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五大陷阱及治理方法
- 2、急!国内旅游的好处和出境旅游的坏处?
- 3、出境旅游人数比入境旅游人数多是好处还是坏处
- 4、中国游客境外旅游存在哪些非理性消费
- 5、中国游客在外国大量购物,钱花在外国了,中国受影响吗???
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五大陷阱及治理方法
出国旅游问题多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 首先是旅行社隐瞒出国游的真实费用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等消费者交齐款做足准备欲罢不能时再让消费者多掏钱。其次是旅游项目与出行前所宣传的有较大出入。第三是有的旅行社甚至不让游客下车,只让其在车上“远观”。第四是旅行社常向游客收取不合理费用。在出国游期间,旅行社往往以国际惯例为由强行收取导游费、司机费。
急!国内旅游的好处和出境旅游的坏处?
在国内旅游的好处是钱是给自己人,出境旅游的坏处是肥水往外流。
出境旅游人数比入境旅游人数多是好处还是坏处
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出境游可以带动公路、铁路、航空业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拉动服务行业发展。毕竟多数出境者会买东西,纯粹是为了买奢侈品的人占少数,这样会促进目的国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
拓展资料
出境旅游的发展现状
1997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安部颁布《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跻身全球出境旅游消费前十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新兴客源输出国。我国目前出境旅游的发展大体有如下几个特点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
(一)旅游人次保持连续高速增长
1994年至2003年,我国累计出境近一亿人次,年均增长13.87%。其中,2003年出境总人数达2022万人次,首次超过日本1700万人次左右的出境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国。见表1。
另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05年我国公民出国(境)旅游总人数为3102.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7.5%,居亚洲第一位。其中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因公出境588.63万人次,相比上年增长了0.2%,占出境总人数的19.0%;因私出境2514.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占出境总人数的81.0%。见图1。
(二)目的地国家集中度发生变化
截至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总数达到90个,已经实施的达63个。我国出境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体上,我国公民出境目的地仍然以亚太地区为主。从地域上看,1997年以前出境目的地主要集中在新、马、泰和港澳地区,而现在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德国等更多国家已经成为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
(三)出境旅游的性质结构发生了转变
近年来,在我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中,因公出境人数与因私出境人数都出现了增长的势头。
因公出境在经历两年的减少之后,于2001年出现正增长,这一变化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扩大有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因私出境旅游冲破长期封闭,一经开办就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而且,从2000年起,我国因私出境人数超过因公出境人数,成为出境旅游的主体。
(四)出境旅游成为旅行社新的利润增长点
出境旅游在我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经营操作主动性强,且利润率较高,各家旅行社都瞄准这块市场,开辟新的利润来源。
中国游客境外旅游存在哪些非理性消费
“购物游”背后凸显非理性消费 血拼全球被误读的旅游
“一定记住多带些大的购物袋。”每次带团出游前的沟通会上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资深出境导游周小姐都要这样叮嘱她的客人。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有1亿人出国旅游。而AC尼尔森与世界免税协会联合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游客境外旅游的平均购物花费高达987美元,堪称全球之最。
从最早的港澳游、东南亚之旅到现在的欧洲游、澳新两地、日本游等等,中国游客全球血拼,游走世界各地,扮演着千金一掷的豪客角色。
然而,投诉不断的黑店强买强卖,口诛笔伐的导游回扣,叫好不叫座的纯玩团,永远不用担心客源的靠购物补贴的零团费团队……太多的矛盾纠结在本应轻松的行程中。
为什么平时省吃俭用的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我们,出了门就扮演起购物狂的角色?将“吃住行游购娱”浓缩为“购物游”,究竟是导游在推波助澜还是游客心甘情愿?疯狂血拼后带来的是满足还是越理越乱的纠纷?
夏奈尔一抓一把 数码相机成摞拿
中国游客“有钱”名声在外响当当
“这趟行程,大家都满意得了不得,大包小包都拎不动了!太有收获了!”本市某旅行社出境部的傅总刚刚带团从欧洲回来,没有在巴黎漫步的回味,没有徜徉莱茵河的感触,张口闭口,都是“大包小包”,仿佛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购物之旅。
一年前还在法国留学的海伦告诉记者,自己曾在休假日和一位韩国同学去逛香榭丽舍大街,“碰到好几个中国旅游团队,大家见面用中文道‘你好’很亲切。他们手里都拎着不少购物袋,奢侈品商店想都不想推门就进。在一家免税店,好多游客一抓就是好几瓶‘夏奈尔5号’;BOSS西装试都不试,在身上稍微一比划就要两三件;巧克力一拿就是好几把……韩国同学不停地示意我看中国游客出境旅游消费的弊端:你们国家有钱人真多!”
中国游客在外国大量购物,钱花在外国了,中国受影响吗???
这个网上有段资料应该可以回答你:
出境旅游过热的负面影响
对一个经济处于长期发展、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国家来讲,中国成为境外购物消费“全球第一”,这一现象值得认真研究。据了解,欧美和日本人均GDP达数万美元,新加坡人均GDP达8000美金,泰国达2000美金,而在国外购物中国人却排第一。
“要警惕出境旅游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去年9月中旬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研究报告》警告说,中国出境旅游花费已经超过入境旅游收入,中国国际旅游业已经整体沦为花汇产业。报告中指出,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总花费大约为400亿美元,相当于3320亿元人民币;而同期,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为4711亿元,入境旅游总收入257亿美元,旅游业对内需的总贡献为6844亿元。2004年出境旅游的过快发展对内需的“漏出"占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48.5%,几乎相当于旅游业对内需贡献的一半。
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内需严重不足,特别是最终消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而发展国民旅游的一项重要原因就是发挥旅游业扩大内需的作用。据分析,近年我国的最终消费率一直徘徊在70%左右,近年甚至下降到70%以下,而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率一般在80%~90%。正是由于我国内需严重不足,“十五"大以来将旅游业确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如果在我国内需严重不足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出境旅游,扩大其他国家的内需,这样的政策令人匪夷所思。此外,入境和国内旅游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对贫困地区居民的脱贫致富,对缓解就业压力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出境旅游的作用与此相反或无干。高收入者集聚的消费能量开始向国外释放,客观上造成了有效需求和就业机会的流失。
从发展趋势上看必须对出境旅游采取“适度"发展的政策。报告中指出,通过对我国出入境旅游发展趋势的分析,如果对出境不采取适度发展的政策,甚至鼓励出境旅游的发展,到“十一五"末期,我国国际旅游业的非贸易逆差将达到4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逆差,有可能吞吃掉所有的贸易顺差和资本项目的顺差,使我国国际收支余额成为负数。而且,从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账户的情况看,有可能出现我国出境旅游的花费实际上是国外在华投资在支撑。这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是极为不利的。专家建议国家尽快开征出境旅游消费税。
但也有专家认为,中国人在境外的消费很高,这种暂时的非理性的消费是正常的,是一种刚刚开放后的特殊现象。一旦出境旅游变成中国公民多数人、经常性的度假消遣时,这种非理性的消费方式就会逐渐理性化。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刚刚开始的中国公民的出境旅游,究竟应当采取“堵”还是“疏”的办法,还需要专家的进一步论证。
以上材料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