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农家乐遭遇“寒冬”,客群大量萎缩,为什么游客不去了?
农家乐是什么乡村旅游为什么消费少了?以农民的幸福生活为资源禀赋乡村旅游为什么消费少了,“出售”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从而为城市游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乡村旅游产品被称为“农家乐”。经过30多年的发展,其内涵没有改变,但产品和服务没有跟上游客消费升级的趋势,产品升级的步伐严重滞后,可以说处于严重老龄化阶段。
首先,90后和00后年龄组已经成为旅游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农家乐娱乐产品没有对新崛起的主力军做出明显调整。其次,乡村旅游消费市场的特征也在发生变化。游客的需求已经连续四次激增。从最初的观光阶段、旅游阶段、度假阶段到现在的生活阶段,游客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观光。
其次,农家乐是居家养老的主要产品,那么现在流行的民宿又是什么呢?利用农民的闲置资产和自由空间,给城市居民提供的中高档农村度假生活。农民可以直接成为房东,并将乡村旅游为什么消费少了他们的房子出租给投资者经营,这是将农家乐转变为民宿的有效方式。
“乡村旅游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土生土长。在其发展过程中,应努力保持这种地方风味的“真实性”。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成熟,旅游市场对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新的形式开始出现,对青年考察旅行、房车营地、医疗保健和其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将鼓励一些农家乐开始向更具地方特色和高质量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变。”北京外国语大学旅游科学研究所副教授王金伟说。民宿在引领农家乐的升级发展上,可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如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本质是农文旅融合,农文旅融合即“农业+文创+旅游”的发展模式,所谓农文旅融合,指的是乡村振兴需秉持“农业是根、文化是魂、旅游是路”的理念。
目前正处创意创新发展阶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链主要包括上行企业、核心企业、下行企业、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其中上游主要包括与农、林、牧、副、渔相关的企业、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手工艺品加工企业、乡村旅游产品相关物资供应企业、旅游规划策划企业等;中游主要包括农家乐(家庭旅馆)、观光采摘园、高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园、市民农园、休闲度假农庄及民俗文化村等;下游主要包括旅行社、旅游网络公司、周边旅游景区、城市酒店、文化传媒公司等;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主要包括交通、环保、水电、医疗、金融、通信以及相关政府部门、乡村旅游协会及农家乐协会等。其中上行企业主要是为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供给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创意与设计;下游则主要是作为核心企业与游客的中介,为核心企业进行客源输送及营销宣传;配套企业及相关机构部门是乡村旅游产业链运作的保障,居于上、中、下游企业的外围部分。
中国休闲农业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农业旅游,从欧美、日本及中国台湾等地引入。经过近40年的发展,休闲农业从单一的农业旅游形式发展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体验、科普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新形态和旅游消费新业态。中国休闲农业发展过程可分为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意阶段4个阶段。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乡村旅游接待量将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0年1-8月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人数减少60.9%至12.07亿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按下了“暂停键”。5月份以来,各地有序重启乡村休闲旅游市场,目前不少地方乡村旅游基本恢复,但全面恢复还面临一些困难。随着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城乡居民被抑制的需求将持续释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的乡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吸引力。
2019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500亿元。下一步,乡村休闲旅游业要优化升级,深度发掘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不断丰富业态类型,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到2025年,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
行业竞争激烈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截至2019年年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超过290万家,全国休闲农庄、观光农园等各类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30多万家,7300多家农民合作社进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2010-2019这十年期间,我国农家乐相关企业注册总量由原来的2.6万家增长至21.6万家,翻了三番。其中,2015年相关企业注册增速高达38%。
2010年7月5日,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组建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作为两部局开展工作的一个平台,并明确星级创建工作由分会承担。分会秘书处设在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与休闲农业处合署办公。《农业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4〕4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为核心的品牌培育工程。农业部等11部门《关于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大力促进休闲农业发展的通知》(农加发〔2015〕5号),要求开展全国休闲农业星级评定等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
农业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会同休闲农业分会坚持“农旅结合”,形成《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企业(园区)创建标准》。创建标准评分内容分为带动“三农”发展及生产经营状况、基础硬件条件、管理和服务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安全与公共卫生条件等5大项,其中带动“三农”的基本条件位居首位,分值占到总分值的40%,使创建标准更加符合企业发展要求。按照得分情况,分为三星、四星、五星三个等级,由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评定委员会颁牌。
截至2020年11月20日,我国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共计3396家,其中五星级676家,四星级1717家,三星级1003家。从星级分布来看,我国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主要集中在四星级和三星级。同时,从认定时间来看,近两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认定速度有所放缓,2019年仅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但是四星级和五星级的认定数量差距大幅减少,说明2019年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已经进入提质阶段。
区域分布明显
截至2020年11月,我国目前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89个,国家级休闲旅游和乡村旅游示范点641个。浙江省在示范县数量中排名第一,拥有24个;福建省和山东省拥有33个示范点,并列第一。
2019年,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共认定129家星级企业(园区),其中湖南、安徽吉林为前三甲,分别认定19家、15家和17家。
2019年7月30日,中国文化旅游部开始公示全国第一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0年8月26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等680个乡村列入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截至2020年11月,我国共有乡村旅游重点村共998家,其中新疆地区共有重点村56个,排名第一。
万亿规模市场 行业发展潜力大
2019年中国全年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5.73万亿元,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营业收入8500亿元;整个旅游业接待人数60.06亿次,其中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数32亿人次。2019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占国内总旅游人数的53.28%,而营业收入仅占比14.83%。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乡村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重价值深度发掘,年接待游客人数超过40亿人次,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3.8%。
根据《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到2025年,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收入超过1.2万亿元,2019年-2025年的平均复合增速将达到5.9%。行业的收入平均复合增速大于接待人数的增速,说明未来5年我国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进入提质提量提价的阶段。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以前扎堆去的农家乐,为啥这两年遇冷了?
农家乐起源于国内外的乡村旅游,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必然产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需求更加多样化,也更乐于去尝试不曾见过的乐趣,农家乐便因此而生。
农家乐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本土的旅游资源或是饮食文化等,将乡土民俗与之相结合进而形成的一种旅游新形式。
然而近几年农家乐突然遇冷,营业额直线下降甚至导致停业关门。去农家乐的“驴友”们也越来越少。现在可见的是,人们即使去了农家乐也是看看就走,而不会再像以往留在那消费。消费者留不下,经营者无法获取利益,久而久之便面临着关门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农家乐不再“乐”呢?
1、农家乐丢掉了“农”。有人说农家乐不再有“农”的特色,不再有那些更能体现乡俗文化的活动,更多的反而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活动。甚至有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开始讹诈,强买强卖等宰客行为。种种行为使得“驴友”们不再来此消费。
2、食品安全等安全问题严重突出。农家乐现场宰杀的动物未经过我国卫生防疫部门的检验,其中可能暗藏病毒等会对消费者构成极大威胁。然后就是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景区没有相关的安全防护甚至消防设备,也没有相关的制度。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无法得到可靠的保障。
3、时代进步,人们需求进步,农家乐却依然原地踏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的幸福指数上升,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农家乐的设施却依然停留在最初的“脏乱差”。经营者不舍得投入,不想去更新设施。这样的他们注定被淘汰。
所以农家乐的遇冷更多原因是因为其自身的不做为,与外界因素关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