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旅讯丨五一假期江苏旅游消费总额40.70亿元
- 2、疫情再度“逼停”旅游业背后:上半年多省游客量已超2019年同期
- 3、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 4、南京红山动物园半天涌入1.7万游客,你怎么看疫情后旅游暴涨现象?
- 5、22省份国庆旅游成绩单出炉,哪些省市的花费最低?
旅讯丨五一假期江苏旅游消费总额40.70亿元
1、五一假期江苏 旅游 消费总额40.70亿元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和手机信令数据测算,纳入智慧文旅平台监测的景区和乡村 旅游 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其中乡村 旅游 监测点共接待游客314.42万人次;全省 旅游 消费总额40.70亿元,其中乡村 旅游 消费收入10.73亿元。
2、五一期间贵州23家 旅游 景区接待游客均超5万人次
根据贵州省文化和 旅游 厅消息,2022年“五一”假日,贵州省文化和 旅游 系统认真学习贯彻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落小落细落实文化和 旅游 部、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坚决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多措并举守底线、保稳定、优服务、促消费、助纾困,全省假日文化和 旅游 市场安全平稳、高效有序、稳步复苏。游客出游意愿强烈,景区接待量持续增长。
根据各地报送情况,全省重点监测104家 旅游 景区累计接待超5万人次的有青岩古镇景区、镇远古城景区、荔波樟江景区、兴义万峰林景区等23家。从民航、铁路、交通部门提供的数据反映出,“五一”假期民航累计进出航班1093架次,进出港旅客9.16万人次;铁路累计进出列车1723趟车次,接送旅客68.71万人次,其中,高铁累计进出列车1434趟车次,接送旅客60.96万人次;高速公路累计进向车流量539.68万辆,累计出向车流量497.58万辆。
3、五一期间,南阳 旅游 总收入10.21亿元
五一节日期间,南阳市共接待游客306.92万人次,实现 旅游 总收入10.21亿元,与去年同比分别下降51.68%、70.1%。全市部分山水 旅游 景区景点正常开放, 旅游 市场总体运行态势良好,未发生游客投诉与 旅游 安全事件。
4、张家界小长假接待总量降逾6成,传统重点省外市场几乎丢失
5月4日,湖南张家界市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 局对外公布了“五一”假期5天全市 旅游 接待情况:接待总量较去年同期下降64.35%。
张家界市文化 旅游 广电 体育 局还提到,受国内疫情影响,今年五一黄金假期跨省人口流动较少,各大景区客源以省内、周边市州及本地居民为主,跨省游客人数仅占比约30%,其中有部分外省非涉疫地区因黄码无法进入景区。核心景区5月2日迎来高峰期,传统重点省外客源地市场几乎丢失。
5、广州成五一周边游最热目的地 日均订单量较清明增长123%
5月4日,携程发布《2022五一假期出游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用户出游整体呈现就近、就地特点,本地游订单占比达40%,较2020、2021年同期显著提升。露营旅行、乡村 旅游 、艺术展览体验游等出游形式受到青睐。
在携程平台上,今年五一假期热门周边游目的地TOP10分别为:广州、成都、深圳、重庆、长沙、珠海、汕头、澳门、佛山、贵阳,均为全域低风险城市。其中,第一名广州的周边游日均订单量较清明假期增长123%。
6、济南:130家旅行社退还1485.8万元 旅游 质保金
7、海昌海洋公园与越南Sunny World签合作协议
5月4日,海昌海洋公园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于近期与Sunny World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从项目合作、文旅业态及产业资源合作,以及联合拓展业务等方面开展合作。与Sunny World合作,将聚合双方的优势资源,助力海昌海洋公园树立国际化品牌,在全球范围内打造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生活 娱乐 平台。
疫情再度“逼停”旅游业背后:上半年多省游客量已超2019年同期
“室内文旅活动场所该关闭的关闭” “暂停经营中高风险地区跨省团队 旅游 业务” “全国1152家A级 旅游 景区暂停开放”……在2021年的夏天疫情期间江苏旅游消费高吗,传统的 旅游 旺季疫情期间江苏旅游消费高吗,国内 旅游 业再一次遭遇疫情“重击”。
要知道,在这之前的上半年,国内 旅游 已渐有起色, 旅游 从业者们也一度看到疫情期间江苏旅游消费高吗了曙光。
文化和 旅游 部此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结果,2021年上半年,国内 旅游 总人次18.71亿,国内 旅游 收入( 旅游 总消费)1.63万亿元,已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9%、58.6%。人均每次 旅游 消费872.2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5%,相较于游客接待量的增速, 旅游 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
从省级层面看,新旅界(LvJieMedia)统计发现,在已披露上半年 旅游 统计数据的10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有7个省份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了2019年同期水平,其中西藏自治区增速最为迅猛,同比2019年增长31.1%。而游客接待量相对靠后的内蒙古,上半年也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61.12%,接近全国总体水平。 旅游 收入方面,在免税新政及红利的加持下,海南增速拔得头筹,上半年实现 旅游 总收入819.78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60%,较2019年同比增长近七成。
西部 旅游 热度依旧 海南 旅游 收入增速拔得头筹
数据显示,在上半年游客接待量已经超过疫前同期水平的省份当中,新疆和西藏增速更为明显。可以看出,疫情常态化情况下,国内游客显然对西部地区更开阔而神秘的目的地更加向往,去年已经开始大热的西部地区今年 旅游 热度依旧。
西藏 旅游 业以区外团队游客为主,今年以来,随着“冬游西藏·共享地球第三极”、西藏林芝第十九届桃花 旅游 文化节、七条红色 旅游 线路发布等活动的实施,西藏 旅游 经济迎来“开门红”。据统计,今年1月至6月,西藏全区接待国内外游客17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110.9%,已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31.1%。
据悉,“十三五”期间,西藏已打造了具备 旅游 接待能力的乡村 旅游 景点300余个,特色 旅游 小镇26个,家庭旅馆达2377家。今年,“唐竺古道号” 旅游 专列、拉林铁路的开通,更是为该区 旅游 发展注入新活力。
同为西部地区大热的 旅游 目的地新疆,多地也已迎来 旅游 旺季,游客接待人数不断攀升,根据新疆文旅部门最新统计,今年1至6月,新疆已累计接待游客达8804.04万人次。事实上,在今年前4月,全区已累计接待游客4231.46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8.05%;实现 旅游 收入339.35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2.59%。
据自治区文化和 旅游 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古丽·阿不力木此前介绍,今年1月以来,全疆各地通过加大力度发展冰雪 旅游 、乡村 旅游 等拉动消费,促进 旅游 经济发展,共组织举办2000余项文化和 旅游 活动,涉及冰雪、文化、购物、民俗、 体育 、康养、研学、自驾、度假等多种类型。
在 旅游 收入方面,上半年福建、湖南、海南、贵州、西藏等省份已超过至疫情同期水平,其中海南省更是交出了“同比增长260.1%,比2019年同期增长67.1%”的优异成绩。
如果说海南2021年 旅游 收入的成绩单像“开了挂”一样,那么这个“外挂”毫无疑问就是离岛免税购物了。
去年7月1日起实施的离岛免税新政,对免税购物额度,单件商品限额,离岛免税商品范围、种类等方面进行调整。今年2月,为扩大政策效应,离岛免税购物又增加了离岛旅客“邮寄送达”、岛内居民“返岛提取”两种提货方式,旅客购物提货更加便捷。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下,国内游客的海外消费加速回流。据海口海关的数据,今年1月至6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267.67亿元、件数3690万件、购物旅客382.3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57.2%、258.9%、156.5%。
据悉,2020年以来,海南全岛新开业5家离岛免税店,目前正式营业离岛免税店已达9家。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经营投资主体的进一步增加和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海南 旅游 零售消费市场的优势将进一步显现。
浙桂文旅项目投资超千亿 新疆成立首支文旅产业基金
上半年各省的的 旅游 接待及收入数据能让疫情期间江苏旅游消费高吗我们看到 旅游 业的生命力,而各省文旅项目的投资则让人看到了 旅游 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活力。
新旅界梳理发现,近年来的文旅项目投资大省浙江和广西在上半年累计完成投资已超千亿元,而文旅投资相对滞后的新疆在今年也成立了该区的首支文旅基金,进一步推动“ 旅游 兴疆”战略。
据浙江文旅厅通报,1-6月份,全省在建文化和 旅游 项目2607个,其中今年新开工项目598个,续建项目2009个,总投资20484.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1651亿元,全省文化和 旅游 项目投资实现“半门红”。
邻省福建把今年作为文化 旅游 项目建设年,开展重点项目大调研、大摸排、大提升,确定了215个重点推进在建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12.18亿元。今年1月-6月,已完成投资125.98亿元,占年计划59.37%。
地处华南的广西,重点文旅项目全年计划投资总额完成进度亦即将过半。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共计256个,总投资9132.4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45.6亿元,本年度完成投资125.06亿元。
此外,广西文化和 旅游 厅还印发《广西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提出2021—2023年,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投资目标为年均增长15%。每年推进全区文化 旅游 产业重大项目200项以上,3年累计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
而在游客接待量上有着不错成绩的新疆,在 旅游 投资方面也没有懈怠。截至6月底,今年全疆政府性投资文化和 旅游 基础设施建设续建、新建项目总计130个,项目总投资约97.12亿元,其中续建项目51个、新建项目79个。
与此同时,新疆还成立了首支以文化 旅游 为主要投资方向的产业投资基金——新疆文旅产业基金成立。该基金总规模为10亿元,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文化 旅游 、影视 体育 、消费升级、医疗康养等,将集中力量投资行业竞争优势明显、对上下游产业具有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重点企业。
疫情再度“逼停” 旅游 业 从业者宜“厉兵秣马”
中国 旅游 研究院此前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 旅游 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曾对2021年下半年 旅游 经济发展作出预测,报告认为,2021年下半年, 旅游 产业有望迎来投资加速的转折点。市场景气持续上升,六成左右受访者认为新冠疫情形势向好和疫苗接种工作持续推进将会增加2021年 旅游 和休闲消费的需求。此外,企业家信心和产业景气指数有望加速恢复到2019年水平。
正当业界对此充满憧憬的时候,疫情的反弹几乎使这一预期化为泡影。自南京禄口机场疫情爆发以来,国内疫情呈现多点发生、局部暴发的态势。截至8月8日18时,全国有疫情高风险等级地区14个,中风险等级地区196个。
8月3日,文化和 旅游 部办公厅发布紧急通知,要求落实A级 旅游 景区疫情防控,强化文化和 旅游 行业室内场所防控措施。景区和室内公共场所迅速做出回应。截至8月4日,全国已有20省(区、市)的1152家A级 旅游 景区暂停开放,暂时关闭公共图书馆256个、文化馆236个、文化站6757个。
8月5日,文化和 旅游 部办公厅围绕跨省 旅游 管理工作下发通知,对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省(区、市),立即暂停旅行社及在线 旅游 企业经营该省(区、市)跨省团队 旅游 及“机票+酒店”业务。截至目前,多省市已就“限制出省游”发布通告,跨省游再次按下“暂停键”。
好消息是,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预测,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
对此,业内人士建言,常态化疫情防控将成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旅游 从业者应在这种常态下,保持防控标准不降低,一边开拓周边游、微度假等短程 旅游 产品,一边继续提质增效、“厉兵秣马”,待疫情形势向好后,重新整装再出发。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乡村旅游热度持续走高,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1
在草地上支起帐篷,遛娃、玩桌游、聚餐拍照,或是在星空下拉上幕布、小酌观剧……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全省旅游市场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乡村休闲、户外露营、踏青赏花成为游客出门首选。
根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和手机信令数据测算,五一假期,纳入监测的省内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其中乡村旅游监测点接待游客314.42万人次。就近旅游新玩法带动新消费,五一期间全省旅游消费总额达4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0.73亿元。
“家门口”的露营升级,亲子游愈发普遍
“打开朋友圈,一半人在露营,一半人在给露营的人点赞。”南京市民小柏感慨说。不能远行的情况下,户外露营游成为很多市民的首选。
“扬州各大户外景区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纷纷推出户外踏青、露营野餐游等‘微度假’产品,很多在‘家门口’就可以放松休憩、亲近自然的景区火了起来。”扬州市文广旅局相关人士举例说,位于扬州东部生态科技新城的跑鱼河公园火了,这个集鱼类洄游文化科普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于一体的文化主题公园,被网友称为“扬州的九寨沟”。
露营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微度假方式。五一假期,露营群体愈发“全龄化”,亲子游、全家游十分普遍。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开辟出一片精致露营地,配套面向孩子的自然课程,成为亲子游好去处;
连云港市Monkey Camp五一研学营走进渔湾公园,开启两天一夜以露营体验和木本植物为主题的.研学课程活动。家长王女士在微信朋友圈感慨:“孩子玩上瘾了,后续的绳降、采茶、攀岩、溯溪、皮划艇等课程,每个他都想参加。”
省内景区紧跟热点推出露营服务,强化供给。节前,省文旅厅发布“水韵江苏春游大赏”之“江苏十大景区”“江苏十大美丽乡村”等榜单,上榜景区大多推出户外露营项目。
无锡拈花湾、三国水浒影视城、融创乐园等景区开辟露营区域,梅园打造首届梅园露营大会,鼋头渚景区也推出帐篷露营节。南京溧水玫瑰园推出主打赏花的“一站式”露营系列产品,汤山矿坑公园打造“网红”矿山乐野探索营地,石湫影视基地“荔枝青绿营”推出篝火夜读、挑战神秘剧本杀活动,打造光影寻梦“影视之夜”主题露营。
常州中华恐龙园在园内原拓展营地区域推出恐龙主题露营产品,配备户外电影、音乐LIVE、营地桌游等娱乐项目,让城市露营有趣又好玩。
文化供给升级,“逛展打卡”有了新体验
全省各地优化假日文旅产品供给,开展精彩纷呈、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文博场馆准备丰富的“文化”套餐,市民可以漫步博物馆、“泡”在图书馆,逛展打卡也有了更多新体验。
假日里,“千年遗址奇遇记”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举行。游客通过做手工,参加舞蹈秀、剧本杀等一系列精彩活动,解锁博物馆新玩法。
各大文化展览活动着力凸显互动性、趣味性。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展出88件(套)经典南京泥人。南京博物院开启导游深度讲解国家宝藏、模拟场景寻宝、答题赢文创礼品等活动。盐城市博物馆推出“寻盐记”活动,观众在馆内完成“寻宝”任务,即可在文创店兑换博物馆定制盲盒一份。
小型演艺活动同样精彩,一批项目“上新”。江苏园博园推出《百年石光》沉浸式演出,无锡影视基地上演舞台剧《洛神赋图》,南京华昌龙之谷推出由马戏演出和夜光巡游组成的“潮极想象季”,打造夜间消费新体验。
文娱活动更加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各地推出一系列云展览、云课堂、云剧场等特色文旅产品。扬州博物馆联合扬州发布开设“‘云’上观博”栏目,“集萤映雪——扬州博物馆征集文物展”“印象·浮世——雕版印刷和浮世绘艺术展”“虎年生肖艺术展”等吸引市民线上线下观展。
第四届苏州市群众文化“繁星奖”舞台艺术类优秀作品“云展演”举行,徐州推出“梆子戏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线上展演……高质量的演出丰富了人们的假日选择。
消费场景升级,激发“本地游”消费潜力
五一假期,旅游网站数据显示,用户下单偏好呈现周期短、出游半径短、行程天数短的“三短”特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文旅市场通过创造新的玩法,不断激活假日经济。
“我跟闺蜜打算露营,第一次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准备什么食材,偶然发现,很多烧烤店竟然提供‘露营套餐’。”南京市民白女士惊喜地说。事实上,不只饭店,很多景区也可以直接“点单”,比如位于溧水的南京玫瑰园,就有2—4人露营套餐和5—8人露营套餐供游客选择。
“潮玩新假日”无锡梁溪云上购物节开启。“为吸引更多人喜欢非遗,我们线上推出惠山泥人新IP‘倷泥模模’系列盲盒,打造文创品牌。”梁溪区文体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挖假日文旅消费潜力,必须紧跟热点、不断满足新需求。
很多商场变身“网红打卡地”,街区、商圈成为旅游目的地,“本地游”消费潜力被不断激发。五一假期夜晚,位于南京市建邺区银杏里街区中央广场的酒吧便搭起露天舞台,悦耳的歌声不断,文化市集人来人往。
南京市玄武区举办“芳菲五月·相约玄武”活动,重点促消费活动超过50场,假期连续5天举办“51·high玄武”现场直播活动,给市民游客发放百万优惠券;
秦淮区推出“吃住行游购娱”消费抵扣活动,门东街区推出品尝各式美食、玩转街巷市集、体验新品展览等活动;南京江北新区FUN心消费季、建邺区“欢迎来邺”活动、鼓楼区鼓楼潮玩节等消费惠民活动一起发力,激活本地游消费。
“我们按照市区联动‘1+N’方式开展商文旅体系列活动,着力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消费场景,助力假日经济复苏。”南京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五一假期,该市商贸主体促销活跃,有力推动了全市文旅消费回暖。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2
从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2022年“五一”假期,江苏纳入智慧文旅平台监测的景区和乡村旅游点共接待游客845.19万人次,全省旅游消费总额40.7亿元。
乡村休闲、户外露营、踏青赏花……“五一”假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江苏以“微旅游”“微度假”的就地近程游为主,“老地方”玩出新花样,乡村旅游热度持续走高,露营成为热门的度假方式。
置身于220亩大草坪,坐在天幕下、躺在大帐篷里,感受泥土芬芳、暖暖阳光……在南京六合枫彩漫城,游客在绿水青山间体会“漫生活”的悠然惬意;在苏宁钟山国际高尔夫酒店内的露营基地,精致的下午茶吸引了年轻人拍照,儿童沙坑、萌宠喂养等项目则满足了遛娃、逗宠等需求。
“五一”假期,南京玄武湖景区、常州天目湖旅游度假区、溱湖国家湿地公园、洪泽湖湿地景区等活动空间大、生态环境好的室外景区成为游客热门首选。江苏各地景区也陆续推出露营服务,强化供给。“五一”节前,江苏省文旅厅发布“水韵江苏春游大赏”之“江苏十大景区”“江苏十大美丽乡村”等榜单,上榜景区大多推出户外露营项目。
“微旅游”带火了“本地游”“郊县游”,激发消费潜力,江苏“五一”假期旅游消费总额达40.7亿元,其中乡村旅游消费收入10.73亿元。江苏餐饮消费渐现“烟火气”,乡土地标美食热销,游客们纷纷通过品尝美食体验乡味、乡情。据江苏各地餐饮行业协会统计和对典型餐饮企业调研分析,“五一”假期,江苏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
随着多地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室内场馆“解封”,在文博场所“赏花看景”品尝“文化大餐”,也成为“微旅游”的一种方式。江苏各地注重线上线下融合、演出演播并举,推出一批“云旅游”“云展览”“云课堂”“云互动”“云剧场”等特色文旅产品,“云赏瘦西湖·五月寻芳菲”线上游览、“梆子戏演唱会+折子戏专场”线上展演等广受好评。
江苏省五一假期旅游消费超40亿3
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多数市民选择“就地过节”,在做好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本地化消费势头强劲。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今天(5号)发布“五一”假期期间全省消费舆情分析报告:
餐饮消费渐现“烟火气” 露营火爆“出圈”
随着助企纾困措施的落地,各地促消费活动的举办,全省餐饮业发展信心增强,江苏省餐饮行业协会数据显示,全省餐饮服务收入37.3亿元。
受假期推动,外出就餐人群增多,中小型餐饮街边店、品牌特色餐饮恢复较快,包间消费回暖。加之本地游、郊县游的火热,小龙虾、野菜时蔬等美食正值时令,乡土地标美食也成为消费者的主要选择。除此之外,开袋即食、加热即食、简烹即食的预制菜点也为餐饮业增添了活力。
今年,“五一”假期旅游消费呈现出近程化、深度化、休闲化的特征。某旅行app大数据显示,“五一”假期 “露营”相关旅游搜索热度环比上涨117%,公园露营、星空露营和亲子露营等成为最受关注的露营主题。为丰富消费者的游玩体验,部分民宿推出了采摘、钓鱼、亲子活动等体验型项目。
在省内城市中,本地游消费较为活跃的主要有:南京、无锡、泰州、连云港等,基本以本地疫情形势较为平稳的城市为主。
此外户外景区仍然受青睐。受疫情影响,短途深度游需求旺盛,正逐渐取代跨省等长途游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用户偏好呈现出游半径短、行程天数短的特点。
省内居民旅游消费主要以本市近郊游及省内周边游为主,文旅消费热点主题以自然风光、森林公园、公园、人文古迹等户外类景区或接待场所为主。某旅行app大数据显示,无锡的宜兴免费公园、常州的新龙生态林、宿迁的三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徐州的云龙山,也是江苏省内居民周边游的热门景点。
“五一”假期期间,出游半径受限后,部分地区出行不畅,但亲子消费热度不减,各大旅游平台均推出亲子相关主题活动。基于家庭消费的儿童亲子业态是实体商业回归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亲子消费正在走向IP化、场景化、主题化,亲子餐厅、儿童游乐园、亲子研学游等受到众多家长关注。
除了主题公园外,博物馆成为最受关注的“遛娃圣地”。根据某旅行app数据显示,南京莫愁湖入围了全国周边游热门景区前五名,南京博物院入围全国热门博物馆榜单前五名。
新型消费占主流 假期全省维权诉求超5000件
五一假期,江苏省消保委共计受理维权诉求5045件,其中咨询185件、投诉4860件,分别占接收总量的3.7%、96.3%。舆情监测系统共监测到消费维权信息138646条,吐槽类32684条,占消费维权信息总量的23.57%。
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多数领域消费市场快速复苏,大宗消费、旅游出行消费、餐饮消费、新型消费仍为节日主流,消费升级加快。较往年投诉纠纷量并未明显增加,网购、院线、直播购物、旅游出行等方面成为投诉热点,并呈现出覆盖面广、领域突出、问题集中、需求个性化与咨询诉求攀升等特点。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咨询投诉较多:首先网购问题较为突出,“五一”假期期间,江苏省内与网购相关的“吐槽”信息共6890条,问题有快递物流延迟引起退费争议,部分网购渠道维权难,预售商品引起争议等等;其次直播售货问题集中,假日里全省消保委系统共接到涉及直播带货的投诉达83件,带货质量难保障,售后维权难,宣传不实等情况较为普遍;
此外网红打卡点“滤镜过重”,实际消费体验不符合预期;健身热潮带来的相关预付卡消费、运动产品质量问题;以及新型娱乐项目,例如院线与密室逃脱消费投诉也有明显增长。
对此省消保委建议,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从监管部门到经营主体应当聚焦新型消费,与时俱进破维权难题。作为消费者,也要避免“人云亦云”,要做到理性消费,积极正确表达诉求。多方共同发力,才能有效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全面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南京红山动物园半天涌入1.7万游客,你怎么看疫情后旅游暴涨现象?
清明期间,南京红山动物园迎来游客高峰,在半天之内涌入1.7万游客的消息也是引发了人们热议。清明假期是春节假期过后的第一个法定节假日,天气也正在逐渐的转暖,所以正是人们出游的好日子,再加上疫情的消散,让憋了很久的人们终于有了出游放松的机会,很多地区出游的人数都创了新高。
疫情后旅游人数暴涨的局面,首先体现了人们出游的热情高涨。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待在家,完全失去了出游的机会,而疫情被控制住之后,人们的旅游热情被释放,旅游人数也暴涨;其次,疫情的影响逐渐消散。由于国内疫情基本被控制住了,疫情对于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已经影响很小了,人们对于外出旅游已经没有了太多的顾虑;最后,报复性消费的体现。在疫情期间,人们出游的欲望被大大的压制了,在疫情被控制住之后,人们对于出游非常的渴望,进而产生了报复性消费和出游的现象。
一、人们旅游的热情高涨。
人们在疫情之后出游人数暴涨的情况充分的展现了人们在疫情被控制之后出游的热情非常的高涨,对于外出旅游的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这也是清明假期很多景区旅游人数暴涨的重要原因。
二、疫情对人们的影响逐渐消散。
旅游市场的火爆也从一方面说明了疫情在我国已经基本被控制住,疫情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越来越小。疫情对于人们的恐惧也越来越小,人们的出游已经很少有顾虑了。
三、报复性旅游的现象。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人们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的出游计划被大大的限制了,很多人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出游计划,而在疫情被控制住之后,人们的出游欲望就会空前高涨,报复性出游也就来临了。
22省份国庆旅游成绩单出炉,哪些省市的花费最低?
国庆节假期结束之后,相关部门立刻对每一个省份的旅游收入和招收游客的数量以及人均消费进行了统一的调查。目前,我们已经得到了最新的数据。22个省份的成绩单中,河南省凭借着482元的人均消费成为多个省份中消费最低的省份。消费低并不意味着河南省的旅游收入低,河南省的国庆旅游收入已经超过了300亿。
每当相关部门发布最新的数据时,总会有一些网友不相信数据的真实性。事实上,相关部门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早已经做好了充分的调查工作,并不会出现数据错误的状况。所以,河南省人均482元的消费真实有效。
河南省的旅游业正处于发展中,人均消费低情有可原
一直以来,河南省的工业发展特别迅速,但是河南省的旅游业和工业发展的速度不成正比,这就使得人们忽略了河南省旅游业。现如今,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发展旅游业的最佳方案,河南省的旅游业正以一种非常迅速的方案获得了大众的认可。虽然河南省的人均消费水平比较低,但并不意味着游客没有办法享受到特别优良的旅游体验呀。
国内的旅游市场正在不断扩大,各个省份的旅游业发展越发迅速
排除极其特殊的因素对国内的旅游业造成的影响,我国的旅游业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具体内容,我们不难发现今年的旅游业已经恢复到疫情之前的70%,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虽然国内的旅游业还没有得到100%的恢复,但并不会阻碍国内旅游人群的增加和居民人均收入的增加。
总的来说,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刚好可以展现出我国居民的强大消费水平。人们外出游玩时,首先选择的就是性价比特别高的酒店,酒店也可以获得一定的额外收入。除此之外,各大城市的餐饮行业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毕竟旅游业中的许多游客都是奔着各个省份的美食而来。相比于其他省份的高人均消费,河南省的人均消费不是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