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上海复旦大学可以旅游吗
游人可以进入上海复旦大学旅游。以下简单介绍游玩复旦大学的四个方面:
1、门票收费:复旦大学是开放式校园,不收门票,除了图书馆必须凭证通行,其他地方均可自由出入。
2、位置交通:复旦大学位于上海的东北角,与五角场相邻,学校正门就是复旦大学公交站,有近十条公交线路可达。
3、看点:复旦邯郸校区包括东区、南区、本部和北区四个部分,大多数的教学楼和景点都集中在邯郸路以北、武川路以南的本部地区。本部从东到西又可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东部以光华楼为代表,大部分建筑建于2000年后,呈现出现代风格。中部包括第二、第三教学楼和物理、化学、生物楼等,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鲜明的时代风格。西部建筑多始建于民国时期,白墙黑瓦,充满了历史感。
4、餐饮:学校内有四个食堂,但必须刷卡结账。可以去光华楼15层咖啡厅,有牛排披萨等西式简餐出售,价格公道且接受现金付款。
更多关于上海复旦大学可以旅游吗,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复旦大学有哪些吸引人的地方?
最出名的就是光华楼了、真.地标性建筑,我刚来复旦骑车找不到路回学校了隔老远就能看到两个巨型楼宇一柱擎天,一共三十层十分气派。前边有一个巨大无比的可以随意践踏玩耍的草坪(光草),每天可以再上面聚会、踢球、晒太阳、放风筝等等等等,给学校增添了很多活力,春天夏天看到光草,一种暖洋洋的感觉就油然而生。光草上有一些樱花树,春天很漂亮。
上海复旦大学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校内可以看看主席像,子彬院,双子楼,敲一下钟,校外可以去五角场看看,也可以去政民路肺科医院背面的叶家花园。虹口的鲁迅公园,鲁迅纪念馆,多伦路,甜爱路等。还有共青森林公园,另外复旦同济本来就是美景。
1.抗战时,复旦大学西迁,先至庐山,因战事紧张,未几即内迁至重庆。但当时,复旦仍有一部分师生滞留在上海。
2.复旦大学的双子楼,现已成为复旦的标志性建筑。这栋高142米的大楼是2002年开始建造,赶在复旦百年校庆的2005年竣工,斥资5.5亿元,据说是一栋在全国高校建筑中规模与功能都超前的智能化大楼。整栋大楼的设计是比较欧风的。玻璃建筑涵盖了整体布局。看上去很闪耀,很华丽。
3.人文馆走的是古风路线,砖瓦白墙建筑。不甚起眼的两层小楼。来往人群很少知道,主要特色是有高山族民俗文物展览和文物教学标本展览以及书法展览等。
4.校史馆位于复旦校内的校史馆面积达700多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300人参观。这是复旦大学首次立馆讲述其成长的百年历史。
5.正大管理发展中心位于复旦本部校区东南隅,是复旦大学校园内唯一一所集教育培训和住宿、餐饮于一体的培训中心。
复旦大学校园内有哪些地标性建筑?
复旦的地标估计十有八九都会说光华楼呐,我当时确实还很好奇,你说这和肥肠欧式的建筑怎么就在邯郸老校区呢?去了江湾你才发现好像光华楼是那里的,整体风格就很靠近江湾校区,所以不知道是现有的光华楼还是说现有的江湾。所以这是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但是光华楼的标志性地位不会改变。
上图是樱花开的时候,真的是如云如幕,层层叠叠非常有感觉,想到了樱花五厘米,可以说是很浪漫了。每年三月都会有各种情侣和穿得漂漂亮亮的小姑娘在那边拍照或者散步,可以说人比景美,大家有空实在应该多去看看。
下面这个也是光华楼,侧面的一个草坪,这个图看起来不是很清楚,但是其实大家也能猜出来是Fudan的字样。光华楼的侧面其实就看得没有正面那么气派了。光华楼说实话,出镜率是很高,但是我们真正去上课的时候会比较少,因为好像很多教室要不就是容纳人数太多要不就太少,倒是宣讲会时候经常跑过去,恩,离北区是有点远的其实。
哦哦对了,还有一个雕像是光华楼南面偏西的一个地方有一个骑驴的人,我其实一直都不知道是谁唉,就是想到了张果老骑驴,可能是我脑洞太大了吧……也可能是某位诗人,感觉是一位非常有文化的人,之所以骑驴是因为在思索某些诗句的措辞?其实有的时候自己也想成为这位悠闲自得的诗人,优哉游哉地骑着毛驴,想着不想干的事情。当然我才疏学浅,不知道是骑着驴的究竟是哪位,还烦请百度知道大神有谁知道能告诉我一下下~
复旦大学有哪些最适合拍照的地方
来上海的话,建议来交大徐汇校区,就在上海徐家汇商业中心附近,交大徐汇校区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学校园,这是中国唯一一个跨越三个世纪的大学校园,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具有最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交大徐汇校区是中国最古老的大学校园,这是中国唯一一个跨越三个世纪的大学校园,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具有最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看看下边的图片吧,看看有没有你想了解的!提前看看交大的校园吧1!
图说上海交通大学:
这个就是交大闵行校区的校门,几乎包括交大所有的校门了
图片拍的不好,也不全。。
再让你看看交大世界一流水平的图书馆吧~~国内最大的并且是最好的!哈哈
很多学生喜欢在这里学习的~~
现在的上海东北部的复旦大学所有的学科都来自于1952年院系调整期间其他学校的支援,所有的知名教授都来自于其他著名大学的支援,主要来自于浙江大学,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等等,复旦聚集了华东地区所有著名大学的王牌学科;
复旦大学所有的系主任都是浙江大学和交通大学的教授担任,复旦大学的校长很多也是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可见原来的复旦大学和浙大,交大实力相差之悬殊。
但是复旦在被输血之后这么多年,没有自己造血能力,没有奋斗能力,现在发展最差,现在一直在下降,吞并了交大那么多顶尖专业的复旦的综合实力排名还是不如底蕴深厚的交大。
如果你喜欢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发展日新月异,历史底蕴深厚的大学来学习,那就来上海交大;
如果你喜欢来到一个沉沉闷闷,一直走下坡路只会在媒体进行各种炒作的大学学习,那就可以去复旦,
复旦尽管有100年的历史,但是是没有任何历史底蕴的,
去复旦的校史馆就可以看得出,没有任何著名人物是复旦培养出来的,院系调整前的上海人都是以去复旦为耻的,现在上海的老一知识分子提起复旦也是一直摇头;
如果同时去过复旦大学的校史馆和交通大学的校史馆,简单的比较就可以看得出来两所学校历史底蕴的巨大差距,复旦是没有任何历史底蕴的。
比如复旦现在一直拿来宣扬的谷超豪,苏步青等等都是浙江大学的毕业生;
下段文字摘于《大学教育科学》的院系调整史料研究,对于复旦的评价很委婉了,历史学家已经把复旦定性了。
(3)“空白”的复旦。
假设当时全国只设五个综合性大学,上海最具竞争力的大学无疑是交通大学。可除了京城以外,这个最具战略地位的综合性大学却花落复旦,这同样不能令人信服。
复旦大学在民国高校中算不上一流。1952年院系调整时,原复旦大学在自然科学方面【既没有一个重要的学科】,【也没有一个有能耐的教授】。但就是这样一个当时现代科学家缺席的大学,在理工科独步天下的1950年代的院系调整中被定为综合性大学,许多强校的优势学科、著名学者都要弄往复旦,这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因为,无论是企业的兼并,还是学校的重组,一个自然的选择总是以大吞小,以强吸弱,这符合当事人的心理需求,更便利日后的正常运行。如最近一次的高校合并,就是规模小的大学或二、三流的大学并入规模大的或一流的大学,而不是相反。
假如【今日的复旦,并入上海的一般性高校】,岂不成了笑话?
可当时的确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不过,这一貌似“外行”的举措实则是【精心设计】的,堪称【院系调整中的一个经典】。因为,作为华东高校的新科状元,上海、浙江区域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复旦可名正言顺地【把沪、浙两地的高校名流尽收麾下】;同时又阻止了浙大、交大、同济等名校的名师在其中的任一本部的“会师”,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治理。只要便利自己的驾驭,几乎可以不考虑其他,这是院系调整的一大特征;设综合性大学时弃浙大、交大而取复旦,便是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