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文化旅游的消费市场如何?
- 2、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如何?有人了解过吗?
- 3、文旅产业发展环境趋势如何?未来会怎么样发展?
- 4、疫情下,2022年的文旅市场发展会怎样?
- 5、家乡文创丨大型文旅项目入局,国际旅游岛能打造成“东方奥兰多”吗?
文化旅游的消费市场如何?
仲量联行通过与银联商务的合作,对文旅消费市场进行洞察分析,研究显示2017年十大客源市场(上海、北京、武汉、广州、郑州、深圳、南京、苏州、成都、杭州)都市休闲客群出游频次为平均2.31次/年,停留时间平均约4.4天,人均日花费则达到了平均为2504元。与此同时,仲量联行通过调研访谈,发现都市休闲客群对旅游产品的期待,也呈现出体验式,品质化,情感性的特征。
摘自:仲量联行《新文旅时代:消费升级与去地产化趋势下的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
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如何?有人了解过吗?
近年来,随着人们精神追求的提升,文创产品、旅游文创产品逐渐兴起,加上投资回报率、强融合性等特征,又成为了消费热点,现在很多年轻创业者都开始选择在文创产业上面发展了。我也有几个朋友选择一些文创产品作为创业的切入点,就去了CSF文化会上参展,还拿到了不同地区的供应商资源,这两年发展的挺好的。而且我觉得文创产品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国内也开始重视开发设计感强的产品,也越来越重视设计水平。
而且伴随着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旧的文化衍生品类型也焕发新特色,产生了许多不同形式,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风格的文创产品。如果你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文创产品的市场或者行业趋势,来这里肯定不会错的,2022年5月30日-6月1日是展会开展的时间,地点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文旅产业发展环境趋势如何?未来会怎么样发展?
文化旅游市场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西安旅游(000610),众信旅游(002707), 丽江股份(002033), 黄山旅游(600054), 九华旅游(603199)等。
本文核心数据:文化旅游元素分类,故宫文创的革新之路,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西安短视频与文旅的融合案例, VR线下娱乐规模预测
1、文化元素是文旅结合的关键
文化元素可以是一个器物,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符号,并没有特定的限制,只要具有标志性,能够使人印象深刻,具有独特的不可以取代的特点都可以作为文化元素的一种。这种元素和旅游的相结合,就赋予了旅游项目生命力。在强化旅游文化输出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化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物质类,精神类和象征符号类。
2、文创产品出圈彰显文化特色
以文化创意与景区特色结合的产品为突破口,展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打造自主文化品牌与更具有本土化的产品。同时可以融入现代科技,将文化产品应用性提高,能够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具有延伸性和实用性。
故宫从传统文化景点变声“超级网红”离不开文创产品的革新。2013年之前,故宫还是中规中矩的传统旅游景区,旅游拍照看建筑,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样式也秉承着遵循馆藏文物原貌,虽然做工精美还原度较高,但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
在2013年,故宫尝试推出了首个APP《胤祺美人图》,上线两周下载量就超过了20万。用户可以通过APP从十二幅画像中了解清朝的宫廷生活。随后故宫推出了朝珠耳机等周边热卖产品,故宫文创产品开始以新颖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到了2015年,故宫的文创产品将传统人物形象赋予了表情包化的表现形式,更贴合现在的生活环境,产品一经推出,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疯抢。。例如奏折样式的笔记本,云鹤文和纸胶带套装,故宫建筑3D便签条等使得文创商品同时兼具创意性和实用性。
至今,故宫文创在天猫,京东等平台都开设了自己的店铺,而且在官网上也专门设立了文创的板块,手机游戏,动画,笔记本,雨伞等各式周边都一一推出。
3、创新体验业态多种方式深度演绎文化
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已经开始在许多经典被广泛的采用和推广。通过重新构建消费场景,实现多种方式的旅游体验,并且利用科技技术,提升游客的沉浸式感观。园区围绕主题来对元素主题故事进行情感设计,氛围设计,活动设计等,融合多元化的消费盈利业态,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消费常在空间。
利用技术的提升来增加体验感是许多景点增加沉浸式体验首选的方式之一。通过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感观营造,角色塑造,实景演绎,虚景再现等体验形式,增加消费者粘性。目前富士山,迪士尼,故宫,华清宫等景点已设有沉浸式体验项目。
另一种沉浸式体验为通过建筑、布景等形成庞大的主题式园区,通过大环境设身处地的让游览者融入体验沉浸享受。例如江西爆红的葛仙村度假区。
江西爆红的葛仙村度假区2019年建成开始运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位列江西旅游前三,主要原因是度假区着力打造沉浸式夜游新体验。景区根据文化历史背景,以葛仙山修行的故事为文化元素,加上融合道家的文化内核和要素,结合古典山水画意境打造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通过运用声光电,水雾火,全息投影,激光等技术,推出逛仙街,汉服提灯游园,沉浸式体验古代节日游园盛会生活景象等。
4、创新传播形式提升文化知名度
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拓展传播边界,扩大受众传播范围。2020年疫情的影响,短视频平台流量增加快速,通过文化元素的传递带动地区旅游行业。同时也让大众都参与到文旅内容的二次创作中。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在抖音上的点击频率,讨论热度等都曾居高不下,许多网友为了体验前去打卡摔碗酒″、“毛笔酥”、“不倒翁小姐姐”等网红景点。
数据显示,“不倒翁小姐姐”走红之后,西安大唐不夜城旅游热度同比上420.77%。同样以抖音网红而出圈的还有西安的“摔碗酒”。
5、未来数字科技时代将强化文旅体验
在数字科技时代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国旅客对个性化体验的需求都在显著提升。据《全球数字旅客调研》显示,44%的各年龄段受访者表示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对旅游业来说具备价值。市场分析机构Greenlight Insights发布了VR线下市场调查报告《Location-Based Virtual Reality Industry Report》显示,全球范围内,VR线下娱乐的场馆数量在2019年增加到超过13000个,到2023年增长到超24500个。
未来数字科技发展将重构多样化的旅游场景体验,从食、住、行、游、购、娱多方面丰富全场景的旅游智慧空间。以数字创意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用前沿数字化技术推动业态创新,增强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字科技时代的旅游+文化的发展。
疫情下,2022年的文旅市场发展会怎样?
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提升,各式各样的旅游小镇,旅游度假区建设如火如荼,如何建造具有特色,成功输出文化且具有记忆点的旅游景点,文化、旅游、科技三方的融合能够更好的打破文化旅游僵化。建造体现特色,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景区。
文化旅游市场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的上市公司主要有西安旅游(000610),众信旅游(002707), 丽江股份(002033), 黄山旅游(600054), 九华旅游(603199)等。
本文核心数据:文化旅游元素分类,故宫文创的革新之路,景区沉浸式体验项目,西安短视频与文旅的融合案例, VR线下娱乐规模预测
1、文化元素是文旅结合的关键
文化元素可以是一个器物,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符号,并没有特定的限制,只要具有标志性,能够使人印象深刻,具有独特的不可以取代的特点都可以作为文化元素的一种。这种元素和旅游的相结合,就赋予了旅游项目生命力。在强化旅游文化输出的同时,大大增加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文化元素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物质类,精神类和象征符号类。
2、文创产品出圈彰显文化特色
以文化创意与景区特色结合的产品为突破口,展现文化特色。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与风土人情,打造自主文化品牌与更具有本土化的产品。同时可以融入现代科技,将文化产品应用性提高,能够融入消费者的日常生活,更具有延伸性和实用性。
故宫从传统文化景点变声“超级网红”离不开文创产品的革新。2013年之前,故宫还是中规中矩的传统旅游景区,旅游拍照看建筑,博物馆的旅游纪念品样式也秉承着遵循馆藏文物原貌,虽然做工精美还原度较高,但是千篇一律没有什么新意。
在2013年,故宫尝试推出了首个APP《胤祺美人图》,上线两周下载量就超过了20万。用户可以通过APP从十二幅画像中了解清朝的宫廷生活。随后故宫推出了朝珠耳机等周边热卖产品,故宫文创产品开始以新颖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
到了2015年,故宫的文创产品将传统人物形象赋予了表情包化的表现形式,更贴合现在的生活环境,产品一经推出,在网络上引发了网友疯抢。。例如奏折样式的笔记本,云鹤文和纸胶带套装,故宫建筑3D便签条等使得文创商品同时兼具创意性和实用性。
至今,故宫文创在天猫,京东等平台都开设了自己的店铺,而且在官网上也专门设立了文创的板块,手机游戏,动画,笔记本,雨伞等各式周边都一一推出。
3、创新体验业态多种方式深度演绎文化
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已经开始在许多经典被广泛的采用和推广。通过重新构建消费场景,实现多种方式的旅游体验,并且利用科技技术,提升游客的沉浸式感观。园区围绕主题来对元素主题故事进行情感设计,氛围设计,活动设计等,融合多元化的消费盈利业态,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消费常在空间。
利用技术的提升来增加体验感是许多景点增加沉浸式体验首选的方式之一。通过利用VR,AR等新兴技术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感观营造,角色塑造,实景演绎,虚景再现等体验形式,增加消费者粘性。目前富士山,迪士尼,故宫,华清宫等景点已设有沉浸式体验项目。
另一种沉浸式体验为通过建筑、布景等形成庞大的主题式园区,通过大环境设身处地的让游览者融入体验沉浸享受。例如江西爆红的葛仙村度假区。
江西爆红的葛仙村度假区2019年建成开始运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已经位列江西旅游前三,主要原因是度假区着力打造沉浸式夜游新体验。景区根据文化历史背景,以葛仙山修行的故事为文化元素,加上融合道家的文化内核和要素,结合古典山水画意境打造远离尘世喧嚣的世外桃源。通过运用声光电,水雾火,全息投影,激光等技术,推出逛仙街,汉服提灯游园,沉浸式体验古代节日游园盛会生活景象等。
4、创新传播形式提升文化知名度
利用短视频,直播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拓展传播边界,扩大受众传播范围。2020年疫情的影响,短视频平台流量增加快速,通过文化元素的传递带动地区旅游行业。同时也让大众都参与到文旅内容的二次创作中。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在抖音上的点击频率,讨论热度等都曾居高不下,许多网友为了体验前去打卡摔碗酒″、“毛笔酥”、“不倒翁小姐姐”等网红景点。
数据显示,“不倒翁小姐姐”走红之后,西安大唐不夜城旅游热度同比上420.77%。同样以抖音网红而出圈的还有西安的“摔碗酒”。
5、未来数字科技时代将强化文旅体验
在数字科技时代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全国旅客对个性化体验的需求都在显著提升。据《全球数字旅客调研》显示,44%的各年龄段受访者表示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对旅游业来说具备价值。市场分析机构Greenlight Insights发布了VR线下市场调查报告《Location-Based Virtual Reality Industry Report》显示,全球范围内,VR线下娱乐的场馆数量在2019年增加到超过13000个,到2023年增长到超24500个。
未来数字科技发展将重构多样化的旅游场景体验,从食、住、行、游、购、娱多方面丰富全场景的旅游智慧空间。以数字创意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利用前沿数字化技术推动业态创新,增强消费者的旅游体验,才能更好地推动数字科技时代的旅游+文化的发展。
家乡文创丨大型文旅项目入局,国际旅游岛能打造成“东方奥兰多”吗?
今日看点
近年来,海南文化和 旅游 领域的政策利好不断,一大批文化 旅游 项目纷纷布局海南,争夺海南 旅游 消费新市场。在自然资源有限、人文资源奇缺的背景下,借助于外来文旅项目的落地,海南能否改变当前 旅游 业传统单一的“海岛+休闲游”模式,打造成“东方奥兰多”?从“农业立省”“ 旅游 立省”到“生态立省”,曾被寄予厚望的国际 旅游 岛该如何打造成国际 旅游 消费胜地?
一、大型文旅项目布局海南 旅游 市场
风从海上来,潮起海之南。继成立经济特区、建设国际 旅游 岛等国家级政策之后,2018年,海南又迎来了建设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重大机遇。近些年来,在政策红利的释放下,不少大型文化和 旅游 项目纷纷布局海南市场,以多元的产品体系和崭新的创意玩法成为海南本土 旅游 市场的“搅局者”。
总的来说,当前投资海南市场的文旅项目共分为两类,分别是 旅游 演艺项目和主题公园项目。 旅游 演艺项目,以《三亚千古情》和《红色娘子军》为代表,前者是宋城演艺集团“千古情”系列的第四个项目,于 2013 年公演,曾获海南省“五个一工程”奖,目前已经成为三亚 旅游 演艺品牌和“打卡”胜地;后者为陕西 旅游 集团于2018年在三亚打造的红色实景演出项目,属于三亚演艺界的新秀。
目前,主题公园项目主要布局在海口、三亚两座城市。北部的省会海口近年来成功吸引了长影集团的入驻,在市郊兴建了长影环球100奇幻乐园(以下简称“长影环球100”),一期共开放了丝路探险区、光影奇境区、魔幻谷、梦幻童世界等四大板块,致力于打造中国大型电影主题乐园;海昌集团则在三亚新开发的“国家海岸”海棠湾兴建了海昌梦幻海洋不夜城(以下简称“海昌不夜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打造集文化 旅游 、 娱乐 体验、互动演出、商业餐饮为一体的海洋主题文娱综合体。
除了已开业和已建成的项目,目前已经开工或者“官宣”的文旅项目还有Hello kitty主题乐园、乐高主题乐园、Discovery主题乐园、陵水富力海洋欢乐世界等项目。
诸多文旅项目的建成,或将重塑海南文化和 旅游 业的发展格局。 众所周知 ,海南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地处热带的岛屿省份,拥有极为丰富的热带 旅游 资源。自90年代 旅游 业大规模开发以来,“海岛观光游”一直都是海南 旅游 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而文化 旅游 、文博 旅游 一直都是海南 旅游 业发展的“软肋”。 文旅项目的入局,能极大丰富海南 旅游 产品的类型和内容,形成自然观光 旅游 和人文主题 旅游 并举的发展格局,成为海南文旅产业发展重要的增长极。
二、困局:先天不足还是经营失误?
大型文旅项目入局海南,真的是一笔划得来的生意吗?从目前已经运营的项目来看,文旅产品的落地并不尽如人意。运营半年,长影环球100裁员过半,曾经斥巨资大手笔规划的《海棠秀》《印象·海南岛》早已停演,文旅项目落地海南岛遭遇困境。
其实,国内大型文旅项目的开发本身便存在着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等特点。 以 旅游 演艺为例,目前业界普遍认为80%的项目处于亏损状态、10%的项目勉强保持收支平衡、仅有10%的项目实现真正盈利。除此之外,文旅项目开发遭遇困境,也与当地贫瘠的市场和不成熟的行业环境息息相关。
第一,海南 旅游 消费市场的“先天不足”。 消费群体方面,海南全省人口共900万,消费人口规模小。海南 旅游 淡旺季明显,每年夏季游客稀少,文旅项目的生意只能火半年;同时,受制于海南本地的高物价、低收入水平,当地居民对于大型文旅项目的消费欲望不强,消费能力有限。产业方面,海南四周环海、孤悬海外,经济腹地狭窄,产业结构单一,而 旅游 业作为综合性产业,与多行业存在强关联性,需要多行业的配合与支撑,这又是“底子差”的海南所不具备的。
第二, 旅游 地产投资“高烧不退”。 近年来, 旅游 业的投资热一直居高不下,而 旅游 业往往容易与房地产行业捆绑营销,以开发 旅游 的名义开发房地产。一直以来,海南对于房地产表现出过度的依赖性,房地产业一度成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当地 政府 一直在推动经济的去房地产化,颇有成效,但仍然存在部分文旅项目借“文旅”之名行“圈地”之实的现象,部分涉足到海南市场的文旅项目便是出自传统地产集团之手。
第三,决策和经营管理层的失误。 战略决定成败,部分落地的项目首先在决策层便欠缺考虑。落地海口西海岸的印象系列产品《印象·海南岛》,没有考虑到海口本地的 旅游 消费市场规模,海口本身又是游客中转地而非典型的 旅游 目的地,游客转化率过低。此外,项目的创作、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若干问题。演出内容没有创意,地方特色浮于表面,文化内涵严重缺失,技术形式单一雷同等等都直接降低了演出节目的吸引力和可看性。
三、破题:如何打造国际 旅游 消费胜地?
在海南大力发展 旅游 业、引入大型文旅项目的过程中,总绕不开一个比较的案例对象——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奥兰多本身是一个种植棉花、养牛的农业城市,二战后,美国航天发射基地的设立让奥兰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世纪70年代后,迪士尼世界、海洋世界、环球影城等大型主题公园的入驻,让奥兰多成为了全美最火热的 旅游 目的地城市,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急剧提升。 同时,区域的基础交通设施得到大力建设与改善,会展 旅游 、商务 旅游 开始兴起,休闲 旅游 、主题公园游达到新高度。直至今天,以贩卖快乐为主的奥克兰仍然是美国最具活跃度和人气的 旅游 城市。数据显示,2018年奥兰多游客数量突破7500万,成为美国第一个年游客量超过7000万 旅游 目的地,其中美国国内游客达到6850万人次,国际游客近650万人次。
在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以及产业结构上,奥兰多所在的佛罗里达州与海南省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主题公园、 旅游 演艺项目要想实现在海南的长远发展,可以借鉴奥兰多的 旅游 模式。
首先,要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文旅项目的建设,一定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又是重中之重。针对旅行团、散客、背包客等不同游客群体建立多层次的 旅游 交通直达系统,重点解决偏僻地区文旅项目交通不便、通达度较差的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当前海南岛高速公路“丰字型”“田字型”布局的建设,以高速公路、 旅游 公路串联起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文旅资源,推动东西部地区信息流、人流与物流的互通。
其次,项目要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 第一,进行市场区分。在创作阶段,创作者应考虑市场受众的问题,是面向本地人、国内游客,还是瞄准其他国家的市场,针对不同的市场打造更为精准化的产品;第二,准确选址。选址要考虑到所在地区潜在的消费市场规模,同时也要考虑到所在城市、地区的定位和发展方向。例如,休闲类的文旅产品可以瞄准大三亚 旅游 圈,年轻向、合家欢向的文旅项目可以选择省会海口地区。
具体而言,针对国际游客,要打造具有高辨识度的文旅项目。 以 旅游 演艺产品为例,要选取最能代表中国和海南的文化符号,讲述爱、正义、和平以及成长等具有普世价值的主题,既能满足国际游客对于东方奇观、技艺的猎奇,又能引发游客的共情,让国际游客能真正记住、理解当地的 旅游 产品。
当然,目前海南 旅游 市场的主要客源群体还是国内游客。 针对国内游客,打造具有强特色性的文旅项目。 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与精髓,才能吸引国内游客的注意力。
第一,要有“热度”。 紧跟当前 社会 潮流热点,在故事演绎、技术取舍、创意营造以及审美取向上都要兼顾到市场的需求,打造适合年轻人观赏、深度参与与社交共享的产品项目。
第二,要有“深度”。 文旅项目的打造要突破地产思维,强化文化思维,将文旅项目与 旅游 目的地的深度游 结合 起来,寻找当地城市、建筑、乡镇的记忆与背后的故事, 在保证文旅产品功能性的基础上加强主题性、故事性,再塑文化 旅游 品牌。 例如,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基地开发航天游、研学游,通过知识科普、教学研究、培训交流等内容和寓教于乐的形式推动“工旅融合”。
第三,要有“广度”。 主题公园、 旅游 演艺项目可以跟文博文创、竞技 体育 、节庆会展等行业领域进行广泛地跨界融合,带动夜间 旅游 、乡村 旅游 、海洋 旅游 以及休闲 旅游 的发展。
总的来说,主题公园、 旅游 演艺在海南 旅游 市场上大有可为。在文化和 旅游 日益交融的大趋势下,主题公园和演艺产品将有可能成为引领海南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当然,新气象还在孕育之中,在多方举措的助力下,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热带岛屿未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