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里)

KTV免费预定 2023年02月19日 02:36:47 1

本文目录一览:

驯鹿分布在哪里

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的环北极地区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中国鄂温克族使用驯鹿作为交通工具。

驯鹿生活在什么地方是在南极洲非洲热带草原寒带针叶林地区亚马逊平原?

寒带针叶林

驯鹿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环北极地区,包括在欧亚大陆和北美洲北部及一些大型岛屿。在中国驯鹿只见于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

在根河,走近敖鲁古雅

在根河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走近敖鲁古雅

陈苏锦

如果不是来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了呼伦贝尔,如果不是来了根河,我还不知道敖鲁古雅。

如果不是读了迟子建老师那部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我还不会对敖鲁古雅有这么深的迷恋。

敖鲁古雅,她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她是鄂温克族居住的部落。在呼伦贝尔的根河市的敖鲁古雅河畔。敖鲁古雅,当地人称驯鹿鄂温克人。它是鄂温克族三大直系中的雅库特系的小部落。它也是中国唯一一个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

二0一八年的夏天,我和静姐、亚娜、李子,专门坐了绿皮火车来了呼伦贝尔,来了根河,来了敖鲁古雅。

我第一次看到了在大兴安岭密林中的驯鹿。

它和我见过的梅花鹿、我见过的长颈鹿都是不一样的存在。它像什么呢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头像马,身子像毛驴,蹄子特别宽还大,像牛,头顶长角像鹿,尾巴还很短。一般通常的鹿,雄鹿长角,雌鹿不长角。可是,驯鹿,非常特别的是雄鹿和雌鹿都有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听说是每年换一次。而且雌鹿的体重普遍比雄鹿体重更重。我们看到那些出现在我们面前自由自在的驯鹿,它们是浅褐色的,也有灰棕色的。一般都有一米三到一米五以上的身高,身长有两米左右,那角的繁复的分叉有好多。眼睛大而鼓溜溜的。那驯鹿性格看上去很温顺,我们和它合影,它不急,我们抚摸它后背上的毛,它也不急。听说它吃地衣,也吃嫩枝叶,我们喂它的时候,它也安安静静的。导游说,过去,这些驯鹿是自己在密林中自由自在地寻找食物,鄂温克人是用敲白桦桶的方式来让它们集合的。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他说告诉驯鹿必去的地方在哪你们更神奇的,不管互相家里有多少驯鹿,怎么混杂在一起,鄂温克人也能分辩出哪些是自己家的,哪些是别人家的。他还告诉我们,别看驯鹿现在瞅着那皮毛那么薄,这可是在极寒天气可以生活的动物啊!驯鹿最了不起的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而且每次迁移都是雌鹿在最前面,雄鹿在后面跟着。雌鹿一般在春天在迁徙的路上分娩,刚生下两三天的幼鹿就可以围着爹妈跑来跑去了,一个星期之后,它们就长大了……

导游告诉我们说,敖鲁古雅这里的鄂温克人是十七世纪中叶从贝加尔湖游猎迁徙到大兴安岭来的,都有和俄罗斯人一样的名字。从前他们的生活一靠养驯鹿,一靠打猎,吃兽肉,穿兽皮,住在“撮罗子”里,一种用白桦树皮建成的尖顶房子里,冬天冷,夏天漏雨,生活特别艰苦。他们打猎需要驯鹿,被称为“使鹿部落”,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

导游的说法和我在网上搜索的结果基本一致,不过他带着我们穿行在这里的木栈道上去往参观驯鹿的地方,眼前是夏日里的大兴安岭郁郁葱葱的繁茂的森林和山冈,旁边是河流,我们下车前刚下了一场小雨,空气里是温润的野草的气息、是泥土的气息、是野花的气息、是各种各样野生蘑菇的气息……

导游跟我们说过去敖鲁古雅人养驯鹿是为了驮东西,就跟我们汉族人用牛和马驮东西一样。一头长成的驯鹿可以驮三十五公斤的重物,一小时可以走五公里。我的脑海里一下子就浮现出几只驯鹿驮着这些穿着兽皮的衣服的鄂温克人打回的猎物从密林里踏着荆棘一步一步往外艰难行进的场面,温暖,又扎心,鄂温克人是这样和驯鹿相依为命的……

当一九六四年割鹿茸取得了成功之后,驯鹿基本上结束了它的运输功能,它成了当地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鄂温克人绝大部分人也从“撮罗子”迁到定居点儿生活,但这个只有二百多户人口部落仍然保留了鄂温克人许多原来的生活习俗……

我在《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小说里,听那九十岁的女酋长讲述在漫长的岁月里鄂温克人与驯鹿有关的爱恨情仇,同时了解这个民族的 历史 。这个女酋长的原型就是中国最后的女酋长一一一九二O年出生的玛丽亚.索。她的一辈子就在敖鲁古雅鄂温克使鹿部落,这个历尽岁月沧桑的有着俄罗斯面孔的老人把驯鹿和猎枪当了命根子,当2003年政府动员部落成员下山时,她拒绝了,她只想在山林中和驯鹿在一起……

已经很少有人能够理解玛丽亚.索对驯鹿的感情,包括他们自己民族的年轻一代,可是,无论你理解不理解,这位老酋长和驯鹿的 情感 都在那里……

“我是雨和雪的老人了,我有九十岁了,雨雪看老了我,我也把它们看老了。”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我们离开敖鲁古雅的时候看到的景区一进门附近右手边那个“撮罗子”在阳光照耀下闪着光,那里的桦树,是我喜欢的样子,我只是来 旅游 ,来看风景,来看和我平时的生活不一样的生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一走一过里是在享受生活,可是这里的鄂温克人,一直在冬天最严寒的时候、在夏天最潮湿的气候里、和野狼虎豹角逐的环境里,生存着,坚守着……

一个如此人员稀少的民族能够持续下来,一定有它不屈不挠的理由。

感动的情愫,在我的心里,一直弥漫开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