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疫情对消费有哪些影响?
- 2、“十一”假期国内出游4.22亿人次,疫情下的旅游业到底有多难?
- 3、2022年中秋假期出游大盘点,人们都去哪里旅游了?消费情况怎么样?
- 4、疫情时期,你的生活发生了那些巨大改变?
- 5、后期疫情下的旅游业怎么样了?
疫情对消费有哪些影响?
2019 年 12 月末上饶疫情期间旅游消费情况,上饶疫情期间旅游消费情况我国突然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上饶疫情期间旅游消费情况,这给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威胁,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消费市场。
新冠肺炎疫情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居民线下消费水平,但外出受限却推动了“宅经济”的发展,居家办公、居家消费的生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居民消费状况的较大变化,线上消费占比增加,并在疫情冲击下对会回稳消费起到了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研究新冠肺炎疫情对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有助于理清疫情对我国消费状况的具体影响,并且对于将来我国如何在类似事件发生后,控制保持居民消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0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理论分析
疫情期间,居民不再只满足于生活的温饱,而是在多出来的闲暇时间,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以及精神的满足。
因此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类和医疗健康类的消费也出现增加,这就会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
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餐饮业、旅游业开始恢复,居民的外出开始增多,食品类和交通通信类消费随着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复工也有所增加。
居民的消费结构相较于之前有了相当大的改变,并使得居民消费水平也会增加。
因此,疫情发生后,对消费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极可能抑制居民消费水平,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居民的消费水平增加和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这需要进一步分析。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从而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上呈现出来。
新冠肺炎疫情会在不同方面分别抑制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消费结构进一步转型。
02
疫情下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我国消费情况近年来一直呈现向好态势,2020 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强烈冲击了我国的整体消费。
2020 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多年来首次出现下降,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实际下降12.5%,疫情对居民的商品和服务消费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只有居民的食品烟酒消费和居住消费实现增长,其上饶疫情期间旅游消费情况他方面(如衣着、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受到疫情的负面影响,与上年相比,减少超过 10%。
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和由于疫情开始的健康消费增长较快,居民开始适应因社会大环境变化而形成的新消费形态,且优势明显。
总体来说,一季度虽有明显冲击,但还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2020 年二季度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之后,许多指标开始回升。但总体来说,疫情还是制约了消费的复苏,一些聚集性、接触性的消费活动仍然受到限制。
三季度,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居民消费增速有所回升,生活类和食品类支出继续增长,其他消费类别支出降幅继续收窄。
居民的线上消费热情持续走高,互联网和各类消费业态深度整合,直播带货成为互联网购物的又一主要形式,实体店客流也有明显回升,线下消费复苏明显。
在四季度内,个别指标增速由负转正,消费市场呈现整体复苏态势。
“宅经济”带动线上消费持续增长,线下消费到了 2020 年下半年开始有明显改善,特别是接触式的服务业和旅游业。
2021 年上半年,经过 2020 年一年的波动,疫情防控形势总体趋于稳定,居民的收入和消费都已经恢复至原有水平,且平均增速有所加快。
2021 年 1-4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明显。我国消费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同时我国的接触型消费仍然受到国内散发疫情的影响,恢复进程较为缓慢。
总体来看,消费市场复苏势头不断增强,新兴业态增长势头迅猛,下半年,随着扩大内需、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逐步实施。
居民的收入保持稳步提升,居民的消费潜力就能加快释放,消费市场将会实现进一步提升。
我国的疫情虽然还是有零星的小爆发,但在我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的实施下已基本实现总体可控。
得益于我国居民自疫情爆发以来对疫苗研发的高度关注,以及对各项疫情防控政策的支持与配合。
我国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且依然在稳步进行,至此,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疫情防控最成功的的国家。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资料显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强烈冲击,我国经济运行仍然好于预期计划。
2020 年全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比上年有所提高,但居民消费支出却同比下降。
其中受疫情冲击最大的是一二季度,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三季度开始,各项指标逐渐回升,且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从一二季度的下降开始回升。
可见,疫情对于短期的消费支出具有负面影响。随着各项防控举措的顺利实施及新冠疫苗的大力接种,我国消费需求将继续增加,拉动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扩大消费。
03
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我国居民消费支出较之前略有减少。长期来看,疫情有促进我国各省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
“十一”假期国内出游4.22亿人次,疫情下的旅游业到底有多难?
疫情下的旅游行业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受限于各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旅游景点不得不面临停业整顿的情况。
疫情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不仅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同样影响到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比如交通物流运输行业以及旅游业,都会由于疫情的到来而出现客流量减少的情况。所以对于上述两个行业而言,疫情就如同一个晴天霹雳一般。
“十一”假期国内出游4.22亿人次。
根据旅游部门的统计,本次国庆假期期间,国内的出游人数已经达到了4.2亿人次。相比于上一年度的国庆出游人数而言,本年度的国庆出游人数可以说是增加上了许多。我认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初步的缓解。各地区的旅游行业已经正在恢复发展当中,疫情防控措施做得到位,才是旅游行业能够得到发展的根本原因。
疫情影响之下,旅游行业受到重创。
其实对于我国各个行业而言,受到疫情的影响。旅游行业受到的重创是最为严重的。因为对于旅游行业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客流量。但是各地区采取疫情风控措施,尤其是对于中高风险地区而言,旅游产业可以说是直接关门。当地的旅游景点已经停止接待游客,所以在旅游收入这一方面,近乎腰斩。
旅游行业已经得到初步恢复。
但是我们也可以从本次的国庆假期出游人数当中看出,我国的旅游行业已经得到了初步的恢复。即使无法恢复到三年之前的水平,但是比起疫情肆虐的三年期间。本年度的旅游行业已经可以说是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因此各地区的疫情防控措施仍然不能够落下。以免再度出现疫情扩散,导致旅游行业受到影响。
2022年中秋假期出游大盘点,人们都去哪里旅游了?消费情况怎么样?
2022年中秋假期出游大盘点,人们都去哪里旅游了?消费情况怎么样?
各位网友们大家好,2022年中秋假期出游大盘点,全国累计出行人数7300万人,国内旅游收入286亿元。
今年的中秋节旅游人数比往常来说少了很多,因为今年的中秋节没有和国庆节排在一起,而且今年的中秋节疫情还较为严重,很多地区都禁止人们出行。而人们大部分都选择就近旅游,短途旅游,对于这一情况,我只能说疫情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太大了。其实作为一个大学生来说,我个人觉得真的很悲哀,高中时期盼着大学生活,而现在大学基本上封校,导致我们只能在学校活动。
但是大学的封校比较可笑,所谓封校仅仅封锁大学生,谁都可以随便进出,也许只有大学生才会得新冠吧。所以我们对于这样的事情感到非常无奈,而今年的中秋节调休,也就是仅仅六日放假,真的很会。疫情影响着各行各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和旅游行业,这些需要人流量的行业,在疫情期间很多实体店都面临倒闭,面临退市等。这也导致我们的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打击。
随着我们国家防疫流程的一步步完善,使得我们很多人都可以正常出行,真希望疫情快点过去,给我们一个正常的生活状态。虽然今年的人流量少,但是今年的日均消费却比往常多了许多,也许是因为中秋节和教师节是同一天,导致很多的学生都为老师买了礼物,从而刺激了部分的消费。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秋节无法出行,会购买一些东西来犒劳自己,比如小编就是。
所以我希望在今后的中秋,都可以与家人团圆。而不是被封在学校里。
疫情时期,你的生活发生了那些巨大改变?
疫情发生以来,三年多的时间不知不觉,生活方式改变了许多。曾经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当时以为这样的危机只是暂时,阴霾过去依然晴朗。三年过去后病毒依然存在,防疫已经变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疫情的影响悄悄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下面具体看看~
· 卫生观念
在各种宣传下,人们对卫生的重视程度大大提升,洗手、清洁、消毒成为更加日常的生活习惯,各个流程方法及卫生用品都熟练使用掌握。从这个方面来说,无论对抵抗病毒传染还是加强日常生活质量都不失为一个积极影响。
· 外卖网购
疫情之前外卖网购发生在年轻人身上较多,随着疫情爆发及延续,为了减少去商场超市等人流量多的公共场合几率,外卖和网购所涉及的程度和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阔,送餐、送菜、送生活日用品,普通商超能提供的电商平台都能满足,并且品种和选择范围更大。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网购外卖,甚至之前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的中老年人也会用手机社区送菜了。
· 戴口罩
疫情发生前,戴口罩是一部分人自我保护。疫情发生后,戴口罩成为日常防护的重中之重,现在出门不戴口罩,不但要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注目礼,自己还会有种若有所失、脸上空荡荡的感觉。
· 出行旅游
疫情发生后,曾经说走就走的激情出行就此搁浅,个人除了商务学习以外的出入境行为被全面禁止,而国内此起彼伏的疫情状态所导致的各地风险程度、隔离政策也使得出行不再随心所欲。不过,这让人们更多的关注起了身边的美景。有时候我们总想往外走,反而忘了身边这座城市的美好。随着防疫常态化的进展,核酸检测、隔离、查看健康码,成为跨城跨省出入平安所必备三要素,每个人都希望有更多自由,只有严格防疫、从我做起才能拥有更多自由。
全球化疫情蔓延导致的结果是,疫情想要在短期内结束是不太可能的。如果中国也搞“开放”,取消防疫措施、出入境限制,恢复人口流动,疫情扩散将会以不可想象的速度扩散。所以在紧要关头,我们能做的还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在依靠国家强大的防控机制下,从自身做好自我防护,争取实现全面防疫,依靠各地提高和加强精准防控能力。精准防控做得越好的地方,当地老百姓越有更多自由。
后期疫情下的旅游业怎么样了?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 旅游 行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各个相关行业厂商的营收短期内都出现大幅下降,全球 旅游 行业的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新冠疫苗的量产与使用,为人类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与此同时,国内 旅游 行业也迎来了全面复苏期,这也为全球 旅游 行业的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概况
文化 旅游 部公开发布的数据显示,根据国内 旅游 抽样调查结果,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同比下降52.1%。国内 旅游 收入为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0万亿元,下降61.1%。城镇居民出游20.65亿人次,下降53.8%;农村居民出游8.14亿人次,下降47.0%。
分季度看,出游人次呈现降幅收窄趋势,其中一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2.95亿人次,同比下降83.4%;二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6.37亿人次,同比下降51.0%;三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10.01亿人次,同比下降34.3%;四季度国内 旅游 人数为9.46亿人次,同比下降32.9%。
从 旅游 花费来看,城镇居民出游花费1.80万亿元,同比下降62.2%;农村居民出游花费0.43万亿元,同比下降55.7%。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870.25元,下降18.1%;农村居民人均每次出游花费530.47元,下降16.4%。
数据表明,2020年国内 旅游 行业虽然整体大幅下滑,但也呈现出整体平缓复苏的迹象。
国内 旅游 市场的逐步复苏
2020年上半年,由于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在小长假的带动作用下,第二季度在线度假 旅游 市场交易规模较一季度大幅上涨,初步出现回暖迹象。
2020年下半年,文化和 旅游 部发布《关于推进 旅游 企业扩大复工复业有关事项的通知》,受相关政策调控,全国各地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量承载量上限也由此前的30%上调至50%,应对随后到来的国庆中秋双节,再次把 旅游 景区的接待游客承载量从50%调整为75%。受跨省游恢复、暑假、国庆、中秋等假期的带动,国内 旅游 市场迅速复苏。
在疫情的大环境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增长的经济体,为 旅游 市场的繁荣注入强劲动力。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民航客运量持续恢复性增长,铁路月均发送旅客量逐渐稳定。截止2020年底,在线 旅游 月活用户达1.32亿,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的九成;在线 旅游 平台新增用户量也得到稳定增长。
疫情中文旅产业出现单一化、同质化竞争模式和服务模式,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通过数字化创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高新技术,为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智慧 旅游 服务。以贵州省为例,省文化厅和 旅游 局推动打造的“一码游贵州”项目,囊括贵州全省涉旅数据,助力贵州开启全域智慧 旅游 新模式,为贵州的全域 旅游 注入活力,也为国内 旅游 业增添动力。
市场竞争模式
疫情给 旅游 业带来沉重打击,但2020年 旅游 行业融资额创新高,高达420亿元,在疫情下的行业低谷期,资本抄底 旅游 资产,使得2020年 旅游 业单笔融资金额近4亿元,资本对头部 旅游 资产的争夺异常激烈。主流的在线 旅游 平台也合纵连横,竞争激烈。
2020年中国在线 旅游 交易额较2019年同比下降50.9%,OTA平台占据了市场一半以上份额。
OTA平台以携程遥遥领先占据主导地位,在线 旅游 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2020年前三季度,携程在国内营业收入达133.5亿元,占据中国最大在线 旅游 平台地位;美团凭其客户端、PC端等平台入口,低成本的流量方式实现其 旅游 业务的主要入口,是美团在线 旅游 领域的核心竞争力;飞猪背靠阿里,有巨大的流量导入,加之完善的金融服务以及阿里云等强大的技术支持,实力不容小觑。
在疫情防控的统筹、相关政策的调控、市场竞争变化等条件下, 旅游 企业承受了游客中途返程、行前退订和供应商压款等巨大的财务压力。携程、飞猪、马蜂窝等线上旅行商推出了“无损退订”服务,凯撒、众信、春秋、广之旅等旅行社为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这些平台在疫情期间扮演了行业“稳定器”,在行业复苏期扮演了“加速器”,通过各项举措为市场增添活力,这些良性的改变都对整个 旅游 市场的复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动力。
后疫情下的行业变化趋势
智慧、便捷 旅游 。5G、大数据等高新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升级。智慧 旅游 的发展,使得文旅和 科技 的融合成为行业变革的大趋势, 旅游 需求和 旅游 供给双升级相互激励的新时代已经来临, 科技 创新将进一步带动智慧 旅游 发展,加速 旅游 业的数字化高质量发展,适应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乡村 旅游 或成新 时尚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 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到,推动文化和 旅游 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 旅游 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 旅游 休闲城市和街区,发展红色 旅游 和乡村 旅游 。立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乡村振兴无疑会对未来乡村 旅游 提供强大支撑,乡村 旅游 业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步入全面小康 社会 ,民众更加重视文化、 旅游 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支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 旅游 业拓展了新空间,也为 旅游 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