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前往马来西亚沙巴旅游需注意哪些?
马来西亚沙巴风俗注意事项沙巴是一个盛行伊斯兰教沙巴旅游消费陷阱的地方沙巴旅游消费陷阱,游人去那个地方旅游在衣着上要注意一下,特别是去当地清真寺中参观时,必须要赤脚进入。
那里的清真寺对女性游人的要求更为严格,女性游人必须把自己的头、膝盖和臂腕都遮起来以后才能进入。
大家进入清真寺以后,如果看到在那里祈祷的游人,千万不要从他们面前经过,也不要在清真寺中去触摸那里的可兰经。如果在清真寺中与当地人有物品上的联系,切记要用右手传递。
马来西亚沙马潜水注意事项马来西来珠沙巴是世界上公认的潜水胜地,它境内的诗巴丹,更是有着潜水天堂的美名。
但是潜水对游人也是有一定要求的,首先说大家要拥有潜水资格证才可以下水,如果没有的话需要在当地经过培训考取之后才能去体验潜水的乐趣。
再就是潜水也不是所有游人都能玩的。因为它对游人的身体也是有有定要求的,如果游人本身有鼻炎与心脏类疾病,是不可以下水的,不然水下压力太大容易出现危险甚至危及生命。
首先,沙巴岛位于马来西亚,西临南中国海,同时也位于世界第三大岛婆罗洲岛的北上端,以其金色的沙滩而闻名。
这里处于台风地带之下,终年没有台风、地震、海啸等灾难,因此有“风下之乡”的美誉。那里有未经人工破坏的小岛群、清澈见底的海水、美丽的珊瑚以及山上公园里繁茂的各类动植物。
其次,前往马来西亚沙巴旅游需要注意的事项沙巴旅游消费陷阱:
1、沙巴岛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阳光充足,炎热潮湿,每年10月至次年4、5月的微风期是去旅游的最佳时间沙巴旅游消费陷阱;
2、沙巴州是马来西亚面积第二大的州,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由超过30种族群组成,多信仰伊斯兰教,使用马来西亚语、华语、英文。到马来西亚去之前最好了解一下当地的民风民俗,免得尴尬或者犯禁忌;
3、马来西亚的货币不能直接使用人民币,因此需要兑换货币。100人民币兑换45.2马币,100美元兑换378马币,每日的行情不等,每个地方的汇率多少也有差异。在马来西亚已有近百家商户可以受理银联卡;
4、马来西亚海关规定可以携入境的免税商品为照相机、手表、钢笔、收录机、香水、打火机、纸烟200支、酒类1瓶以及价值200马元以下的化妆品、土特产、胶卷。旅游者如携带地毯、服饰、珠宝、烈性酒、烟草入境时,须交纳关税,也可入境时寄存海关,离境时取走;
5、当地电话可在任何电话亭拨打,用硬币或电话卡均可。国际电话须在可使用电话卡的电话亭或电讯通信办事处才可拨打。
一般的酒店旅馆均设有直拨国际电话IDD的服务,但须付些服务费。马来西亚严厉禁毒,携带毒品要被判死刑。
过境时旅客特别需要看管好自己的行李,以防被掉包挟带毒品,禁止开放性娱乐节目以及禁酒;
6、另外到马来西亚不可缺少的东西包括太阳眼镜、伞、防晒护肤品、泳衣、胃肠药、防蚊虫叮咬药等。
马来西亚旅游注意事项——礼仪篇
1、请在进入马来西亚人的屋子前,先将鞋子脱掉。
2、右手通常是用来吃东西、接送东西以及握手之用,以示礼貌。
3、在进入任何祈祷的地方如回教堂和庙宇前,都必须先脱鞋。
4、如果想在回教堂内或其他宗教祈祷的地方拍照,须事先获得管理人的允许。
5、敬酒不是马来西亚人的风俗习惯,而且马来西亚的马来族是不喝酒的。
马来西亚旅游注意事项——季节篇
马来西亚属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炎热多雨。最佳旅游时间是5月至9月,这时是东岸最好的" 赏龟"季节。但如果有商务活动的话,最好是每年的3月至11月,因为大多数马来西亚商人于12月到次年2月休假。圣诞节及复活节前后一周不宜前往,同时也应避开穆斯林的斋月和华裔人的新年。
马来西亚旅游注意事项——其他
小费沙巴旅游消费陷阱: 给小费在马来西亚并不普遍。因为在酒店与餐馆,帐单上已附加一项10%的服务费,所以不必给小费;若帐单上注明要另付服务费(ServiceCharge),则需要付大约10%的服务费
货币兑换:当你抵达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的时候,你会发现银行、外币兑换处及ATM提款机在周围比比皆是。
对于游客来讲,兑换外币现金的最好去处是“外币兑换处”(Money Changer),这些外币兑换处在马来西亚是有执照的合法外币经营者。
营业时间:马来西亚的工作时间,一般是8个小时,星期六半天、星期日休息。政府办公时间,由上午8点到下午4:15。半天工作则从上午8点到下午12:45。
银行办公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是由上午10点到下午3点,星期六由上午9:30至11:30。百货公司与超级市场营业时间为每日上午10点至晚10点。
电压、插座:电压220-240V,插座为三孔(门票)型英标插座,需要购买一个转换插头。
交通:马来西亚的汽车是靠左行驶。外国游客需拥有国际驾驶执照。游客即使从马来西亚半岛入境沙巴和砂拉越州,也需出示国际护照。
扩展资料:
沙巴州(Negeri Sabah)简称沙州,旧称北婆罗洲,有“风下之地”之美誉,是马来西亚十三个州之一,首府亚庇(旧称哥打京那峇鲁),位于加里曼丹岛东北部,面积74500平方公里,人口共380.28万(2016年),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1-2]
沙巴州下设5省,即西海岸省、内陆省、古达省、山打根省、及斗湖省。 [3] 2016年沙巴州生产总值达到738亿令吉,人均收入21081令吉,低于马来西亚人均收入38887令吉。 [4-5]
沙巴于1881年至1963年间被英国人统治,直到1963年8月31日起自治(国防、外交、财政、内政等事务仍由英国殖民政府掌管)。
1963年9月16日,沙巴加入马来西亚。1984年,沙巴州政府将纳闽分割出来设立成联邦直辖区,是马来西亚唯一的岸外金融中心。
名称由来
沙巴早期的历史比较模糊,沙巴博物馆收藏了一些国外的纪录及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考古证据。
相传沙巴西面海岸的居民喜欢种植一种称为“Pisang Saba”的香蕉,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Sabah”。
另一个说法是因为沙巴处于北半球的台风地带以南,不受台风的干扰,故被称为“风下之乡”,吸引那些到苏禄群岛经商的回教商人停驻以避台风;而在阿拉伯语,“风下之乡”被称为Zir-e Bad,发音接近“Sabah”。
早在15世纪,文莱和菲律宾南部一带的商人已经把这个地方称为沙巴。然而,英国人于1881年统治沙巴后,就把地名改为北婆罗洲。直至1963年,沙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分子,才恢复固有名称。
沙巴早在公元6世纪就和中国有经济来往,在沙巴博物馆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瓮,足证沙巴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
当时中国商人来这里多是为了香料、木材、燕窝等等。中国各朝代古书、史书中都有渤泥的记载,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经踏足婆罗洲了,甚至在中国南京还保留着明朝渤泥国王的坟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沙巴州
旅游消费陷阱有哪些?
刚高考完的小慧报了某旅行社的跟团游沙巴旅游消费陷阱,在旅行的途中经历了导游安排购物,体验某少数名族“洞房”习俗,体验这项习俗时,导游没有通知他这个是要收费的。
随后在到达某景点的时候明明景点票只要30,结果导游团队说给大家先垫付100,还不是通票,结果到了景点内其他项目还是需要自己掏钱,而导游则可以拿到50的回扣。
然后到了景区内导游又以不玩xxx就是白来一趟,配合教练唱双簧,比如某项水下世界旅行,看海底奇观,掏钱之前说可以在水下玩40分钟,结果小慧下水20分钟不到就被教练以氧气快用尽为由催上岸,小慧还没看到教练所说的特色景点。不愉快的小慧忍着怒气,继续旅游。
傍晚导游又给大家介绍来这里不买些特产,宝石,贝壳回去怎么对得起这次的旅游呢,然后给大家说这里的珠宝珊瑚贝壳比内陆要便宜很多,买到就是赚到,小慧在导游的带动下买了一串水晶手链,回家之后给朋友看,被珠宝设计的朋友告知这是假的,气愤的小慧找旅游公司理论。
那么这个案例当中导游给小慧下了多少消费陷阱沙巴旅游消费陷阱?都触犯了什么法律?如何维权?
消费陷阱1:导游强制安排小慧进行购物
旅游中,购物这一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车上睡觉的时候被导游叫醒购买东西,或者是强制买东西,旅游购物不可以随便安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35条有规定,旅行社组织、接待旅游者,不得指定具体购物场所,且不影响其他旅游者行程安排。也就是说,对于非游客自愿的购物消费,安排购物是违法行为。
消费陷阱2:诱骗旅游者进行消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第35条规定:旅行社不得以不合理的低价组织活动,诱骗旅游者,并通过安排其购物或另行付费旅游项目获取回扣等不正当利益。因此,吃回扣是犯规的。
消费陷阱3:“特产、纪念品”为名兜售假货
外出旅游,购买当地特产和纪念品可以说是人之常情,因此不少游客上当受骗,满载而归的结果是假货。
《旅游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导游不得诱导、欺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旅游项目。如果导游有以上的任意行为,旅行社应当承担责任。
提醒各位要去旅游的小伙伴一下,一定要确保交易时与售货员作出的口头承诺都列明在发票上,买了货物后也要确认一下是不是好的,更加要注意提货时不要被掉包了。
旅游常见的购物陷阱有哪些
1、假冒伪劣特产商品:以次充好或以假乱真的商品在旅游中无处不在,这也算得上是商家和小贩最惯用的骗术。小编曾在桂林阳朔西街买过一块野生蜂蜜,60元一斤,卖家自称刚从山上摘下来的,等买回家用刀剖开一看,竟然外面抹了一层蜂蜜,里边完全是化学合成的……
2、强制租借非需物品:严格来讲,这类套路并不能算是骗局,但要求游客购买或租借一些没用的物品,对游客来讲也是一种损失。例如香格里拉的普达措,进景区时导游一直要求游客买氧气瓶,说山里海拔高极易缺氧,不少游客信以为真买了好几罐,其实普达措海拔也就三千多米,结果几乎都没用上,如果有老人孕妇小孩或身体较差的倒建议购买。
3、老板跟谁都是老乡:你们是哈尔滨来的游客吧,咱是老乡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咱这是缘分呀。”这还不算完,明明进店就被让进老板房间的游客根本没来得及买玉,老板却勒令售货员给游客们退货,您们买的全能退,自家店要吗您说话,我就收本钱,这是咱老乡的一份情意呀。”老板的这通忽悠真让大伙信以为真了,全拿老板当了亲人”。把那套12生肖的珍藏玉石给这位大娘拿来,标价1000元,您就给100块,赔了赚了您别管,赶紧收起来,咱这是亲情加感情。”
4、免税店夸大商品功效:据了解,很多免税店虽然手续齐全,但他们在销售过程中夸大了产品的功效,有诱导和欺骗消费者的嫌疑。而中国游客在受骗后,想要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也存在一定的难度。
5、卖你吉利”比货贵:春节外出旅游买个花瓶图个平安和吉利本是件好事,可到海南旅游的孙先生一家却遭遇了精明商家的连环套”。
更多关于旅游常见的购物陷阱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