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北京故宫有哪些景点
景点如下: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2、御花园。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园内的松、柏、竹与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3、养心殿。初建于明嘉靖年间(16世纪中),一直做为皇帝的便殿。自从清雍正朝开始,这里做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晚清垂帘听政处。
4、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初曰永宁宫。宫为两进院,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等都曾在此居住。
5、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与后殿宁寿宫前后排列于单层石台基之上。殿座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
北京故宫有什么好玩的?
去年的暑假,从大连出发,乘坐火车到首都北京。
北京这个城市,我来过很多次了,每次到北京,总还是有许多的期待。
喜欢北京,喜欢这个宜古宜今的城市。每次到北京,都会去同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大名鼎鼎在外,几百年的时间,人类创造了奇迹,一座大殿平地而起,其雄伟壮观的建筑,至今仍能让,到过这里的人,叹为观止。红墙金瓦,璀璨夺目,春秋四季,景色各不相同。我没法为大家推荐到北京故宫游玩的最佳季节,因为在我的眼中,每个季节的故宫都是那样的让人眷恋。日出日落,每一天,这里都能带给您不同的感受。
故宫很大,一般的游客,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能仔细的游览故宫的每个角落,那么就为大家介绍几个,故宫中最值得推荐游览的地方。
1、九龙壁
北京城内一共有两块九龙壁,一块在北海公园,另一块就在北京故宫。北京故宫的九龙壁有个有趣的故事,基本上每个旅游团的导游,都会在这里给游客讲解这个故事,导游讲的故事经过,虽略有不同,但基本脉络都大同小异。
几百年前,这座宫殿的主人,万人之上的皇帝陛下了一道旨意,要用琉璃修建一座九龙壁,但在修建过程中,因为工匠的失误,不小心打碎了其中一块琉璃,如果工程因此延误,工匠就会被皇帝降罪,于是这个工匠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一块木雕代替了被打碎的琉璃。木雕被工匠上色之后,竟以假乱真,即便是皇帝亲自查看,也没有看出其中的瑕疵,工匠很幸运的躲过了这次的劫难,于是在后世的今天,我们在北京故宫内,就看见了这样一幅有着一点点瑕疵的九龙壁了。
故事的真假,经过了百年,已经很难再去追究,但这件尊贵的历史文物,却能让我们了解到,几百年前国人精湛的手艺和文化。
2、珍宝馆
珍宝馆是故宫中需要额外购买门票的,一个单独宫殿。这里值得推荐的原因,不在建筑,而在珍宝。
北京故宫现存文物180余万件,而在珍宝馆中展示的,实在是其中非常小的一部分文物,但即便如此,珍宝馆中的珍宝也足以抓住你的眼球,打开你对于文物的认知。
这里是一座宝库,里面的珍宝举世无双。金银玉器、生活用品、室内陈设,各种各样的珍宝。那些曾经的王室宝藏,如今都一一的陈列在你的眼前,你很难把持住自己,不对这些珍宝心动。这些文物实在太过精美,太过珍贵。一排排陈列的文物,立体的向我们展示着,封建制度下拥有最高权力的皇族,曾经的在这座宫殿中的生活。
3、故宫三大殿
故宫分中东西三路,其中故宫的主要建筑都集中在中路,中路永远是故宫游客最集中的路线,而中路建筑中,尤以三大殿最为有名,也是游客聚集最多的地方。
三大殿是指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是皇帝行使权力和举行大型盛典的地方。是皇权的体现。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太和殿是举行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等盛大典礼的宫殿。
保和殿是三大殿中,第二大的宫殿。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代册立皇后、皇太子时,皇帝在此殿受贺。清朝初期,皇帝在保和殿赐宴外藩。此外,清朝的顺治、康熙二帝还曾在保和殿居住。
中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小的宫殿。主要用途在于皇帝到太和殿参加大型庆典前在此休息准备。
三大殿是故宫的中心,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也称为“前朝”。看过三大殿,听过三大殿的故事,你会对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
故宫里最著名的景点是哪?
故宫里最著名的景点是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北京故宫旅游景点介绍3000字吧?
1、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
2、御花园。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12000㎡。园内的松、柏、竹与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3、养心殿。初建于明嘉靖年间(16世纪中),一直做为皇帝的便殿。自从清雍正朝开始,这里做为皇帝的主要居所和日常理政之处,遂成清代皇帝实际上的正寝。养心殿中最著名的是雍正皇帝的“勤政亲贤”室、乾隆皇帝的三希堂以及东暖阁的晚清垂帘听政处。
4、承乾宫。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初曰永宁宫。宫为两进院,后院正殿5间,明间开门。此宫在明代为贵妃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顺治帝皇贵妃董鄂氏,道光帝孝全成皇后等都曾在此居住。
5、皇极殿。为宁寿宫区的主体建筑,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初名宁寿宫。皇极殿位于宁寿宫区中轴线前部,与后殿宁寿宫前后排列于单层石台基之上。殿座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
6、中和殿。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建筑面积580平方米。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7、神武门。神武门在明朝时为“玄武门”,玄武为古代四神兽之一,从方位上讲,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玄武主北方,所以帝王宫殿的北宫门多取名“玄武”。清康熙年间因避讳改称“神武门”。神武门也是一座城门楼形式,用的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屋顶,但它的大殿只有五开间加围廊,没有左右向前伸展的两翼,所以在形制上要比午门低一个等级。神武门是宫内日常出入的门禁。现神武门为故宫博物院正门。
8、西华门,东华门。东、西华门,东华门与西华门遥相对应,门外设有下马碑石,门内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桥1座,桥北为三座门。东华门与西华门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红色城台,白玉须弥座,当中辟3座券门,券洞外方内圆。城台上建有城楼,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城楼面阔5间,进深3间,四周出廊。
9、太和门。太和门前有面积约26000平方米的广场,内金水河自西向东蜿蜒流过。河上横架五座石桥,习称内金水桥。广场两侧是排列整齐的廊庑,习称东、西朝房,并有协和门(明代称会极门)和熙和门(明代称归极门)东西对峙。东侧廊庑在明代用作实录馆、玉牒馆和起居注馆,清代改作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和内诰敕房。西侧廊庑在明代为编修《大明会典》的会典馆,清代改为繙书房和起居注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