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去敦煌哪些景点是不可错过的?为什么?
- 2、敦煌四大必打卡的景点是什么?
- 3、去敦煌哪些是不可错过的?为什么?
- 4、敦煌莫高窟的主要景点
- 5、敦煌哪些地方值得游玩?大概需要几天?
- 6、莫高窟景点介绍
去敦煌哪些景点是不可错过的?为什么?
去敦煌看景点是不可错过的有非常多,以下介绍及分析:
敦煌不容错过:在莫高窟里赏“飞天” ,鸣沙山露营,看沙漠星空 ,在“魔鬼城”中拍戈壁日落 ,在沙洲夜市品尝西北美食,自驾戈壁公路,敦煌影视城拍一部大戏,亲身体会西出阳关无故人 ,买敦煌特产。莫高窟经历千年的营造,承载着无数信众和工匠的信仰。一尊尊精美绝伦的造像,一笔笔行云流水般的线条,是对西方佛国的向往,更是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莫高窟,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拥有太多的赞誉。从乐僔和尚开凿第一个洞窟开始,这里就演绎起了长达一千多年的历史大戏。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太美啦!日出日落都不要错过哦,体验超棒!鸣沙山月牙泉门票110元,三天有效,除了玩沙看月牙泉外还有滑沙、骑沙漠骆驼、坐直升机等娱乐项目。其中100元/人的沙漠骆驼是景区内最热门的项目,非常值得体验。鸣沙山看日出和日落的角度都非常好,景区的开放时间也是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调整的。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看日出,早上5点多就起床,拼尽全力爬山高耸的沙丘,但是爬得越高风沙越大,脸上,头发里,嘴里全是沙。细细的沙砾像刀子一样划在腿上,也没有办法站稳行走,人已经被吹模糊了,没有任何美感。
直到太阳从远方的沙丘上升起来,风才逐渐变小,第一次在沙漠里看日出,觉得非常美,这一刻觉得前面经历的磨难都值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让我们觉得日出更美了,也成为了我们终身难忘的记忆!
想着也呆了好几天了,过两天应该就要走了,所以我搜集了一下敦煌比较有名的景点!
1、莫高石窟
2、月牙泉
3、敦煌剧院看演出
这几个目前都是敦煌打卡率较高的,且比较有名的。
敦煌四大必打卡的景点是什么?
敦煌位于青海、甘肃、新疆三地的交汇处。是一个藏满故事的地方。
盛名在外的敦煌本质上仍然只是一小片被沙漠戈壁包围的绿洲,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2500毫米,是中国最为干旱的地带之一。正是在这样的地方,敦煌,依托着径流量并不大的党河,走过了数千年薪火不灭的岁月,还一度成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汇流中心。
被沙漠戈壁包围的敦煌,这四大必打卡景点你一定知道
莫高窟
提及敦煌,很多人会马上想到莫高窟,一眼千年,敦煌莫高窟的前世今生有说不完的故事,始凿于魏晋时期的敦煌石窟更是秉承了这种开放包容的精神。从王公权贵到平民百姓,不论民族,不论阶层,都可以成为石窟的开凿者和供养人,所以石窟所展现的内容也包罗万象。
石窟的造像和壁画除美学和宗教价值外,还囊括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歌舞、杂技、耕作、狩猎、营商、出行等历史事件和生活场景。而浩如烟海的敦煌遗书,所涵盖的范围更加广阔,内容也更加翔实。
这些宝贵的历史遗赠是研究中古时期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学、宗教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以及文学史、艺术史、科技史、民族史最难得、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鸣沙山
你一定看到过这副图,它就在敦煌,来到敦煌,你一定会惊叹,城市和沙漠会如此亲近,在沙山下生活的人会如此坦然。方圆近800平方公里的鸣沙山也只被看成了一座大型游乐场,在这里,沙漠并不让人恐惧,你可以放下一切顾虑,跳进温柔的沙海,骑骆驼,滑沙,恣意狂欢。
鸣沙山真正神奇的地方也在这里,按理说每天有上万名游客在沙山的斜坡上踩来踩去,流沙不断向下滚落,经年累月,沙山就会往前推移,并渐渐矮下去。可鸣沙山却可以岿然不动。事实上,鸣沙山并非一直固定不动,只不过它移动的速度太缓慢,让人难以觉察。
地质工作者经过地层探查后推断,鸣沙山的扩展曾迫使党河向北改道,奇妙的是,沙山在吞没党河故道时,特意留了一小截出来,这一小截就是现在的月牙泉
自古就盛传鸣沙山会发出呜呜的轰响,有人说如气势恢宏的钟鼓管弦齐奏,也有人说像是战场拼杀时的人喧马嘶。可惜我们在鸣沙山就是什么都没有听到。
雅丹魔鬼城
离开敦煌市区,往西北方向行车约100公里,不知不觉间大地已被一层黑色的砂石笼罩,继续向前深入,有一片绵延十几公里的神秘“古城”,城中古堡林立,街道井然,但却没有丝毫生气。每当风起,飞沙走石,狼嚎虎啸,令人闻之而心悸。
这片号称“魔鬼城”的地质景观,其实是一种雅丹地貌,整齐排列的古堡实际上是远古湖盆或河床上的沉积层。
地壳运动使这些固结程度并不高的岩层露出地表,强烈而持久的定向风顺着岩层的裂隙不断吹蚀,最终形成了这种与风向大致平行的垄岗状残丘。
在风蚀作用较为强烈的地方,还会形成一座座孤立的雕塑,它们形态各异,飞禽走兽无所不含,就连世界上的好多著名建筑也能一一找到对应。黑戈壁与魔鬼城,这是一个多么冷酷的组合呀,它们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一切生机,也极尽所能地恫吓着过往的行人。
玉门关
离雅丹魔鬼城不远的是丝绸之路西出玉门关,进入吐鲁番的必经之地,古时候的商旅要拿出多少勇气来抵抗这廓然无边的萧瑟。
在戈壁大漠上,玉门关,扼守在敦煌以西最重要的水源补给点上。
进出敦煌的商人、邮驿、使者,无论是走昆仑北麓,还是走天山南麓,都必须经过两关。它们不仅护卫着河西走廊西大门的安危,同时也要负责为过往人员签发“护照”。汉唐时期,这两座在荒野上对峙而立的雄关一度热闹了数百年。
虽然现在玉门关就一个土楼,但是如果你来敦煌,包括玉门关这四大景点你一定要打卡,因为这是曾经是世界文明的汇集中心。
去敦煌哪些是不可错过的?为什么?
去敦煌旅游那里的莫高窟、月牙泉、玉门关、阳光、西千佛洞等景点都是不可错过的地方,因为这些都是敦煌的旅游名片,也是独具特色极具魅力的好地方。
敦煌是一个神秘而又美丽的地方,它位于河西走廊,每年都有很多游人去那里观光旅游,体会河西走廊的神秘去这个地方旅游,有很多景点不可错过,莫高窟就是其中之一,它又叫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有735个洞窟,是一个有着浓郁佛教气息的地方,内部壁画高达4.5万平方米,有2000多个泥质雕塑的塑像,是现在世界上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一、月牙泉
月牙泉也叫药泉或者沙井,它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西南5公里处,位于当地的明沙山,它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的地方5米,整个泉水看上去宛如新月,所以得名月牙泉,在这个地方能看到美丽的沙漠奇观,更能近距离听到鸣沙山发出的神奇声音,还有机会观赏敦煌“四奇”。
二、玉门关和阳关
去敦煌旅游的时候,那里的玉门关和阳关不可错过的地方,玉门关在古代的时候是通往西域各地的重要门户,它的旧址位于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在这个地方能领略到古人诗词中的情怀,能品味“春天不度玉门关”的感觉。阳关也是一个古老的遗址,位于敦煌市西南古董滩附近,在西汉时是一个重要的关口,因为位于玉门关之南而得名。
三、西千佛洞
去敦煌旅游,出了那里的莫高窟不能错过以外,西千佛洞也是一个不能错过的好地方,他因为位于莫高窟之西而得名,根据古代史书记载,吸潜伏洞的开凿比莫高窟还要早,现在这个景点中有洞窟时,有个大多是北魏年间遗留下来的,其中有9个洞窟可以供游人观赏,其他的洞窟无法登临,游人只能在山崖下观赏。
敦煌莫高窟的主要景点
敦煌莫高窟的主要景点有九层楼、三层楼、藏经洞、藏经洞陈列馆,还有就是展示中心的电影,主要就是欣赏石窟和壁画的。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莫高窟与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2019年8月31日,由敦煌研究院等单位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莫高窟与吴哥窟的对话》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首映。纪录片以亚洲文明对话为题材,向人们展现了不同文明之间命运相通、文化相通、艺术相通的奇妙关联。
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景区在恢复运营后,对全国所有医护人员实行免费开放,直至2020年底。5月10日,莫高窟恢复开放。
敦煌哪些地方值得游玩?大概需要几天?
敦煌的游玩时间大约需要3~5天左右,以下几个地方非常值得一去。
1、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鸣山路,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人票价格在55元左右,70岁以上的老人是免门票的,这里的游玩时间大约需要两天左右,晚上可以住在景区门外的酒店。酒店的价格依照淡季和旺季会有所不同,旺季的价格在300元左右,淡季的价格在100~150元左右。除了住酒店的选择之外,还可以住在敦煌云中歌沙漠露营基地,晚上可以躺在沙漠中看星星。
2、敦煌古城
敦煌古城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敦煌西南18公里处的大漠戈壁滩上,是一座影视基地,很多国内的电影和电视剧都会在这里取景,成人票的价格在35元左右。游玩时间相对较短,大约需要3~5个小时。
3、玉门关
玉门关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它是一个名胜古迹,有一句古诗说到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玉门关指的就是甘肃省酒泉市的玉门关,成人票的价格在90元左右,游览时间相对较短,大约在一个小时。
总体来说这是一条比较经典的旅游路线,时间行程大约需要3~5天,如果交通距离较远,可能需要5~7天左右。除此之外敦煌还有其他很多风景区,例如敦煌博物馆,敦煌夜市,敦煌阳关景区以及雅丹魔鬼城等。这些景区的距离比较分散,自驾游是比较合适的,如果没有私家车也可以在当地的车行租一辆汽车比较方便,一天的费用大约需要100~300元,主要是根据车的品牌价格有所不同。
莫高窟景点介绍
莫高窟景点介绍
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至今保留有从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的洞492个,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彩塑像两千身,是世界现存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敦煌莫高窟旅游景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特别提醒
目前莫高窟只能参观10个石窟和2个陈列中心;在公众假日期间,可多参观5个石窟。
莫高窟内禁止拍照;阴雨天洞窟不开放;参观时最好带手电筒(景区外也可租到)。
参观莫高窟时间最好选在清晨,因为有参观人数的限制,而且早上光线较好。
最好读一本关于莫高窟的介绍,否则很难看明白石窟雕像和壁画的玄妙。
莫高窟旺季内宾160元,外宾180元(其中20元为讲解费)
莫高窟淡季内宾80元,外宾100元
莫高窟开放时间9:00~17:00
从敦煌去莫高窟可以打的前往,面的单程大约35元左右,轿车稍贵。另外在敦煌市区内也有很多中巴直达莫高窟。如果在窟里呆得比较晚,6点以后可以搭乘一辆接工作人员的小巴,每人5元。旺季前往的话,可以搭乘敦煌饭店附近的绿皮公交直达,票价2元。
敦煌莫高窟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侍女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另有一通石碑,该碑高僧洪辨的告身碑,即记录洪辨一生事迹的纪念碑(至于洪辨之塑像原不在藏经洞内被发现,而是置放在别处,因研究人员在塑像内发现洪辨的法号及一小包骨灰,而将该塑像置藏经洞内)。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非常重大的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这些对研究中国和中亚地区的历史,都具有重要的史料和科学价值,并由此形成了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敦煌学。
1900年,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7窟),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5万余件。莫高窟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最精湛、保存最完整的佛教石窟寺。中国石窟艺术源于印度,印度传统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质不适雕刻,故造像以泥塑壁画为主。整个洞窟一般前为圆塑,而后逐渐淡化为高塑、影塑、壁塑,最后则以壁画为背景,把塑、画两种艺术融为一体。
莫高窟唐时有窟千余洞,现存石窟492洞,其中魏窟32洞,隋窟110洞,唐窟247洞,五代窟36洞,宋窟45洞,元窟8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石窟分上下五层,在现在编号为“17”的洞窟曾发现从4世纪到14世纪的珍贵文物5.6万件,因之形成了敦煌学,另外还设有敦煌文物研究所。莫高窟是现存规模最庞大的“世界艺术宝库”,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艺术的特点表现在建筑、塑像和壁画三者的有机结合上。窟形建制分为禅窟、殿堂窟、塔庙窟、穹隆顶窟、影窟等多种形制;彩塑分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壁画类别分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佛教史迹画、建筑画、山水画、供养画、动物画、装饰画等不同内容,系统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稀有的文化宝藏。
窟最大者高40余米,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盈尺。造像均为泥质彩塑,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民,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最大者33米,小者10厘米。多以夸张的色彩表现人物性格,神态各殊。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供养人等题材和装饰图案。最古的地图《五台山图》大40多平方米。从一花一叶、神、佛,到表现当时当地历史人物活动的《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构图精细,栩栩如生。窟内金碧辉煌,绚丽夺目。画面如按2米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宝库。自1900年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五万多卷宗教和世俗文书后,敦煌艺术震撼了整个世界,“敦煌学”已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可惜由于当时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无知,这些宝藏几乎被悉数盗往国外。现在莫高窟对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资,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艺术陈列中心,仿制了部分原大洞窟,使游客在莫高窟的观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敦煌莫高窟旅游景点介绍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莫高窟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重庆大足石刻则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四座石窟。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僔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故后世遂又称之为“千佛洞”。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直到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才重新为人所注意。
石窟
莫高窟是一座融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以壁画为主、塑像为辅的大型石窟寺。它的石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中心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涅槃窟等。各窟大小相差甚远,最大的第16窟达268平方米,最小的第37窟高不盈尺。窟外原有木造殿宇,并有走廊、栈道等相连,现多已不存。
敦煌莫高窟
第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一座洞窟,其外附岩而建的“九层楼”是莫高窟的标志性建筑,高33米。它是一个九层的`遮檐,也叫“北大像”,正处在崖窟的中段,与崖顶等高,巍峨壮观。其木构为土红色,檐牙高啄,外观轮廓错落有致,檐角系铃,随风作响。其间有弥勒佛坐像,高35.6米,由石胎泥塑彩绘而成,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容纳大佛的空间下部大而上部小,平面呈方形。楼外开两条通道,既可供就近观赏大佛,又是大佛头部和腰部的光线来源。这座窟檐在唐文德元年(888年)以前就已存在,当时为5层,北宋乾德四年(966年)和清代都进行了重建,并改为4层。1935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9层造型。
壁画
莫高窟壁画绘于洞窟的四壁、窟顶和佛龛内,内容博大精深,主要有佛像、佛教故事、佛教史迹、经变、神怪、供养人、装饰图案等七类题材,此外还有很多表现当时狩猎、耕作、纺织、交通、战争、建设、舞蹈、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画作。这些画有的雄浑宽广,有的瑰丽华艳,体现了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特色。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已大都散失,莫高窟壁画为中国美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也为研究中国古代风俗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形象和图样。据计算,这些壁画若按2米高排列,可排成长达25公里的画廊。
雕塑
莫高窟所处山崖的土质较松软,并不适合制作石雕,所以莫高窟的造像除四座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塑像都为佛教的神佛人物,排列有单身像和群像等多种组合,群像一般以佛居中,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少则3身,多则达11身。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塑等。这些塑像精巧逼真、想象力丰富、造诣高深,而且与壁画相融相衬,相得益彰。
莫高窟现存有壁画和雕塑的492个石窟大体可分为四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开凿于北朝时期的洞窟共有36个,其中年代最早的第268窟、第272窟、第275窟可能建于北凉时期。窟形主要是禅窟、中心塔柱窟和殿堂窟,彩塑有圆塑和影塑两种,壁画内容有佛像、佛经故事、神怪、供养人等。这一时期的影塑以飞天、供养菩萨和千佛为主,圆塑最初多为一佛二菩萨组合,后来又加上了二弟子。塑像人物体态健硕,神情端庄宁静,风格朴实厚重。壁画前期多以土红色为底色,再以青绿褚白等颜色敷彩,色调热烈浓重,线条纯朴浑厚,人物形象挺拔,有西域佛教的特色。西魏以后,底色多为白色,色调趋于雅致,风格洒脱,具有中原的风貌。典型洞窟有第249窟、第259窟、第285窟、第428窟等。
隋唐是莫高窟发展的全盛时期,现存洞窟有300多个。禅窟和中心塔柱窟在这一时期逐渐消失,而同时大量出现的是殿堂窟、佛坛窟、四壁三龛窟、大像窟等形式,其中殿堂窟的数量最多。塑像都为圆塑,造型浓丽丰肥,风格更加中原化,并出现了前代所没有的高大塑像。群像组合多为七尊或者九尊,隋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或四菩萨,唐代主要是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和二天王,有的还再加上二力士。这一时期的莫高窟壁画题材丰富、场面宏伟、色彩瑰丽,美术技巧达到空前的水平,内容主要有佛像、经变、佛教史迹、佛教故事和供养人等。
五代和宋时期的洞窟现存有100多个,多为改建、重绘的前朝窟室,形制主要是佛坛窟和殿堂窟。从晚唐到五代,统治敦煌的张氏和曹氏家族均崇信佛教,为莫高窟出资甚多,因此供养人画像在这个阶段大量出现并且内容也很丰富。塑像和壁画都沿袭了晚唐的风格,但愈到后期,其形式就愈显公式化,美术技法水平也有所降低。这一时期的典型洞窟有第61窟和第98窟等,其中第61窟的地图《五台山图》是莫高窟最大的壁画,高5米,长13.5米,绘出了山西五台山周边的山川形胜、城池寺院、亭台楼阁等,堪称恢宏壮观。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西夏修窟77个,多为改造和修缮的前朝洞窟,洞窟形制和壁画雕塑基本都沿袭了前朝的风格。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而到了西夏晚期,壁画中又出现了西藏密宗的内容。元代洞窟只有8个,全部是新开凿的,出现了方形窟中设圆形佛坛的形制,壁画和雕塑基本上都和西藏密宗有关。典型洞窟有第3窟、第61窟和第465窟等。
藏经洞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现编号)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现编号为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莫高窟景点介绍
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是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一个有1600余年历史的旷世奇葩。莫高窟虽然在漫长的岁月中受到大自然的侵袭和人为的破坏,但目前仍保存有从十六国后期到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代洞窟492个,彩塑2415身,壁画45000多平方米,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窟。
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既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莫高窟是一座伟大的艺术宫殿,是一部形象的百科全书,它以数量浩繁,技艺卓越的壁画艺术向人们展示了公元四世纪到十四世纪千余年间的社会历史图景。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东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长约1600米。
1961年,国务院公布敦煌莫高窟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敦煌莫高窟艺术包括建筑艺术、彩塑艺术、壁画艺术和敦煌文书四大部分,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三位一位的立体艺术。其内容极为丰富。
古代民间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并融化了外来的表现手法,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格的佛教艺术。这些规模宏大、为数惊人的宗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宗教、社会生活、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及文化交流等,提供了浩如烟海的珍贵资料,是人类恒有的文化宝藏和精神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