行“冰雪嘉年华”“冰雪 旅游 节”等,以“冰雪+运动+ 旅游 ”的模式,普及冰雪文化,带动冰雪 旅游 消费。在粤港澳大湾区扩大冰雪设施和产品的供给,增加冰雪运动的日常消费,实现 体育 事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机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朱虹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继续开展国家康养 旅游 示范基地的评选工作,适时批准新余仙女湖、大余丫山、铜鼓汤里等地设立国家级 旅游 度假区,加大对江西中医药、森林、避暑、温泉、运动等特色康养 旅游 业发展的指导力度,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人才培养、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等方面出台具体措施,支持江西打造全国知名、国际一流康养度假 旅游 目的地。
杜明燕介绍,满洲里作为首批国家边境 旅游 试验区,强化政策集成和制度创新,强力推动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和边境 旅游 试验区一体化联创联建,构建了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的边境 旅游 发展新模式,边境 旅游 试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并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全域 旅游 示范区,2019年,满洲里市 旅游 总人数912.13万人次,同比增长9.08%, 旅游 总收入157.63亿元,同比增长9.02%。
《“十四五” 旅游 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 旅游 ,深化“互联网 旅游 ”,扩大新技术场景应用。
统筹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邱慧
撰稿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邱慧
素材采写:高婷,袁铭,朱珠,路雪
责编:李扬
五一劳动节为什么改放5天假期了?
五一劳动节五天假的原因有:满足人们探亲旅游的需求;促进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恢复;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1、满足人们探亲旅游的需求
受到疫情的影响,2020年以来,假期的出游的人数是下降的,尤其是2021年春节,国家提倡就地过年,很多人春节都没有回家,现在疫情防控非常稳定,所以人们利用五一假期探亲旅游的需求也是非常的强烈。因此五一放假五天,有利于满足大家这种中长途的探亲和旅游的需求。毕竟只有三天的话时间太短,适合短途出行和周边游,五天的话,就能满足中长途的出行。
2、促进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恢复
五一放假五天,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促进旅游消费,促进旅游业的恢复。因为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旅游业是受到损失最为严重的,受到了重创,所以增加假期,能够增加旅游收入,促进旅游业的持续复苏。旅游业也关系着一大块的就业,所以旅游业的恢复也有助于缓解就业问题。
3、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黄金周的意义在于刺激消费,不只是旅游消费。因为大家有更多的时间去吃喝玩乐,还会刺激交通、住宿、餐饮、电影、娱乐等方面的消费。现在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所以增加假期,刺激消费,就能够带动中国经济恢复性增长。
扩展资料
“加长版”假期可连休11天
根据安排,2021年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按照这个安排,今年至少有两套“拼假”方案,只要合理请假,就可拥有11天的“加长版”假期。
方案一:假期5天,加上5月6日-8日请假3天,连接5月9日(周日),共休息9天。
方案二:假期5天,5月6日-8日,加上5月10日和5月11日请假5天,连接5月9日(周日),共休息11天。
采取扩大旅游业相关产品的供应有哪些措施
1、以游客需求引领产品供给。建立定期开展游客满意度研究分析制度,发布“景区景气度指数”、“游客满意度指数”以及市场消费需求信息、趋势,系统化梳理市场新需求,统筹考虑发展新业态、新供给,瞄准市场需求,科学制定旅游业发展方向、重点,不断提升旅游产品供给质量。增强市场意识,积极通过创新供给,丰富观光、休闲、康养、度假旅游产品,创意创新要素产品,以优质产品引领和拉动游客消费扩大和升级,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游客停留时间,缓解旅游季节性差异,带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打造旅游创新发展新高地。深入挖掘长城、历史、军事、民俗等特色文化底蕴,以古城为中心,提升建筑品质,构建水系景观,做优环境风貌,丰富旅游业态,打造世界级文化旅游古城。依托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平台,整合海岸、沙滩、森林、温泉、湿地以及休疗养院资源,集约发展面向国际市场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的医疗康复疗养型健康旅游,开发具有世界水平、国际标准、中国特色的各类休闲度假配套产品,发展成为世界级康养度假海岸。将港口转型与城市风貌创新打造结合起来,积极研究对河流沿线开展环境整治和旅游景观建设,统筹打造集商务会展、文化艺术、旅游休闲、海派购物、海上度假等于一体的国际邮轮城和景、城交融的魅力旅游中心城市。做优葡萄酒旅游产品,推动“红酒产销+创意西餐+酒乡民俗”融合发展,聚集发展和创新西餐美食,开发酒乡风情音乐,培育魅力酒乡文化艺术,开展特色民俗活动,打造红酒文化街区,建设独具魅力的国际红酒旅游体验区。加快温泉文化旅游度假区项目建设,积极启动温泉旅游开发,大力提升温泉中心、温泉度假村设施和服务水平,培育和引导温泉消费,打造集滨海温泉、山地温泉、长城温泉、酒乡温泉、果乡温泉等于一体的“康养温泉群”,打造国际知名的滨海温泉城。做强“京津冀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充分利用该品牌,发挥“陆海空铁”组合交通优势,打造成为京津冀区域游客集散的重要枢纽,强化与京津冀区域及周边城市间旅游合作,引进周边旅游资源为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我所用,借助京津冀整体力量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3、着力打造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实施“文化+旅游”, 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存、掌故传说、民间风情等,包装游客和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结合吹歌、“三歌一影”等文化演艺项目,开展文化观光、文化体验、文艺演出等特色文化旅游活动。重点打造七大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丰富产品供给拉动旅游消费:以古城、长城博物馆、长城村等为核心的长城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秦行宫遗址、求仙入海处、古御道(秦驰道)、秦皇井、碣石山等为核心的皇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金士酒庄、华夏庄园、葡萄小镇、葡萄酒洞等为核心的葡萄酒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野生动物园、渔岛、乐岛、沙雕大世界、海洋公园等为核心的亲子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鸽子窝公园、冰塘峪、长寿山等为核心的地质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西港花园、碧螺塔酒吧公园、英伦马术俱乐部、港西绿地、金梦海湾等为核心的婚恋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以卢龙古城、夷齐庙、夷齐井、棋盘山、润杨山居等为核心的中华传统美德文化旅游产品体系。积极丰富旅游文化演艺及节庆旅游产品,打造中国长城节、中国秦皇岛葡萄酒节、中国秦皇岛开海节等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开展文化体验旅游,鼓励4A级以上景区推出高质量、常态化的文娱演艺项目,提高体验性、艺术性、观赏性和震撼力。
4、改造提升一批高等级旅游景区。着力创建精品龙头景区,提高规范化、精细化、智慧化、人性化、国际化水平,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打造鸽子窝公园、渔岛、集发农业梦想王国、祖山、冷口温泉旅游度假区、山海旅游铁路(连线西港花园、爱琴海鲜花艺术小镇、板城小镇)、葡萄小镇等,推进冰塘峪、联峰山、长寿山、英伦马术俱乐部、棋盘山绿色庄园、老虎石海上公园、天马山等景区提档升级。对新获得国家5A、4A级景区称号的经营管理单位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到2020年,全市A级景区数量超过50家,着力培育10家以上质量过硬、竞争力强的精品旅游景区。努力推动“散点式”景区型旅游向景区、乡村、小镇、城市四位一体的目的地旅游转变,构建旅游消费基地与全路通架构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积极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碣石国家公园建设及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工作。进一步完善利用公共资源开发建设的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严厉打击景区高额门票回扣行为,抑制景区门票过快上涨,逐步降低景区门票价格。
5、大力推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旅游+”战略,推进多要素聚集,多产业叠加,引领产业升级,提高经济效益。发展城镇旅游,推动都市农庄、旅游小镇及城市绿道、慢行系统建设,依托郊野公园、城郊村落等打造城市居民“一小时休闲圈”。发展农业旅游,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现代农庄、田园综合体,鼓励发展具备旅游功能的定制农业、会展农业、众筹农业、家庭农场、家庭牧场等新型业态,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美丽休闲乡村。发展工业旅游,依托玻璃博物馆、港口博物馆等工业遗址遗迹及现代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等,开发系列工业旅游产品,支持旅游房车、邮轮旅游、游乐设施和冰雪运动装备研发生产。发展森林旅游,积极建设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发展“森林人家”、“森林小镇”,高标准规划建设山海关国家森林公园、祖山森林公园等森林生态旅游项目,积极打造森林生态游憩带。发展体育旅游,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马拉松、骑行等体育旅游,将城市大型商场、有条件的景区、体育场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连片美丽乡村打造成体育旅游综合体。发展研学旅游,依托柳江国家地质公园、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奥体中心、燕山大学等大型公共设施、知名院校、工矿企业、科普场馆、科研设施、科技工程等,建设一批研学旅游基地。发展商务会展旅游,大力推动会展中心、旅游综合体、主题功能区、主题旅游街区、中央游憩区等建设,提升城市商业区旅游功能。
6、提升旅游商品质量效益。塑造“河北游礼”和“秦皇岛礼物”旅游商品品牌,推动旅游商品孵化基地、旅游商品展示中心建设,做优特色旅游商品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体系,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创意大赛,不断培育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衍生产品、非遗商品、特色工艺品和特色旅游食品,推动旅游商品特色化、品质化、效益化发展,延伸产业链条,引领和拉动游客消费需求,提高旅游业附加值。打造一批省级、市级特色购物旅游基地,推动4A级以上景区规范建设旅游商品购物区,打造远方瀛园文化体验中心、昌黎裘皮城等特色购物旅游景区。推动实施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积极增设离境退税商店,加强对相关离境退税商店、免税店、企业的管理,保证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提高入境旅游消费便利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