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消费心理学书籍
- 2、消费行为学。。。。
- 3、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看那些书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呀?
- 4、中山大学本科旅游管理课程有那些
- 5、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看的一些书?
- 6、论述旅游服务市场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消费心理学书籍
《消费心理学》作者:樊文娟
节选部分供你参考
第三节 消费者需要的分析
一、影响消费者需要的因素
消费者的需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除了消费者自身的因素之外,还有许多
客观因素,这些主客观因素综合地影响着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的需求心理。这里
先作简单地分析,在以后的有关章节里,还将作详细的阐述。
(一)消费者个体因素的影响
1.年龄因素 年龄因素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很大,婴幼儿、青少年、中年和
老年对消费品均有不同的需要和指向。
2.性别因素 消费者性别差异也会带来需要的不同。男女消费者对某
些商品的需求是有区别的,由于妇女的特殊需要,很多地方设立了妇女用品专卖
商店或柜台;男性消费者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妇女就没有。
3.文化和职业因素 不同的文化水平,在购买中表现出不同的情趣和
审美标准;不同职业的消费者,由于教育程度、生活与工作条件不同,对商品的
式样、设计、包装、质量、数量等需要也不尽相同。
4.个人经济因素 个人收入多少也是影响消费者需要的重要因素。在
商品经济条件下,实现消费需要是以购买能力为基础的,一个低收入的消费者对
于高级昂贵的消费品是不敢问津的。在我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消费者,已经产
生对摩托车、小汽车、高级住宅的消费需要。更令人惊奇的是,农民买钢琴的也
不少,年轻一代农民也想欣赏肖邦和李斯特。钢琴早已有之,但以前谁敢想象钢
琴在农村竟有市场,只有当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文化水平提高以后,消费钢琴的需
要才有可能实现。
5.个性心理因素 消费者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则是
消费者需求差别的主要心理基础。
(二)客观外界因素的影响
1.社会因素 消费者需要的内容和满足需要的方式,都受到当时的社
会生产力水平和生活条件的制约。制约可以表现在:其一,只有当生产出某种产
品,消费者消费该产品时,消费者的消费需要才能逐步产生;没有某种消费品,
就没有相应的消费需求。这也是前面所讲的生产决定消费。其二,不同的生产力
水平形成不同的产品门类、品种、数量和质量,人们的消费需要也不断变化。以
我国人民的世纪服装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的清一色到年代的五颜六色,穿衣要
穿得时髦,穿出个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
责任制后,农民对各类小型农具的需求猛增。这些都说明,人类的需要是历史的
产物。
2.地区因素 我国人多地广,各个地区特定的自然条件、生产力水平、
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消费习惯,构成了许多不同的消费需求。
如广州人讲究吃的消费习惯使广东的名菜、美点都集中在广州。各酒家的烹调工
艺精美,采用的原料、辅料考究,什么飞禽、走兽、鱼虾,经大师制作,皆成美
味佳肴。再有菜楼、酒家、小食店网点密、品种多,十分方便。因此,也就有了
“吃在广州”的美名。又如,上海是全国服装总汇,以服装的款式多变、色泽协
调,做工精细引导着全国服装潮流。大多数上海人比较注重“穿”,可以说宁愿
在吃的、用的方面节俭一些,也不肯在穿的方面马虎。因此也就有了“上海人喜
欢穿,穿在上海”的说法。
3.人际因素 任何消费者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都会或深或浅地与他
人发生联系,产生交流,互相影响。表现在消费需要上也是这样,当他觉得别人
的消费习惯、方式比自己先进、优越时,就可能吸收和采纳,逐步变成自己的消
费需要。一个消费者如果他的同事和邻居都装上了空调,这一事实本身就会刺激
他对空调的需要。这种影响可以发生在各个个人、各个家庭、各个民族、甚至各
个国家之间。如在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区,很多少数民族长期以来受汉族影响,
消费习惯、消费方式已逐步向汉族靠拢,连衣服都普遍穿汉族服装,妇女、小孩
有一套民族服装,只是需要时才穿。
4.宗教因素 由于宗教信仰和所属民族不同,消费者的需要在婚丧、
服饰、饮食、居住、节日、礼仪等物质和文化生活上各有自己的特点,这些都影
响着他们消费需求的形成。据统计,目前在世界上有60% 的人信仰宗教,我国信
仰宗教的人数在总人口中比例不高,但绝对数却比较大。由于宗教的教义、宗教
的节日有种种规定,极大地制约着教徒的消费心理和习惯。还有些不信教的人,
生活在教徒周围,也会受到一些感染。据说,中国的豆制品、面筋制品及素食烹
调技术的发展与佛教徒主张吃素的饮食习惯有关。
5.家庭因素 家庭是一个消费单位。中国的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尊老爱
幼、团结和睦,在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养育子女和侍奉双亲。家庭主持人购买消费
品考虑全家成员的需要,家庭各成员之间在生活消费上相互依存的关系比较明显。
由于这些原因,家庭的经济状况及家庭人口的多少都直接制约着消费者的需求水
平和需求结构。刚刚结婚的两口之家和正在抚育婴儿的家庭,对商品的需求就可
能很不一样,前者可能在文化娱乐、家用电器等方面消费多一些,后者对婴儿食
品、婴儿服装等方面需要大一些。
二、我国消费需求发展趋势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和改革的不断深入,人
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提高,他们作为消费者,需要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同时还不
断产生新的消费需要。我国消费需求发展有以下趋势:
(一)扩大化
由于各项改革的全面展开,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的执行使商品生产日趋活跃,
劳动者的收入不断增加,为消费需求的扩大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我国人口众多,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特别是占我国人口80%的农
民(约9 亿),由于人均纯收入比城市职工增长快,农民与城市居民在消费上的
距离缩短了,消费信息从城市到农村的速度日益加快,新的消费潮流和消费观念
迅速影响着农民。一些原是城里的消费习惯,农民正在逐步形成;一些城里人正
在消费的东西几乎是同时,农民也消费了 .如奶粉、罐头、西洋参都已进入农民
家庭;近几年国外引进的咖啡、可乐等饮料也迅速进入农民家庭。先富起来的农
民,已经开始建造起庭院式、卫生的居住环境,一改以前日穿布鞋、夜当拖鞋的
习惯,他们现在不仅有塑料凉拖鞋,还有平绒的、棉的软底拖鞋,甚至坐飞机、
旅游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他们对消费品的需求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二)发展化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
发展需要的相对比例发生了变化。如浙江省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调查表明,拥
有了人均1200美元的浙江人,恩格尔系数加速下滑,正向小康、富有进军。1997
年1-3 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4603.32 元,其中人均食品消费支出
为2054.63 元,恩格尔系数为44.6% ,比1996年同期的又有明显下降。在食品支
出比例下降的同时,一些新的消费成为热点。据统计,1997年底全省城镇居民人
均文娱和耐用消费品的支出比上一年同期增长了36.6% ,主要消费热点是彩电、
电脑、照相机。目前,全省每百户居民家庭已拥有彩电108 台以上。资料还表明,
居民人均教育支出一直在逐年增长,其中成人教育支出增长更快,1997年1-3 季
度比1995年同期增长了59.3% ,各种业余学校、培训班、自学考试,正在变得炙
手可热。
(三)“娃”字化
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倡一胎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到21世
纪,将出现四个老人,二个大人共同养育一个娃娃的“四二一”家庭结构。这些
“独根”“、独苗”,不仅在家庭中享受着最优厚的待遇,他们也是家庭投资的
重点,他们的吃、穿、玩、学、营养、健康等方面都是家庭和社会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独生子女父母最关心孩子三件事:一是耽心营养不良;二是担心生病发
生意外;三是热心于孩子的智力投资。相当一部分独生子女的生活费用支出高于
成年人,这在我国大部分家庭生活还不富有的情况下,是以降低自己生活水平为
代价的。
我国有近4亿少年儿童,围绕着“娃”字做文章的企业和产品都将有着广阔
的市场前景。各生产营销厂家,在组织儿童生活用品时,要结合儿童的生理、心
理特点,还要讲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实用性、安全性、卫生性。不仅要注
意生产高档次高层次的产品,更要注意大众消费、“独生”消费及残疾儿童消费
的需要。当我们徜徉于城市各大超市,货架上摆着具有调温功能的“暖奶器”,
每只要75元;婴幼儿奶粉新品更是花样迭出,如美国进口的婴幼儿系列奶粉,每
听的价格大多为100元左右;还有标价390元的幼儿推车及880元一张的婴儿木
床……婴幼儿用品更新快,许多东西用过一、二次就不得不“退休”。一对年轻
夫妇为难地说,现在孩子大多为独生,买吧觉得太花钱,又用不了几个月;不买
吧,目前又没得用,真感到为难。
(四)保健化
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世界人口渐趋老龄化。1996年世界各大洲中,欧洲各
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平均达到14% ,其中瑞典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7.9% ,获
世界“最老”国家之称。随着社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社会上老年
人的比例也不断升高。据《中华老年报》1998年1 月22日)报道,我国百岁老人
人口已达千余人。据预测到2000年,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行列。届时,60岁以
上老人将达1.3 亿,占人口总数的10.7% . 目前城市老年人退休后都有退休金,
并有一定的积蓄,较少依赖子女。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指出的那
样,人的生理需要基本满足后,安全需要就更强烈了。人们对未来生活越向往,
就会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强壮身体,延年益寿是老年人普遍的心理特征。中
老年人将在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方面投入更多费用。营养滋补品,保健产品“,
保健性”的吃、穿、用这一类市场,呈扩大趋势。
(五)多元化
从总体看,我国居民在“九五”期间将从积累期向新的消费周期转化。城镇
消费将从千元级向万元级、万元级消费发展。农村消费将从百元级向千元级、万
元级发展。此外,随着住房制度、医疗制度、劳动保险制度、用工制度等多项改
革的深入,许多居民将会把收入中的相当部分转入储蓄或多种形式的投资,以备
日后用于购房或集资建房及须由个人负担的那部分医疗费用等。同时,他们还会
把一旦下岗时用于待业期间的生活费用也考虑在内。另外,教育支出历来是居民
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所以多元化、多层次化、多样化的消费将构成居民消费的
总格局。
(六)方便化
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了正确的经济开放政策,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对
时间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搞活经济也使各
大城市的流动人口激增;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的人数也越来越多。
凡此种种原因,消费者对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多地欢迎生产厂家
能为他们带来方便、省事和舒适的商品。
生产出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产品,无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我国精明的服
装商,了解到经常外出的人都会为携带钱款票据、证件等找不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放置而伤脑筋,便乘“烦”而入,设计出“防盗裤衩”。这种把普通裤衩略加改
进,开上一个小口,装上一条拉链即可的“防盗裤衩”,仅仅因为比普通裤衩多
了一个功能,而好销数倍,甚至数十倍。一些方便食品袋不好撕口,日本有家企
业就在这件事上动起脑筋来,在袋子的边缘打上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小孔,从而大
大方便了顾客 .这一不起眼的发明,却引得400 多家食品厂争相使用,成了该企
业的“拳头产品”。又比如,有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含有化学物质的“纸尿袋”,
一旦与尿液发生反应,即使倒置也不会流出来。不少中老年人对此更是情有独钟,
纷纷把它请进家中,视其为夜间方便的“安全器”,争购者络绎不绝。实践证明,
“生活富裕求方便”“,方便”是一个极大的潜在市场,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又
一空间。企业若能为消费者大开“方便”之市,奋力开发新产品,就能在市场竞
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七)随意化
以往,我国大部分群众都在固定假日里,或本民族传统节日里,或自己家里
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重点消费,从吃到穿,直到添置其它消费品等。春节是我国
人民的传统节日,除夕吃年夜饭,初一换上新衣服走亲访友,家中打扫卫生,被
面床单更换一新,还备有糖果瓜子,一派隆重、热闹的场面。改革开放后,人民
的消费需要随之发生了变化。以杭州为例,杭州解放路百货商店和杭州百大集团
都是全国百家百货商店之一的大店,1996年春节,这两家商店的销售额与1995年
同期比,均下降了9%. 双休日、春节假期(七天)多了,但购物却不多,而出现
了旅游热。去泰国、海南等地旅游者剧增,光春节期间,去泰国旅游者超1000人,
达到了饱和。人们有了钱,又有了时间,想吃就吃,想穿就穿,想玩就玩。中国
人民的消费随意性增大了,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对消费有了新追求,人们的消
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定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消费行为学。。。。
消费者需要的基本特征(一)多样性 由于不同消费者在年龄、性格、工作性质、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文化水平、经济条件、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消费者心理需求的对象与满足方式也是纷纭繁杂的,对主导需要的抉择是不一致的。如我国人多地广,消费习惯多种多样。以吃来说,处于牧区的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等习惯食奶制品,如奶豆腐、奶干、奶酪、酸奶等,品种十分丰富。回民族出于信仰的原因,只食牛、羊、鸡、鸭、鹅等肉食。我国东北地区的居民习惯食豆类、面类。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喜欢吃生的或半生不熟的肉食。又如,在满足基本物质需要的前提下,青年知识分子在结婚时一般有购置写字台、书橱的习惯,而青年工人结婚较少有购这些家具的,代之以装饰橱和梳妆台。再如,青年人喜欢电影、舞蹈这种现代化的艺术形式,而大多数老年人则偏爱的是地方戏。 工商企业面对消费者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需要,应根据市场信息和自身能力,确定市场目标,尽可能向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的商品类型。如果能以“百货迎百客”、巧调众口,同时重视倡导符合国情、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形式,消费者需要的多样性才有可能实现。 (二)发展性 消费需要的内容,从静态分布上看就是多样化,从动态观点看就是由低到高,由简到繁,不断向前推进的过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心理需要会不断地产生新的对象,消费者对某项需要一旦满足以后,就不再受该项需要激励因素的影响,而渴望并谋求其它更高一级的需要,并不断向新的需要发展。 从“三大件”的历史变迁,可以看出人们消费需要的发展性。20世纪70年代,中国百姓将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视为家庭“三大件”跨入80年代,新的“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又一个惊喜。到了90年代,中国人注重提高生活质量,此时的“三大件”是什么呢?有人概括为空调、电脑、电话,有人说是私人住宅、小轿车和现代通讯设备,更多的人则认为,今日中国人消费走向了多元化,很难再对“三大件”作出一致的判定。回顾家庭耐用消费品发展变化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短短30年间,中国城镇家庭消费走完了“旧三件”到“新三件”的历程,正在全力追求更有质量和品味的生活。“三大件”这种烙有年代印痕的俗称也会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又如,从60年代到90年代,城乡居民的衣着状况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单调的蓝一色、灰一色、黑一色,青年人中的黄一色已逐渐消失,羽绒服、裘皮服、羊毛衫裤、茄克衫、健美裤、呢大衣、风雨衣和西服兴起。与时装配套的各种皮鞋、旅游鞋和运动鞋,以及领带、头巾、袜子、眼镜等消费也成倍增长。服务性消费中的旅游、照相等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色彩。 就不同需要来说,当某种需要获得某种程度满足后,另一种新的需要又产生了。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有绝对的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需要是永无止境的。消费者的需要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了,我国部分城乡居民的消费50年代主要追求“吃饱穿暖”,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就要“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用讲高档”,成了社会上消费心理的新动向。 需要的发展,与客观现实刺激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社会经济与政治体制的变革、道德风尚的变化、生活或工作环境的变迁、乃至宣传广告的改变,都可促使消费者产生需要的转移和变化。工商企业认识到消费者需要的这一特征,在生产经营中须以消费者需求发展的程度和趋势为标准,提供性能更好、质量更高、成本更低和用途更多的商品。如果商品的款式和功能,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就阻碍了消费需要的正常发展。 (三)可诱导性 消费者决定购买什么样的消费品,采用何种消费方式,怎样消费,既取决于自己的购买能力,又受到思想意识的支配。周围环境、社会风气、人际交流、宣传教育、文学艺术等等,都可以促使消费者产生新的需要。或者由一种需要向另一种需要转移;或者由潜在的需要变成现实的需要;由微弱的欲望变成强烈的欲望。因此,消费者的需要可以引导、调节而形成,也可以因外界的干扰而消退或变换。广告在商品经济发达的社会既可能“泛滥成灾”,又是消费者不可缺少的生活向导。一部电影能使某种时尚家喻户晓,风靡世界;一则新闻又能置某种商品于十八层地狱,永世难得翻身。如一般人都喜食新鲜活鱼,讨厌冷冻鱼,科普文章摆出道理,说明合理冷冻的鲜鱼其食用价值不低于未经冷冻的鲜鱼,这就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又如,一个时期,我国领导人倡导服装的新颖、鲜艳,要求改变过去的沉闷局面,还提倡人们穿西装。这些倡导加上服装部门的配合,使中国人民的衣着习惯发生变化。可见消费者需要的可诱导性是确实存在的。 工商企业不仅应当满足消费者需要,而且应当启发和诱导消费者需要,即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用科学的价值观、幸福观、消费观引导消费者需要的发展变化,使其愈益合理化,改变落后的消费习惯,使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统一,逐步达到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的优化。 (四)周期性 每个消费者都有一些需要在获得满足后,在一定时间内不再产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重新出现,显示出周而复始的特点。不过这种重复出现的需求,在形式上总是不断翻新的,也只有这样,需要的内容才会丰富、发展。如,女性头巾,多少年来总是在长形、方形、三角形的式样间变化;皮鞋总是在方头、圆头、尖头、平跟、中跟、高跟之间翻来覆去变花样。这种周期性往往和生物有机体的功能及自然界环境变化的周期相适应,也同商品寿命、社会风尚、购买习惯、工作与闲暇时间、固定收入获得时间等相关联。如许多商品的销售淡旺循环变化是由自然季节决定的;商店业务忙闲与消费者的工作日、发薪日相关形成周期;服装流行周期与社会风尚变化相呼应等等。因此,研究周期性,对企业加强生产、经营的计划性有着重要意义。工商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周期的发展变化规律,安排好包括商品种类、销售时间、销售方式、销售对象及销售地点等等在内的产、供、购、销、调、存。 一般而言,精神产品往往不具备重复消费的周期规律,尽管旅游可以“故地重游”,读书可以“爱不释卷”,但精神产品的生产不宜重复和仿造,否则就会滞销。比如电影,如果都是一个题材,且演员形象雷同、导演手法雷同、情节内容雷同,消费者(观众)就感到乏味了。 (五)伸缩性 伸缩性表现在消费者对心理需要追求的高低层次,多寡项目和强弱程度。在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的需要,尤其是以精神产品满足的心理需要,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可多可少,时强时弱。当客观条件限制了需要的满足时,需要可以抑制、转化、降级,可以滞留在某一水平上,也可以是以某种可能的方式同时或部分地兼顾满足几种不同性质的需要。在有些情况下,人还会只满足某一种需要而放弃其它需要。如,成千上万的革命者,为了全人类的解放,放弃了个人及家庭的许多需要;高考复习阶段的学生,为了能学好知识迎接高考,放弃了旅游,看电影、电视、小说,打球及休息的需要。 消费者需要的伸缩性,是人们用于解决“需要冲突”的适应性行为。工商企业在进行生产和经营时,必须从我国消费者当前的实际消费水平和民族消费历史、消费习惯的特点出发,注意将满足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两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解决最基本的需要,逐步提高科学文化教育等方面需要的满足程度。少搞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多给消费者以实惠。 (六)时代性 消费者的心理需要还会受时代风气、环境的影响,时代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习惯也会不同。不甘落后于时代,随周围环境变化而变化,是一般人常有的心理特征。如21世纪80年代,中国与原苏联关系密切,苏联姑娘习惯穿的布拉吉(连衫裙)在中国极为流行。80年代牛仔裤、旅游鞋传入中国,迅速影响我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再如,随着经济条件的普遍好转和科学知识的普及,我国消费者现在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对有利人体健康的消费习惯一般总是积极地吸收、采纳,对不利人体健康的消费习惯则采取坚决摈弃的态度。在这方面,科学的消费知识宣传极大地左右着人们消费习惯的取舍。医生说,人体吸收脂肪过多,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还会诱发胆囊炎和胰腺炎,这样,人们就会自觉改变原来的饮食习惯。上述情况的出现,无不表明了时代的特征。
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看那些书来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呀?
可以看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的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
1、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2. 旅游地理学/(英)斯蒂芬·威廉斯(Stephen Wynn Williams)著 张凌云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 旅游规划与开发/马勇, 李玺, 李娟文著. 科学出版社 2004.
5.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杨振之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6.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邹统钎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7. 旅游规划/Edward Inskeep著 张凌云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8. 旅游目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的地形象策划/李蕾蕾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6
9. 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保继刚等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5
10. 旅游目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的地形象策划/尹隽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11. 旅游原创策划/杨振之等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12. 旅游线路设计/吴国清主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3.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邹统钎主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
14. 旅游规划/(美) 克莱尔·A.冈恩, (土) 特格特·瓦尔著 吴必虎, 吴冬青, 党宁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15.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美) 亚伯拉罕·匹赞姆, (以) 优尔·曼斯菲尔德编著 舒伯阳, 冯玮主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16.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英) 约翰·斯沃布鲁克著 龙江智, 李淼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7. 旅游营销学/(英) J·克里斯托弗·霍洛韦著 修月祯等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8. 遗产旅游/(英)戴伦·J.蒂莫西, (英)斯蒂芬·W.博伊德著 程尽能主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19. 中国旅游策划/陈放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20. 旅游规划的艺术/于希贤, 于涌, 黄建军等著. 重庆出版社 2006
21. 山岳型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汪宇明, 庄志民, Alan A·Lew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22. 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吴必虎, 余青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3.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英) 约翰·斯沃布鲁克, 苏珊·霍纳著 俞慧君, 张鸥, 漆小艳译. 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4
24. 城市旅游/保继刚等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25.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云才著. 科学出版社 2004
26. 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王云才, 郭焕成, 徐辉林著. 科学出版社 2006
27. 旅游目的地开发手册/(英) 克里·戈弗雷, 杰基·克拉克著 刘家明, 刘爱利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8. 旅游开发研究/保继刚等著. 科学出版社 2003
29. 生态旅游/主编 张广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30.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邹统钎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1. 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世界旅游组织著 籍琰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2. 生态旅游/David Weaver著 杨桂华 ... [等] 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3. 旅游休闲业的广告创意与设计/(英) 奈杰尔·摩根, 安妮特·普里查德著 陈怡宁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4. 旅游规划新论/许春晓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5. 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王云才著. 青岛出版社 2003
36. 旅游市场营销/(美) Philip Kotler, John Bowen, James Makens著 谢彦君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
37. 全球旅游新论/威廉·瑟厄波德主编 张广瑞等译.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中山大学本科旅游管理课程有那些
你好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根据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最新本科教学计划安排,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如下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
核心课程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
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旅游概论(双语)、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地理学、酒店经营管理、旅游业运营管理、会展概论(双语)、俱乐部管理(双语)、旅游经济学、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会计学原理、企业战略管理、商务统计
专业特色课程:
旅游地理学(精品)、旅游概论(双语)、跨文化交流(双语)、第二外语(法、韩)
全校必修课程:
大学英语 中国近现代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应看的一些书?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著.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2. 旅游地理学/(英)斯蒂芬·威廉斯(Stephen Wynn Williams)著 张凌云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3.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4. 旅游规划与开发/马勇, 李玺, 李娟文著. 科学出版社 2004.
5.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杨振之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2
6. 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邹统钎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7. 旅游规划/Edward Inskeep著 张凌云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8. 旅游目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的地形象策划/李蕾蕾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6
9. 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保继刚等著. 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5
10. 旅游目旅游消费者行为学书籍下载的地形象策划/尹隽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11. 旅游原创策划/杨振之等著.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5
12. 旅游线路设计/吴国清主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3. 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邹统钎主编.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3.
14. 旅游规划/(美) 克莱尔·A.冈恩, (土) 特格特·瓦尔著 吴必虎, 吴冬青, 党宁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15. 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美) 亚伯拉罕·匹赞姆, (以) 优尔·曼斯菲尔德编著 舒伯阳, 冯玮主译.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5
16.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英) 约翰·斯沃布鲁克著 龙江智, 李淼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7. 旅游营销学/(英) J·克里斯托弗·霍洛韦著 修月祯等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6.
18. 遗产旅游/(英)戴伦·J.蒂莫西, (英)斯蒂芬·W.博伊德著 程尽能主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19. 中国旅游策划/陈放著. 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20. 旅游规划的艺术/于希贤, 于涌, 黄建军等著. 重庆出版社 2006
21. 山岳型生态旅游目的地规划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汪宇明, 庄志民, Alan A·Lew著.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22. 红色旅游开发管理与营销/吴必虎, 余青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23. 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英) 约翰·斯沃布鲁克, 苏珊·霍纳著 俞慧君, 张鸥, 漆小艳译. 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4
24. 城市旅游/保继刚等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25. 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王云才著. 科学出版社 2004
26. 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王云才, 郭焕成, 徐辉林著. 科学出版社 2006
27. 旅游目的地开发手册/(英) 克里·戈弗雷, 杰基·克拉克著 刘家明, 刘爱利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8. 旅游开发研究/保继刚等著. 科学出版社 2003
29. 生态旅游/主编 张广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30.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邹统钎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31. 国家和区域旅游规划/世界旅游组织著 籍琰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32. 生态旅游/David Weaver著 杨桂华 ... [等] 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33. 旅游休闲业的广告创意与设计/(英) 奈杰尔·摩根, 安妮特·普里查德著 陈怡宁等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
34. 旅游规划新论/许春晓著.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5. 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王云才著. 青岛出版社 2003
36. 旅游市场营销/(美) Philip Kotler, John Bowen, James Makens著 谢彦君译.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2
37. 全球旅游新论/威廉·瑟厄波德主编 张广瑞等译.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论述旅游服务市场消费者行为的特征
旅游业作为全球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性产业之一,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国家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最强的一个群体,已经成为旅游大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队伍,而旅游也成为大学生业余时间的首选。如何抓住大学生旅游行为的动机及其特征,对于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有着重要意义。这便是本文选题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大学生这一旅游消费群体特殊的旅游动机、特征及偏好等,对中国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进而对国内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旅游消费行为;旅游业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数据统计,有46.5%的大学生在节假日和同学或者朋友外出旅游,12.3%同学在寒假和家人一起旅游。然而,由于大学生特殊的心理、生理、经济等特点,使其旅游消费行为呈现出和其它群体截然不同的特点。我们旨在通过对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掌握其特点,进而对大学生旅游市场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开发,促进旅游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