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2021年去哪儿玩?旅游业或迎这些新玩法
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 旅游 业逐步复苏。为助力 旅游 业转型升级,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数字化推动 旅游 业升级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 健康 、文化、 旅游 、 体育 等服务消费。关于 旅游 消费,2月22日,中国 旅游 研究院发布的《2020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与2021年发展预测》指出,未来将是消费升级、个性张扬的小康 旅游 ,是数字驱动、场景创造的智慧 旅游 ,是 科技 创新支撑的现代 旅游 。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丁磊建议,搭建数字文旅合作服务平台,拓宽智慧文旅全产业链条,深化 科技 企业与文化文物单位、 旅游 景点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政企机构数据共享开放,打造一批“沉浸式 旅游 ”范本项目,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应出台专项补助等举措刺激消费,把数字文旅打造为疫后新增长点。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北京市工商联主席燕瑛还建议,进一步提高冰雪 体育 旅游 行业在线化率,依托数字技术从供需两端赋能冰雪 体育 旅游 发展。在供给侧,通过“线上预约平台+智能终端设备+数字管理系统”加快景区数字化能力建设;在需求侧,实现冰雪 体育 旅游 景区与在线平台在数据、资源等层面共建共享,利用团购、直播、预售等方式开展一系列创新性营销,向消费者传递有效的信息。
乡村 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推动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 旅游 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 旅游 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 旅游 和乡村 旅游 。
全国人大代表黄细花建议,创建一批 旅游 特色村庄,推动财税、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政策优化;提升乡村 旅游 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育乡村 旅游 人才队伍;发动 社会 力量,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策划公益活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发展乡村 旅游 ,可以带动餐饮、住宿、休闲农业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吸引农民工、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储备人才人力;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使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生活环境不断完善,为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奠定物质基础;能够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从而促进城乡人口、资源双向流动,实现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让城乡共享时代发展红利。”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春江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裴春亮建议,立足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的时代背景,挖掘当地自然文化资源,开发满足不同需求的差异化 旅游 线路、 旅游 产品,不断完善、拓展产业体系,加大对城市人才、资金资源的引进,让当地乡村 旅游 更上一个层次。
文旅融合加大资源转化利用
“要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推动文旅融合,从提高精神力量的角度推动文化建设,从巩固文化成果的角度升级 旅游 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文联主席郑晓幸建议,一方面坚持疫情防控与文旅资源转化利用并重并举,注重新兴技术在“文旅云”底层软硬件层面支撑应用,推出一批文旅“云消费”新交互场景,支持传统文旅资源积极开发IP内容精品、开展“IP化+数字化”升级。
另一方面,郑晓幸建议健全文化 旅游 资源向生产生活多向赋能布局,构建文旅资源转化利用的“新业态、新通道、新消费、新空间”,把乡村文旅大空间变成大城市的小场景、大线路转换为小通道、大产品转换为小卖场、大数据转换为小网店,孵化电商消费、小众消费、分众消费、订制消费、飞地消费等新形态。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指出,非遗中有不少属于手工艺作品,将传统技艺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仅能有效提升非遗的知名度,夯实传统技艺本土传承基础,同时也能解决本土青年就业创业问题,让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旅企上市 旅游 资产证券化
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认为,随着国内 旅游 业的升级发展,目前的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 旅游 业发展的一些实际需求, 旅游 企业普遍难获得持续的融资途径。
朱鼎健建议通过金融创新模式为 旅游 产业赋能:一是加大支持力度,适当放宽上市条件,提高 旅游 企业上市比例;二是进一步推动 旅游 资产证券化,增强 旅游 企业自身融资能力;三是创新支持模式,打破 旅游 企业的融资壁垒,拓宽 旅游 企业融资渠道。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 旅游 协会会长、广东省 旅游 控股集团总经理黄细花呼吁,相关部门继续加大对 旅游 行业的扶持力度,延长 旅游 业优惠政策的实施期限,对旅行社复工复产在融资、税费、专项补贴等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在“后疫情时代”鼓励 旅游 产业转型,适配一系列机制性政策,进一步激活 旅游 市场活力。
《2020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与2021年发展预测》预计2021年国内 旅游 人数41亿人次,国内 旅游 收入3.3万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和48%。2021年你想好去哪儿玩了吗?
2.5天弹性休假怎么休?如何落实?多位代表、委员提建议
新京报快讯(记者 吴婷婷)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旅游业受到冲击。为帮助旅游行业摆脱困境,近日,湖北省咸宁市发出通知,试行周末2.5天弹性休假模式。记者梳理发现,此前已有江西、浙江、河北、重庆、甘肃、辽宁、安徽、陕西,贵州、福建、江苏等10余个省市推出类似举措。
弹性休假怎么休?如何落实?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针对弹性休假提出相关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虹
将2.5天弹性作息政策与现有休假规定相衔接
朱虹认为,出台2.5天弹性作息政策,目的就是引导公众周末外出旅游度假,增加外出旅游人次,提升旅游收入,延长旅游时间与消费链条,“这是推动疫情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促进旅游消费、全面复苏文旅行业。”朱虹说,2016年,江西上饶、吉安等地曾试行2.5天弹性作息,对当地的旅游、消费等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如何把2.5天弹性作息落到实处?朱虹建议,要提高政策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应将2.5天弹性作息政策与现有的请假制度、公休制度等规定相衔接,既要确保出游安排的干部职工能及时享受到政策红利,又要避免政策执行简单化,将鼓励周末外出旅游变相为周五下午居家休息。
同时,要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作用。特别是单位负责人要带头落实,主动在周末外出旅游度假,为促进旅游行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
弹性休假可改成更加灵活的“一三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乔旭带着关于弹性休假的提案上会。他建议,在全年周休日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周休假“二二制”改成“一三制”,即周末休息一天和三天交替进行,地方、单位、个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大小周末构成方式,这样既可以保障公共休假制度的刚性约束,又呈现出每周都有百姓度“三天小长假”的局面,更好满足大众个性化需求。“与2.5天弹性作息政策相比,‘一三制’的弹性作息模式更加灵活,企业具有更多的自主性,可以调配员工的休假时间。”
为了让弹性休假得到落实,乔旭建议,可以从国家层面发布“一三制”弹性周休假的原则性规定,并预先试点运行。同时,充分发挥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协同各相关部门修订配套的假期政策,形成各政府层级的协调联动机制,然后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出台具体规定。乔旭强调,要加强科学管理,建立职工轮岗、周休假规划报备等制度。同时,提升景区管理水平,完善交通、安全等假期社会管理工作;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发挥劳动监察部门、工会对休假权益的保障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
中小学放春秋假带动家长带薪休假的落实
王煜认为,通过放假来鼓励消费、刺激消费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不过他认为,2.5天弹性作息实施起来涉及的行业、产业比较多,在全国全面推广的难度比较大。
王煜建议,可以给中小学生放春秋假,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假期来安排带薪休假,这样可以更加灵活地带动、促进消费。“每个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气候条件,错时为中小学生放春假和秋假。只有学生们放假了,家长才可能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带薪年休假。”
王煜分析说,通过春假、秋假的方式,避免了旅客在黄金周、寒暑假期间出行,面临景区人满为患,价格居高不下的场景。同时,春天和秋天也更适合大家出游,成本也相对较低,更有利于促进消费,是更好的休假方式。
实行弹性休假将带来哪些好处?
乔旭表示,相关研究发现,周休假单位时间每提高10%,国内旅游消费可提升约2.3%,刺激效果明显。所以,实行弹性周休假制度将对拉动消费带来溢出效应,有利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教育培训等产业的发展。
此外,他认为,把高度集中的黄金周变为每周(对个人为每两周)都有小长假的常态,能避免长假人满为患、平时冷清的忙闲不均现象,提升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弹性周休假引导人们错峰出行,拉低交通波峰波谷落差,有利于缓解交通与安全压力,提升公共产品质量。
同时,弹性休假可以为在外工作的子女回家探亲提供便利,为家庭活动提供更丰富的时间和形式选择。
背景:十余省市推出2.5天弹性休假
当前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多省市出台2.5天弹性休假模式,目的之一是促进旅游业恢复,促进消费。比如咸宁市在《关于开展“咸宁人游咸宁”活动的通知》中提出,刺激广大居民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健康出游,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帮助该市旅游行业摆脱困境,逐步恢复旅游市场信心。
3月19日,江西省发布了《关于打好“组合拳”提振旅游消费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着力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引导广大游客健康放心出游,加快振兴疫后旅游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多地提出2.5天弹性休假模式并非首次。2015年8月4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弹性作息,即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各地也曾出台过相关文件鼓励各企事业单位推行2.5天的休假政策。
不过,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各地关于弹性休假的政策均为鼓励性文件,并非强制措施。因此以2.5天为代表的弹性休假政策是否能够真正落实颇受关注。
杭州湘湖送出一万张旅游消费券 助力文旅产业复苏
“疫”去春来,万物生长。3月23日上午,“欢乐游杭州”萧山分会场系列活动在湘湖城山广场举行启动仪式。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稳定,湘湖管委会专门设立旅游行业资金助力文旅产业“破冰”,推动旅游市场尽快恢复活力。
3月23日的活动发布仪式现场,第一期专项资金300万元启动,并推出涵盖吃住游的乐园券、餐饮券和酒店券等总计1万张“旅游消费券”,向抗疫过程中每一位平凡中国人所做出的共同努力致敬。
为全国人民送上的消费券,每张面值100元,在“湘湖发布”微信公众号发放。每个类型的消费券,每人可抢1张。抢券成功后,直接存入微信卡包。在前往相应消费场所时,只需在结算环节向工作人员出示卡券二维码,即可抵扣现金。
首轮消费券使用时间:即日起至2020年4月6日。由于部分游乐场所目前尚未开放,湘湖管委会将根据情况推出第二、第三轮消费券。已领取消费券的市民、游客,在下一轮消费券发放时,仍可领取。
“湘湖发布”微信公众号
可使用消费券的商家名单:
乐园类:开元森泊水乐园、极地海洋公园、傲帆基地、浙江省陶艺博物馆。
餐饮类:湘湖小隐、湘湖渔村、新亭子(金西店)、古越人家、泊醉轩、越风楼、湘湖大院、茗醉园、湘湖境庐、宴花海、湖滨楼、和茶馆、逍遥庄园、第一世界大酒店、吾家海铺、梦空间咖啡馆、俏皮虾、精酿啤酒工厂体验馆、湘见东南亚餐厅、犀鸟餐饮。
住宿类:湘湖小隐、开元森泊、逍遥庄园、湘湖驿站、满天星房车露营、开元曼居、太虚湖假日酒店、御湘湖、娃哈哈度假酒店、得舍之间、绿养湘居。
(注:以上已开放的经营场所均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举措,游客可放心吃、住、游玩。)
【浙江新闻+】
3月24日起陆续推出“0元游湘湖”之“湘湖礼物”
包含1万张游船票、100间网红木屋、30间豪华客房
览尽湖光山色的湘湖游船,一房难求的网红森泊木屋,“2020年最受消费者期待酒店”的逍遥山庄豪华套房……你心动了吗?
湘湖从3月24日起还将在“湘湖发布”微信公众号,陆续推出1万张游船票免费抢、“0元住湘湖”之“0元住森泊(100间)”“0元住逍遥庄园(30间)”等活动。每位游客均可参与“湘湖礼物0元抢”活动,抢完即止。
坐着古色古香的湘湖游船,一边游览湘湖风光,一边听导游讲解8000年跨湖桥文化和2500年前吴越两国在湘湖边作战的故事;置身散落在林中的小木屋,与天鹅、孔雀为伍,感受爱丽丝仙境般的梦幻;竹林小径、山湖溪谷、水景酒廊,那久违的宁静与自然……想想这些画面,都令人心驰神往。
“特价游湘湖”优惠多多,酒店住宿“白菜价”
鼓励旅行社加大客源引进,最高补助10万元
此外,湘湖各餐饮、酒店、乐园均推出力度极大的“特价游湘湖”优惠折扣和特惠套餐。如杭州长乔极地海洋公园原价350元的门票,折后价199元,抵扣100元消费券后只要99元;开元森泊水乐园原价388元,折后价108元,抵扣100元消费券后更只要8元,堪称最“白菜”价格。
杭州东方文化园,5月1日前门票全免。
湘湖小隐、娃哈哈酒店、逍遥庄园、开元森泊、御湘湖养生度假酒店等酒店,也给出了最低1.9折的住房优惠,原来一两千元一晚的湖景房,现在最低只要398元。
同时,湘湖出台政策鼓励旅行社加大客源引进力度。对旅行社招揽境内来度假区过夜游客,湘湖管委会将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通知恢复组团业务之日起三个月内,按住宿一、二、三晚给予5元/人·天、10元/人·天、15元/人·天的补助,单个旅行社补助最高不超过10万元,并同步出台返利政策。欢迎广大旅行社带队前往湘湖游玩,详情可咨询:13738138913、13989826999。
致敬“最美逆行者”
湘湖送出免费度假旅游等大礼
为了向医务工作者等疫情一线工作人员致敬,自2月份以来,湘湖及湘湖的一些企业还先后推出免费度假旅游等大礼,邀请医务工作者疫后前来湘湖疗休养,安顿疲惫的身心。其中包括:
湘湖游船,2020年全国医务工作者可凭有效证件(医师证、护士证或与医务工作相关的其他资格证件)免费乘坐;
极地海洋公园,2020年全国医护人员提前预约免票入园;
开元森泊,向浙江援鄂医护人员免费提供3天2晚家庭之旅,并在6月底前向全国医护人员提供水乐园免费门票;
御湘湖国际健康城,为浙江援鄂医护人员定制3天2晚免费疗休养服务;
东方文化园,邀请全国医务工作者、现役军人、公安干警们免费畅游,免费时间为2020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