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为何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 2、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
- 3、消费升级对当下旅游行业有哪些影响?
- 4、我国居民旅游热情高胀,旅游业维持高景气度,体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消费观念
- 5、大消费包括哪些板块
为何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
据报道,国家旅游局办公室日前印发了《关于2018中国旅游主题年安排的通知》,明确“全域旅游年”这一主题,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报道称,旅游业是新兴产业,方兴未艾,要像抓‘厕所革命’一样,不断加强各类软硬件建设,推动旅游业大发展,以全域旅游为年度主题是贯彻落重要指示精神的务实举措,对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旅游主题年是统筹全国旅游工作的重要抓手,美丽中国—2018全域旅游年将是对全域旅游工作的有力支撑,不仅是旅游业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目的地社会经济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分析人士表示,今年,我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国家旅游局把这一年确定为全域旅游年具有特殊的意义。全域旅游不仅是旅游部门的战略选择,更是各部门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希望全域旅游可以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
引入新科技丰富游览体验,运用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区服务,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当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带来旅游业的“蝶变”,助力旅游市场加速复苏。
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要做到以下几点: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必须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
推进旅游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运营管理效率作为决策的核心,围绕新需求、新消费方式谋求创新。
当前,线上实名制预约系统、分时排队预约系统、在线营销系统、大数据监控系统等技术已成为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实现旅游企业的精准化运营及营销、提高游览效率,并最终实现游客消费体验及满足感的提升,赢得业务增长。
科技+文旅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文旅产业是具有高渗透性、关联性、融合性发展的大民生大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国、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和消费国,我国的文旅产业具有广大的市场价值。2018-2019年,文旅行业占我国的GDP总值超过15%,其关联性比房地产行业更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科技是旅游的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文旅时代,80/9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旅游客户群,对于年轻人来说,游胜于旅。也就是说,驱动大家旅游的因素,从原来的计划性逐步在经济发展、物质发展的基础上转变为复合、冲动性的因素。当产生旅行的消费动机后,我们就会关注出行的体验。对于年轻的消费客群来讲,住宿和出行安排上的花费相对比较多。其次,消费对目的地的感知,并不是只取决于当地自然风光,人文、赛事、节庆,美食美酒、街头景色、体育都是旅行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社交分享,每一位游客既是旅行的消费者,也可以是衍生经济的带动者。要充分感知到每一位游客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媒体,那么做好游客财富的精英,其实也是一机游回归到本心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数字文旅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营销,依托直播、短视频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消费成为常态。
二是创新体验,虚拟技术创造的文旅体验和在地化真实体验双轨并行
三是创新内容,正向价值引领下的数字文旅内容再生产和全球服务蓬勃发展
培育强大的数字文旅市场主体
一是明确市场定位,促进新型市场主体建设。
二是多项措施并举,提高数字文旅市场主体创新策源动力。当前,线上文旅发展存在高质量数字内容缺乏、高水准虚拟现实内容缺失、现有模式商业变现率低等问题,文化内涵不足的短视频、直播、虚拟产品挤占了大量市场空间。文旅和科技深度融合,不但要求实现技术手段和文旅资源的充分对接,还要求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共同进行技术场景的概念打造、内容制作等。
三是优化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从中小传统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来看,文旅科技产业跨界融合的破解点尚不明晰,产业结合方式生硬,与技术企业合作往往处于被动,市场主体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障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正在加速。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各类文旅市场主体纷纷上线上云,创造出一系列“云旅游”“云展览”“云赏艺”“云公教”“云文创”等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成为推动文旅产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消费升级对当下旅游行业有哪些影响?
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在旅游业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人均旅游花费稳定增长。国内游消费升级催化旅游板块的人均花费除了97/98年及02/03年两个时期分别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和SARS事件影响出现增速明显下滑外,在1993-2011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年复合增长率为7.2%。
(2)出游率大幅提高。消费升级催化旅游板块我们可以发现该比率呈稳定增长状态。在增速方面,以2003年为分界,1991-2003年期间线段较平坦,说明出游率增长较缓;而2004-2011年期间较陡峭,说明出游率增速较快。在具体数值方面,出游率在1997年突破0.5次/人,并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僵持了很长时间;出游率在2006年首次突破1次/人(人均GDP达到2069美元);而伴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大幅提升,该比率更是在2011年突破了2次/人。从0.5次/人—1次/人(1997—2006年)和从1次/人—2次/人(2006—2011年),出游率同样是两次翻倍,所花费的时间却缩短了整整1/2。而且,两次翻倍期间,人均GDP的相对增速几乎一致,均为160%。
由此可见,以人均GDP为代表的居民消费能力的持续提升是旅游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消费升级催化旅游板块!
消费结构升级
在消费结构升级和城镇化加快的背景下,旅游产业消费结构的升级也在逐步进行中。我国人均GDP在2011年已突破5000美元,进入了度假游、体验游为主的阶段。而对应不同的收入阶段,旅游消费有着不同的诉求。旅游行业也正从粗放式向集约化、精细化发展。根据需求,我们可以把旅游产业划分为三个层次:基本需求(餐饮、住宿和交通)、中间需求(购物)和核心需求(游览和娱乐)。那么,基础需求就对应经济型酒店、星级酒店和餐饮子行业,中间需求就对应免税品销售子行业,核心需求则对应传统景区、休闲度假目的地和文化演艺子行业。
以酒店子行业为例,随着商务会议、休闲度假需求的日益高涨,主要旅游城市、景区的会议度假酒店日趋成熟化、规模化、优质化。会议度假酒店的特点是:具备休闲度假与完备强大的会议功能;位于旅游胜地,尤其是山水景观;多为低密度开发。
此外,消费升级也同时催生了许多旅游新业态。国发41号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便对此进行了阐述。事实上,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体现了旅游产品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的过程,也体现了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旅游业是综合性产业,受旅游需求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旅游业与相关产业、城乡环境和各类社会资源融合发展加快,混合型业态也将逐渐成为主流。
我国居民旅游热情高胀,旅游业维持高景气度,体现的是一种怎样的消费观念
经济增长、消费升级驱动旅游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旅游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我国GDP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为居民提供了消费升级的巨大动力,而消费升级则使居民旅游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观光游、休闲游快速发展速度超过20%,今后几年,行业将继续维持高景气度。
奥运会等盛会的举办催化旅游行业的繁荣。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和2012年广州亚运会等盛会的举办将对我国旅游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一方面将吸引国内外大量的游客和观众,激增入境旅游业务;另一方面将极大地扩大举办国的声望和知名度,促进国内旅游市场的活跃。此外,盛会之后留下的奥运会、世博会等遗产也将在较长时期内继续吸引国内外游客的观光游览。
三大旅游市场稳健发展。其中,国内旅游增长迅猛,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入境游人数和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两个规模指标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出境游人数仍稳定增长。
三大子行业保持较快发展速度。其中,景区由于具有资源垄断和不可复制的优势,仍是行业高景气的最大受益者,整体业绩增速较快;酒店受居民出行率的提高,盈利能力开始逐步回升,而经济型酒店最受青睐,扩张速度进一步加快;旅游综合依然延续激烈的竞争态势,整体业绩增速有所回升。
2007年下半年值得关注的投资机会。关注四类上市公司:一是具有稀缺垄断资源的景区类上市公司;二是具有奥运会、世博会等概念的上市公司;三是具有经济型连锁酒店优势的上市公司;四是具有资产重估、整体上市或资产注入的上市公司。经过定量和定性分析,我们建议“买入”桂林旅游、锦江股份;“增持”黄山旅游、首旅股份、中青旅。
大消费包括哪些板块
概括的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商业零售,医疗保健,旅游酒店等五大板块。大消费板块可以分为基础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大类。
1、基础消费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消费,这些需求是刚性需求,需求较为稳定。食品饮料、服装、家电、住房、商业零售、汽车、医药、养老等都属于基础消费。基础消费的主要子行业有:汽车、家用电器、纺织服装、商业贸易、食品饮料、医药生物等。
2、休闲娱乐消费是在人们满足了基础性的生活需要之后,为提高生活品质而进行的消费,是社会生产力提高后,人类财富积累到一定阶段的结果。餐饮旅游、传媒影视、体育、教育等属于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娱乐消费的子行业有:休闲服务、传媒等。
大消费板块概念股一览、大消费板块概念上市公司有:(截止2015年12月10日)大消费,就是新的消费方式的升级。由于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消费需求正在发生实质性转变,已向房地产、汽车和医疗保健"新三大件"转移;同时,旅游、高端白酒、葡萄酒、乳品、平板彩电、5G、互联网通讯、文化传媒、电子信息等板块强势进入人们的创新性消费概念。使人们的消费多样化。虽然,按照“行业分类标准”,是没有“消费”这一类别的。但股市交流的习惯上,把以上这些板块与传统的食品饮料、服装家纺等板块统称为“大消费概念”。
一、零售超市业
人人乐(002336)、步步高(002251)、新华都(002264)、永辉超市(601933)、嘉事堂(药业连锁)(002462)、苏宁电器华联综超(600361)、大商股份(600694)、友谊股份(600827)。
二、饮料
贵州茅台(600519)、泸州老窖(000568)、洋河股份(002304)、山西汾酒(600809)、五粮液(000858)、张裕A(000869)、 燕京啤酒(000729)、青岛啤酒(600600)、伊利股份(600887)。
三、食品
阿阿胶(000423)、中粮屯河(600737)、南宁糖业(600911)、三全食品(002216)、北大荒(600598)、双汇发展(000895)、金健米业(600127)。
四、医药
片子黄(600436)、云南白药(000538)、同仁堂(600085、中恒集团(600252)、西藏药业(600211)、独一味(002219)、上海莱仕(002252)、华兰生物(002007)、双鹭药业(002038)、桂林三金(002275)。
五、旅游
丽江旅游(002033)、黄山旅游(600054)、桂林旅游(000978)、西藏旅游(600749)。
六、服装
雅戈尔(600177)、搜于特(002503)、七匹狼(002029)、探路者(3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