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采集

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范文)

采集 2023年02月16日 21:22:18 1

本文目录一览:

疫情我国大众旅游消费形成原因?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如今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消费的刚需,此次疫情对大众旅游心理、旅游偏好、旅游计划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旅游消费预算增加700余元

因疫情原因影响了很多人的出游计划。所以疫情过后,计划出游人数和出游预算都会随之增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网络调查显示,2020年人均旅游预算为5746元,较2019年增加了734元。其中3000元以上预算人数较2019年显著提升。

目前,“社会安全秩序”、“卫生健康状况”和“自然景观”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旅游因素。对“卫生健康状况”的关注度较高,主要是新冠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人们更加注重餐馆的卫生条件和自身的卫生健康。而生活习惯的改变也会延伸到旅游行为中来。

除此之外,2020年人们对“应急措施”、“餐饮条件”、“旅游保险”、“购物条件”和“退费政策”因素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其中,对“应急措施”的关注度提高了10.2%,对“餐饮条件”的关注度提高了13.8%。

疫情致近30%人群取消计划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的调查中,72.4%的的人表示2020年有旅游计划。受疫情影响,28.3%的人取消了原计划,且有10%的人承受了一定的经济损失。还有一部分人改变了原计划的时间或者目的地。仅有27.1%的人没有收到影响。

疫情过后的狂欢!旅游触底反弹,2020上半年将迎来出游高峰

在这几个月中,出门对一些人来说都变成了奢求,更不要提 旅游 了。一方面,众所周知疫情对 旅游 行业打击很大,但是另一方面疫情也促进了 旅游 行业的触底反弹。虽然如今疫情还未完全结束,但是已经有人等不及外出 旅游 。

近日,中国 旅游 研究院、携程 旅游 大数据联合实验室联合发布《国人疫情后 旅游 意愿调查报告》,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表示选择在2020年3到6月上半年 旅游 , 旅游 地点大多集中在国内游和城市周边游上。在2020年的 旅游 产品类型选择上,自由行占比最多,专家猜测选择自由行人数偏多也是受疫情影响。

春节假期是国人 旅游 意愿最为强烈的时间,但是因为今年疫情的突然到来,国人 旅游 意愿被压制, 旅游 行业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2020年春节期间整个 旅游 业的直接损失在5500亿元左右。

但其实,疫情对于 旅游 业的负面影响只是短暂的,但是疫情过后,国内 旅游 业将迎来"报复性"增长。每年的3月份到6月份,除了五一假期之外都是 旅游 淡季,国人 旅游 需求较低。但是根据这份数据,在疫情有所控制的前提下,国人 旅游 意愿释放,即使是 旅游 淡季,还是有很多人选择在3到6月份出游。

前段时间国内景区逐渐恢复营业也给了国内游客一个准确的信号,虽然很多人现在还有些忌惮出门,但是已经有了出游计划,甚至如今有些景区已经"人满为患",这也说明2020年 旅游 业在开年不顺,但是已经在逐步恢复中,并且将会迎来游客人数爆发式增长的现象。

通过携程等 旅游 平台公布的数据,近一段时间各大平台上有关"清明假期""五一假期酒店"等词条的搜索量逐渐上升,体现了国人逐渐增长的出游热情。俗话说"物极必反",这句话用在今年疫情对于 旅游 业的影响上再合适不过了。并且如今并不是出不去门的时候了,专家现在也建议大家能够多出门锻炼锻炼,呼吸新鲜空气!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后疫情时代,大家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

经过半年之久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的疫情影响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许多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疫情之前,许多人更关注商品的品牌化和高端化,比如购买时尚品,不仅是满足自己的需求,还需要获得他人的赞同和赞赏。

而疫情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商品的价格和品质,认为该花的就花,不该花的则省。消费观念更加理性、更关注自身需求,开始悄然引领一波新的消费潮流。

质优价廉的消费转变

根据麦肯锡在去年底发布的《2020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显示,有60%的受访者表示,就算生活富裕,也希望把钱“花在刀刃上”。报告指出,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观念跟前几年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大家更注重高性价比,也会大幅削减非必需品的开支。

事实上,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这种消费转向也在中国出现了苗头。比如像小米、网易严选、名创优品等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意识到,戴森吹风真的是不错,但雷军出品的小米吹风机也挺好用。

再比如,最近几年像优衣库等性价比很高的日用消费品品牌备受欢迎,也说明在基础性的日用品上,人们还是会去追求性价比。对于不同收入阶层,在衣食住行不同的消费品类中,也会有不同的性价比的考虑。在过去几年中,国人已经对高端品牌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购买经验,如今对于高端商品的消费已经变得非常理性。

近日,两家奢侈品巨头集团LVMH和Kering都发布了上半年业绩,Kering利润同比下降58%,LVMH营业利润下降了68%。作为奢侈品电商里为数不多存留下来的玩家之一,寺库也在连续盈利十四个季度后首度出现亏损。

消费需求带来行业新机遇

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人们对平价品牌的热衷,将带动这一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日本为例,在经济大衰退的过程中,日本兴起了两个行业。

一个是百元店,在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百元店开始大行其道,奢侈消费退潮,“物美价廉”的消费成为主流。另一个是高性价比成衣店,最典型的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优衣库。它承接了大衰退中的消费降级,成为日本“失去的二十年”中罕有的逆势爆发性成长的企业。

另外,疫情过后年轻人的消费行为更趋理性。有数据显示,今年6月在拼多多购物的90后人数接近1月的12倍,疫情后,越来越多年轻人正从向“多多党”靠拢,从原来的不屑一顾到享受“薅羊毛”的快乐。

后疫情时代,人们更倾向于购买本国生产的商品和服务,这对于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我国本土品牌将是一次重要的机遇。而人们对经济形势的担忧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因此各行业和品牌需要制定新的策略以突出产品的价值,服务消费者对‘物有所值’的期待。

疫情期间出门旅游为什么选择海南?无接触吃喝用一应俱全!

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协同启动2020疫情后旅游大数据调研项目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并于近期发布第一个《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自助旅游成首选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的境内方式。

自驾游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的出行方式广受喜爱

被调查者中选择自助旅游疫情后的旅游消费者行为调查报告的比例最高,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家长持这种观点的比例居高,云南、新疆、海南等地在自主旅游目的地中人气爆棚,小规模人群聚集、更大活动空间,疫情过后,人们选择的项目更加理性。

这种出行游玩的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但是除了自驾,乘坐小火车出行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根据自己的游玩计划有效的准备出行物品,这种出行方式随意性较强,花费自然就会较高,所以钱肯定是要带够的。

还有在出发之前坐驾肯定是要去做一次维护,检查之类的,行李方面要多准备一些。

无接触吃喝用一应俱全

自备食材、亲自下厨,和家人亲友一起用餐、住宿,房车旅游这种不与陌生人接触的方式在当下最受欢迎,闭环消费也成为疫情之后人们出门游玩的热潮,选择黄山房车基地出游,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自助+房车基本可以做到零接触式安心游玩。

去年暑假,张女士曾让孩子参加过黄山房车基地的夏令营活动,对这里的环境、设施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考虑到疫情还没完全过去,我们综合各方面情况,选择了这里作为出游目的地。

国家鼓励发展自驾游

自助旅游、房车游是最具潜力的市场,也是国家积极鼓励发展的新业态,三天假期结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提出鼓励发展与自驾游相适应的服务,这种方式成为游客们的首选,重点开发自驾游、房车旅游产品,乡村自助游热度不减。

云南旅游区正在逐渐开放

2019年,境内这类人数超过35亿人次,全国已建成自驾车、旅居车营地540个,自驾游客人均停留时间近3天,在中国旅游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旅游方式呈现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房车旅游发展在我国仅十余年历史。

《疫情后旅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在自助旅游目的地中,云南、新疆、海南等地人气爆棚,目前,云南省各旅游景区已经逐步开放,但仍处于恢复增长的缓冲期,日接待量不超过百分之50,针对自助旅游的兴起,打起了古镇牌。

促进古镇发展,将其产业布局纳入大滇西旅游环线的规划,新疆地区将在疫后重点改造发展天山地理画廊、塔莎古道、阿禾公路、车师古道、丝绸之路经典线路。

3月22日,海南省政府发布了《海南省旅游业疫后重振计划——振兴旅游业三十条行动措施(2020-2021年)》,提出鼓励省外游客自驾游,2020年劳动节、中秋节、国庆节等重大节假日期间试行减免小客车过海费政策,对非琼籍非营运7座及以下的车型实行过海费用减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