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2021,旅游业能恢复吗?
- 2、多个旅游城市疫情散发,暑期游再度蒙上阴影,旅游业今年还有复苏的可能吗?
- 3、跨年酒店爆单出租率或达100%,旅游消费业大复苏了?
- 4、旅游英文翻译--(旺季,淡季,平季)
- 5、金融危机对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论文 (中英文摘要) 急!!
2021,旅游业能恢复吗?
根据联合国世界 旅游 组织在2021年1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 旅游 人数大幅减少,2020年全球 旅游 业收入损失1.3万亿美元,成为“ 旅游 业 历史 上最糟糕年份 ”。
据世界 旅游 组织统计,2020年,国际游客数量比上一年下降74%,约为10亿人次。其中,首先遭到疫情冲击的亚洲降幅最大,前往亚太地区的游客人数猛降84%,接着是非洲和中东,游客数量减少75 %,赴欧洲及美洲的游客则分别减少了70%、69%。由于2020年 旅游 业营收损失相当于“2009年全球经济危机时期纪录损失的约11倍以上”,世界 旅游 组织特别警告称,未来将有1亿到1.2亿个与 旅游 业直接相关的工作岗位可能不保。
可以说,受疫情影响,过去的2020年,是 旅游 人最“悲壮”的一年。
这一年,开局就充满了魔幻。根据国家文化和 旅游 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
2020年,是 旅游 界的滑铁卢,多家知名大型旅行社纷纷宣布破产停业。2月28日,百程网关闭公司,启动清算;4月21日,在线商旅腾邦国际遭到债权人申请破产清算;4月26日,北京市中国旅行社有限公司停工停产等等负面消息不断地冲击着 旅游 人。再后来渐渐麻木,大量的 旅游 人开始纷纷自救,转战其他行业。微商,房产中介,保险,自媒体,外卖是 旅游 人涌入最多的行业,也相对比较自由,能够赚钱糊口,同时也在期盼着 旅游 业的复苏。可以望眼欲穿,很多 旅游 从业者并没有等来想象中的“报复性消费”,守望中得到的消息却是“五一景区人流暴增,却与 旅游 人无关”的消息。
一场疫情,让无数的 旅游 人备受打击,很多人没有熬过 旅游 的寒冬,彻底告别了 旅游 业。一些旅行社也在生死边缘苦苦挣扎。不过从国家和文化 旅游 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全年, 旅游 组织接待人数却是在不断地升高,到了第四季度,也已经大幅度恢复。世界 旅游 城市联合会专项研究指出,预计2021年全球 旅游 总人次和总收入将恢复至2019年的70%以上,同时受限于全球疫情影响,2021年“境内游”“区域游”仍将是主要旅行形式。 我估计,国内游起码要到2023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同期水平,至于出境游,就呵呵了,保守估计也得到2025年。
看着国外防控疫情的“骚操作”,出境游和入境游暂时肯定是不会恢复。所有的旅行社几乎都将主战场放在了国内游上,可以预见的是,今年的 旅游 业,内卷将会更将严重,淘汰也将会更加残酷。因此 旅游 人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的为游客提供更多元的旅行体验,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存活。
加油吧, 旅游 人,活下来,熬过去,迎接你的一定是美好的明天。
多个旅游城市疫情散发,暑期游再度蒙上阴影,旅游业今年还有复苏的可能吗?
最近多个城市都爆发了疫情旅游消费还会复苏吗英文,这就导致部分旅游城市都受到了严重影响。有数据显示成都的疫情影响了周边九寨沟景区的情况旅游消费还会复苏吗英文,日预定门票骤降3000多张。再加上为防止新冠病毒扩散传播旅游消费还会复苏吗英文,这些爆发疫情的城市都采取了最新的防控要求,许多游客不得不滞留在当地等待疫情缓解。这些情况导致原本火热的暑期游再次被蒙上阴影,尽管今年国家对于旅游业提出了众多扶持政策和红利,但受整体环境影响,今年旅游业的复苏还是岌岌可危。
原本2022年上半年旅游业就比较惨淡,随着国家恢复跨省游、摘星等政策的出台,旅游业有望借助夏天来一波回升,但没想到暑期游才刚刚开始,就又受到了此次多城市疫情的冲击。以甘肃为例,机场旅客吞吐量环比降幅超过了30%,而且已经有上百位旅客的行程受到影响,当地不得不针对这些游客的后续行程进行统一退费处理。
在一些旅游平台上也可以看到出现疫情的几条线路都已经被设置为停售状态。就连各大航空公司都紧急出台了退改方案,各酒店也针对疫情情况明确未入住订单的取消权限。旅游业全线都遭到了巨大打击。按照现在疫情的发展趋势,整个暑期将会有一大半的时间受到影响,此轮疫情后续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于这种未知情况,很多旅游公司还是抱有乐观的态度。
今年暑期旅游市场的环境还是很复杂的,但是由于国家释放的利好政策以及逐步恢复的消费能力,都让旅游业看到了复苏的希望,尽管疫情目前还处于一个散点爆发状态,但是相信各地都会加强防控做好防范,让旅游业在今年得到恢复。
跨年酒店爆单出租率或达100%,旅游消费业大复苏了?
我认为现在的旅游业并没有大复苏,只是节假日期间的一个小高峰而已。在新冠疫情肆虐以来,旅行业、住宿业、餐饮业等行业都受到了极其严重的打击,很多旅行社和餐饮公司都在这次疫情中破产清算,退出了市场。然而,现在的疫情并没有结束,国内外又出现了第二波疫情,这次的疫情更加来势汹汹,蕴藏着无数的风险。
现在,欧洲和我国上海都出现了变异的病毒,这意味着病毒出现了升级,而我们还没有跟的上病毒的脚步。虽然现在已经有疫苗出现在市场,但是我们无法确认对这种新型变异病毒是否有效。另外,现在国内外的疫情都没有得到一个完全的控制,国外的患病人数还在不断的增长。因此,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是完全脱轨的一个状态,还是几乎没有人会选择去国外旅游,旅行旅游消费也不能算是复苏。
即便疫情可以得到控制,疫苗可以有效地为人们防止病毒,人们的消费信心依然很低。这次病毒不只影响了我们那两个月的生活,更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十分漫长的影响。我认为经济衰退等情况会在之后慢慢地体现出来,这就意味着我们的消费信心越来越少,很多人害怕病毒和卷土重来,都不会选择外出旅游。
另外,受这次疫情的影响,很多家庭省吃俭用、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无法保障,生活条件出现了下降。一年只有十二个月,我们有两个月的时间没有拿到工资,在一些特殊行业甚至有人出现失业、好几个月找不到工作的情况。储蓄不足,每天又有必须要开销的花费。自然是没有过多的钱去拿出来旅游,因此我认为旅游消费业复苏尚需时间。
旅游英文翻译--(旺季,淡季,平季)
旺季旅游消费还会复苏吗英文的英文:high season ;淡季旅游消费还会复苏吗英文的英文:low season ; 平季的英文:shoulder period/season
season 读法 英 ['siːz(ə)n] 美 ['sizn]
1、n. 时期;季节;赛季
2、vt. 给…调味;使适应
3、vi. 变得成熟;变干燥
短语:
1、christmas season 圣诞节节日
2、out of season 过时;不合时宜;失去时机
3、growing season 生长期,生育期;生长季节
4、dry season 枯水季节;干旱期
5、regular season 常规赛;季赛
扩展资料
词汇搭配:
1、season的基本意思是“季节”,即一年中有某个特点的时期,可指每年以气候为标志的“时节,时令”; 每年以活动为标志的季节; 体育比赛的“赛季”; 某些农业季节; 种植季节; 动物的交配季节; 渔猎季节; 节日,尤指圣诞节节期等。也可指社交繁忙时期、系列专题音乐会、戏剧会演时期等。
2、season是可数名词,有复数形式。
3、season用作名词时意思是“季节”,转化为动词意为“使某人适应某种气候”,引申可指“适用”,也可表示以加盐、胡椒粉、香料等方法“调味”,还可指使木材“变干燥”等。
4、season既可用作不及物动词,也可用作及物动词。用作及物动词时,接名词或代词作宾语。作“使适应”解时,常与介词to连用; 与with连用表示“给…加调料”,用于文章、诗歌等,表示“添加…使更有趣〔生动〕”。
词汇搭配:
1、open season 狩猎季节
2、rainy season 雨季
3、rush season 旺季,忙季
4、social season 社交季节
5、the best season 最好的季节
金融危机对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论文 (中英文摘要) 急!!
金融危机对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2009年全国“两会”前夕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虽然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总体趋势不会改变。
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世界旅游业带来严峻考验
记者:金融危机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和世界旅游业?
邵琪伟:2008年,因金融危机和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影响,我国旅游业受到严峻考验,特别是入境旅游市场出现明显下降。旅游全行业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积极工作,主动应对,基本保持了全国旅游业平稳发展。全年旅游发展情况可概括为“两增长,一下降”,即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保持增长,入境旅游出现下降。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扩散和蔓延,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正在加深,其严重后果还将进一步显现。受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影响,居民旅游消费预期下降,旅游企业困难加剧。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金融危机发生后,全球旅游业受到严重影响。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09年全球旅游业呈现“总需求疲软”,可能出现2%的下滑,但由于旅游市场前景与全球经济走势密切相关,美洲、欧洲作为主要客源市场受影响最大,亚太地区虽也受到一些影响,但仍会保持小幅增长。
金融危机不会改变我国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
记者:在金融危机带来全球旅游总需求暂时疲软情况下,我国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是否会改变?
邵琪伟:旅游是全球最大的产业和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进入21世纪,全球入境过夜旅游年均增长4%以上,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8%以上,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率1个至3个百分点。世界旅游组织报告指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旅游业在全球发展最快,中国入境旅游平均增速高于全球3个至5个百分点。从2000年至2008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5%,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年均两位数的增长势头。
尽管金融危机带来了全球总需求的疲软,会对我国旅游业带来不利影响,但我国旅游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基本环境没有改变,旅游业总体发展趋势也不可能改变或逆转。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旅游业发展的动力依然强劲。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改革开放30年奠定的坚实基础,将有力地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较高发展水平的新阶段,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都明显增强,旅游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产品体系、目的地体系、人才队伍建设等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宏观政策对旅游业发展十分有利,我国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都有利于旅游业发展,有利于城乡居民旅游出行。
国内旅游需求稳定增长,将有效缓解入境游客增幅下降的压力。我国居民年人均出游仅仅一次多,国内旅游增长潜力还很大。调查显示,即使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居民仍然有高达92%的受访者有意愿在2009年安排旅游活动。旅游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成为扩大内需的主要领域之一。而我国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仍然充满魅力。
旅游业有望成为最快的“回暖”行业之一
记者:有研究认为,旅游业有望成为“回暖”最快的行业之一。您怎么看待旅游业的前景?
邵琪伟:国内外的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旅游业是综合性、关联性较强的产业,容易受到各种突发事件影响;另一方面,旅游业又是极富韧性的产业,一般在受到各类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冲击后,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市场。我国旅游业多次遭遇了突发性事件,例如,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疫情,去年的“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均在事件过后以较快的速度得到恢复。
与建筑、房地产、汽车等行业相比,旅游业明显具有较快的恢复重振能力。一旦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减弱,旅游业有望比其他行业更快复苏。今年1月出版的《世界旅游晴雨表》预测,如果今年经济能走出谷底,全球国际旅游也可能保持小幅增长。预期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旅游业发展,将对2009年全球旅游市场恢复产生积极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相对而言受到的冲击不大,国内旅游占有重要地位,更被寄予了期望。
今年以来我国国内旅游的发展也印证了上述说法。200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1.09亿人次,比上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4.7%;实现旅游收入509.3亿元,增长23.1%。面对重大危机,我们既要有清醒冷静的认识和估计,又要有客观科学的分析与把握。只要措施得力,完全有可能在相对短的时间内改变入境旅游下降局面,实现国内旅游较大幅度的增长,保持我国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我国将确保实现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记者:您对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更有信心,但如何确保实现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呢?
邵琪伟: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应对金融危机的战略决策,2009年,旅游全行业将认真贯彻中央旨在提振信心,确保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方针,着力发展旅游服务消费,不断增强最终消费能力,积极开发与节假日调整相适应的旅游、文化等热点消费,全面提高我国旅游业的质量结构和效益。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工作:
抓热点领域、重点地区、关键方面,推动实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国民休闲旅游计划、旅游促进就业行动计划等,千方百计撬动旅游市场。积极适应旅游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国内旅游,进一步培育假日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等消费热点。
深入研究和运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新政策,推动试行奖励旅游、旅游消费信贷、旅游消费券、旅游企业促销让利,切实增加有效供给。立足于减轻旅游企业负担,帮助企业用好国家鼓励节能减排、技术改进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加强对俄罗斯、日、韩、东南亚周边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宣传促销,努力稳定入境旅游的基础份额。同时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加强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为旅游者提供放心舒适的消费环境。
各地政府、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已经积极行动起来。春节期间,全国很多地方和旅游企业纷纷推出应对金融危机、活跃节日旅游市场的特别举措,对游客实行便利服务和让利销售。杭州、成都、南京等城市向游客派发了数亿元旅游消费券;北京市推出5万张重点景区免费门票;苏州市推出300万份“旅游红包”,都对旅游消费产生了明显拉动效果。更多省市和企业还在或正拟推出新举措,这都将有利于旅游市场尽早恢复。
目前,世界旅游组织未改变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和第四位的出境旅游客源国的预测,我国居民旅游消费信心正在恢复,旅游行业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步伐,许多省市召开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传达了地方政府扶持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决心。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消退,我国旅游业将尽快回到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旅游业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