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聊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开发现状如何
- 2、聊城的特色传统文化
- 3、山东聊城是怎样一个城市?其经济发展主要靠什么?
- 4、山东聊城怎么样 经济呀,消费水平,房价、文化之类的 如果在聊城报业集团工作在聊城属于什么生活水平
- 5、聊城特色???
聊城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有哪些?开发现状如何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聊城被誉为“江北水城”,“南有西湖西子秀,北有水城胭脂美”,水造就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成就了聊城独特的民俗风情。郎庄面塑、马官屯泥娃娃、张飞庄牛筋腰带、雕刻葫芦、木版年画等丰富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工艺,增加了聊城的文化内涵。2008年利用暑假时间,选取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先后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于集镇、“中国葫芦第一村”——东昌府区堂邑镇路西村、临清市,调查了熏香、工艺葫芦、哈达等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情况,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很多有益的启发。
一、聊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现状
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开展,利用聊城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逐渐形成了以京剧之乡、豫剧之乡、杂技之乡、剪纸之乡、书画之乡为主要内容的民俗文化旅游线。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国内旅游市场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通过几个代表性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发现聊城,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了它们的价值,而且开始开发和利用它们的价值。在开发和利用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取得和一系列的成就。下面就根据调查的情况简单的介绍一下:有的做得比较好如:于集的熏香。改变了传统的加工工艺和生产方式,采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加工,即增加了产量,也增加了
二、聊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聊城市民俗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民间手艺得到挖掘,转化成为商品。为农民增加了收入,创造了就业机会。但是也有一些因为没有很好的市场价值而消失。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政府重视不足,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堪忧
通过这次调查发现,虽然当地政府认识到传统民俗文化是本地区的一个特色,也偶尔组织艺人参加传统手工艺比赛。但由于经济条件不发达、观念落后等原因,政府对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重视不足,只有个别能为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效益的传统民俗工艺才被民间自发的保留下来。政府很少投入专项资金进行保护,更不用说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了。这就使得一些传统手工艺消失。因为从事这种行业不能挣到钱,就不能养家糊口。首先要生活下去,这是最重要的。
2.缺乏开发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观念以“中国葫芦第一村”东昌府区堂邑镇路西村为例,全村葫芦种植面积近万亩,拥有亚腰与异型两个大类30余个葫芦品种,基本涵盖了当今国际葫芦市场的所有品种。葫芦成熟的季节,万亩葫芦田里望不到边的各种形态的葫芦随风摇曳,不逊色于任何旅游景观。
再加上传统民俗文化旅游所特有的文化性、参与性、立体性定能吸引大批市区旅游者,再加上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低投入、高产出的特点也非常适合广大农村地区。可惜的是当地政府还没有认识到这座“金山”的价值。只是扶植农民种植和加工葫芦。如果再进行旅游开发,成为旅游目的地,肯定会带来更大的效益。
3.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逐渐被机器生产取代
在聊城“第一村”工艺葫芦加工厂,对工艺葫芦的发展历程、制作工艺、品种样式开发的调查中,发现传统的刀刻、针刺工艺由于技术复杂、程序繁琐,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市场的需求,堂邑镇的所有葫芦加工场所都已改为电烙铁烙画。在有“中国葫芦第一村”之称的路西村,掌握手工刀刻葫芦工艺的艺人也仅剩郝东恩、郝春林两位老人。在东昌府区于集镇,熏香的制作也在几十年前发展为机器压制。这种情况对于临清哈达来说更为严重。临清的哈达手工制作现在已经失传所以没有得到调查资料。据资料记载:临清哈达,鲁绣的一种,是临清市生产的一种净地或织有宗教图案的丝织品。这一技术是在太平天国时由俄国传入,全盛时,从事哈达生产的有700余户,后来衰落。解放后得以恢复和发展,产品销往青海、甘肃、西藏、新疆、内蒙和东北等少数民族区。1954年,临清哈达在北京展出。1955年,12000余条带有蒙古国徽的哈达出口到蒙古人民共和国。1980年成立了专门生产哈达的工艺丝织厂,成为国家轻工部惟一的定点生产厂家。哈达成品,高档有官佛像、小佛像、丈帕,中档有花喜绫、八宝、福寿,低档有小白绢等。[1]
可以看出,机器生产虽然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但精细、考究的传统手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
4.家庭式作坊为主,缺乏大规模生产条件
虽然有实力的家族购买了机器进行小规模的机器生产,但聊城传统工艺品的总体特点还是各家各户独立生产、各自为政。比如,于集镇后罗村“老左家”是本村生产工艺香的大户,产品销往山东各地,但由于担心其他家庭作坊生产工艺低,影响自己的产品形象,老板明确表示不会与其他村民合作,也没有考虑兼并这些小作坊以建立正规的熏香加工企业。
三、聊城市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1.加强政府引导,提供政策支持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性要求有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以便使旅游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为此,要求当地政府和旅游部门联合对境内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依据其性质和等级进行合理分类,并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这样才能使得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到合理的使用和有效的管理,并使具体的开发与经营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加强包括旅游目的地可进入设施、旅游景点服务设施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此外,在进行有效管理的同时,要注意保护村民的积极性,让拥有传统民俗技艺的村民做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人公,让村民尝到甜头,才能是旅游可持续发展。
2.依据社会需求,深入挖掘资源
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表象不似名胜古迹那样一目了然,要求根据社会需求有意识地去探查、挖掘和建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始、古朴的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必将对旅游者产生强大的吸引力,要抓住当今旅游者求新猎奇、获取知识的心理,深入挖掘资源,开发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民俗产品,增强民俗旅游的参与性。如在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讲解和展示的时候,邀请旅游者参与到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
3.引入现代企业方式,使开发正规化、市场化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引入现代企业方式,推广股份合作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中,增加财政收入的同时可以有效的保护传统民俗文化。
4.做好广告宣传,提高知名度
没有恰当的广告宣传,缺少知名度,即使传统民俗工艺品再精致,民俗旅游景点再美,游客人数也不会很多。在商品经济大潮中,要改变原来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变“酒香不怕巷子深”为“酒香也怕巷子深”,利用中国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游节、电视广告、报刊广告、网络等多种传媒手段,做好广告宣传工作,提高知名度,让游客们知道民俗旅游点的确切位置、旅游项目的独到特色、旅游工艺品的文化内涵。只有宣传做好了,才能吸引旅游者的到来。
5.加强行业内合作,形成规模效益
现在社会各行业竞争压力很大,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必然要加强与业内各行业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以其取得降低成本、提高知名度的规模效益。开发传统民俗文化旅游资源要打破小农观念,站在全行业的高度审视与其他竞争者的关系。尤其是小作坊式的生产,很难取得竞争优势,而民俗旅游工艺品的加工大多数就属于家庭式的生产。路西村的葫芦协会就是很值得推广的例子。有葫芦协会统一管理种植和加工葫芦就可以有更大的竞争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益。
聊城的特色传统文化
聊城历史文化悠久,节日活动富有传统特色,而且极具文化内涵,柳林花鼓、聊城杂技、运河秧歌、竹马舞、高唐落子舞、三合庄高跷、田庄花船、舞火狮子等节日里的各种娱乐活动,喜庆、热烈,热闹非常,其中,尤以“火狮子”最为精彩,狮子多为手工扎制,配合以铿锵有力的节奏,舞起来千姿百态,令人击掌赞叹。此外聊城还拥有冠县朗庄面塑、马官屯泥人、阳谷泥哨、雕刻葫芦、东昌木版年画等丰富的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工艺,可谓是一座馆藏丰富的民俗图书馆。
聊城民俗文化概览
莘县温庄火狮子
火狮子是莘县温庄独有的一种民间艺术绝技,据当地人推算已传九代,近200年历史。“火狮子”有别于传统的南狮、北狮,用数千根火捻点燃后的亮点组成的狮子轮廓,极其艺术感染力,是山东省乃至全国独有的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民间舞蹈形式。“火狮子”2007年被山东省政府收录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柳林花鼓
柳林花鼓,又称秧歌,是山东省冠县境内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柳林花鼓创始于明朝时期,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它以武打动作与民歌演唱相结合,载歌载舞,生动地反映了北宋末年梁山英雄化装混进大名府,搭救卢俊义的情景:持伞者:吴用;头鼓:刘唐、李俊;二鼓:柴进、花荣;头锣:孙二娘、扈三娘;二锣:顾大嫂、乐大娘子;和尚:鲁智深、武松;京妈妈:金小姐(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救出的那人,因其能歌善舞,特从外地请来,以协助众好汉进城);老鞑子:宋江;憨小:燕青。
聊城杂技
聊城杂技历史悠久,艺人辈出,逐渐形成了富有齐鲁特色的杂技行业文化体系。聊城杂技主要包括马戏、魔术、表演三大种别,重视腰腿顶功,突出新、难、奇、美、险,艺术风格朴实、英武、粗犷,素有齐鲁英豪之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运河秧歌
运河秧歌是一种综合性的舞蹈,至今约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当地人民群众所喜爱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在聊城市东昌府区境内古老的运河两岸的十几个水闸码头,几十个村庄流行。目前梁水镇、沙镇、道口铺、闫寺、李海务(今凤凰办事处)等一带均有秧歌队。运河秧歌阵容庞大,少时二三十人,多时六七十人。其中伞棒舞的动作豪迈粗犷,矫健、英武、多与武术套路相糅合,难度高、力度大。秧歌演出通常先以棒舞开场,然后舞伞人领诸人登场。随后伞旋棒打,舞队中花大姐、花公子、三花脸、憨老婆、憨小、绅士、老翁、火流星、高跷、跑驴等角色,在伞的指挥下依次表演。穿梭在队伍中的憨小、憨老婆等丑角,不时地说出农村最让人发笑的话,诙谐逗趣。
东昌府道口铺竹马舞
竹马舞是道口铺办事处的特色文化,也是聊城有名的民间舞蹈形式。“竹马舞”是春节期间民间的一种花会形式,多在元宵节前后表演。表演竹马者一般要求4男4女,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正生骑红马,青衣(俏闺女)骑黄马,小生骑绿马,花旦(花大姐)骑白马,小丑骑黑马。竹马的表演在跑动时,各角色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配合默契,以走场为主,有“双进门”、“开四门”、“水溜溜”、“绕八字”、“蛇蜕皮”、“十字靠”、“剪子股”、“跑圆场”、“三龙出水”、“南瓜蔓”等十余种。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根据人物身份选定。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表演时,伴奏乐器多为锣、鼓、镲等打击乐器。目前,这种活动已与秧歌、戏曲小唱如弦子戏、三句半、吕剧、豫剧等有机结合,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容更鲜活的寓教于乐的民间娱乐健身运动。每逢节庆,五颜六色的群马,生龙活虎,跳跃奔驰,大大活跃了节日气氛,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冠县三合庄高跷
冠县辛集乡三合庄村高跷,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已传承11代。它的表演气势欢腾,热烈奔放,轻盈优雅,灵活飘逸,粗犷剽悍,朴实稳健,具有鲁西民间舞蹈的典型特点。高跷队刚组建时时只有3付拐子,表演动作也非常简单,后来经一代又一代传人不断丰富发展,队伍逐渐壮大,表演日渐成熟。高跷队多在民间集市、庙会上打场子表演,头付拐上锭有钢钉,能很快打开场地。表演中演员扮成各种戏曲人物,踩着高跷进行表演。技艺高超的演员能表演劈叉、翻跟斗、从八仙桌上向下翻等高难度动作,喜剧人物则插科打诨、诙谐逗乐。高跷表演没有固定的曲目,往往根据演员的特长,表演一些简单的小戏,如《小放牛》、《刘海砍樵》、《十八相送》、《猪八戒背媳妇》等。
高唐落子舞
高唐“落子”历史悠久,流传广泛,最早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发源地在高唐县城南15公里处的倪堂村。落子舞的道具简单,仅用1根1米左右的竹竿,两端加红毛线穗、铜铃数个、竹竿涂上绿颜色,杆体夹铜币,打跳起来,随着舞步的节奏,同时发出多种清脆的声音,陈列在室内,还是一种非常漂亮的工艺品。落子舞的服装讲究,男演员头戴英雄巾,黑裤褂加黄坎肩,打裹腿,黑鞋加彩绸;女演员上身紧身红褂,下身紧身裤、红鞋,具有古今结合的观赏价值。“落子”人数不限,10到40人均可,但打、跳的动作、舞步、节奏要绝对一致。全队人员要求男女各半。在历史上,领舞者是类似戏曲舞台上的男丑角和女彩旦。女彩旦大多数为男扮女妆。男女领舞者是队伍的支柱和核心。他们不仅与整个队伍配合一致,而且相互挑逗,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不止。
田庄花船
田庄花船位于冠县冠城镇田庄村一带。田庄花船有着200多年的历史。田庄花船表演分“文武场”,文场演唱,武场舞蹈。文场共5人,踩街时敲锣鼓,表演时演唱本地流行的乱弹。乱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称为“北曲遗韵”,唱腔风格高亢嘹亮、悲壮苍凉,别有韵味。演唱的剧目主要有:《铁冠图》、《高平关》、《赵公明下山》、《高金宝下南唐》等。武场舞蹈表演包括4部分:它有花船、花车、二人搬、老姜背老婆四种舞蹈组成,表演各富特色。花船表演优美流畅,模仿逼真;花车表演配合默契,风趣幽默;二人搬表演热烈火爆,技术独特;老姜背老婆表演真假难辨,富有极强的生活气息。
鱼山梵呗
“梵呗”起源于佛陀时代,“梵”为古印度之意,“呗”为赞叹、赞颂,是佛教举行宗教仪式时,在佛菩萨前歌诵、供养、止断、赞叹的颂歌,是净化人生的清净之音,后世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因“呗”与佛教同样从梵土(古印度)传入中华,故称“梵呗”。公元230年曹植登临鱼山,闻岩洞内传有梵音歌唱,便拟写音调并依《太子瑞应本起经》的内容编撰唱词填入曲调,后被称为“鱼山梵呗”。
临清五鬼闹判舞
“五鬼闹判”是流传于临清城区的一种面具舞蹈,是以古代传说的神话故事为内容的大型民间舞蹈,“五鬼闹判”中的“判”即阴司判官,亦即传说中的镇鬼之神钟馗;“五鬼”即是手执琴、棋、书、画以及撑伞的蝙蝠鬼,每当演出之时,随着一阵紧锣密鼓,手执琴棋书画的小鬼首先翻腾跳跃出场,动作洒脱,加之多种形式队形变换,整个场面情趣盎然,随后身材高大、豹头环眼、腰佩利剑的判官在伞鬼的伴舞下出场,只见他手执木板,舒展阔袖与众小鬼打斗嬉戏,或环眼圆睁、明察秋毫;或托琴聆曲、凝目观画;或举盘品棋、捋髯审书,小鬼判官配合默契,惟妙惟肖的精彩表演,加之借鬼喻理、伸张正义、鞭挞邪恶的深刻思想内涵,因而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它都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和欢迎。
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产生于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哪叱闹海”、“赵匡胤借头”、“舞狮”以及老虎、金鱼、青蛙、瓜果、花篮等,应有尽有。其制作过程,用精麦面粉发面,发好后在案板上用剪刀、梳子等工具捏塑出各种花样,然后蒸熟,上胶绘色、晒干即成。它的造形简练夸张。面塑为半浮雕式,经过蒸熟“发胖”,显现出一种浑厚的造型美。着色也很大胆,常涂以大块面的红、黄、绿等原色,间以多变的线条,再用少量的钴蓝和白粉点缀成花骨朵和小梅花,最后用墨绿勾画出任务眉眼和发色,造成色相度的对比,使面塑色彩更加活泼跳动、绚丽多彩。著名民间工艺美术专家鲍家虎曾几次到冠县考查,赞其为“民间工艺品中的一枝奇葩”。
东昌府木版年画
东昌木版年画的生产已有近300年历史。东昌府木版年画、门神画二者融为—体,既具有年画的艺术风格,又起到门神作用。构图简洁,人物突出,刻画夸张,整体感强;人物造型眼形窄长,鼻梁鼻翼瘦窄,形象丰满质朴;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其勾绘线条朴拙而生动,清秀而简炼。取材范围广泛,包括描写劳动生产的耕织图、小鱼家乐、戏曲故事、民间传说以及福禄吉庆之类的吉利画等。
雕刻葫芦
雕刻葫芦也称蚰子葫芦。独特的传统工艺品,兴盛于清末民初。当时,聊城蓄养蚰子的风气甚盛,蚰子葫芦的销量很大。种植、制作、销售葫芦的村庄大都集中在聊城城关、闫寺镇、梁水镇3地。雕刻的葫芦图案精美,刀法流畅,虽价格昂贵,却供不应求。1978年以来,艺人们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把葫芦切割组合成各种造型,改平刻为透刻,使图案立体化,创造了许多各具特色的新产品,使之成为馈赠佳品。
阳谷泥哨
阳谷泥哨属吹奏乐器。原名“咕咕虫”。用粘土(胶泥)烧制而成,是阳谷县流传的一种土制娱乐用品。从其外型、发音和原料制作来看,为古代乐器“埙”演变而来。泥哨有泥制、陶制两种。从3寸许至1尺大小不等。其上有10孔,音域在10度以上,可运用单吐、双吐、花舌等技巧吹奏,发音清脆嘹亮,委婉悦耳。特别适于模仿各种鸟类的叫声,用以演奏地方戏曲和民歌有独特的乡土韵味。原中国音乐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赵飒为其定名为"阳谷哨"。1953年10月3日,《北京日报》对阳谷哨进行了报道。1978年,阳谷哨曾在"全国民间工艺品、少数民族用品展览会"上展出,受到有关单位的重视。
茌平剪纸
茌平剪纸具有线条豪放、形式朴素、乡土气息浓厚的特点。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民间艺人用其朴素的手法将纸剪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其技艺代代相传。在内容上反映喜庆、吉祥、如意、忠孝之题材较多。在艺术风格上,茌平县东、西部剪纸同中有异。东部地区注意物象的外部轮廓,不打草稿就动剪成形;西部地区在简括的物象上注意必要的花纹装饰,使作品显得俏丽高雅。逢年过节,多剪“白莲红鱼”,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新婚嫁娶,则用“鸳鸯戏水”,祝愿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茌平剪纸已被中国美术馆、省美术馆收藏80多幅,另有不少作品被国外收藏家收藏。1994年,茌平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黄河夯号
黄河夯号是黄河文化中的一支奇葩,是历代黄河河工在治黄实践中用汗水哺育的一项黄河文化,它不仅是治黄实践的浓缩,而且也是推动抗洪抢险施工的力量。黄河夯号的特点是紧张、高亢,雄浑有力。号子不同,内容有别,或缓慢、或快速、或激昂、或抑扬。根据施工场面的情况,选用不同的号子,可给施工抢护人员以速度和力量,达到同心协力抗洪抢险的目的。
高唐丝调
高唐丝调又名高唐四平调,是流行于高唐城乡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
高唐四平调曲调优美,长于抒情,其曲调是四个乐句的重复,演唱形式灵活,可多人一起演唱,也可一个自弹自唱。其主要伴奏乐器是三弦、二胡、竹板、节子,也可加入小乐队伴奏。丝调悦耳动听,长于抒情,演唱形式灵活,既可一人自弹自唱,也可多人一起表演唱。
蛤蟆嗡
蛤蟆嗡是流行于冠县桑阿镇、贾镇、梁堂一带的民间小戏。它是由河北魏县、大名等地流行的落腔(落子)传入山东后,在演出过程中逐步吸收河北梆子、四根弦的特长,并和当地语言相结合而形成的剧种。它的主奏弓弦乐器“二胡头” (或称“胡子”)是用椿树根挖制而成,蒙以桐木薄板,上配30多厘米长的琴担和两根丝弦及马尾弓。椿树根木质松软,发音浑厚悦耳,嗡声嗡气,加之在唱腔小过门中(so、do)两音反复出现,听起来酷似雨后蛙鸣,所以当地群众称为“蛤蟆嗡”。
木板大鼓
木板大鼓流传在高唐县琉璃寺镇、卅里铺乡、尹集镇、固河镇、梁村镇的各个村庄。木板大鼓来源于高唐民间艺人表演并创作,其内容较为丰富。过去老艺人以说唱相间的形式,以成本大套的演义书说唱于书场、茶馆之中,如《呼家将》、《杨家将》、《施公案》等,有时在说唱过程中,听众则脱离“书”的内容为“说”而喝彩,正像人们所传“说的比唱的好听”。解放后,说唱段子不仅是传统的固定词句,更多是配合政治运动思想教育,歌颂新人新书而创作的段子。例如高唐县琉璃寺镇的赵华元自己改编了许多小段《白猿盗桃》、《狸猫教虎》等,在当地说唱,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
冠县查拳
查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优秀拳种之一。查拳起源于山东冠县张尹庄(又名一里庄),由回族人查尚义(查密尔)、滑宗岐、武殿璋等人创编并在回民中传播。查拳盛行于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山西后遍及海内外,尤以在回族中流传更为广泛。历经数百年的实践和演变,查拳形成了现今的冠县的"张式"查拳,冠县的"杨式"查拳,任城的"李式" 查拳三大流派。三派的套路内容不同,练法也各有其妙,但其拳理相同,其要求也大体一致。查拳的风格特点是:姿势舒展挺拔,发力迅猛,动静有致,刚柔兼备,节奏鲜明,步活灵活多变,结构严谨,功架整齐。无论往返进退,上下起伏,力求协调配合,整个套路表现出一种潇洒剽悍矫捷的形态,是长拳类型中较为系统的拳种。
’‘’‘’‘’‘’来自爱承旅游网
方言
1.一外地人问路:古楼怎么走啊~~ 偶用标准地普通话聊城分话告诉他:不远~~ 前面一把棍儿~~~ 外地人说~哎呀~聊城人杠好啦哩~
2.偶的一位同事平时不喜欢说普通话,但是因规定没办法,只好说. 一日,接电话,对方说找某某,偶同事用标准的聊普(聊城的普通话)说:他将才还在这里呢 ~
3.嘻嘻,偶朋友给偶打电话,第一句话就问,你奏么哩,我晕。。。
4.偶有一朋友来找偶玩,有些阴天想下雨,偶问她,外面天气怎么样啊,她给偶说:下雨了。我问,下的大吗?她回答偶:qiu(求) qier(气儿)~ (就是下的不大)
5.前几日给表妹及其男友做灯泡,去新世纪蹦迪,最后,其男友说:音乐忒响了,振滴我心克朗子疼.(心口疼)
6.某日,俺跟俺朋友讲故事,讲地 leng 玄糊,俺讲完以后,她对俺说:你白dai这里八瞎了~(就是胡说八道)
7.俺一熟人,用标准普通话给俺说:结婚(gang)不好啦哩,有了小孩还得拉巴小孩子!
8.上午领导开会训话,“嫩这些人,别管俺咋梭,嫩豆四(就是)不听啊。这回抓瞎滴喽吧,人家省里来检擦的一看,嫩弄滴魔儿也不四个魔儿,俺逮旁边给嫩拼命滴死眼塞(使眼色),想帮嫩圆圆差儿(圆场),可嫩类?嫩豆四不往俺身桑死劲啊!死眼租子木眼皮啊嫩!”
9.东昌某君,一日去南方出差,宴会上操着普通话的腔调问服务员:小姐,你们这儿有什么喝头啊?服务员忙去厨房问,一会服务员回来抱歉地说:对不起,我们这儿没有喝头.这时只见此君用聊城话大声说到:"就是汤"
10.一日我在服装店里看衣服,这时进来一个穿着时髦的少妇,操着一口普通话看衣服,试完一件衣服后,服务员问她:您觉得这件怎么样?只见这少妇用普通话说到:"样式是不错,就是穿在身上有点{固巴地上}"
11.说在一个酒店宴会包间里面,新上来两个服务员,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上来一盘油炸花生米,服务员介绍到:先生,这是油炸长果粒儿,(花生在聊城很多地方的方言叫做“长果”),请慢用,另一服务员感觉她说错,把她叫出包间训到:你会说就说,不会说别远意(yuan yi)。
咱们聊城人的老土话
牲畜叫做“头顾”
水桶叫“梢”
骂叫“熊”,昨天晚上叫“夜来哄行”
没怎么叫“母待”
馒头=膜膜
玉米叫“棒子”,去了粒叫“棒穗子”.玉米也叫"棒槌子
红薯=地瓜、山药
上学叫“念书”
真叫做“杠”!
真累啊==杠累了!
真好啊==杠好了!
表示特别叫做“忒”
忒好了!
忒累了!
高兴叫:得
说人长的矮叫矬子
谈话叫“拉拉(la二声)”
老太太叫“老妈妈儿”
蝉的幼虫叫 “神仙” “节料鬼”
上午叫“头晌午”
中午叫“晌午”
下午叫“天夕”
晚上叫“洪行
收音机叫“戏匣子”
手电筒叫“电棒子”
烦了,腻了,叫“徐”比如:这粘(nian)粥嚒时候也喝不徐。
够了,足了,叫“局”比如娶媳妇坐席,主家来让酒,“吃好,喝局啊。”
小猪叫“捞捞”
玉米皮儿叫“棒子窝”
玉米须叫“棒子缨”
玉米面叫“糊涂du”
下雨加雪叫“法不拉”或者“转么拉”
小猫叫“划划”
做饭叫"揍"饭
田螺叫“别乐牛”
小时候用纸叠的叫“趴”
陀螺叫“丢丢”
打趴,抽丢丢
媳妇叫“家里”
洗衣服叫“愁衣裳”
鼻涕叫“鼻子”
以揍开头的
干吗叫揍吗
做饭叫揍饭
蹲下叫谷底下
青蛙叫河玛
膝盖叫“哥乐百”,额头叫“也乐盖”
屁股还叫"腚呱子"
蜻蜓 叫 蚂楞
麻雀 叫 家巧 或者叫 巧巧
水瓢 叫 水舀子
啄木鸟 叫 嵌哒目[饿吴];俄吴2个字一气读,读快
西红柿==洋柿子
前儿里==前天
咩个儿==明天
“一把棍儿”就是一段的意思
厕所叫 茅子
被骗叫“被嘞”
香皂叫胰子
板凳叫杌子
回家叫家走
西边叫家西
东边叫家东
北边叫家北
南边叫家南
距离远了再加个大--大家东
洗是愁
尿布是芥子
洗尿布--愁芥子
骗叫呼楞
骗人---呼楞人
枕头叫 豆枕
屋外边叫 当街
阳光叫 老业
小石子叫 磕拉
拍身上的土叫 扑拉扑拉
扫把叫 条数
急喘气叫呼歇
动物类:蛇叫“床床”
啄木鸟叫“千大模子”
鲫鱼叫“鲫瓜子”
牲口叫”头古“
用品类:摩托车叫“电驴子”
自行车叫“骑车子”
手电筒叫“电棒子”
毽子叫”卷儿“
食品类:油条叫”果子”
糕点叫“大果子”
花生叫“长果儿”
动作类:我收拾你叫”我佛你“
修理叫”捣古“
贡献者:聊城百科团队
山东聊城是怎样一个城市?其经济发展主要靠什么?
基本概况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代表中国商业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和代表农业文明的黄河在此交汇,贯穿中国南北的京九铁路和连接祖国东西的胶济邯铁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黄金大十字”。聊城不仅起着辐射和带动鲁西经济发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与山西、河北等内陆省份进行经济、技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东部沿海的先进技术,还可利用东部省份的丰富资源,是中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于北纬35°47’~37°02’和东经115°16’~116°32’之间,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总人口557.52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数民族38个,约有6.73万人。市境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9亩。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辖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代管省辖市临清市,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16个村委会。2001年末,全市企业单位1219个,事业单位1481个,机关单位1010个,全部单位在岗职工人数为325020人。
聊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培养了不少名士武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尤其是教育事业发达,造就了许多名人;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复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今之东昌府区)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民国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民国时期,聊城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国初,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民国中后期,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聊城成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聊城人民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强渡黄河之际,市境有3.7万人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渡江南下作战中,境内民众组织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成为新兴产业。聊城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蔬菜、果品、畜禽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麦、鸭梨、圆铃大枣、香瓜、小尾寒羊、鲁西黄牛等名优稀特产品驰名中外,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食用菌栽培面积居全国首位,久负盛名的冠县鸭梨种植面积达60万亩,为全国之最,肉牛年出栏100多万头,肉鸡年出栏500多万只。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总量为454.86亿立方米,过境黄河水资源420.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9.51亿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气、石灰石、石膏、铁等地下矿藏丰富。地热资源尚待开发。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聊城是山东省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京九铁路、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聊城铁路编组站是京九线上的4大编组站之一。从聊城出发,1小时到达济南空港,4小时到达青岛海港,4个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 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网络立体化的现代化电信网络。聊城还开通了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通讯网络。“聊城信息港”是中国公众多媒体信息网的一部分,它与国外信息网相连,实现了与世界资源共享。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形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保护单位15处,特别是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
聊城经济发展迅速、百业俱兴。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39.4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38.8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91.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08.66亿元,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29.5∶43.5∶27.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5312元。 工农业总产值573.47亿元。 实有耕地面积553183公顷,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84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3.01亿元,粮食产量423.87万吨,棉花产量8.47万吨,油料产量27.70万吨,水果产量34.99万吨,蔬菜产量743.66万吨,肉类总产量39.20万吨,禽蛋产量30.10万吨,大生畜年末存栏150.55万头,水产品产量39.08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353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2元。 全部工业总产值453.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3.40亿元。全市工业企业1301个,大中型工业企业102个(国有工业企业53个),小型企业260个。国有工业企业87个、总产值965123万元,集体工业企业57个、总产值299471万元,股份合作工业企业12个、总产值114154万元,股份制工业企业84个、总产值1026504万元。外商及港澳台工业企业16个、总产值130033万元,中央工业企业1个、总产值9577万元,省属工业企业2个、总产值52438万元。 出口总额126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1%,进口总额4527万美元、比上年减少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 实际利用外资额36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5.3%。公路客运量1779万人,公路货运量881万吨,电信业务总量126862万元,邮政业务总量15218万元。
聊城交通便利,通讯快捷,科学教育蓬勃发展,文学艺术异彩纷呈;城市环境整洁清新,是山东省卫生城市;接待条件日渐完善,拥有一批高档宾馆、酒店;陆路口岸、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健全。随着以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和市区集中供暖、供气、以及东昌湖和古运河、徒骇河等工程项目的相继建成,聊城的城市建设已经有了质的飞跃。随着4×60万千瓦山东中华聊城发电厂一期工程的完工,全部投产后,聊城将成为中国东部地区最大的能源基地之一。“江北水城”将以她独特的风韵,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编辑本段神话传说
聊城也称“凤凰城”,因为聊城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素有“凤凰城”之称。对此,还有一个传说:
传说,聊城一带原是一片梧桐林,住着一对凤凰,统率着林中百鸟,过着幸福的生活。有一年发大水,东海一条恶龙来到此地,驱走了凤凰,使这一带变成了一片汪洋,人们叫它东州湖。地方官见湖波荡漾,周围林茂花繁、景色优美,便想在湖边建城,但工匠们感到工程艰难,均不敢承担。这时,来了两个人,一个叫王东,一个叫王昌,他们自告奋勇,愿意承建。原来这两人就是被恶龙赶走的那对凤凰所生的儿子。王东、王昌建城,凤凰率百鸟送来木石用料,不长时间,一座雄伟的湖城建成了。人们为了纪念凤凰在建城中的功绩,便将该城起名为凤凰城。后来,东海恶龙又兴风作浪,企图摧毁新城。此时,王东、王昌即力战恶龙。恶龙逃往东海,扒出一条水道,引海水来灌城。为救凤凰城的百姓,王东、王昌兄弟二人钻入水下,用身子堵住了水道。人们为感谢两兄弟献身保城救众的高尚品德,便将凤凰城又改名叫东昌城。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境内地形较为平缓,除东阿县沿黄河一带有10座剥蚀的残山外,皆为黄河冲积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莘县西南部最高,海拔49米;高唐县的东北部最低,海拔27.5米。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在聊城改道泛滥,形成了高坡、洼地相间的微地形起伏地貌。
构造
全市地质构造属华北地台(Ⅰ)的一部分,聊考断裂带又将全市分为2个二级构造单元,其西部为辽冀台向斜(Ⅱ1),东部为鲁西台背斜(Ⅱ2)。辽冀台向斜中有2个三级构造单元,即临清坳断区(Ⅲ1)和内黄隆断区(Ⅲ2);鲁西台背斜中有1个三级构造单元,即茌平坳断区(Ⅲ3)。其次,自西向东又分7个四级构造单元:馆陶凸起区(Ⅳ1)、临清凹陷区(Ⅳ2)、新集凸起区(Ⅳ3)、莘县凹陷区(Ⅳ4)、桑阿凸起区(Ⅳ5)、阳谷凸起区(Ⅳ6)、东阿凹陷区(Ⅳ7)。区内分布许多断裂,其走向一般呈北东向。较大的断裂为聊考大断裂,其次有冠广断裂、冠县断裂、堂邑断裂、聊城断裂、茌平断裂、东阿断裂、馆陶断裂、马陵断裂,另外还有许多小断裂。聊考断裂,北自茌平,南至河南兰考,全长270公里,市内长度110公里,是市内辽冀台向斜与鲁西台背斜的分界线,同时控制着市内第三系的发育及构造形态的发展。冠广断裂,西自冠县,穿过聊考大断裂,东至广饶,全长290公里,市内长度约100公里。该断裂北盘下降,南盘上升。冠县断裂,北自临清石槽,南至冠县梁堂,与冠广断裂相交,全长约60公里,其北端是临清凹陷与新集凸起的分界线,南端是临清凹陷与桑阿凸起的分界线。堂邑断裂,自莘县董杜庄向西北延伸,经过堂邑,至博平与聊考大断裂相交,全长约73公里,其南盘为下降盘。聊城断裂,其东北在聊城交于聊考大断裂,西南在莘县河店交于堂邑断裂,全长约40公里,是北盘为下降盘的断裂。茌平断裂,为东盘下降的断裂。其北自茌平王老,南至阳谷七级,全市约55公里。东阿断裂,位于市内最东部,是西盘下降的断裂。其北自东阿高集,南至阳谷张秋,全长约50公里。馆陶断裂,位于市内最西部,该断裂将北馆陶构造一分为二,使断裂带两侧孔店组地层与奥陶纪灰岩接触。马陵断裂呈北西走向,全长约15公里,北东为下降盘。该断裂带是临清凹陷与河南内黄隆起的分界线。
地层
自晚第三纪以来普遍接受了上第三系和第四系的沉积,主要为黄河泛滥冲击物和洪积物,除东阿沿黄河一带不足50米高的10座孤山有古生界奥陶系灰岩出露处,其余均为新生界第四系所覆盖。第四系厚度一般为30~270米,以临清、莘县、高唐一带厚度较大。第四系包括全新统和更新统,更新统又分上、中、下更新统。全新统主要为冲积物和洪积物,沉积厚度7~25米,广泛分布于全市;更新统主要为河湖相沉积,厚30~260米。第四系以下有上第三系明化镇组、冠陶组;下第三系东营组、沙河街组、孔店组;古生界石炭二迭系、奥陶系、寒武系,还有古生界变质岩等。
聊城“江北水城”是长江以北一座独具魅力的北方水城。聊城城市建成区43平方公里,湖河水域面积多达13平方公里,占整个城市建成区的1/3。全市流域面积在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3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中华母亲河--黄河在聊城市境内蜿蜒130多公里;马颊河、徒骇河、渭河、赵王河等市内主要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独特的水系。市区内有我国北方最大的城市湖泊--东昌湖,水面总面积近5平方公里;著名的京杭大运河自南向北穿越而过,形成“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河湖一体”的独特城市风貌,被誉为“江北水城”。
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0--2741.8小时之间,全市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56--68%,无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风和偏南风。
土地资源
据1985年土壤普查统计,全市总面积为1297.0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953.94万亩,占总面积的73.69%,人均占有耕地面积高于全省和全国。
土地利用
市内土地可利用面积大,开发利用率高。据1985年土壤普查统计,全市总面积1297.03万亩,利用土地面积1251.16万亩,占总面积的96.5%。其中,耕地953.9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76.2%;园林18.02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4%;林地27.7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1%;居民、工厂、机关用地153.6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11.9%;交通用地35.43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2.7%;水域42.44万亩,占利用地面积的4.8%。未利用土地45.87万亩,占总面积的3.5%,主要是沙荒和盐碱荒地。
土地生产力
据1985年土壤普查,按全国土地生产力分级标准,市内没有一级地;二级地有253.3万亩,占可利用土地总面积的24.2%;三级地478.2万亩,占45.5%四级地234.5l万亩,占22.3%;五级地84.19万亩,占8%。各县市之间有较大差异。二级地面积最多的是茌平78.65万亩,占全县面积的57.4%:三级地面积最多的是冠县102.22万亩,占总面积的69.3%,四级地面积最多的是阳谷59.47万亩,占总面积的37.8%;五级地面积最多的是阳谷29.76万亩,占总面积的18.99%;东阿县划出六级地0.88万亩,占全县面积的0.99%。
水资源
市内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东部和东南部沿黄河一带较多,西部和西北部高亢地区匮乏。
地表水资源
据全市14个代表雨量站1956~1996年实测,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66.7毫米,产水总量为48.7亿立方米。其中形成地表径流3.69亿立方米,通过各级河沟泄入徒骇河、马颊河、卫运河或被截留在河渠闸前,入渗补给地下水9.81亿立方米,其余大部分转化为土壤水,为自然蒸发所消耗。过境水资源比较丰富,黄河、金堤河、卫运河诸河道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66.22亿立方米,其中黄河349.58亿立方米,占沿境河道径流量的95.45%。其它入境水资源很少,徒骇河、马颊河多年平均径流量0.32亿立方米,仅在汛期入境。
地下水资源
市内浅层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较好。除淡水广泛分布外,还有微咸水与淡水相间分布,构成水化学垂直分带的咸——淡、淡——咸——淡及全淡型结构,淡水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3.1%。其中,适宜开发利用的浅层淡水占总面积的81.9%。中层和深层地下水亦有较好的开发利用条件。据全市1990年评估,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21.98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为219.74亿立方米,中深和深层地下水为2.24亿立方米,分别占98.9%和1.1%。在浅层地下水资源中,因补给困难,更新缓慢,不得轻易开采的净储量为206,40亿立方米,参与大自然循环,逐年更新综合补给量为13.34亿立方米。
水资源可利用量
根据市内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及地下水补给条件,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22.97亿立方米,其中当地水资源为7.72亿立方米(地表水径流0.26亿立方米,地下水7.46亿立方米),沿境河道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5.25亿立方米(国家每年分配引黄水量13.65亿立方米,金堤河、卫运河仅1.6亿立方米左右),其它徒骇河、马颊河等入境水,因以拦蓄力低,可利用量很少。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石膏、石灰石、饮用矿泉水和温泉水等。
煤 炭
阳谷——茌平煤田 沿黄河北呈西南东北展向,分布在莘县南端、阳谷大部、聊城东部、东阿西部及茌平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5°34’~116°30’,北纬35°54’~36°40’,面积2297.6平方公里,预测储量(E+F级)217亿吨。该矿田—1000米以浅煤层分布范围广,煤层层数多、厚度大,储量丰富,煤质优良,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被评为全国一般矿种重大突破项目之一。
聊城煤矿区 位于聊城市东部和茌平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径115。31’57”~116。12125”,北纬36。5’38”~36·31`57”。该矿区为典型的华北石炭——二迭系煤田。矿区可采煤层8层,稳定可采煤层4层,大部可采煤层4层,局部可采煤层3层。按—1100米以浅煤层计算储量,C级3.44亿吨,D级9.42亿吨。
旦镇煤矿区 位于东阿县境北部高集乡旦镇一带。呈西南东北走向,东西长8公里,南北宽4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该矿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太阳组,表土层厚度300米,总见煤厚度约一500米。共含煤14层,平均厚度6.85米。煤质为气煤、肥煤、天然焦、无烟煤等。探明此矿储量1.39亿吨。
冠县——堂邑煤炭预测区 该区沿马颊河呈西南东北向条带展布,位于冠县与莘县、聊城与冠县、临清与高唐交界区域,长92公里,宽5~16公里,面积700平方公里。含煤矿体为石炭二迭系沉积物,含煤7层,总厚度8.7米,见煤深度—1600~—2600米,预测储量14亿吨。
石油和天然气
据勘察,油、气储集地段分布在莘县、高唐大部,聊城、临清中部,茌平西部和冠县东部。
中原油田三部油区 该区位于东濮凹陷北沿,分布在莘县西南部古云、大张两乡,南北长30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约390平方公里,生油岩体厚度约700~800米。探明石油储量3000万吨,天然气储量1万亿立方米。中原油田三厂设于此区,有生产油井330眼、天然气井2眼,年产原油100万吨左右,伴生气1亿立方米。
莘县凹陷生油区 位于徒骇河与马颊河之间,分布在莘县北部、聊城中部、茌平西部和高唐大部,呈带状展向,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面积约2600平方公里,生油岩体约4333亿立方米,顶板埋深1118~1439米,生油岩体厚度1389~1771米以上。
冠县凹陷生油区 位于马颊河以西,呈带状分布在冠县大部、临清中部和聊城市北端,南北长约75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顶板埋深1688米,生油岩体厚度2000米左右,体积2117亿立方米。1989年胜利油田钻井队还在聊城市梁水镇梁闸村附近打出贾2号探井,在此井—2400米处发现7米厚油气层,在—2674~—2689米处发现15米厚的质地良好的油气层。
山东聊城怎么样 经济呀,消费水平,房价、文化之类的 如果在聊城报业集团工作在聊城属于什么生活水平
聊城经济水平再山东省属于倒数前三的水平
消费水平不低聊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比济南的生活成本高
房价仅次于济南聊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均价1.1万(2020)。
文化社会风气诚信一般,聊城的民风属于亚河南的民风,坑蒙拐骗比较严重,虚伪狡诈。
报业集团再聊城属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和其他事业单位比)
聊城特色???
聊城市地处经济发达的山东省,居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南北直距138公里,东西直距114公里。辖东昌府区、临清市和冠县、莘县、阳谷、东阿、茌平、高唐6个县和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126个乡(镇、办事处),6596个行政村(居委会)。
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 市境发现了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辅佐商汤灭夏桀,世称贤相。周时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闪子。
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有谋士计然。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时有著名兵家孙膑、名士鲁仲连威名远播。
秦汉时期,经济文化得到较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铜、铁、铝是主要生产工具,利用水井解决饮水和灌溉问题,豪富之家乘车马出行,铜镜、熏炉成为必需品,能制作工艺水平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有不少名士,如为西汉时为官清廉的御史尹齐、东汉时以方正著称的谢弼。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自然灾害较多,其间局部统一的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事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时有著名才人曹植、三国大将程昱、魏相华歆等。
隋大业4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当时临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唐代是市境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造就了许多名人,如马周、吕才、张镐、程咬金、路隋、王志愔等。北宋时有名相王旦、南宋忠义使臣王伦、医学家成无己等。
明清两代是聊城历史上的辉煌时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乐九年(1411)间曾数次兴工开通会通河,纵贯中国南北的大运河为聊城的发展繁荣带来勃勃生机,临清、聊城成为沿运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烟火之相望,不下十万户”、商贾云集、百业兴隆、帆樯如林、舳舻相接、车马络绎、货积如山。外籍商人会馆傍河而立,有崇楼高阁、殿宇名刹,清康熙帝4次来聊,乾隆帝9次驻跸聊城。市境商贸昌盛,农业、纺织业、印刷业、笔业、工艺品生产业、砖窑业、食品业、造船业、漕运业发达。当时较著名的民间工艺有木版年画、蝈蝈葫芦、聊城毛笔、茌平剪纸、临清哈达、董庄中堂画、金银制品。当时的风味名吃有八批果子、魏氏熏鸡、呱嗒、进京腐乳、甜酱瓜、高唐罗汉饼、五香驴肉、乌枣等。晚清有同盟会会员秘密组织民众进行革新。聊城教育发达,有书院、私塾和学馆3种办学方式,公元1905年聊城有6处书院聊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东林、光岳、龙湾、阳平、启文、摄西。中国清代四大藏书家之一杨以增的私人藏书楼海源阁藏书多达3705部,224600余卷。《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中记载有发生在聊城的人和事。明清之际.聊城人才荟萃,涌现了众多名人,如有明大臣于慎行、朱延禧,明末大将左良玉、抗税首领王朝佐、心学学者穆孔晖、“江右六君子”之一刘琰、博览群书的邓钟岳、书法家崔班、画家董立元、清代状元傅以渐、李孟悦,行乞兴学的武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前后,有棉业研究所、讲习所、实验厂,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车运输公司、电灯公司、银行、织布厂、医院、官立中学堂、师范学校等,是鲁西政治、文化中心,后由于军阀混战、日军入侵,农工商各业遭受极大破坏。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聊城地方党组织与国民党第六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范筑先合作抗战,建立了华北最早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立抗日武装6万余人,与日军作战80余次,保卫收复了大片国土,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聊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后方基地,先后支持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往返黄河南北,东北野战军渡河南下进行渡江作战,有17万人参军入伍,有三千名干部北上南下支援新区建设;组织了数以万计的运输队、担架队全力支援解放军作战,全力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为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当时涌现出不少抗日民族英雄,如范筑先、张自忠、金方昌;也有不少著名革命烈士,如共产党员赵以政、王寅生;还有各行各业的著名人物,如著名学者张修一、傅斯年,杂技艺人李半仙、泥人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建立后,聊城人民继承优秀历史传统,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近几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对外经贸较快增长;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规模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城市化水平明显提高,旅游业快速发展;财政收入快速增长,金融形势较好。科技教育和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新时期模范人物聊城市文化和旅游消费活动:如刘义发、卢恩光、齐炳起、张学信、刘学景等全国劳模,吕学堂、张淑芬、支德海等山东省劳动模范,获得“中国十大杰出检察官”、“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东昌府区检察院副检察长白云同志,更有全国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血洒高原,他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光炳千秋!
聊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领导干部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乡,是山东省卫生城市。聊城市从1999年开始展开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活动,2003年3月19~28日已通过国家旅游局的验收。聊城 自然资源与人文景观相互交融,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聊城名胜古迹2700多处,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景观有470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光岳楼、山陕会馆、临清运河钞关、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曹植墓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宋代铁塔、鳌头矶等14处。聊城城区独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国北方的威尼斯”之称。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建设卓越秀美“江北水城”的战略定位,建设了一批靓点工程,水城特色日益鲜明。2002年旅游业年内接待国(境)外客人6532人次,国内客人521.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2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296万美元。全市主要旅游景点有东昌湖、光岳楼、山陕会馆、宋代铁塔、古运河、姜堤乐园、凤凰苑科技观光园、梦幻乐园、昌东公园、马颊河休闲度假村、临清运河钞关、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曹植墓、景阳冈、海源阁、舍利宝塔、鳌头矶、狮子楼、海慧寺、古阿井、孔繁森同志纪念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范筑先将军纪念馆、傅斯年纪念馆、季羡林先生资料馆、武训祠。全市人均居住面积27.3平方米,在岗职工总数32.98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001元。全年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9.7%。聊城社会治安稳定。聊城接待条件日渐完善,拥有一批高档宾馆、酒店;陆路口岸、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健全。供水、供热、供气、治污等市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功能有了质的提高,城市管理不断加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水利、交通、能源、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正在逐步加强。
聊城历史悠久,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文物古迹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光岳楼、陕山会馆、阳谷的景阳岗、东阿曹植墓、临清的钞关、舍利塔、清真寺、螯头矶等,近几年来,聊城市在文物的保护开发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去年在茌平发掘了教场铺城墙遗址,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为了更好的利用这个遗址,我们向国家申请了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