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旅游业回暖:抓住机会迅速复苏
这一轮疫情,对经济还是有重要的影响。疫情三年,最受打击的行业肯定少不了 旅游 业。从2019的巅峰,到现如今的萧条,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等 旅游 从业者,一直在寻找 旅游 的出路,或者在等待疫情的转机。
疫情并没有挡住人们对 旅游 的向往和期盼,行业自我的改变和政策的支持, 旅游 业正在慢慢迎来转机。
一、市场逐渐回暖
疫情之下,旅行社、景区、酒店、 旅游 企业等失去稳定的客流,面临着经营上的更多不确定性。对于热爱 旅游 的人们来说,没有了“说走就走的旅行”,只剩下 旅游 “重启”前的漫长等待。
断断续续的疫情,让人们的刚出国 旅游 基本停滞,国内远途 旅游 也大受影响,但中间几次 旅游 的小爆发,都得益于短途 旅游 。比如前段时间火爆的周边游和营地度假,就给 旅游 业注入了强心剂。
今年以来,各地疫情反复, 旅游 市场明显比去年冷清。根据文旅部数据,端午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961.0万人次,同比下降10.7%,国内 旅游 收入258.2亿元,同比下降12.2%,但已经整体比清明假期、“五一”假期有所恢复。根据携程发布的《2022端午假期旅行大数据》,端午假期总订单量相较清明假期增长超三成,酒店和门票预订量较清明假期增长两位数,国内跨省团队游在跟团游业务中的占比接近80%,比清明假期增长超过20%。 旅游 从业者普遍认为, 旅游 市场已经出现“回暖信号”。
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认为,随着暑期的来临,学生毕业游、避暑游、亲子游市场也将迎来一波上涨。途牛 旅游 网发布的《2022暑期出游趋势预测报告》显示,今年暑假,随着跨省游“熔断”机制的调整,人们的出游天数、行程距离显著延长,长线游、跟团游等迎来预订热潮。
近日,各地纷纷推出针对暑期的乡村休闲、亲子研学等方面的 旅游 线路,发放景区免门票、降价促销等 旅游 惠民“大礼包”,进一步鼓励 旅游 消费。浙江、云南、山东、湖北等多省市在6月份陆续推出 旅游 消费券,贵州黄果树瀑布、陕西华山、厦门鼓浪屿等知名景区相继宣布对游客免费。
各地旅行社以及 旅游 平台也积极着手布局暑期游产品。携程于6月中旬推出夏日畅游节,推出明星内容“种草”旅行话题、与 游戏 IP跨界联动。飞猪旅行方面表示,在“6·18”期间,推出了乐园、博物馆、房车、邮轮以及露营相关的套餐产品。这些新举措和新产品将进一步释放 旅游 消费潜力。
免费的背后是客流量的困境,通过免费吸引更多游客,争取在二消中把门票赚回来,这也许是众多景区背后的真实想法。而对于 旅游 而言,二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这种方式也许能助推 旅游 快速成长,摆脱对门票的依赖,从而获得长期的良性发展。
二、行业调整
经历三年的折腾, 旅游 行业可谓大浪淘沙,改行的导游遍地皆是,而通过直播、新媒体继续在 旅游 行业坚持的从业人员,也在逐步 探索 出路。另一方面, 旅游 行业也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三年疫情, 旅游 专业的学生锐减,专业人才的缺失, 旅游 行业雪上加霜。
互联网的赋能,也给 旅游 行业带来新思路。近期,景区、导游、 旅游 平台纷纷 探索 线上经营,学习直播、制作短视频,开启了“云” 旅游 “种草”模式。在直播平台上,导游们带着游客游览山河湖海、讲解人文知识、欣赏演出,在线上“组团”,帮粉丝订票、订车,为线下 旅游 “引流”。线上线下 旅游 的结合带来了盈利模式的改变、商业模式的创新,这也将成为一场新的考验。
三、政策助力 旅游 企业渡过难关
“前不久,旅行社领取了一笔暂退的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这样‘真金白银’的纾困举措来得很及时,帮助我们重拾信心、渡过难关。”河南悠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周鑫说,在去年旅行社收到了暂退的80%比例的质保金后,他们及时发放了员工工资,支付了租金等各项开支。今年,旅行社质保金暂退比例提升至100%,这进一步缓解了他们的资金压力,也为他们推出暑假 旅游 新产品增添了底气。
今年4月,文化和 旅游 部印发《关于进一步调整暂退 旅游 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质保金暂退比例从80%提升至100%。除此之外,今年以来,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 旅游 业纾困发展的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文旅部等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将 旅游 业纾困政策单列7条,其中就包括暂退质保金政策,以及缓缴保险费、加强金融支持等。国办发布《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专门指出,落实好餐饮、零售、 旅游 、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等特困行业纾困扶持措施。这些政策为不少文旅企业缓解了当前的困难,助力其有序复工开放,促进了 旅游 业恢复发展。
“这些政策为进一步激发 旅游 消费活动创造了更好条件。”南开大学现代 旅游 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石培华指出,“各地还推出针对文旅企业的精准有力的金融政策,为企业稳定资金链条,强化‘疫中生存’能力,维持基本服务功能,稳住 旅游 市场主体,特别是稳住 旅游 就业,保护 旅游 服务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用好政策帮扶工具包的同时,中小 旅游 企业也可以依托平台型 旅游 企业在资源整合、产品打包、标准化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产业链自救拓宽收益和变现的渠道。”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说,近两年,携程平台通过产品创新的方式助力商家纾困减负、提质增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四、企业自我发力,才是脱困关键
前面更多的是市场的概况,整体来看,蓝裕文化主题开发设计院认为 旅游 市场在逐步复苏。但整体市场的复苏不等于单个景区某个 旅游 公司的复苏,趋于谨慎的内卷,让行业很难迅速恢复。整体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考虑。
1
更新项目
疫情期间,众多的展陈形式和项目大放异彩,元宇宙、沉浸式光影体验大为火爆。但我们认为企业不应盲目上这种网红级别的项目,而应该苦炼内功,从自身的IP出发,紧密围绕主题讲好IP故事,更新项目的核心不是更新展陈形式,而是提升灵魂。只有引入新IP或致力于将已有IP与最新的展陈形式融合,打造有灵魂的精彩项目才有成功的可能。
2
发掘人才
缺人将会是行业的重要难题,根据国外 旅游 行业疫后的现状, 旅游 行业面临人才短缺缺口,此前的 旅游 从业人员在别的行业找到了更稳定更合适的工作,他们回归行业的意愿逐渐变淡。国内的疫情基本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各大景区也纷纷重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 旅游 行业也有可能面临缺人的情况。这就要求我们改进运营方式,发掘 旅游 人才,抓住行业机遇,尽快恢复经营。
3
合理安排 旅游 ,做好防控措施
疫情过后,大家 旅游 的心态可能会有所改变,旅行社应当持续提供优质服务,根据游客的需求适时作出游线更改,合理安排 旅游 景点。疫情之后,游客可能会更多的倾向于风景和沉浸式 旅游 ,当然,狂欢释放型项目也有望爆发。同时,疫情依然有爆发的风险,在组织游客 旅游 参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求做好防护措施。
文章改编自光明日报
关键词:蓝裕文化,酒庄设计,博物馆设计,展馆设计,工业游设计,工业 旅游 设计,文化产业园设计,特色工业园设计,特色文旅小镇设计,酒厂游设计,回厂游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规划设计,环境设计。
陕西将如何促进全域旅游发展?
据报道, 近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加快创建全域旅游等工作促旅游消费升级。
报道称,《意见》指出,未来陕西将在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产业融合等6方面发力,促进旅游消费提速升级、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将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大项目和重点城镇,打造一批具有红色、绿色、科技、生态、养老等特色的体育旅游小镇。
未来将打造陕西乡村旅游“十百千”品牌,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并开展乡村旅游后备厢专项行动,推出陕西“热购旅游商品”名单,支持有条件的重点村利用已有资源建设旅游电商平台,启动建设沿黄工程,打造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新坐标。
此外陕西还将支持自驾车旅居车营地建设发力旅游消费;培育低空和水上旅游消费市场,打造以秦岭、黄河、渭河、汉江、沙漠为主题的精品航线发力旅游消费;鼓励社会资本开发以秦岭北麓为主的温泉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和产品,重点打造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温泉旅游圈。
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
引入新科技丰富游览体验发力旅游消费,运用智慧化管理提升景区服务发力旅游消费,云旅游、云演艺、云娱乐、云展览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当前发力旅游消费,以互联网为代表发力旅游消费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带来旅游业的“蝶变”,助力旅游市场加速复苏。
数字化时代,如何升级旅游消费?要做到以下几点发力旅游消费:
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必须以消费者体验为核心
推进旅游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要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运营管理效率作为决策的核心,围绕新需求、新消费方式谋求创新。
当前,线上实名制预约系统、分时排队预约系统、在线营销系统、大数据监控系统等技术已成为旅游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以促进实现旅游企业的精准化运营及营销、提高游览效率,并最终实现游客消费体验及满足感的提升,赢得业务增长。
科技+文旅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文旅产业是具有高渗透性、关联性、融合性发展的大民生大产业。作为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国、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国和消费国,我国的文旅产业具有广大的市场价值。2018-2019年,文旅行业占我国的GDP总值超过15%,其关联性比房地产行业更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科技是旅游的新动能”。
在数字经济时代、新文旅时代,80/90后的互联网原住民已经成为了最大的旅游客户群,对于年轻人来说,游胜于旅。也就是说,驱动大家旅游的因素,从原来的计划性逐步在经济发展、物质发展的基础上转变为复合、冲动性的因素。当产生旅行的消费动机后,我们就会关注出行的体验。对于年轻的消费客群来讲,住宿和出行安排上的花费相对比较多。其次,消费对目的地的感知,并不是只取决于当地自然风光,人文、赛事、节庆,美食美酒、街头景色、体育都是旅行中的重要一环。由于社交分享,每一位游客既是旅行的消费者,也可以是衍生经济的带动者。要充分感知到每一位游客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因为他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自媒体,那么做好游客财富的精英,其实也是一机游回归到本心的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数字文旅商业模式创新
一是创新营销,依托直播、短视频的线上营销和线上消费成为常态。
二是创新体验,虚拟技术创造的文旅体验和在地化真实体验双轨并行
三是创新内容,正向价值引领下的数字文旅内容再生产和全球服务蓬勃发展
培育强大的数字文旅市场主体
一是明确市场定位,促进新型市场主体建设。
二是多项措施并举,提高数字文旅市场主体创新策源动力。当前,线上文旅发展存在高质量数字内容缺乏、高水准虚拟现实内容缺失、现有模式商业变现率低等问题,文化内涵不足的短视频、直播、虚拟产品挤占了大量市场空间。文旅和科技深度融合,不但要求实现技术手段和文旅资源的充分对接,还要求具有创造力的人才共同进行技术场景的概念打造、内容制作等。
三是优化扶持政策,为中小企业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从中小传统文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现状来看,文旅科技产业跨界融合的破解点尚不明晰,产业结合方式生硬,与技术企业合作往往处于被动,市场主体面临着一系列严峻障碍。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互联网+”加速与产业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正在成为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旅游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正在加速。随着人工智能、5G、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拓展,各类文旅市场主体纷纷上线上云,创造出一系列“云旅游”“云展览”“云赏艺”“云公教”“云文创”等新业态、新产品、新服务,成为推动文旅产业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口。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乡村旅游热度持续走高,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1
在草地上支起帐篷,遛娃、玩桌游、聚餐拍照,或是在星空下拉上幕布、小酌观剧……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省旅游市场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乡村休闲、户外露营、踏青赏花成为游客出门首选。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和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五一假期,纳入监测的省内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监测点接待游客314.42万人次。就近旅游新玩法带动新消费,五一期间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达4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0.73亿元。
“家门口”的露营升级,亲子游愈发普遍
“打开朋友圈,一半人在露营,一半人在给露营的人点赞。”南京市民小柏感慨说。不能远行的情况下,户外露营游成为很多市民的首选。
“扬州各大户外景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纷纷推出户外踏青、露营野餐游等‘微度假’产品,很多在‘家门口’就可以放松休憩、亲近自然的景区火了起来。”扬州市文广旅局相关人士举例说,位于扬州东部生态科技新城的跑鱼河公园火了,这个集鱼类洄游文化科普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被网友称为“扬州的九寨沟”。
露营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微度假方式。五一假期,露营群体愈发“全龄化”,亲子游、全家游十分普遍。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开辟出一片精致露营地,配套面向孩子的自然课程,成为亲子游好去处;
连云港市Monkey Camp五一研学营走进渔湾公园,开启两天一夜以露营体验和木本植物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活动。家长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感慨:“孩子玩上瘾了,后续的绳降、采茶、攀岩、溯溪、皮划艇等课程,每个他都想参加。”
省内景区紧跟热点推出露营服务,强化供给。节前,省文旅厅发布“水韵江苏春游大赏”之“江苏十大景区”“江苏十大美丽乡村”等榜单,上榜景区大多推出户外露营项目。
无锡拈花湾、三国水浒影视城、融创乐园等景区开辟露营区域,梅园打造首届梅园露营大会,鼋头渚景区也推出帐篷露营节。南京溧水玫瑰园推出主打赏花的“一站式”露营系列产品,汤山矿坑公园打造“网红”矿山乐野探索营地,石湫影视基地“荔枝青绿营”推出篝火夜读、挑战神秘剧本杀活动,打造光影寻梦“影视之夜”主题露营。
常州中华恐龙园在园内原拓展营地区域推出恐龙主题露营产品,配备户外电影、音乐LIVE、营地桌游等娱乐项目,让城市露营有趣又好玩。
文化供给升级,“逛展打卡”有了新体验
全省各地优化假日文旅产品供给,开展精彩纷呈、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博场馆准备丰富的“文化”套餐,市民可以漫步博物馆、“泡”在图书馆,逛展打卡也有了更多新体验。
假日里,“千年遗址奇遇记”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举行。游客通过做手工,参加舞蹈秀、剧本杀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各大文化展览活动着力凸显互动性、趣味性。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展出88件(套)经典南京泥人。南京博物院开启导游深度讲解国家宝藏、模拟场景寻宝、答题赢文创礼品等活动。盐城市博物馆推出“寻盐记”活动,观众在馆内完成“寻宝”任务,即可在文创店兑换博物馆定制盲盒一份。
小型演艺活动同样精彩,一批项目“上新”。江苏园博园推出《百年石光》沉浸式演出,无锡影视基地上演舞台剧《洛神赋图》,南京华昌龙之谷推出由马戏演出和夜光巡游组成的“潮极想象季”,打造夜间消费新体验。
文娱活动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各地推出一系列云展览、云课堂、云剧场等特色文旅产品。扬州博物馆联合扬州发布开设“‘云’上观博”栏目,“集萤映雪——扬州博物馆征集文物展”“印象·浮世——雕版印刷和浮世绘艺术展”“虎年生肖艺术展”等吸引市民线上线下观展。
第四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舞台艺术类优秀作品“云展演”举行,徐州推出“梆子戏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线上展演……高质量的演出丰富了人们的假日选择。
消费场景升级,激发“本地游”消费潜力
五一假期,旅游网站数据显示,用户下单偏好呈现周期短、出游半径短、行程天数短的“三短”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文旅市场通过创造新的玩法,不断激活假日经济。
“我跟闺蜜打算露营,第一次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准备什么食材,偶然发现,很多烧烤店竟然提供‘露营套餐’。”南京市民白女士惊喜地说。事实上,不只饭店,很多景区也可以直接“点单”,比如位于溧水的南京玫瑰园,就有2—4人露营套餐和5—8人露营套餐供游客选择。
“潮玩新假日”无锡梁溪云上购物节开启。“为吸引更多人喜欢非遗,我们线上推出惠山泥人新IP‘倷泥模模’系列盲盒,打造文创品牌。”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挖假日文旅消费潜力,必须紧跟热点、不断满足新需求。
很多商场变身“网红打卡地”,街区、商圈成为旅游目的地,“本地游”消费潜力被不断激发。五一假期夜晚,位于南京市建邺区银杏里街区中央广场的酒吧便搭起露天舞台,悦耳的歌声不断,文化市集人来人往。
南京市玄武区举办“芳菲五月·相约玄武”活动,重点促消费活动超过50场,假期连续5天举办“51·high玄武”现场直播活动,给市民游客发放百万优惠券;
秦淮区推出“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抵扣活动,门东街区推出品尝各式美食、玩转街巷市集、体验新品展览等活动;南京江北新区FUN心消费季、建邺区“欢迎来邺”活动、鼓楼区鼓楼潮玩节等消费惠民活动一起发力,激活本地游消费。
“我们按照市区联动‘1+N’方式开展商文旅体系列活动,着力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消费场景,助力假日经济复苏。”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五一假期,该市商贸主体促销活跃,有力推动了全市文旅消费回暖。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2
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2022年“五一”假期,江苏纳入智慧文旅平台监测的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全省旅游消费总额40.7亿元。
乡村休闲、户外露营、踏青赏花……“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老地方”玩出新花样,乡村旅游热度持续走高,露营成为热门的度假方式。
置身于220亩大草坪,坐在天幕下、躺在大帐篷里,感受泥土芬芳、暖暖阳光……在南京六合枫彩漫城,游客在绿水青山间体会“漫生活”的悠然惬意;在苏宁钟山国际高尔夫酒店内的露营基地,精致的下午茶吸引了年轻人拍照,儿童沙坑、萌宠喂养等项目则满足了遛娃、逗宠等需求。
“五一”假期,南京玄武湖景区、常州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洪泽湖湿地景区等活动空间大、生态环境好的室外景区成为游客热门首选。江苏各地景区也陆续推出露营服务,强化供给。“五一”节前,江苏省文旅厅发布“水韵江苏春游大赏”之“江苏十大景区”“江苏十大美丽乡村”等榜单,上榜景区大多推出户外露营项目。
“微旅游”带火了“本地游”“郊县游”,激发消费潜力,江苏“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总额达4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0.73亿元。江苏餐饮消费渐现“烟火气”,乡土地标美食热销,游客们纷纷通过品尝美食体验乡味、乡情。据江苏各地餐饮行业协会统计和对典型餐饮企业调研分析,“五一”假期,江苏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
随着多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室内场馆“解封”,在文博场所“赏花看景”品尝“文化大餐”,也成为“微旅游”的一种方式。江苏各地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推出一批“云旅游”“云展览”“云课堂”“云互动”“云剧场”等特色文旅产品,“云赏瘦西湖·五月寻芳菲”线上游览、“梆子戏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线上展演等广受好评。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3
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多数市民选择“就地过节”,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本地化消费势头强劲。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今天(5号)发布“五一”假期期间全省消费舆情分析报告:
餐饮消费渐现“烟火气” 露营火爆“出圈”
随着助企纾困措施的落地,各地促消费活动的举办,全省餐饮业发展信心增强,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省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
受假期推动,外出就餐人群增多,中小型餐饮街边店、品牌特色餐饮恢复较快,包间消费回暖。加之本地游、郊县游的火热,小龙虾、野菜时蔬等美食正值时令,乡土地标美食也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除此之外,开袋即食、加热即食、简烹即食的预制菜点也为餐饮业增添了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呈现出近程化、深度化、休闲化的特征。某旅行app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 “露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公园露营、星空露营和亲子露营等成为最受关注的露营主题。为丰富消费者的游玩体验,部分民宿推出了采摘、钓鱼、亲子活动等体验型项目。
在省内城市中,本地游消费较为活跃的主要有:南京、无锡、泰州、连云港等,基本以本地疫情形势较为平稳的城市为主。
此外户外景区仍然受青睐。受疫情影响,短途深度游需求旺盛,正逐渐取代跨省等长途游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用户偏好呈现出游半径短、行程天数短的特点。
省内居民旅游消费主要以本市近郊游及省内周边游为主,文旅消费热点主题以自然风光、森林公园、公园、人文古迹等户外类景区或接待场所为主。某旅行app大数据显示,无锡的宜兴免费公园、常州的新龙生态林、宿迁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徐州的云龙山,也是江苏省内居民周边游的热门景点。
“五一”假期期间,出游半径受限后,部分地区出行不畅,但亲子消费热度不减,各大旅游平台均推出亲子相关主题活动。基于家庭消费的儿童亲子业态是实体商业回归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亲子消费正在走向IP化、场景化、主题化,亲子餐厅、儿童游乐园、亲子研学游等受到众多家长关注。
除了主题公园外,博物馆成为最受关注的“遛娃圣地”。根据某旅行app数据显示,南京莫愁湖入围了全国周边游热门景区前五名,南京博物院入围全国热门博物馆榜单前五名。
新型消费占主流 假期全省维权诉求超5000件
五一假期,江苏省消保委共计受理维权诉求5045件,其中咨询185件、投诉4860件,分别占接收总量的3.7%、96.3%。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消费维权信息138646条,吐槽类32684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23.57%。
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多数领域消费市场快速复苏,大宗消费、旅游出行消费、餐饮消费、新型消费仍为节日主流,消费升级加快。较往年投诉纠纷量并未明显增加,网购、院线、直播购物、旅游出行等方面成为投诉热点,并呈现出覆盖面广、领域突出、问题集中、需求个性化与咨询诉求攀升等特点。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咨询投诉较多:首先网购问题较为突出,“五一”假期期间,江苏省内与网购相关的“吐槽”信息共6890条,问题有快递物流延迟引起退费争议,部分网购渠道维权难,预售商品引起争议等等;其次直播售货问题集中,假日里全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涉及直播带货的投诉达83件,带货质量难保障,售后维权难,宣传不实等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网红打卡点“滤镜过重”,实际消费体验不符合预期;健身热潮带来的相关预付卡消费、运动产品质量问题;以及新型娱乐项目,例如院线与密室逃脱消费投诉也有明显增长。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从监管部门到经营主体应当聚焦新型消费,与时俱进破维权难题。作为消费者,也要避免“人云亦云”,要做到理性消费,积极正确表达诉求。多方共同发力,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