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采集

互联网下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观念)

采集 2023年02月25日 08:02:28 1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看待大学生频繁高消费旅行?

首先,我非常赞同大学生旅游来开拓眼界放松心情,但是频繁的高消费旅行是否妥当需要依据自身条件。如果家境并不富裕同时自己又没什么收入来源,那么频繁的高消费旅行是不明智的,因为这样会增加自身及家庭的生活负担,是只注重眼前玩乐的而没考虑更多方面的不智行为。但家境富裕或自身有稳定的收入来源,那么高消费旅行可以解释为个人的爱好,在旅行的过程中享受与放松,是非常不错的,愉悦了身心,属于个人选择。最后,建议大学生可以多多进行旅行及其他的户外活动,让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生网络消费者有哪些行为特征

消费者市场的基本特征如下:

1.非盈利性。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某种使用价值,解决自身的生活消费需求,而不是为了盈利去转手销售。

2.非专业性。消费者往往缺乏专业的商品知识和市场知识,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容易受到商家,厂家宣传,服务态度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3.层次性。由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不同,所处社会阶级也不同。因此消费者的需求会表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4.广泛性。消费者市场不仅购买者人数众多而且分布地域广,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农村。消费者无处不在。

5.替代性。消费者市场除了少数商品不可替代外大多数商品都能找到互换使用的商品和替代品。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6.流行性。消费需求不仅受到消费者的内在因素影响,也会受到时尚,环境,价值观等外在因素影响。因此消费者市场的商品具有一定的流行性。

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平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

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大学生旅游消费者有哪些特点?

《在校大学生消费特点》一文说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

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

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大学生每月可支配的

钱是固定的,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

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大学生会尽量

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大学生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

惟恐落后于潮流,这是我们的共同特点。

以上说明大学生在消费时具有较为理性和比较时尚的特点,而旅游已经成为一-

种时尚,而且很受人们的关注,大学生也不例外,可见大学生迫切的要去旅游,

而便宜且活动多的旅游深受大学生喜爱。

网络口碑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是具体指标有什么

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水平使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体验和享受。现阶段,人们已经把旅游作为工作和学习之余的重要娱乐方式之一,高校大学生也不例外。与此同时,在“互联网+旅游”的发展浪潮中,技术平台的服务为消费者信息沟通和交换提供了途径和平台,特别是在消费者没有消费经验和感知风险时,更愿意相信网络口碑。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旅游目的地形象建设及其传达给游客的感知信息的重要性。更多的旅游者习惯于在出行前通过互联网查询旅游信息和游客评论信息。作为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当今的高校大学生尤其如此,浏览网络旅游资讯、游记、评论成为了旅行前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研究现状

网络口碑逐渐成为一种人们对商品或服务好坏的评判标准,大家觉得游客在网络中发布的游记、评论、留言是旅游后形成的真切的、可确信的反馈意见,并且可以给他们的旅游意愿提供值得珍视的经验。另外,由于网络口碑传播的保密性、交流形式和渠道的多样性,交流的广度以及交流的有效性使网络用户能够表达他们对互联网和游客旅行的看法和经验,网民也愿意在网络口碑上发表自己的看法及体验感受,游客的旅游决策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网络口碑的影响[1]。2020年初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人们的活动半径急剧缩减,旅游市场遭到疫情重创。根据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20年12月,我国在线旅游预订用户规模达3.42亿,较2020年3月下降3052万。较2020年6月提升5596万,占网民整体的34.6%[2]。后疫情时期,人们的出游意愿更强烈,从清明假期、“五一”小长假、“十一”黄金周数据来看,国内旅游市场复苏态势强劲,高校大学生也表现出明显的旅游需求。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探究网络口碑对大学生旅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力求为大学生出行决策及旅游企业拟定口碑营销方案提供实践参考。

近年来,学者们比较关注网络口碑对消费意愿和决策的影响。Gelb等(1995)较早将网络口碑定义为消费者之间通过网络对产品或服务等进行的交流与评价[3]。梁金凤(2019)以技术接受模型为理论基础,建立一个经验模型,其根据实际研究得出旅游态度在大学生自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感知互动性、感知愉悦性和旅行意愿之间起到了一定的中介作用[4]。陈园园等(2019)研究发现旅游应用的有用可信度、网络口碑同大学生群体自身的旅游兴趣、信息搜寻和评估表现为显著正相关[5]。陈琳颖,许必芳(2019)表明,网络口碑的数量、鲜明性以及感知有用性对韩胄师范大学学生的出行决定产生了重大影响[6]。杨帆(2020)结合实证分析和定性描述,重点研究了口碑的影响因素,得出结论: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影响旅游者情绪,个人特质对目的地形象感知有差异,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与网络口碑传播意愿正相关[7]。孙颖,李文娟(2020)研究了网络口碑与游客出游意愿之间的关系,提出网络口碑来源可信度、网络口碑方向、网络口碑数量、网络口碑内容可信度、发送者专业性同游客出行意愿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影响[8]。侯俊东等(2020)整合网络负面口碑信息属性,来源及传播对象三个方面,形成"网络负面口碑—感知风险—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分析框架,探究了网络负面口碑不同信息类型和来源可信度影响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作用机制及边界条件[9]。较多学者对网络口碑影响力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方法主要有案例分析和定性定量分析,但国内旅游领域的网络口碑研究仍相对缺乏[10]。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