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TV免费预定

西安市旅游收入2019排行表(西安市旅游收入2019排行表图片)

KTV免费预定 2023年02月09日 07:36:24 1

本文目录一览:

西安旅游半年营业收入2.36亿元,疫情对旅游业的打击有多大?

西安旅游半年营业收入2.36亿元,和其他年份相比确实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疫情情况导致旅游业的发展不是很好,不仅仅是西安市,还有其他的城市也出现类似的问题,因此当地GDP的发展也有所下降。疫情是在2019年年底出现的,万万没有想到,转瞬即逝,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年的时间。2022年的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好的进步,疫情能够被控制住,但是仍然有一些地区出现了意外情况。

因为疫情导致西安旅游半年的净利润亏损了4854.25万元。这个数字确实是比较庞大的,但是迫于现实的无奈,大家也不得不关闭这些旅游景点儿,游客们自然不敢轻举妄动,每个人都想保护自己的生命,所以在灾区的居民也会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进行隔离,而那些低风险地区的居民也不敢随意冒险外出旅游,他们不想给国家找麻烦,也不想让自己成为家乡的罪人。

要想控制疫情,还是需要所有的人共同努力。因此任何地方的人在出去旅游的时候一定要了解目的地的具体情况,如果被困在旅游当地也不要着急,当地政府也会发布相关的政策,不会让大家陷入困难之中。三三亚地区的疫情比较糟糕,不过当地有关部门也立刻降价处理,如果在现场遇到商家狮子大开口的话,可以寻找当地的执法人员帮助。

病毒扩散的速度比较快,依旧会给大家的生活造成致命的威胁,因此中高风险地区的居民还是要多加防范。老老实实配合工作人员的检测,有任何问题,可以拨打热线电话寻找志愿者的帮助。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遵纪守法,如果执意外出的话就是在犯法,会被拘留处理,甚至会被判刑。

中国旅游十大城市排行榜

以什么标准来评价呢?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结果。以下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排名:

一、最受欧洲游客欢迎的中国十大旅游城市:

珠海、西安、杭州、拉萨、北京、丽江、昆明、成都、洛阳、威海;

二、2008年福布斯发布的中国旅游城市前十名

广州、杭州、金华、深圳、青岛、福州、宁波、长沙、苏州、无锡;

三、2008年中国城市旅游收入前十名:

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南京、西安、武汉、青岛、厦门;

四、中国最美十大旅游城市:

北京、香港、深圳、上海、杭州、重庆、西安、昆明、青岛、澳门;

五、中国旅游城市网誉指数综合排名前十名的城市:

北京、西安、上海、广州、南京、深圳、杭州、重庆、成都、苏州;

…………。

全国所有城市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各省旅游收入排名请告知?

2011年全国各省旅游总收入排行榜(统计中)

名次 省区市 接待游客总人数(人次) 同比增长 旅游总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1 江苏 4.1亿 14.10% 5580 19.10%

2 广东 4860 26.00%

3 浙江 3.36亿 3900 18.00%

4 山东 4.15亿 3700 21.00%

5 北京 2亿 15.00% 3210 16.00%

6 上海 2亿 3000

详见

中国旅游排名20强收入的城市有哪些?

北京 旅游总收入 87.95亿 杭州 旅游总收入 87.65亿 广州 旅游总收入 79.96亿 上海 旅游总收入 70.41亿 济南 旅游总收入 67.47亿 苏州 旅游总收入 64.08亿 重庆 旅游总收入 61.22亿 南京 旅游总收入 56.84亿 常州 旅游总收入 54.20亿 成都 旅游总收入 53.96亿 无锡 旅游总收入 51.77亿 天津 旅游总收入 50.63亿 长沙 旅游总收入 49.73亿 深圳 旅游总收入 49.72亿 宁波 旅游总收入 42.15亿 青岛 旅游总输入 38.40亿 扬州 旅游总收入 37.83亿 绍兴 旅游总收入 35.18亿 郑州 旅游总收入 34.91亿 武汉 旅游总收入 34.56亿 晋中 旅游总收入 34.80亿 沈阳 旅游总收入 33.02亿 嘉兴 旅游总收入 32.47亿 淄博 旅游总收入 32.17亿 本溪 旅游总收入 31.00亿 潍坊 旅游总收入 29.20亿 黄山 旅游总收入 28.88亿 温州 旅游总收入 28.50亿 济宁 旅游总收入 25.90亿 西安 旅游总收入 25.71亿 太原 旅游总收入 25.35亿 大连 旅游总收入 22.54亿 枣庄 旅游总收入 19.25亿

西安的经济状况概况 最好300字以上

西安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安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西安调查队

2008年3月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的战略目标,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转变发展方式,挖掘增长潜力,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宏观经济在高平台上实现了新的突破,主要指标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1737.10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4.6%,增速创11年来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17亿元,增长6.7%;第二产业增加值762.51亿元,增长16.0%;第三产业增加值891.42亿元,增长14.2%。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43.9%和51.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1017元,增长13.0%。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4.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6.2%,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5%,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4%。

表1:2007年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指 标

2006年

2007年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1.6

4.7

食品

2.2

12.6

其中:粮食

3.0

8.7

烟酒及用品

2.4

0.5

衣着

5.7

1.4

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2

4.4

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3

2.9

交通和通讯

-3.0

-4.8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0.2

-0.8

居住

3.2

3.6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134.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 9%。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22.6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86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5.68千公顷,减少0.46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60.71千公顷,增加2.69千公顷;水果种植面积40.57千公顷,增加2.12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213.87万吨,比上年增加1.02万吨,增长0.5%;蔬菜产量225.21万吨,增加16.82万吨,增长8.1%;水果产量60.51万吨,增加5.16万吨,增长9.3%;肉类产量20.68万吨,增长5.2%;奶类产量52.80万吨,增长12.0%;水产品产量1.04万吨,增加0.06万吨,增长6.6%。

表2:2007年西安市农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粮食

万吨

213.87

0.5

油料

万吨

1.08

-6.8

蔬菜

万吨

225.21

8.1

水果

万吨

60.51

9.3

肉类

万吨

20.68

5.2

奶类

万吨

52.80

12.0

禽蛋

万吨

12.75

2.0

水产品

万吨

1.04

6.6

大牲畜年末存栏数

万头

33.72

4.4

猪年末存栏数

万头

152.00

1.3

羊年末存栏数

万只

51.98

2.0

家禽年末存栏数

万只

1470.00

4.7

全市农用机械总动力234.89万千瓦,比上年增长3.1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184.18千公顷;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实物量)76.24万吨,增长0.3 %。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8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257.17亿元,增长26.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90.64亿元,增长28.6%(按现价计算,下同)。工业产品销售率96.99%。

表3: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指 标

总产值

比上年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

1590.64

28.6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1013.43

27.1

其中:集体企业

25.76

26.6

股份制企业

888.00

34.3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235.17

23.3

其中:轻工业

337.44

21.5

重工业

1253.20

30.4

其中:新产品产值

360.42

23.1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76.83,比上年提高2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59.42亿元,增长33.9%;实现利润102.27亿元,增长36.7%;实现税金57.15亿元,增长29.2%。

表4:2007年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绝对数

比上年增长(%)

发电量

亿千瓦小时

71.03

6.3

原油加工量

万吨

85.30

3.5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19.44

31.5

乳制品

万吨

3.69

8.9

软饮料

万吨

138.09

11.6

啤酒

万千升

34.93

11.4

万吨

6.99

5.4

机制纸及纸板

万吨

42.65

32.5

缝纫机

万架

73.46

19.4

配混合饲料

万吨

27.40

23.9

合成洗涤剂

万吨

8.92

-19.2

中成药

3945.58

10.0

水泥

万吨

263.13

70.2

钢材

万吨

78.73

10.1

氢氧化纳(烧碱)

万吨

9.54

10.9

工业锅炉

蒸发量吨

723.00

-6.8

汽车

万辆

17.06

64.9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810.96

56.6

变压器

万千伏安

7029.87

25.4

电力电缆

千米

3714.11

129.9

通信及电子网络用电缆

对千米

3718.00

-17.2

彩色显象管

万只

1099.81

-1.8

程控交换机

万线

6.42

-80.4

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5.9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全市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业实现总产值613.76亿元,增长47.4%(按现价计算)。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67.8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959.3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34.0% 和61.0%。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 17.2万元/人,施工工程竣工率40.0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35.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城镇投资1340.59亿元,增长37.9%。

在城镇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0.20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投资297.53亿元,增长39.4%。其中工业投资286.61亿元,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1032.86亿元,增长38.0%。

全年非公有制单位投资71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占城镇投资的53.2%;国有单位投资515.02亿元,增长28.4%。

全年房地产完成投资387.33亿元,增长35.6%;商品房销售面积832.53万平方米,增长34.0%;商品房销售额282.11亿元,增长36.9%。

全年“四区两基地”完成投资378.94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6.4%。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完成投资163.60亿元,增长19.5%;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投资102.60亿元,增长25.2%;曲江新区完成投资82.80亿元,增长60.4%;浐灞生态区完成投资18.29亿元,增长43%;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完成投资8.24亿元,增长34%;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完成投资3.41亿元。

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61.02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49.5%。各类房屋竣工面积1672.16万平方米,竣工率29.0%。共有920个城镇建设项目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率50.5%。

五、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832.38亿元,增长18.8%;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89.20 亿元,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815.68亿元,增长18.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7.92亿元,增长18.9%;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7.98亿元,增长12.5%。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汽车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28.7%,金银珠宝类增长32.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5.9%,日用品类增长31.1%,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9.9%,服装类增长26.3%,通讯器材类下降39.4%。

六、对外贸易

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53.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1%。其中出口34.71亿美元,增长27.2%;进口18.90亿美元,增长32.6%。实现贸易顺差15.81亿美元。在进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进出口42.52亿美元,增长25.0%;加工贸易进出口9.21亿美元,增长65.8%。

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35个,合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4.40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16亿美元,增长35.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客货运输周转量313.29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8%。其中,铁路189.06亿吨公里,增长8.9%;公路114.61亿吨公里,增长16.1%;民航9.62亿吨公里,下降7.8%。

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252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8%,货物发送量548万吨,增长10.4%;公路客运量8466万人次,增长4.2%,货运量11276万吨,增长42.1%;民航旅客吞吐量1137万人次,增长21.4%,货物吞吐量11.20万吨,增长12.7%。

全年邮电业务总收入8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邮政业务收入6.43亿元,增长17.6%;电信业务收入73.58 亿元,增长 16.3%。

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118.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8%,其中海外游客100.01万人次,增长15.3%。在海外游客中,外国游客增长15.9%,台湾游客增长12.6%,香港游客增长11.2%,澳门游客增长11.3%。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37.20亿元,增长16.1%,其中外汇收入5.43亿美元,增长16.3%。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25.33亿元,比上年可比增长31.3 %。一般预算收入112.92亿元,增长31.5%,其中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建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31.5%、20.9%、69.7%、26.0%和27.8%。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7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40亿元,增长21.1%;教育支出25.73亿元,增长3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04亿元,增长31.6%;城乡社区事务支出19.01亿元,增长17.3%;农林水事务支出8.55亿元,增长36.2%;环境保护支出2.13亿元,增长69.6%。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560.3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684.58亿元,增长25.7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649.4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2%,其中,短期贷款881.07亿元,增长9.7%;中长期贷款1561.26亿元,增长18.9%。全年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7893.1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累计现金支出7654.4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累计货币净回笼238.69亿元,比上年增长24.2%。

全年证券市场证券交易总量12100.10亿元,代理期货交易额2800.8亿元。年末全市有上市公司18家,上市总股本44.66亿元。

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7家,保险机构365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92家。全年保费收入72.33亿元,比上年增长37.8%。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85亿元,增长34.0%;人身险保费收入54.48亿元,增长39.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支出20.3亿元,比上年增长69.9%;其中财产险、人身险分别为8.55亿元和11.7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3.3%和112.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万人。全年共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 424项,投入市级科研经费6400万元,其中实施重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项目64项,扶持科技发展平台12个,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10家,实施区县科技指导项目15个。组织申报并列入国家科技部、省科技厅各类科技计划和重大专项208项,争取国家、省资金1.97亿元。全年技术市场交易额14.8亿元。全市专利申请量6768件,专利授权量2529件。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95家,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 1440家。

全年招收研究生2.06万人,在学研究生6.41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5.1%、9.8%。普通高等学校48所,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6.96万人,在校学生56.03万人,毕业生14.3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1.9%、9.0%、22.0%。职业高中86所,招生2.44万人,在校学生5.60万人;普通中学453所,招生17.96万人,在校学生54.68万人;小学1872所,招生8.67万人,在校学生56.83万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4%和99.42%。民办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机构32所,民办普通中学64所、小学30 所,民办职业高中40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公共图书馆14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182个;电视台、广播电台、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各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8.33%,广播人口覆盖率99.37%。

全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53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61 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 4.3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 1.51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36万张。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人数达349.21万人,实际参合率90.8%,覆盖面为100%。

全市拥有全国和全省城市体育先进社区27个,全国农村体育先进示范站45个。全市已有社会体育指导员4299 名,公共使用全民健身广场 380个。参加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夺得3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团体总分151分,位居西北五省第一。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224.3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翻建改建道路60条、背街小巷65条,新建公交港湾100处、人行天桥10座,新建道路面积101万平方米,新增93个小型休闲绿地广场、60座公厕、63座小型垃圾压缩站。全年城市供水2.90亿立方米,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了99.9%。天然气总供气量6.74亿立方米。全年完成供热量1429 万吉焦,集中供热面积2747.25万平方米,新增面积381万平方米。全年城市污水二级处理量9938.1万立方米。出租汽车拥有量1.15万辆。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全年好于国家二级标准(良好)以上的天数294天,占当年总天数的80.5%,创历史最好水平。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年均值较上年下降3.64%、二氧化氮年均值与上年持平。全市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达标率为100%。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55.5分贝,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均值为67.9分贝。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79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39人。全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面下降,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9%、8.6%、4.6%和22.8%。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830.5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9.32万人,占51.7%;女性人口401.22万人,占48.3%,性别比为107(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7.81万人,出生率为10‰;死亡人口3.50万人,死亡率为5.48‰;全年净增人口8.02万人,自然增长率为4.52‰。城镇人口548.99万人,占66.1%,乡村人口281.55万人,占33.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64.25万人,比上年增长1.5%。

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5012元,比上年增长22.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62元,增加 1757元,增长16.1%;农民人均纯收入4399元,增加590元,增长15.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997.5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3.6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2.92平方米。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4.35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4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45万人,劳务输出50.34万人,其中有组织的输出27.88万人。体制转轨遗留的下岗失业问题基本解决,零就业家庭现象基本消除。城镇登记失业率4.3%,与上年持平,低于4.5%的年度控制目标。

全市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57万人,医疗保险基金征缴率95.0%;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2.23万人,离退休人员42.94万人,养老保险社区管理服务率79.6%;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24.11万人,失业保险社会化发放率98.0%;工伤保险参保人数90.3万人,职工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6.12万人。

全市福利企业135家。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367亿元。

注释: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中增加值为现价,除注明外,增加值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此次的国庆小长假,西安的游客多吗?

西安是我国的四大古都之一,很有历史文化底蕴,这里有很多出名的小吃,出名的景点,是一座很适合去旅游的城市。2020年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产业肯定是少不了旅游业,迫于新冠病毒较强的传染性,很多人在节假日都选择待在家里,不敢出门游玩。但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国内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随着十月份国庆节到来之际,也迎来了国内疫情后的一个旅游小高峰。

西安国庆节的游客多吗

全国各地包括西安在内的旅游城市,游客量还是可以的,但是和往年比还是少很多。国庆节期间,过内的旅游业已经恢复得很好了,大多数旅游路线都已经正常了,但是一些中高风险的地区还是有限制的,这部分地区的人员出行也会受到影响。很多人心里还是对疫情比较惧怕的,所以在这个假期宁愿选择待在家里,也不想出门。而部分高校对于十一假期都有所调整,缩短了学生的假期时间,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出行量。游客数量减少还有一方面原因,很多国外的游客没办法到国内来旅游,这也会造成游客数量比往年偏少。

国庆节旅游的安全意识

国庆节期间很多旅游景点人流量还是比较多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人员会比较杂,所以出门在外要时刻的戴好口罩保护自己,出门用餐前要好好地洗一下手,并且经常地用酒精给手部消毒。要少去比较危险的景点区域,比如悬崖边上。

2020年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旅游业也在恢复到正常水平,旅游业的再次繁盛,相信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会起到推动作用,也希望全世界可以早一点告别疫情。

阅读
分享